空调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2016发布日期:2020-05-08 14:0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现有侧出风空调器中板换组件一般安装在中隔板上,由于空间限制,板换组件安装在中隔板上常常会出现安装及拆出时不方便的问题,同时板换组件安装在中隔板上也不利于优化整机内腔的空间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通过重新设置板式换热器的安装位置,优化空调室外机的内部空间布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包括:底盘;中隔板,所述中隔板设在所述底盘上;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在所述底盘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连接在所述底盘上,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中隔板的同一侧;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板式换热器上形成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板换管组,所述板换管组包括多个连接管,多个所述连接管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对应相连的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在底盘上设置支撑板,并将板式换热器设在支撑板上,使板式换热器在空调室外机的位置相对固定,通过将支撑板在空调室外机内位置的合理布局,可使空调室外机内管路过于集中的情况有所缓减。且安装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板式换热器在支撑板上具体的位置,尤其在高度上板式换热器无需紧贴底盘设置,既能根据管路连接的需要而调整板式换热器的高度,也能避免干涉到其他部件(如压缩机),从而安装方便,安装后不易晃动。另外,支撑板的设置不仅给板式换热器提供了安装位置,也能给其他部件提供安装位置,有利于空调室外机内结构优化布局。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

具体地,所述气液分离器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水平投影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水平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包括:竖板,所述竖板竖向设置,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在所述竖板的正面;上行板,所述上行板连接所述竖板的上边沿且位于所述竖板的正面侧;下行板,所述下行板连接所述竖板的下边沿且位于所述竖板的正面侧,所述下行板连接在所述底盘上。

具体地,所述支撑板包括:中侧边板,所述竖板的水平两侧的边沿上至少一侧设有朝向正面侧延伸的中侧边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包括:上侧边板,所述上行板的水平两侧的边沿上至少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上侧边板;下侧边板,所述下行板的水平两侧的边沿上至少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下侧边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侧边板、所述下侧边板分别与所述中侧边板之间形成工艺缝。

可选地,所述工艺缝的宽度小于等于2mm,所述工艺缝内填充有焊料或者空置。

可选地,所述上行板、所述下行板、所述中侧边板均与所述板式换热器间隔开设置。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下行板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底盘的固定孔,所述上行板上对应至少一个所述固定孔设有缺口。

具体地,所述上行板上设有用于安装上方部件的配合孔。

进一步地,所述配合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配合孔分别临近所述上行板的最长对角线的两端设置。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竖板上设有装配孔,所述板式换热器上设有穿设在所述装配孔处的螺栓,所述竖板的背面设有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母。

具体地,所述支撑板为一体的钣金件。

进一步地,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下表面位于所述压缩机的底脚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隐藏部分壳体及零件)的立体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隐藏部分壳体及零件)的俯视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系统制冷时流动方向示意图;

图4是另一个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的正面示意图;

图5是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板、板式换热器与板换管组的侧视图;

图6是另一个实施例中板式换热器与板换管组的连接原理图;

图7是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板、气液分离器的立体图;

图8是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9是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板的侧视图;

图10是图9中圈示g放部大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外机100、

机壳1、风机室11、机械室12、网罩13、前面板14、底盘15、

中隔板21、室外风机22、室外换热器23、

压缩机4、排气口41、回气口42、补气口43、回气储液罐44、补气储液罐45、油分离器46、底脚47、

四通阀51、高压阀52、低压阀53、

气液分离器6、安装脚61、安装孔610、进口管62、出管63、定位板641、螺钉651、

板式换热器7、第一接口71、第二接口72、第三接口73、第四接口74、螺栓76、板换管组8、连接管80、第一连接管81、第二连接管82、第三连接管83、第四连接管84、第二节流件821、第一节流件831、

支撑板9、竖板91、装配孔911、凹肋部912、上行板92、配合孔921、缺口922、定位槽923、下沉槽924、下行板93、固定孔931、中侧边板94、上侧边板95、下侧边板96、

感温套筒10、感温件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包括:底盘15、中隔板21、压缩机4、支撑板9、板式换热器7及板换管组8。

具体地,如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100通常包括机壳1,机壳1包括底盘15、前面板14、侧面板、顶盖(图未示出)等,底盘15构成机壳1的底壁以支撑整个机体。

如图1-图2所示,中隔板21设在底盘15上,压缩机4设在底盘15上。当然,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室外换热器23和室外风机22,室外风机22用于吸入外部气流,使外部气流流经室外换热器23并换热后再吹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风机22和压缩机4位于中隔板21的两侧,室外换热器23位于与室外风机22相同的一侧,有的空调室外机100中室外换热器23的一部分还可能从中隔板21的后侧伸出,甚至能伸到压缩机4那一侧。

如图1所示,压缩机4连接在底盘15上,压缩机4具有排气口41和回气口42,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压缩机4还具有补气口43。底盘15直接对压缩机4提供支撑力,使压缩机4稳定地设在底盘15上。压缩机4可将进入其内的低温低压的气体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后从排气口41排出。

如图1所示,支撑板9的底部连接在底盘15上,支撑板9与压缩机4位于中隔板21的同一侧,板式换热器7连接在支撑板9上。支撑板9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足以承载其上的部件。

如图4所示,板式换热器7上形成有第一接口71、第二接口72、第三接口73和第四接口74。具体地,板式换热器7内具有相互换热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分别与第一接口71和第二接口72相连,第二通道分别与第三接口73和第四接口74相连。也就是说,从第一接口71到第二接口72之间形成第一通道,第三接口73和第四接口74之间形成第二通道,两个通道之间可进行热量交换。板式换热器7属于一种经济器(或热回收器),利用系统内需要冷却的冷媒加热需要升温的冷媒,以提高系统能效。

如图3-图5所示,板换管组8包括多个连接管80,多个连接管80包括分别与第一接口71、第二接口72、第三接口73和第四接口74对应相连的第一连接管81、第二连接管82、第三连接管83和第四连接管84。有的实施例中,第四连接管84与补气口43相连,以实现压缩机4的补气增焓,板式换热器7的第二通道向压缩机4输送加热了的冷媒,第一通道输送的是冷却了的冷媒。

例如在如图3所示的一些示例中,第二连接管82与室外换热器23相连,第四连接管84与补气口43相连。在冬季空调制热时,第一通道向室外换热器23输送低温冷媒时恰好对流回压缩机的补气冷媒放热,夏季空调制冷时室外换热器23通过第一通道流向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内换热器前恰好向流回压缩机的补气冷媒放热。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板换管组8的连接方式不限于图3所示示例。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当制热时流向第三连接管83的冷媒由第二连接管82分流出;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当制热时流向第三连接管83的冷媒由第一连接管81分流出,即冷媒从第一通道流出后不再向第三连接管83分流。还有的实施例中,例如在多联机中设有并联的多个室外换热器23,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可连接在不同的流向室外换热器23的管路上,即冷媒在流入第一通道前或者流出第一通道后,不再向第二通道分流。为简化说明以便于理解,下文中均以图3所示的第二通道向室外换热器23输送冷媒的情况进行说明。

现有技术中,板式换热器通常安装在中隔板上或者直接焊接在底盘。中隔板本身除了安装板式换热器外,还通常安装电控器、熔断器等,不仅要走电线还会穿固冷媒管,管路复杂集中,因此将板式换热器安装在中隔板上加剧了这种情况,板式换热器上连接的冷媒管、各种检测控制部件等不好维护、检修。将板式换热器直接焊接在底盘,虽然可以避开中隔板上管路集中区,但是其安装稳定性、可调能力无法保证。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通过在底盘15上设置支撑板9,并将板式换热器7设在支撑板9上,使板式换热器7在空调室外机100的位置相对固定,通过将支撑板9在空调室外机100内位置的合理布局,可使空调室外机100内管路过于集中的情况有所缓减。且安装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板式换热器7在支撑板9上具体的位置,尤其在高度上板式换热器7无需紧贴底盘15设置,既能根据管路连接的需要而调整板式换热器7的高度,也能避免干涉到其他部件(如压缩机4),从而安装方便,安装后稳定不易晃动。另外,支撑板9的设置不仅给板式换热器7提供了安装位置,也能给其他部件提供安装位置,有利于空调室外机100内结构优化布局。

板式换热器7的设置,在不同的空调中有不同的连接方式,总之其设置可以提高整机的能效。尤其当板式换热器7能够对压缩机4补气时,在低温环境下压缩机启动,可缓减压缩机供气不足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制热循环的可靠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10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6,气液分离器6连接在支撑板9上。这里,气液分离器6与板式换热器7均连接在支撑板9上,使整体结构更紧凑,尤其当气液分离器6设置在板式换热器7的上方,充分利用了空调室外机100内上方闲置空间,有利于减小空调室外机100占地面积。

由于压缩机4直接连接在底盘15上,压缩机4底部的底脚47、缓冲垫等不仅占地大,且其周围需要空出一定安装空间。将气液分离器6连接在支撑板9上,有利于气液分离器6与压缩机4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能避免占用压缩机4底部的安装空间。而且室外机中安装的气液分离器一般是用来向压缩机进气的,有时也可以将分离出的润滑油导回压缩机,因此将气液分离器6设置得较高,对于气液回流均有一定好处。

具体地,气液分离器6设在支撑板9顶部,板式换热器7设在支撑板9的侧面上,这样设置,板式换热器7扁平形状使支撑板9组合板式换热器7后整体仍较扁平。而气液分离器6一般为筒状且顶部接管,因此将气液分离器6设在顶部有利于使整体细长,不会占用室外机内过大面积。

具体地,气液分离器6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撑板9的顶部。便于将气液分离器6拆下后维护,也方便将气液分离器6拆下对下方的板式换热器7及其上的其他部件进行维护。

进一步地,气液分离器6的水平投影与板式换热器7的水平投影至少部分重合。这样,气液分离器6占用了板式换热器7的至少部分上方空间,一方面支撑板9上连接板式换热器7的区域强度较大,此处安装气液分离器6安全性更高,另一方面能使支撑板9上的部件整体上占地少,布置紧凑。

可选地,支撑板9可拆卸地连接在底盘15上。进一步可选地,支撑板9与底盘15之间可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也可以通过插接和卡接配合连接,可拆卸的连接使得支撑板9便于从底盘15上拆卸。当然,支撑板9也可以直接焊接到底盘15上形成固定连接。气液分离器6与支撑板9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连接件连接(如螺栓螺母),也可以为限位槽和卡块之间的配合连接,还可以为插扣与插口之间的挂接连接。气液分离器6与支撑板9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方便对气液分离器6进行安装、检修、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9包括:竖板91、上行板92和下行板93。竖板91竖向设置,板式换热器7连接在竖板91的正面,上行板92连接竖板91的上边沿且位于竖板91的正面侧,下行板93连接竖板91的下边沿且位于竖板91的正面侧,下行板93连接在底盘15上。支撑板9采用上述结构,可形成具有一定高度和容纳空间的结构,即当支撑板9的下行板93固定在底盘15上时,上行板92和下行板93之间形成一定的容纳空间,板式换热器7连接在中部的竖板91上,一方面与底盘15之间形成了一定间距,自身便于拆装,也便于安装板换管组8;另一方面可保护板式换热器7的薄弱连接处不受外部件的干扰,为板换管组8的连接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便于调整板换管组8的形状和走线。竖板91、上行板92、下行板93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还可用于安装其他部件。上行板92上方空间可以安装其他部件,且上方部件与板式换热器7通过上行板92隔开而避免相互干涉。下行板93增加了支撑板9与底盘15的接触面,有利于提高支撑板9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板式换热器7的下表面位于压缩机4的底脚47的上方。板式换热器7的高度高于底脚47,可在安装板式换热器7时,避开压缩机4的底脚47处,这样便于在松紧底脚47上螺母时能使用如扳手等工具,避免板式换热器7挡住工具。另外,也能方便人手从下部伸入到支撑板9处安装板式换热器7及板换管组8。

有利的,板式换热器7竖向设置,板式换热器7的下表面位于压缩机4的底脚47的上方。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气液分离器6设在上行板92上,为保证安装的稳定性,气液分离器6的底部可以设有多个安装脚61,每个安装脚61上均设有用于与上行板92相连的安装孔610,然后通过螺钉651或螺栓穿过安装孔610将气液分离器6固定在上行板92上。

由于现有的安装脚为对称设置,气液分离器在反向180度后也能进行安装,存在进气口和出气口装配反的隐患。为避免装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将多个安装孔610相对气液分离器6的中心轴线l1设置成非对称布置,使得反向无法进行装配,从而可以避免装反的隐患。以图7中安装孔610为两个为例,在中心轴线l1在上行板92上的交点为圆心形成有圆中,两个安装孔610的孔心分别与圆心相连形成两条半径线,两条半径线一侧的中心角大于180度,另一侧的中心角小于180度。

这里,气液分离器6上的多个安装脚61,可以随安装孔610的布置方式一样,也相对气液分离器6的中心轴线l1设置成非对称布置,也可以将多个安装脚61相对气液分离器6的中心轴线l1呈中心对称布置,这里均不限制。另外,每个安装脚61上可以设一个安装孔610,每个安装脚61上也可以设多个安装孔610,只要所有的安装孔610相对气液分离器6的中心轴线l1不是中心对称的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板9设置在底盘15后侧拐角处,竖板91的正面向前设置,压缩机4位于竖板91的前侧,上行板92和下行板93位于竖板91的朝前的一侧。

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竖板91上设有凹肋部912,通过凹肋部912可以提高竖板91整体的强度。

可选地,凹肋部912由竖板91的一部分向前凸出形成,即凹肋部912位于竖板91、上行板92、下行板93之间的容纳空间内,凹肋部912的设置还可以方便缩短与容纳空间内部件之间的连接距离。

更进一步地,板式换热器7的背面设有凹槽,凹肋部912配合在凹槽内,这样一方面方便定位,另一方面有利于减短螺栓76的长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5所示,竖板91上设有装配孔911,板式换热器7上设有穿设在装配孔911处的螺栓76,竖板91的背面设有与螺栓76配合的螺母(图未示出)。这样设置,在竖板91背面有足够空间可以拧动螺母,方便拆装。

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凹肋部912上设有装配孔911。在这里,不再对装配孔911的数量和形状作限制,例如,装配孔911可以为两个,两个装配孔911沿着竖板91的长度方向设置。装配孔911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又或是其他形状。

如图8所示,具体地,上行板92的自由端的一角设有缺口922。缺口922的设置,既省材料又能在拆装和后期维修时起到避让作用。

具体地,下行板93上设有用于连接底盘15的固定孔931,上行板92上对应至少一个固定孔931设有缺口922。缺口922的设置,方便装配及维护时,工人将手或者工具从缺口922处伸到下行板93处进行拆装。

更具体地,如图8所示,下行板93上设有多个固定孔931,有的固定孔931临近底盘15的边缘处方便拆装,该图中仅对位于下行板93前侧的固定孔931,在上行板92上设置缺口922。

具体地,如图8所示,上行板92上设有用于安装上方部件的配合孔921,气液分离器6可连接在配合孔921上。更具体地,配合孔921与气液分离器6上的安装孔610一一对应设置,每个配合孔921处连接一个螺钉651或者螺栓。

进一步地,配合孔921为多个,多个配合孔921分别临近上行板92的最长对角线的两端设置,这样有利于将对上方部件的支撑点拉远,有利于提高连接稳定性。

如图7所示,气液分离器6上设有两个安装脚6,在两个安装脚61中,一个安装脚61连接在上行板92的自由端的另一角上,另一个安装脚61临近竖板91设置。以图7为例,即上行板92在连接竖板91的一侧(称为连接端)具有左右两个角,上行板92在远离竖板91的一侧(称为自由端)也具有左右两个角,连接端的左角连接了一个安装脚61,自由端的左角设置了缺口922,自由端的右角连接了另一个安装脚61。

采用该种分布方式,使得两个安装脚61在上行板92上具有足够大的间距,保证了气液分离器6的安装稳定性。由于竖板91的强度高,将安装脚61临近竖板91设置,使得竖板91能够更近距离的支撑起气液分离器6,使得气液分离器6可以获得更好的支撑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安装脚61的底面之间具有高度差。由于存在高度差,两个安装脚61在上行板92上的安装位置具有一一对应性,因此在反向装配时无法进行配合,进一步避免了装反的问题,保证了空调室外机100装配的准确性。

如图7所示,具体地,上行板92上对应部分安装脚61处设有下沉槽924。如图7中,下沉槽924设置在上行板92的左后侧,并对应的是较高的安装脚61,并通过下沉槽924与对应的安装脚61配合,保证不同的安装脚61具有固定的安装位,使得不同的安装位之间无法适配,从而避免反装的情况发生。其次,下沉槽924保证高度不同的安装脚61最终处于同一高度,使得气液分离器6的中心轴线l1垂直于上行板92的上表面并呈水平放置。此外,下沉槽924还具有提高上行板92结构强度的作用。

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气液分离器6与上行板92之间设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位于气液分离器6的远离缺口922的一侧。例如,可以将定位结构设在上行板92的连接端右角处,从而避开上行板92上强度较弱的部分,合理地利用上行板92的空间。而两个安装脚61与定位结构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分布,也大大提高了气液分离器6的稳定性。

具体地,气液分离器6上设有定位板641,上行板92上设有与定位板641配合的定位槽923。可选地,定位板641固定在气液分离器6的底部且呈竖直设置,定位板641的底部与最高的安装脚61的底部齐平,从而使定位板641可以插入到定位槽923中。定位板641和定位槽923是本方案中定位结构的一种形式,可以限制气液分离器6的转动,方便气液分离器6的安装。同时将定位板641可以插入到定位槽227中,可以快速对准安装脚61的位置,实现准确安装。

具体地,在本方案中,对定位板641的数量不作限制,定位板64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定位板641可以为板状或柱状又或是花键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这里不再作限制。

在其他方案中,定位结构不限于定位板641和定位槽923的结构,例如可以在上行板92上向上冲压形成定位凸台,定位板641止抵在定位凸台上。

具体地,上行板92的底面焊接连接有螺母(图未示出),螺钉651穿过安装脚61、上行板92后连接在螺母上。由于气液分离器6的安装是在空调室外机100内部进行的,空间狭小且操作不便,将螺母焊接在上行板92上可以省去螺母的安装过程,无需进行找准和定位,从而避免螺母在安装时的掉落或丢失,通过直接旋紧螺钉651即可完成安装。该方式有利于气液分离器6的安装,大大简化了操作过程,省时省力。

具体地,下行板93可与上行板92形成为平行设置的平板,有的实施例中为提高支撑板9的刚度,还可以将下行板93设置成波纹板,这里不作限制。

具体地,上行板92垂直设置在竖板91的顶部,下行板93垂直设置在竖板91的底部,垂直连接处不仅强度大,而且也方便上行板92的顶面与水平面相平行,方便气液分离器6的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支撑板9包括:中侧边板94,竖板91的水平两侧的边沿上至少一侧设有朝向正面侧延伸的中侧边板94。这样设置,可以加强竖板91的刚度,尤其因为竖板91是板式换热器7的安装板,有利于避免板式换热器7晃动。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支撑板9包括:上侧边板95和下侧边板96,上行板92的水平两侧的边沿上至少一侧设有向下延伸的上侧边板95,下行板93的水平两侧的边沿上至少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下侧边板96。这样能够加强上行板92和下行板93在边缘处的结构刚度。

更进一步地,上侧边板95、下侧边板96分别与中侧边板94之间形成工艺缝。如图10所示的放大图中,上侧边板95、中侧边板94之间形成有工艺缝,工艺缝的设置使上侧边板95、中侧边板94不直接接触,可以适当增加柔性。

这里,工艺缝内填充有焊料或者空置。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工艺缝的宽度t小于等于2mm。可以理解的是,在支撑板9受到冲击时支撑板9会变形,工艺缝宽度做得窄,使中侧边板94能够与上侧边板95或下侧边板96立即抵接(直接抵接或者间接地通过焊料抵接)上,从而使支撑板9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

可选地,上行板92、下行板93、中侧边板94均与板式换热器7间隔开设置,这样能够使板式换热器7的振动尽可能少地传递至支撑板9处,从而降低空调室外机100运行时的振动和噪音。

可选的,支撑板9为钣金件,钣金件在弯折制型时刚度会增加,支撑板9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避免板式换热器7晃动导致接管处易漏的问题。另外,支撑板9能更好支撑气液分离器6。具体地,支撑板9为一体的钣金件,即竖板91、上行板92、下行板93、中侧边板94、上侧边板95、下侧边板96均由钣金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压缩机4临近底盘15的前边沿设置,板式换热器7沿底盘15的后边沿且临近拐角设置。压缩机4和板式换热器7分别靠近底盘15的前边沿和后边沿设置,可使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布置板换管组8,板式换热器7与压缩机4之间可错开,且距离不会太远,方便连接板换管组8。另外,压缩机4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将两者分隔开设置,可防止压缩机4的振动直接传递到板式换热器7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至少一个连接管80的管壁上设有感温件101。通过在一些连接管80上设置感温件101,可随时测量并获取连接管80内冷媒的温度,以准确判断板式换热器7的工作状态,确保压缩机4及时补气和可靠的制热效果。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三连接管83和第四连接管84上分别设有感温件101,对进出第二通道的冷媒的温度进行检测,以判断第一通道对第二通道内的冷媒换热是否完成,保证第二通道输出的冷媒形成为加热适当的冷媒,并补入压缩机4后使压缩机4补气增焓,增加空调室外机100的制热循环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管80上外套有感温套筒10,感温件101设在感温套筒10上。感温套筒10为感温件101的安装提供了附着点,防止感温件101掉落,且使感温件101紧贴连接管80。另外,感温套筒10可隔绝外部环境温度对感温件101测量的影响,使得感温件101更准确地测量连接管80内冷媒的温度,测量结果更精确。

有利的,感温套筒10与底盘15的上边沿之间的间距至少为10mm。方便将人手伸入底盘15与板式换热器7之间的空间中安装感温件101。

有利地,感温套筒10外套在连接管80上,感温件101插在感温套筒10内。更有利地,感温套筒10设在连接管80的水平段或者竖直段上,方便插设感温件。

为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室外机100的结构。

如图1所示,一种空调室外机100,包括机壳1、中隔板21、室外换热器23、室外风机22、压缩机4、气液分离器6、板式换热器7、板换管组8和支撑板9。

其中机壳1内形成有安装腔,中隔板21设置在安装腔中并将安装腔分隔成左侧的风机室11和右侧的机械室12。安装腔的前侧设有前面板14,对应风机室11的前面板14上形成有出风口,出风口上罩设有网罩13。风机室11内安装室外风机22(如图2中示出位置)和室外换热器23,室外换热器23的后侧形成有进风口。机械室12中设有压缩机4、气液分离器6、板式换热器7、板换管组8和支撑板9。

如图1和图3所示,机壳1的底部形成为底盘15,压缩机4通过底部的底脚47连接在底盘15上。压缩机4具有多个底脚47。压缩机4上分别设有排气口41、回气口42和补气口43。其中,参照图3所示,回气口42连接回气储液罐44,回气储液罐44连接气液分离器6。气液分离器6具有进口管62和出管63,其中进口管62连接四通阀51,出管63连接回气储液罐44。排气口41连接油分离器46,油分离器46的另一端连接四通阀51。补气口43连接补气储液罐45,补气储液罐45的另一端连接板式换热器7。

如图3所示,四通阀51的其余两端分别连接高压阀52、室外换热器23。其中高压阀52的另一端连接室内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低压阀53。

如图1和图2所示,底盘15的后边沿设置有支撑板9,如图5所示,支撑板9包括竖板91,和连接在竖板91的上部和下部的上行板92和下行板93,竖板91上螺栓76固定有板式换热器7,上行板92顶部支撑并可拆卸的连接有气液分离器6。板式换热器7竖向设置,板式换热器7的下边沿位于压缩机4的底脚47的上方。

如图6所示,板式换热器7上形成有第一接口71、第二接口72、第三接口73和第四接口74,板式换热器7内具有相互换热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分别与第一接口71和第二接口72相连,第二通道分别与第三接口73和第四接口74相连。

如图3和图5所示,板换管组8包括多个连接管80。多个连接管80包括分别与第一接口71连接的第一连接管81,与第二接口72连接的第二连接管82,与第三接口73连接的第三连接管83,与第四接口74对应相连的第四连接管84。其中,第二连接管82与室外换热器23相连,第四连接管84与补气口43相连。第三连接管83通过第一节流件831连接在第二连接管82上。第一连接管81与室内换热器连接(图未示出)。第二连接管82通过第二节流件821连接在室外换热器23上。连接管80在临近底盘15的右边沿的竖直段上设有感温套筒10,感温套筒10内设置有感温件101。

如图7和图4所示,为保证板式换热器7装配在支撑板9上,当支撑板9的钣金厚度为a、支撑板9的高度为h1、宽度为w1时,板式换热器7的高度为h2、宽度为w2,应满足如下条件:h1>h2+2a,l1>l2+2a。

同时,支撑板9上支撑有气液分离器6,支撑板9的钣金厚度a应满足a>0.6mm。

支撑板9结构两侧折边加长,且转角处工艺缝隙t小于等于2.0mm,该缝隙可焊接填充连接,也可不做任何处理适当增加其柔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其他构成例如制热循环的具体原理以及各个储液罐的气液分离的原理、压缩机工作原理、板式换热器对压缩机的补气增焓过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