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8380发布日期:2020-05-06 23:3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风管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管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风管式空调器中的电控盒设置在机壳的外部,限制了风管式空调器在长度上的空间,同时电控盒与室内换热器组件之间的线束连接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风管式空调器。该风管式空调器将电控盒邻近室内换热器组件设置,在电控盒上设置线束通道以方便于风道壳体与室内换热器组件之间的线束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管式空调器,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包括:机壳、室内换热组件和电控盒。所述室内换热器组件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室内换热器组件包括电控件;所述风道壳体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所述风道壳体内设置有风轮;所述电控盒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邻近所述室内换热器组件,所述电控盒内设置有电控盒线束,所述电控盒线束通过所述电控盒上的线束通道与所述电控件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通过将电控盒设置在机壳内且邻近室内换热器组件设置,可以使风管式空调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在电控盒上设置有与室内换热器组件中电控件相连的线束通道,以使电控盒中的电控盒线束与室内换热器组件中的电控件连接方便,电控盒与电控件之间的线束连接更加简洁,风管式空调器内的线束布置更加规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件包括:电辅热件和传感器,所述电辅热件与所述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电控盒线束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上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组件正对的壁面上设置有所述线束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束通道构造为长圆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内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适于固定主控板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电控盒卡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管式空调器还包括显示板,所述显示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电控盒的内部或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的侧壁上设置有在所述侧壁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卡接孔,所述显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孔配合的卡接支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分别与所述机壳和/或所述风道壳体通过紧固件固定,所述电控盒的表面设置有朝向所述电控盒内部凹陷的避让凹槽,所述紧固件的头部收容于所述避让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包括:电控盒本体和电控盒盖,所述电控盒本体与所述电控盒盖限定出容纳空间,且所述电控盒本体与所述电控盒盖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本体上设置有朝向内部空间延伸且与所述电控盒盖的至少部分边沿止抵的第一折边;所述电控盒盖上设置有朝向内部空间延伸且与电控盒本体至少部分边沿止抵的第二折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风管式空调器的电控盒的爆炸图;

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风管式空调器的电控盒本体及电控盒盖的示意图;

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风管式空调器的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风管式空调器的电控盒本体的主视;

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风管式空调器的电控盒本体的侧视图;

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风管式空调器的电控盒本体后视图;

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风管式空调器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

风管式空调器100,

室内换热器组件110,风道壳体111,

电控盒120,电控盒本体121,

第一板1211,避让凹槽1211a,第一凹槽1211b,

第二板1212,卡槽1212a,卡接孔1212b,第二凹槽1212c,

第三板1213,第四板1214,第一折边1215,

电控盒盖122,

第五板1221,第六板1222,第二折边1223,线束通道123,安装板124,通孔1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传统的风管式空调器中的电控盒设置在机壳的外部,;另一方面,风管式空调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控盒设置在机壳的外部,电控盒上容易堆积灰尘造成电控盒的作业性能差,影响到整个产品品质。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100包括机壳和室内换热器组件110,室内换热器组件110设置在机壳内,室内换热器组件110包括电控件、风道壳体111和电控盒120,风道壳体111设置在机壳内且风道壳体111内设置有风轮;电控盒120设置在机壳内且邻近室内换热器组件110,电控盒120内设置有电控盒线束,电控盒线束通过电控盒120上的线束通道123与电控件电连接。

机壳内形成有容纳空间,室内换热器组件110、风道壳体111和电控盒120均收容于机壳的内部,将电控盒120设置于机壳的内部可以有助于使的风管式空调器100的整体结构紧凑,特别是在风管式空调器100的长度方向上。通过将电控盒120与风道壳体111在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布,室内换热器组件110与风道壳体111以及电控盒120在风管式空调器100的宽度方向上依次排布,其中电控盒120与风道壳体111在风管式空调器100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与室内换热器组件110在风管式空调器100长度方向上的距离相同,如此设置可以降低风管式空调器100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使风管式空调器100更加紧凑。

电控盒120与室内换热器相邻近,并且在电控盒120内设置有电控盒线束,电控盒120与室内换热器正对的一侧设置有线束通道123,电控盒线束通过线束通道123与室内换热器组件110中的电控件电连接,线束通道123的设置使线束的排布更为合理,减少了线束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地,室内换热器组件110同样具有室内换热器组件110壳体,在室内换热器组件110壳体上设置有与线束通道123正对的线束过孔,方便于电控盒线束伸入室内换热器组件110壳体中,保证电控盒线束连接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100,通过将电控盒120设置在机壳内且邻近室内换热器组件110设置,可以使风管式空调器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在电控盒120上设置有与室内换热器组件110中电控件相连的线束通道123,以使电控盒120中的电控盒线束与室内换热器组件110中的电控件连接方便,电控盒120与电控件之间的线束连接更加简洁,风管式空调器100内的线束布置更加规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控件包括:电辅热件和传感器,所述电辅热件与所述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电控盒线束电连接,传感器设置在与电控盒120相邻近的位置上且可以测量并传递温度信号,可以实现风管式空调器100的温度自动控制。电辅热件可以用于辅助加热,电辅热件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对风管式空调器100进行辅助加热,提高风管式空调器100的制热效果。

其中,传感器与电辅热件均可以设置在室内换热器组件110的壳体内,而电控盒线束中包括与传感器以及电辅热件相对应的电连接线束,相应的电连接线束通过线束通道123与对应的传感器或电辅热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控盒120上与室内换热器组件110正对的壁面上设置有线束通道123。通过在电控盒120上设置线束通道123,且线束通道123位于与室内换热器组件110正对的壁面上,在室内换热器组件110的壳体上设置有与线束通道123正对的线束连接孔,电控盒120内的线束穿过线束通道123后经过线束连接孔直接进入到室内换热器组件110的壳体内并与电控件连接,缩短了了电控盒120内线束与室内换热器组件110的连接路径,降低风管式空调器100的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线束通道123构造为长圆孔,长圆孔贯穿电控盒120中与室内换热器组件110正对的侧壁,将线束通道123构造为长圆孔结构,可增大线束通道123的横截面积,以使更多的线束可穿过线束通道123与室内换热器组件110连接;同时长圆孔结构的线束通道123周壁光滑,防止了线束在线束通道123处被硌伤,从而保护了线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控盒120内设置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适于固定主控板的安装板124,安装板124与所述电控盒120卡接固定。

安装板124上可以设置有主控板,主控板与安装板124可以构造为总成结构,在将主控板与安装板124构造为总成后,通过将安装板124与电控盒120卡接固定,可以提高主控板的安装效率,减少主控板与电控盒120中紧固件的连接数量,加快了生产节奏。

在电控盒120的侧壁上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卡槽1212a,安装板124上设置有卡爪,卡爪与卡槽1212a配合时,卡爪穿设在卡槽1212a,通过卡槽1212a和卡爪的卡接配合,使安装板124固定安装在电控盒120内,安装板124和电控盒120的卡接配合限制了安装板124在电控盒120内的相对移动,提高了安装板124和电控盒120连接的可靠性,且安装简单、效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风管式空调器100还包括有显示屏,显示屏可拆卸地设置在电控盒120的内部或外部。

在风管式空调器100的运输过程中,将显示屏设置在电控盒120的内部,可以使风管式空调器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简洁,且显示屏不会凸出于电控盒120,使风管式空调器100的包装更加方便,节省了包装材料,降低了成本。在风管式空调器100安装后,将显示屏设置在电控盒120的外部并与电控盒120中的电连接线束连接,显示屏上可以显示空调器的室内温度等参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控盒120的侧壁上设置有在侧壁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卡接孔1212b,显示板上设置有与卡接孔1212b配合的卡接支脚。

显示屏可以构造为板状结构,在显示屏周壁的一侧上设置有与卡接孔1212b配合的卡接支脚,卡接支脚朝向远离显示屏的方向延伸,在卡接支脚的自由端设置有与所述卡接支脚延伸方向垂直的延伸部,在延伸部的末端设置有朝向显示屏凸出的卡接凸起。

卡接孔1212b可以构造为包括适于卡接支脚穿过的主卡接孔以及适于与卡接凸起配合的辅卡接孔,其中辅卡接孔设置于主卡接孔延伸方向上的两侧,在卡接支脚穿过主卡接孔后,将显示屏在主卡接孔的延伸方向上移动,以使卡接凸起与辅卡接孔配合,以实现显示屏与卡接孔的配合。

通过卡接孔1212b和卡接支脚的配合实现了显示屏与电控盒120的卡接配合,以使显示屏固定安装在电控盒120内或电控盒120外,使显示屏与电控盒120之间的案安装拆卸方便,同时保证显示屏与电控盒120之间的安装可靠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控盒120分别与机壳和/或风道壳体111通过紧固件固定,电控盒120的表面设置有朝向电控盒120内部凹陷的避让凹槽1211a,紧固件的头部收容于避让凹槽1211a。

避让凹槽1211a可以收容紧固件的至少部分,避免紧固件在与机壳或风道壳体111固定后与电控盒120正对的部分发生干涉,避免了紧固件的头部对其他安装部件及电控盒120内线束的硌伤。

紧固件可以为螺栓,避让凹槽1211a的深度不小于螺栓头部的高度,电控盒120与机壳和风道壳体1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控盒120包括:电控盒本体121和电控盒盖122,所述电控盒本体121与所述电控盒盖122限定出容纳空间,且所述电控盒本体121与所述电控盒盖122固定连接。

其中,电控盒120包括电控盒本体121和电控盒盖122,电控盒本体121由第一板1211、第二板1212、第三板1213和第四板1214,第一板1211的边沿上设置有彼此正对且有间隔的第二板1212和第三板1213,且第二板1212和第三板1213分别与第一板1211垂直,第四板1214设置在第一板1211的周边上且位于第三块板和第二块板之间,第四板1214将第二板1212和第三板1213固定连接;电机盖由第五板1221和第六板1222构成,第五板1221与第六板1222彼此正交设置,第一板1211与第六板1222彼此正对,第五板1221与第四板1214正对;电控盒本体121和电控盒盖122共同限定出电控盒120容纳空间,且电控盒本体121和电控盒盖122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控盒本体121上设置有朝向内部空间延伸且与电控盒盖122的至少部分边沿止抵的第一折边1215;电控盒盖122上设置有朝向内部空间延伸且与电控盒本体121至少部分边沿止抵的第二折边1223,其中在第一折边1215和第二折边1223上分别设置有通孔125,且第一折边1215与第二折边1223上的通孔125一一对应,第一折边1215至少部分边与第二折边1223止抵,紧固件穿过第一折边1215与第二折边1223上一一对应的通孔125,将电控盒本体121和电控盒盖122固定,通过第一折边1215与第二折边1223的设置降低了电控盒120装配的难度,使电控盒120的结构更牢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第一板1211上设置有开口朝向电控盒120外部空间的第一凹槽1211b,第二板1212上设置有开口朝向电控盒120外部空间的第二凹槽1212c,第一凹槽1211b和第二凹槽1212c可以方便于电控盒120内部的线束走线,同时在第一凹槽1211b和第二凹槽1212c的四周设置有翻边,以使第一凹槽1211b和第二凹槽1212c的四周表面更加光滑,从而避免了挂伤线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电控盒120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工位,传感器安装工位可以与传感器卡接固定,传感器安装工位可以构造为卡接槽,在卡接槽的边缘设置有适于与传感器配合的折边,该折边可以用于对传感器定位和固定,同时还可以避免在安装传感器的过程中划伤传感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些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