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重立式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8029发布日期:2020-07-10 16:1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热重立式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式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重立式炉。



背景技术:

热重立式炉由控制中心、加热炉本体、升降装置、水冷装置、测量装置等构成;是一款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加热炉本体一般包括:炉外壳以及炉内胆;炉内胆本身采用高纯度氧化铝微晶限位高温真空吸附成型;现有的水冷装置对加热炉本体进行散热,多采用向炉外壳以及炉内胆之间的散热腔注入冷水散热,这种完全靠冷水散热;虽然散热良好,但是中间需要大量的冷水进行散热,这就导致浪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重立式炉,其散热装置,通过安装在散热腔内的螺旋水道以及螺旋风道,实现风冷以及水冷的双重散热,不仅散热效果好、效率高,还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热重立式炉,其散热装置,通过安装在散热腔内的螺旋水道以及螺旋风道,实现风冷以及水冷的双重散热,不仅散热效果好、效率高,还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热重立式炉,包括:炉外壳以及炉内胆;所述炉内胆底部外壁与炉外壳内壁之间通过环板连接,并形成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的炉内胆底端安装加热组件;

所述炉外壳顶端与炉内胆开口端安装环形封盖;

所述炉外壳、炉内胆、环板以及环形封盖围成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内安装螺旋水道;所述螺旋水道螺旋缠绕在炉内胆外壁;所述螺旋水道包括相互平行的上螺旋板、以及下螺旋板、炉内胆外壁以及炉外壳内壁围成;

所述螺旋水道的进水端连接的进水管穿出炉外壳;所述螺旋水道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管;所述散热腔内,相邻两所述螺旋水道之间形成旋风道;所述螺旋水道与环形封盖之间安装的进风管伸出炉外壳;所述螺旋水道与环板之间安装出风管;

所述进风管一端连接鼓风机,这里鼓风机的作用,用于所述螺旋风道内产生风流,带走螺旋水道的内的热量以及炉内胆的热量,提高散热效率;所述进水管一端与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为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为斡旋状;所述电加热管的接线端与炉外壳外壁上设置的插头连接。

优选地,所述散热腔内,所述进风管一侧安装挡风板;所述挡风板分别与炉外壳、炉内胆、螺旋水道以及环形封盖密闭连接;所述挡板用于避免螺旋风道内的风回流。

优选地,所述炉内胆内壁安装有用于检测炉内胆内液体温度的第一温度计;所述螺旋水道内还安装有用于检测螺旋水道内水温的第二温度计;所述出水管设有出水阀;实际使用时,当第一温度计监测的温度数值与第二温度计检测的温度数值的差值小于阈值时,将出水阀打开,将所述螺旋水道内的水放掉,重新注水用于冷却。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若对炉内胆内的液体进行散热时,根据需要可以向螺旋水道内注入冷水进行水冷散热;或者打开鼓风机通过螺旋风道内形成风流带走热量进行风冷散热;还可以同时利用螺旋风道以及螺旋水道进行共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方便快捷,提高效率;适应更多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其散热装置,通过安装在散热腔内的螺旋水道以及螺旋风道,实现风冷以及水冷的双重散热,不仅散热效果好、效率高,还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重立式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面图;

图4为图2中b-b的剖面图;

图5为实用新型热重立式炉为安装环形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中”、“长度”、“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热重立式炉,包括:炉外壳1以及炉内胆2;炉内胆2底部外壁与炉外壳1内壁之间通过环板31连接,并形成加热腔3;加热腔3内的炉内胆2底端安装加热组件;

炉外壳1顶端与炉内胆2开口端安装环形封盖4;

炉外壳1、炉内胆2、环板31以及环形封盖4围成散热腔;散热腔内安装螺旋水道51;螺旋水道51螺旋缠绕在炉内胆2外壁;螺旋水道51包括相互平行的上螺旋板511、以及下螺旋板512、炉内胆2外壁以及炉外壳1内壁围成;

螺旋水道51的进水端连接的进水管52穿出炉外壳1;螺旋水道51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管53;散热腔内,相邻两螺旋水道51之间形成旋风道6;螺旋水道51与环形封盖4之间安装的进风管61伸出炉外壳1;螺旋水道51与环板31之间安装出风管62;

进风管61一端连接鼓风机64,这里鼓风机64的作用,用于螺旋风道6内产生风流,带走螺旋水道51的内的热量以及炉内胆2的热量,提高散热效率;进水管52一端与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

其中,加热组件为电加热管;电加热管为斡旋状;电加热管的接线端与炉外壳1外壁上设置的插头连接。

其中,散热腔内,进风管61一侧安装挡风板63;挡风板63分别与炉外壳1、炉内胆2、螺旋水道51以及环形封盖4密闭连接;挡板63用于避免螺旋风道6内的风回流。

其中,炉内胆2内壁安装有用于检测炉内胆2内液体温度的第一温度计;螺旋水道51内还安装有用于检测螺旋水道51内水温的第二温度计;出水管53设有出水阀。

实际使用时,当第一温度计监测的温度数值与第二温度计检测的温度数值的差值小于阈值时,将出水阀打开,将螺旋水道51内的水放掉,重新注水用于冷却。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若对炉内胆2内的液体进行散热时,根据需要可以向螺旋水道51内注入冷水进行水冷散热;或者打开鼓风机64通过螺旋风道6内形成风流带走热量进行风冷散热;还可以同时利用螺旋风道6以及螺旋水道51进行共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方便快捷,提高效率;适应更多需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