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冷却器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5525发布日期:2020-08-14 20:1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冷却器的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冷却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气冷却器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空气冷却器简称空冷器,以空气作为冷却剂,可用作冷却器,也可用作冷凝器,空冷器主要由管束、支架和风机组成,空气冷却器热流体在管内流动,空气在管束外吹过,由于换热所需的通风量很大,而风压不高,故多采用轴流式通风机(见流体输送机械),空气冷却器管束的型式和材质对空冷器的性能影响很大,由于空气侧的传热分系数很小,故常在管外加翅片,以增加传热面积和流体湍动,减小热阻。

一般空气冷却器都是一体的,使用者常常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空气冷却器的工作效率进行挑选,但是一般功率较大的空气冷却器体型都较大,不方便对空气冷却器进行移动搬运,其对安装地形有一定的需求,从而受到地形的限制,不方便使用者对空气冷却器的使用,故而提出了一种空气冷却器的组合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冷却器的组合结构,具备可组合等优点,解决了一般功率较大的空气冷却器体型都较大,不方便对空气冷却器进行移动搬运,其对安装地形有一定的需求,从而受到地形的限制,不方便使用者对空气冷却器的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可组合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冷却器的组合结构,包括空气冷却器本体,所述空气冷却器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出液管与进液管,所述出液管与进液管上均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固定连接环,所述空气冷却器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块,所述空气冷却器本体的右侧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空气冷却器本体的右侧设置有两个滑动夹块,两个所述滑动夹块的左侧分别与两个滑槽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动夹块分别位于两个支撑块的顶部,两个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部分别贯穿并延伸至两个滑动夹块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部分别与两个滑动夹块螺纹连接,两个所述滑动夹块上均插接有第二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端分别贯穿滑动夹块并分别延伸至两个支撑块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块螺纹连接,所述进液管的顶部设置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两端均套设有锁紧环,左侧的所述锁紧环的底部与右侧固定连接环的外侧螺纹连接,所述导液管底部的左端与进液管的顶端接触并连通,所述空气冷却器本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

优选的,所述出液管与进液管的顶部及导液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两个所述固定连接环的外侧与两个锁紧环的内侧开设有相配合的螺纹。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的间隔距离等于两个支撑块之间的间隔距离。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螺纹杆上套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位于支撑块与滑动夹块之间。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块上均开设有转动通孔,两个所述转动通孔的直径大于转动环的直径。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块的顶部与两个连接块的底部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凸起,所述转动通孔与第二螺纹杆位于凸起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俯视剖视形状为t形,两个所述滑动夹块的左端俯视形状为t形。

优选的,所述转动环的高度大于连接块的厚度。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冷却器的组合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空气冷却器的组合结构,通过一个空气冷却器本体左侧的连接块放置到另一个空气冷却器本体右侧的支撑块与滑动夹块之间,利用第二螺纹杆插入滑动夹块贯穿连接块并与支撑块螺纹连接,然后根据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与场地摆放地形调节两个空气冷却器本体的角度,然后转动第一螺纹杆,由于第一螺纹杆与滑动夹块螺纹连接,且底部与支撑块转动连接,使得滑动夹块通过与滑槽的滑动连接,向下移动,从而对支撑块与滑动夹块之间的连接块进行夹紧固定,然后利用两个空气冷却器本体之间顶部的导液管分别对两个空气冷却器本体相邻的出液管与进液管并与其接触,通过导液管上的锁紧环与固定连接环的螺纹连接,让导液管与相邻的出液管及进液管固定,从而让两个空气冷却器本体通过导液管相连通,达到组合空气冷却器本体的效果,使得空气冷却器本体在使用时能够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提高空气冷却器本体的换热效果,并在搬运移动空气冷却器本体时,方便将空气冷却器本体拆分,减小体积,便于对空气冷却器本体的搬运,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且能够在安装时能够适应使用需求和地形而改变两个空气冷却器本体的组合角度,提高了空气冷却器本体的适用范围。

2、该空气冷却器的组合结构,通过出液管与进液管及导液管上的密封圈,方便在组合空气冷却器本体时,对导液管与出液管及进液管的接口处进行密封,防止热流体泄露,通过锁紧环与固定连接环上开设的螺纹,方便锁紧环与固定连接环螺纹固定,对导液管与出液管及进液管进行固定。

3、该空气冷却器的组合结构,通过限制连接块之间的间隔距离,方便在组合时,两个连接块能够同时放在支撑块与滑动夹块之间,提高结构的严谨性与可行性。

4、该空气冷却器的组合结构,通过第二螺纹杆上的转动环,减小调整空气冷却器本体角度时,连接块转动与第二螺纹杆的摩擦,更加省力。

5、该空气冷却器的组合结构,通过连接块上的转动通孔方便第二螺纹杆贯穿连接块,对连接块与支撑块进行连接。

6、该空气冷却器的组合结构,当滑动夹块下移将连接块夹紧时,连接块底部的凸起与支撑块顶部的凸起接触,增加了支撑块与连接块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使得支撑块与连接块的固定结构更加稳定。

7、该空气冷却器的组合结构,通过滑槽俯视剖视与滑动夹块的左端形状均为t形,使得滑动夹块只能够与滑槽滑动,无法与滑槽脱离,增加结构的稳定性,保证组合结构的正常运行。

8、该空气冷却器的组合结构,通过转动环的高度大于连接块的厚度,确保连接块与第二螺纹杆并不直接接触,从而让连接块转动时,转动环能够方便其进行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冷却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连接环与锁紧环的正视剖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块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滑槽与滑动夹块的俯视剖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气冷却器本体;2、出液管;3、进液管;4、固定连接环;5、支撑块;6、滑槽;7、滑动夹块;8、第一螺纹杆;9、第二螺纹杆;10、导液管;11、锁紧环;12、连接块;13、密封圈;14、转动通孔;15、转动环;16、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一种空气冷却器的组合结构,包括空气冷却器本体1,空气冷却器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出液管2与进液管3,出液管2与进液管3上均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固定连接环4,空气冷却器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块5,空气冷却器本体1的右侧开设有两个滑槽6,空气冷却器本体1的右侧设置有两个滑动夹块7,两个滑动夹块7的左侧分别与两个滑槽6滑动连接,两个滑动夹块7分别位于两个支撑块5的顶部,两个支撑块5的顶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8,两个第一螺纹杆8的顶部分别贯穿并延伸至两个滑动夹块7的顶部,两个第一螺纹杆8的顶部分别与两个滑动夹块7螺纹连接,两个滑动夹块7上均插接有第二螺纹杆9,两个第二螺纹杆9的底端分别贯穿滑动夹块7并分别延伸至两个支撑块5的内部,两个第二螺纹杆9的底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块5螺纹连接,进液管3的顶部设置有导液管10,导液管10的两端均套设有锁紧环11,左侧的锁紧环11的底部与右侧固定连接环4的外侧螺纹连接,导液管10底部的左端与进液管3的顶端接触并连通,空气冷却器本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12,通过一个空气冷却器本体1左侧的连接块12放置到另一个空气冷却器本体1右侧的支撑块5与滑动夹块7之间,利用第二螺纹杆9插入滑动夹块7贯穿连接块12并与支撑块5螺纹连接,然后根据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与场地摆放地形调节两个空气冷却器本体1的角度,然后转动第一螺纹杆8,由于第一螺纹杆8与滑动夹块7螺纹连接,且底部与支撑块5转动连接,使得滑动夹块7通过与滑槽6的滑动连接,向下移动,从而对支撑块5与滑动夹块7之间的连接块12进行夹紧固定,然后利用两个空气冷却器本体1之间顶部的导液管10分别对两个空气冷却器本体1相邻的出液管2与进液管3并与其接触,通过导液管10上的锁紧环11与固定连接环4的螺纹连接,让导液管10与相邻的出液管2及进液管3固定,从而让两个空气冷却器本体1通过导液管10相连通,达到组合空气冷却器本体1的效果,使得空气冷却器本体1在使用时能够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提高空气冷却器本体1的换热效果,并在搬运移动空气冷却器本体1时,方便将空气冷却器本体1拆分,减小体积,便于对空气冷却器本体1的搬运,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且能够在安装时能够适应使用需求和地形而改变两个空气冷却器本体1的组合角度,提高了空气冷却器本体1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的,出液管2与进液管3的顶部及导液管1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3,两个固定连接环4的外侧与两个锁紧环11的内侧开设有相配合的螺纹,通过出液管2与进液管3及导液管10上的密封圈13,方便在组合空气冷却器本体1时,对导液管10与出液管2及进液管3的接口处进行密封,防止热流体泄露,通过锁紧环11与固定连接环4上开设的螺纹,方便锁紧环11与固定连接环4螺纹固定,对导液管10与出液管2及进液管3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两个连接块12之间的间隔距离等于两个支撑块5之间的间隔距离,通过限制连接块12之间的间隔距离,方便在组合时,两个连接块12能够同时放在支撑块5与滑动夹块7之间,提高结构的严谨性与可行性。

进一步的,两个第二螺纹杆9上套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动环15,转动环15位于支撑块5与滑动夹块7之间,通过第二螺纹杆9上的转动环15,减小调整空气冷却器本体1角度时,连接块12转动与第二螺纹杆9的摩擦,更加省力。

进一步的,两个连接块12上均开设有转动通孔14,两个转动通孔14的直径大于转动环15的直径,通过连接块12上的转动通孔14方便第二螺纹杆9贯穿连接块12,对连接块12与支撑块5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支撑块5的顶部与两个连接块12的底部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凸起16,转动通孔14与第二螺纹杆9位于凸起16的内侧,当滑动夹块7下移将连接块12夹紧时,连接块12底部的凸起16与支撑块5顶部的凸起16接触,增加了支撑块5与连接块12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使得支撑块5与连接块12的固定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滑槽6的俯视剖视形状为t形,两个滑动夹块7的左端俯视形状为t形,通过滑槽6俯视剖视与滑动夹块7的左端形状均为t形,使得滑动夹块7只能够与滑槽6滑动,无法与滑槽6脱离,增加结构的稳定性,保证组合结构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的,转动环15的高度大于连接块12的厚度,确保连接块12与第二螺纹杆9并不直接接触,从而让连接块12转动时,转动环15能够方便其进行转动。

工作原理:通过一个空气冷却器本体1左侧的连接块12放置到另一个空气冷却器本体1右侧的支撑块5与滑动夹块7之间,利用第二螺纹杆9插入滑动夹块7贯穿连接块12上的转动通孔14并与支撑块5螺纹连接,然后根据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与场地摆放地形调节两个空气冷却器本体1的角度,然后转动第一螺纹杆8,由于第一螺纹杆8与滑动夹块7螺纹连接,且底部与支撑块5转动连接,使得滑动夹块7通过与滑槽6的滑动连接,向下移动,从而对支撑块5与滑动夹块7之间的连接块12进行夹紧固定,利用连接块12底部的凸起16与支撑块5顶部的凸起16接触,增加了支撑块5与连接块12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使得支撑块5与连接块12的固定结构更加稳定,然后利用两个空气冷却器本体1之间顶部的导液管10分别对两个空气冷却器本体1相邻的出液管2与进液管3并与其接触,通过锁紧环11与固定连接环4上开设的螺纹,方便锁紧环11与固定连接环4螺纹固定,让导液管10与相邻的出液管2及进液管3固定,从而让两个空气冷却器本体1通过导液管10相连通,同时利用密封圈13密封接口处,达到组合空气冷却器本体1的效果,使得空气冷却器本体1在使用时能够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提高空气冷却器本体1的换热效果,并在搬运移动空气冷却器本体1时,方便将空气冷却器本体1拆分,减小体积,便于对空气冷却器本体1的搬运,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且能够在安装时能够适应使用需求和地形而改变两个空气冷却器本体1的组合角度,提高了空气冷却器本体1的适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