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泄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5199发布日期:2020-05-20 03:1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爆泄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爆泄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常常使用到烘干炉。参见附图1,图中提供了一种现有的烘干炉,包括炉体100,炉体100上开设有排气口110,排气口110上盖设有排气盖1。使用时,对烘干炉进行加热,从而将炉内的物品烘干。当炉内气压过大时,排气盖1向上顶起,对烘干炉进行泄压。

但是,由于设备的工作现场不可避免存在粉尘,粉尘累积在排气盖1和排气口110的接合处,增大了排气盖1和炉体100之间的摩擦力;当炉内气压增大时,排气盖1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并不会马上随之向上顶起;当炉内气压继续增大,排气盖1可能飞离炉体100,造成意外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爆泄压装置,利用导向杆控制排气盖的运动方向,并利用限位件限制排气盖飞出,从而提高烘干炉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爆泄压装置,包括排气盖,所述排气盖上穿设有导向杆,且所述排气盖和导向杆呈滑移配合,所述导向杆一端与炉体连接;所述导向杆远离炉体的一端设有用于限制排气盖脱离导向杆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烘干炉内的气压过大时,排气盖从炉体上弹起,并沿导向杆运动,撞击到限位件上再重新下落,从而保证烘干炉不会飞出到烘干炉外,提高烘干炉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杆设有若干个,各所述导向杆呈圆周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烘干炉内的气压过大时,排气盖弹起并沿各导向杆运动,提高排气盖上下运动的稳定性,同时分散排气盖对导向杆的冲击力,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杆包括中空的外管和插设于外管上的内杆;所述外管远离用于插接内杆的一端与炉体固定,所述内杆远离外管的一端与限位件连接;所述内杆插接于外管中的一端成型有用于与外管滑移配合的滑移凸起,所述外管上用于插设内杆的一端成型有用于防止滑移凸起脱离外管的止脱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盖向上撞击限位件时,限位件会跟随排气盖继续向上运动,由于限位件和内杆的重力和排气盖本身的重力作用,对弹起的排气盖进行缓冲;直到滑动凸起撞击到止脱凸起上,排气盖开始下落,限位件在重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减小排气盖对限位件的冲击力,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管上用于插设内杆的一端成型有导滑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盖向下滑移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导滑弧面从内杆滑移到外管上,避免卡在外管插设内杆的一端,从而提高排气盖运动过程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管内部设有制动弹簧,所述制动弹簧一端固定于外管底部,所述制动弹簧远离外管底部的一端与内杆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件随排气盖上时,制动弹簧对限位件产生向下的拉力,从而加强对排气盖的缓冲作用,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凸起靠近止脱凸起的一侧以及所述止脱凸起靠近滑移凸起的一侧均设有减震软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凸起撞击止脱凸起时,可经减震软垫进行缓冲。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同时延长滑动凸起和止脱凸起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靠近导向杆的一侧设有缓冲弹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盖撞击限位件时,可经由缓冲弹垫进行缓冲。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杆与排气盖的连接处设有滑动密封圈,所述滑动密封圈包括滑套,所述滑套套设于导向杆上,所述滑套外侧固定套设有密封套圈,所述密封套圈外侧壁上成型有用于与排气盖扣接配合的环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盖可通过滑套在导向杆上滑移,并通过密封套圈对排气盖和导向杆的接合处进行密封处理,从而在保证排气盖可滑移的同时,提高烘干炉正常工作时的气密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套圈为柔性石墨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套圈和盖沿密封圈可长期在高温环境下而不发生变质,从而延长密封套圈和盖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盖由铁磁材料制成,所述导向杆上固定有吸盖磁铁,所述吸盖磁铁位于排气口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盖下落时,吸盖磁铁可将排气盖重新吸附到排气口上,使排气盖盖紧排气口,而不必人工进行复位,提高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导向杆控制排气盖的运动方向,并利用限位件限制排气盖飞出,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2、利用导向杆的伸缩设置,对排气盖弹起过程进行缓冲,提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3、利用吸盖磁铁,使泄压后排气盖自动复位到烘干炉上盖紧,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主要用于体现背景技术中现有烘干炉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图3是主要用于体现实施例1中防爆泄压装置安装方式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2整体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图5是主要用于体现实施例2中防爆泄压装置安装方式的剖视图;

图6是主要用于体现实施例2中内杆和外管内部连接方式的剖面图;

图7是主要用于体现实施例2中滑动密封圈结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100、炉体;110、排气口;1、排气盖;2、盖沿密封圈;3、滑动密封圈;301、滑套;302、密封套圈;303、环形凹槽;4、导向杆;401、第一竖杆;402、横杆;403、第二竖杆;5、限位板;6、外管;601、导滑弧面;602、止脱凸起;7、内杆;701、滑移凸起;8、缓冲弹垫;9、减震软垫;10、制动弹簧;11、吸盖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见附图2-3,一种防爆泄压装置,包括排气盖1,排气盖1可为圆形盖,排气盖1的边沿套设有盖沿密封圈2,盖沿密封圈2为柔性石墨密封圈,排气盖1通过盖沿密封圈2盖设于排气口110上。排气盖1上圆周均匀分布有若干导向杆4,各导向杆4均竖直贯穿排气盖1,且导向杆4位于排气盖1下方一端固定连接在炉体100上;排气盖1上方平行间隔设有限位件,限位件为限位板5,限位板5固定于各导向杆4上。

导向杆4包括第一竖杆401,第一竖杆401竖直贯穿排气盖1并与排气盖1滑移连接,排气盖1可沿第一竖杆401上下滑移;第一竖杆401的上端与限位板5连接,第一竖杆401远离限位板5的一端弯曲成型有横杆402;横杆402远离第一竖杆401的一端弯曲成型有第二竖杆403,第二竖杆403远离横杆402的一端固定在炉体100上。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当炉体100内气压过大时,排气盖1向上弹起,并沿导向杆4向上滑移,由于导向杆4上端限位板5的限位作用,避免排气盖1飞出,造成安全事故。通过这种方式,提高炉体100工作的安全性。

实施例2:

参见附图4-5,一种防爆泄压装置,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竖杆401包括外管6,外管6为中空的圆筒,外管6上竖直插设有内杆7,内杆7远离插接于外管6上的一端与限位板5固定,限位板5靠近内杆7的一侧固定有缓冲弹垫8。

参见附图5和附图6,外管6上插设内杆7的一端成型有导滑弧面601,导滑弧面601上侧贴合内杆7外侧壁,且导滑弧面601下侧贴合外管6外侧壁,导滑弧面601主要用于防止排气盖1向下滑移时卡在外管6插设内杆7的一端。内杆7远离限位板5的一端成型有滑移凸起701,滑移凸起701为圆柱块,滑移凸起701位于外管6内部,滑移凸起701的侧壁与外管6内侧壁贴合。外管6上插设内杆7的一端成型有止脱凸起602,止脱凸起602成型于外管6的内壁上,用于防止滑移凸起701脱离外管6内部。滑移凸起701朝向止脱凸起602的一侧以及止脱凸起602朝向滑移凸起701的一侧均设有减震软垫9。外管6内部设有制动弹簧10,制动弹簧10两端分别与外管6和内杆7固定。

排气盖1向上弹起时,先沿外管6向上滑移,撞击到缓冲弹垫8上,使限位板5随排气盖1向上滑移,制动弹簧10对限位板5产生向下的拉力,从而对排气盖1进行减速;当滑移凸起701通过减震软垫9撞击到止脱凸起602时,限位板5和排气盖1均开始向下滑移,排气盖1沿内杆7经导滑弧面601滑移到外管6上,进而下落到排气口110上。

参见附图5和附图7,外管6与排气盖1的连接处设有滑动密封圈3,所述滑动密封圈3包括滑套301,滑套301套设于外管6上。滑套301外壁上固定有密封套圈302,密封套圈302为柔性石墨密封圈。密封套圈302外侧壁上成型有环形凹槽303,密封套圈302通过环形凹槽303与排气盖1扣接。

参见附图5和附图6,排气盖1采用铁磁材料制成,排气盖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为两同心圆,两圆心的连线同时垂直上表面和下表面,且上表面的半径大于下表面的半径,从而使排气盖1的外沿自上而下向排气盖1中心倾斜,进而使排气盖1下落时更便于盖设在排气口110上。各外管6的外侧壁上均固定有吸盖磁铁11,吸盖磁铁11设置在排气口110下方;使用时,吸盖磁铁11将下落的排气盖1重新吸附到排气口110上盖紧。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排气盖1向上弹起时,先沿外管6向上滑移,撞击到缓冲弹垫8上,使限位板5随排气盖1向上滑移,制动弹簧10对限位板5产生向下的拉力,从而对排气盖1进行减速;当滑移凸起701通过减震软垫9撞击到止脱凸起602时,限位板5和排气盖1均开始向下滑移,排气盖1沿内杆7经导滑弧面601滑移到外管6上继续下落,吸盖磁铁11将下落的排气盖1重新吸附到排气口110上盖紧。通过这种方式,对弹起的排气盖1以及运动过程中各碰撞部位进行缓冲,提高装置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