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环境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散热风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9834发布日期:2020-05-20 02:50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温环境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散热风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机供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环境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散热风道装置。



背景技术:

研究数据显示,燃煤供暖,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减少冬季采暖时的燃煤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北方许多城市开始推广“煤改电”,在北方寒冷气候条件下,空气源热泵热风机制热并不容易,空气源热泵热风机的散热风道影响着空气源热泵热风机制热效果;

现有的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散热风道装置没有注意到对简化更换防尘网的操作,防尘网更换较为复杂,出风口出风时的大小及方向不便控制,出风时一直朝着同一个方向吹,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散热风道装置的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低温环境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散热风道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温环境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散热风道装置,包括风道,所述风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风管道,所述风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风道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入风风道,所述入风风道的一侧连接有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所述空气源热泵热风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集风风道,所述集风风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导流圈,两个所述导流圈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流圈支架,所述导流圈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的中心位置均垂直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通过绳索连接在防尘网支架的顶部中心位置,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的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滑轮,所述防尘网支架的顶部靠近一侧的位置通过绳索连接有第三滑轮,所述出风风道的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槽,所述风道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轴,多个所述固定轴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风道的一侧内部设置有上出风口,所述风道的一侧内部设置有下出风口,所述风道的一侧内部设置有两个开口,所述风道的一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驱动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风道的的一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扇叶支架,所述扇叶支架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扇叶轴,多个所述扇叶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二齿轮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齿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出风口内部设置有多个扇叶,多个所述扇叶轴的一端均贯穿多个扇叶的内部且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防尘网支架与滑槽嵌合连接,所述防尘网支架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多个所述第一滑轮均位于第三滑轮的下方,所述第三滑轮均通过绳索连接有两个第一滑轮,两个所述第一滑轮均通过绳索连接有防尘网支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通风管道一端贯穿风道,所述所述通风管道一端与入风风道的一侧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上出风口与下出风口均位于出风风道的一侧,所述上出风口与下出风口均位于防尘网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低温环境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散热风道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防尘网支架、防尘网、滑槽和开口,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共同作用,带动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转动,将防尘网支架从滑槽拉出,防尘网支架拉升至开口时呈水平状态,可以从开口处将防尘网抽出,通过设置的齿条、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扇叶轴、扇叶支架、扇叶和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带动第一齿轮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齿条和第二齿轮共同转动使得扇叶绕着扇叶轴转动,即可以改变上出风口的方向和出风口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出风风道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尘网与防尘网支架连接结构图。

图例说明:

1、风道;2、通风管道;3、固定架;4、入风风道;5、空气源热泵热风机;6、集风风道;7、导流圈;8、导流圈支架;9、出风风道;10、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上出风口;13、下出风口;14、开口;15、第一滑轮;16、第二滑轮;17、第三滑轮;18、固定轴;19、防尘网;20、防尘网支架;21、滑槽;22、第三电机;23、第一齿轮;24、扇叶支架;25、第二齿轮;26、扇叶;27、扇叶轴;28、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低温环境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散热风道装置,包括风道1,风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风管道2,风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3,风道1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入风风道4,入风风道4的一侧连接有空气源热泵热风机5,空气源热泵热风机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集风风道6,集风风道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导流圈7,两个导流圈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流圈支架8,导流圈支架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风风道9,出风风道9的内壁的中心位置均垂直连接有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的驱动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滑轮16,第二滑轮16通过绳索连接在防尘网支架20的顶部中心位置,出风风道9的内壁的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的驱动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滑轮17,防尘网支架20的顶部靠近一侧的位置通过绳索连接有第三滑轮17,出风风道9的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槽21,风道1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轴18,多个固定轴18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15,风道1的一侧内部设置有上出风口12,风道1的一侧内部设置有下出风口13,风道1的一侧内部设置有两个开口14,风道1的一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22,第三电机22的驱动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3,风道1的一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扇叶支架24,扇叶支架24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扇叶轴27,多个扇叶轴27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二齿轮25的中心位置,第二齿轮25的一侧啮合连接有齿条28。

上出风口12内部设置有多个扇叶26,多个扇叶轴27的一端均贯穿多个扇叶26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扇叶26跟随扇叶轴27转动,控制上出风口12的风向及出风口的大小;防尘网支架20与滑槽21嵌合连接,防尘网支架20可以在滑槽21上下移动,防尘网支架20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19,防尘网19可以从防尘网支架20里面抽出来;多个第一滑轮15均位于第三滑轮17的下方,第三滑轮17均通过绳索连接有两个第一滑轮15,两个第一滑轮15均通过绳索连接有防尘网支架20,第三滑轮17与防尘网支架20之间的绳索通过两个第一滑轮15改变方向;通风管道2一端贯穿风道1,通风管道2一端与入风风道4的一侧相连接,空气从通风管道2进入入风风道4;上出风口12与下出风口13均位于出风风道9的一侧,出风风道9的空气从上出风口12与下出风口13出去,上出风口12与下出风口13均位于防尘网19的一侧,防尘网19用于防止灰尘从上出风口12与下出风口13进入风道1。

工作原理:在使用低温环境空气源热泵热风机散热风道装置时,空气从通风管道2进入入风风道4,再经过入风风道4进入空气源热泵热风机5加热,加热后的空气经过集风风道6,再由导流圈7将热空气导入出风风道9,通过上出风口12和下出风口13出风道1进入房间,启动第三电机22,第三电机22带动第一齿轮23转动,第一齿轮23带动齿条28向上移动,齿条28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齿轮25转动,第二齿轮25带动扇叶轴27转动,扇叶26随着扇叶轴27转动,即可改变上出风口12的出风口大小及出风方向,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11启动,第一电机10带动第二滑轮16转动,第二电机11带动第一滑轮15和第三滑轮17转动,第二滑轮16和第三滑轮17通过绳索将防尘网支架20从滑槽21拉出,将防尘网支架20拉升至开口14出,即可从开口14处将防尘网19从防尘网支架20中抽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