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砖及蓄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1476发布日期:2020-06-05 20:05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蓄热砖及蓄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蓄热砖及蓄热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静态蓄热电暖器,内部蓄热体和加热体的固定方案为压紧式,即正反两个蓄热体临近面有切槽,切槽空间放置加热体,加热管与蓄热体之间存在间隙,用于气体的对流。但是这种蓄热电暖器存在蓄热效率较低、空间内温升较慢、热量浪费明显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蓄热砖及蓄热设备,其具有热传递效率高、蓄热时间短和能耗低的特点,能够提升空间内的温升效果,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热砖,包括蓄热本体、加热体和导热介质,所述蓄热本体设置有相互隔离的加热通道和通风通道,所述加热体设置于所述加热通道内,所述导热介质填充于加热体与所述加热通道之间,所述通风通道贯通所述蓄热本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热砖:加热体用于在通电后发热,导热介质设置在加热体和蓄热本体之间并用于将热量传递至蓄热本体。通过导热介质使加热体与加热通道的内壁紧密连接,保证传热效果,提升制热效率。通过通风通道使气体流动,对流更通畅,在放热状态下可以使蓄热本体储存的热量更好地释放到空间内。与加热通道相互隔离的通风通道能够使蓄热本体的热量释放更加彻底,使空间内的温升效果更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热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可拆卸地连接并围成所述加热通道和/或所述通风通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设置有第一加热槽,所述第一加热槽与所述第二本体围成所述加热通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设置有第二加热槽,所述第二加热槽与所述第一加热槽围成所述加热通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设置有第一通风槽,所述第一通风槽与所述第二本体围成所述通风通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设置有第二通风槽,所述第二通风槽与所述第一通风槽围成所述通风通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或所述第二本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通道和所述通风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通道贯通所述蓄热本体,所述蓄热砖还包括端盖,所述加热体露出所述加热通道的一端端口,所述端盖封堵所述加热通道的另一端端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热本体上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用于锁紧相邻两个所述蓄热砖。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热设备,包括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砖,其具有热传递效率高、蓄热时间短和能耗低的特点,能够提升空间内的温升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蓄热设备:加热体用于在通电后发热,导热介质设置在加热体和蓄热本体之间并用于将热量传递至蓄热本体。通过导热介质使加热体与加热通道的内壁紧密连接,保证传热效果,提升制热效率。通过通风通道使气体流动,对流更通畅,在放热状态下可以使蓄热本体储存的热量更好地释放到空间内。与加热通道相互隔离的通风通道能够使蓄热本体的热量释放更加彻底,使空间内的温升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热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蓄热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蓄热砖的加热通道和通风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蓄热砖;110-蓄热本体;112-加热通道;113-通风通道;114-第一本体;1141-第一加热槽;1142-第一通风槽;115-第二本体;1151-第二加热槽;1152-第二通风槽;116-锁紧结构;120-加热体;130-导热介质;140-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热砖100,该蓄热砖100具有热传递效率高、蓄热时间短和能耗低的特点,能够提升空间内的温升效果,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本实施例提供的蓄热砖100可以应用于蓄热设备或蓄热系统中,比如静态蓄热电暖器。

在本实施例中,蓄热砖100包括蓄热本体110、加热体120和导热介质130,蓄热本体110设置有相互隔离的加热通道112和通风通道113,加热体120设置于加热通道112内,导热介质130填充于加热体120与加热通道112之间,通风通道113贯通蓄热本体110。

可以理解的是,加热体120用于在通电后发热,导热介质130设置在加热体120和蓄热本体110之间并用于将热量传递至蓄热本体110。需要说明的是,加热通道112指的是设置有加热体120的通道,通风通道113指的是用于进风出风的通道。加热体120和导热介质130均设置在加热通道112内,通过导热介质130使加热体120与加热通道112的内壁紧密连接,保证传热效果,提升制热效率。

同时,通过通风通道113使气体流动,对流更通畅,在放热状态下可以使蓄热本体110储存的热量更好地释放到空间内。与加热通道112相互隔离的通风通道113能够使蓄热本体110的热量释放更加彻底,使空间内的温升效果更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蓄热砖100具有相互隔离设置的加热通道112和通风通道113,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加热通道112和通风通道113设置为同一通道的方案来说,相互隔离设置加热通道112和蓄热通道的功能更分明:加热通道112用于对蓄热本体110加热,通风通道113用于将蓄热本体110存储的热量更好地释放到空间内。现有技术中加热和通风均设置在同一通道内,加热体120在加热的同时也在散热,不利于对蓄热本体110加热,导致热量不能尽快存储而损耗较大。而本实施例提供的蓄热砖100,加热和通风在不同的通道内进行,加热体120发热,通过导热介质130将热量传递至蓄热本体110。在放热状态时,热量通过通风通道113进行散热,由于不存在现有技术中的加热体120等结构的阻挡,其具有更好的通风放热效果,热量能更好地释放到空间中。本实施例提供的蓄热砖100的热量利用率更高,温升体验更好。

同时,也需要说明的是,加热通道112与通风通道113相互隔离,设置在加热通道112内的加热体120不会伸入通风通道113,即加热体120不会影响通风通道113内的气体流动,从而使通风通道113内气体流动更加通畅,热量释放更加彻底,温升效果也更好。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在同等蓄热温度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热砖100相较于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同类产品具有更短的蓄热时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热砖100可以减少15%-25%的蓄热时间,在提升蓄热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蓄热的能耗。

比如以包括蓄热砖100的蓄热电暖器为例,将具有本实施例提供的蓄热砖100的蓄热电暖器和现有技术中的类似产品进行对比:现有技术中的类似产品在蓄热体加热8小时后,蓄热体表面温度达到550℃-600℃。通过具有本实施例提供的蓄热砖100的蓄热电暖器,达到同样温度范围大致需要6.5小时,总的输入功率降低接近20%,节能效果显著。

应当理解的是,导热介质130可以为导热性质良好的材料制成,其包括但不限于:导热硅脂、导热硅胶、石墨垫片、软性硅胶导热垫或者其他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新材料。

同样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加热体120可以为加热管、电热丝等,也可以为其他具有良好加热效果的新材料制成的结构。

关于加热体120的结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加热体120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在图中所示的加热体120,其大致为直线型。有时,加热体120也可以为蜿蜒曲折的结构,以增加与蓄热本体11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蓄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蓄热本体110包括第一本体114和第二本体115,第一本体114与第二本体115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本体114和第二本体115配合并围成加热通道112和/或通风通道11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本体114和第二本体115可以围成加热通道112和通风通道113中的至少一者,比如在图中,加热通道112和通风通道113均由第一本体114和第二本体115在相互配合时围成。当然,并不仅限于图中所示的方案,加热通道112可以设置在第一本体114或第二本体115上,通风通道113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本体114或第二本体115上。

同时,也应当理解的是,蓄热本体110通过第一本体114和第二本体115相互连接进行制备,可以方便加热体120的安装。在制造或装配时,在第一本体114和第二本体115中的一者上安装加热体120和导热介质130,再将另一者进行装配。比如在第一本体114上安装加热体120和导热介质130,再将第二本体115装配至第一本体114上。当然,导热介质13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填充在加热通道112内。

请参阅图3,可选地,第一本体114设置有第一加热槽1141,第一加热槽1141与第二本体115围成加热通道112。当然,也可以是第二本体115设置第二加热槽1151,第二加热槽1151与第一本体114围成加热通道112。即第一本体114和第二本体115中的任一者设置加热槽,并与另一者围成加热通道112。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本体114和第二本体115两者均可设置加热槽,两个加热槽相对设置并围成加热通道11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14设置有第一加热槽1141,第二本体115设置有第二加热槽1151,第二加热槽1151与第一加热槽1141围成加热通道112。

可选地,第一加热槽1141和第二加热槽1151均为半圆形,两者相互配合围成的加热通道112呈圆形。当然,并不仅限于此,加热通道11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此时围成加热通道112的第一加热槽1141和第二加热槽1151为该形状对应的形状,比如加热通道112为长方形,第一加热槽1141和第二加热槽1151可以为相互配合的条形槽。

对于设置有弯折段的加热体120来说,加热通道112也对应设置有弯折部分,以容置加热体120上的弯折段。若加热通道112由第一加热槽1141和第二加热槽1151围成,此时,第一加热槽1141和第二加热槽1151也设置有与该弯折段对应的形状。

可以理解的是,加热通道112的数量并不仅限一个、两个等,在图中,加热通道112的数量为一个。本实施例对于加热通道112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对于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时的加热通道112来说,不同的加热通道112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尺寸,比如某些加热通道112为圆形,另一些为长方形,另外的为椭圆形。有些圆形加热通道112的半径为1,另一些为0.8、1.2等。

当加热通道112的数量为多个时,也可以安装尺寸关系进行排布,比如从左到右从大到小,中间大两边小等。也可以安装形状关系进行排布,比如中间为正方形、两边为圆形,等。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风通道113设置于第一本体114和/或第二本体115。

可选地,第一本体114设置有第一通风槽1142,第一通风槽1142与第二本体115围成通风通道113。当然,也可以是第二本体115设置第二通风槽1152,第二通风槽1152与第一本体114围成通风通道113。即第一本体114和第二本体115中的任一者设置通风槽,并与另一者围成通风通道113。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本体114和第二本体115两者均可设置通风槽,两个通风槽相对设置并围成通风通道11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14设置有第一通风槽1142,第二本体115设置有第二通风槽1152,第二通风槽1152与第一通风槽1142围成通风通道113。

可选地,第一通风槽1142和第二通风槽1152均为半圆形,两者相互配合围成的通风通道113呈圆形。当然,并不仅限于此,通风通道113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此时围成通风通道113的第一通风槽1142和第二通风槽1152为该形状对应的形状,比如通风通道113为长方形,第一通风槽1142和第二通风槽1152可以为相互配合的条形槽。

需要说明的是,通风通道113的延伸方向是与气体流动方向一致的。通风通道113的延伸方向大致为直线,以利于顺畅通风,进一步保证热量的释放和空间内的温升效果。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第一本体114和第二本体115相互配合围成通风通道113外,也可以在第一本体114和第二本体115的任一者上设置通风通道113。比如以设置在第一本体114上的第一通风槽1142作为通风通道113。

在本实施例中,通风通道113的数量为两个,并使得加热通道112位于这两个通风通道113之间。当然,并不仅限于此,通风通道113的数量及其排布位置、加热通道112的数量及其排布位置可以不做具体限定。也就是说,在具体实施例中,通风通道113和加热通道112可以按需设置。

通风通道113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时,不同的通风通道113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尺寸,比如某些通风通道113为圆形,另一些为长方形,另外的为椭圆形。有些圆形通风通道113的半径为1,另一些为0.8、1.2等。

当通风通道113的数量为多个时,也可以安装尺寸关系进行排布,比如从左到右从大到小,中间大两边小,等。也可以安装形状关系进行排布,比如中间为正方形、两边为圆形,等。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通道112和通风通道113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

请继续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加热通道112贯通蓄热本体110,蓄热砖100还包括端盖140,加热体120露出加热通道112的一端端口,端盖140封堵加热通道112的另一端端口。在端口与加热体120之间填充有导热介质130。

在本实施例中,蓄热本体110上设置有锁紧结构116,锁紧结构116用于锁紧相邻两个蓄热砖100。

可选地,该锁紧结构116为凹槽,相邻两蓄热砖100的凹槽之间可以通过固定件进行连接。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蓄热砖100:加热体120用于在通电后发热,导热介质130设置在加热体120和蓄热本体110之间并用于将热量传递至蓄热本体110。通过导热介质130使加热体120与加热通道112的内壁紧密连接,保证传热效果,提升制热效率。通过通风通道113使气体流动,对流更通畅,在放热状态下可以使蓄热本体110储存的热量更好地释放到空间内。与加热通道112相互隔离的通风通道113能够使蓄热本体110的热量释放更加彻底,使空间内的温升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蓄热砖100的蓄热设备,由于该蓄热设备具有上述蓄热砖100,因此至少应具有与上述蓄热砖100类似的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热砖100及包括该蓄热砖100的蓄热设备,蓄热砖100具有热传递效率高、蓄热时间短和能耗低的特点,能够提升空间内的温升效果,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制造。蓄热设备具有热传递效率高、蓄热时间短和能耗低的特点,能够提升空间内的温升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