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空气对流墙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3219发布日期:2020-04-21 18:14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石墨烯空气对流墙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烯发热以及墙暖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空气对流墙暖。



背景技术:

石墨烯的发现和应用实现了电采暖可行性,应国家提倡绿色能源和煤改电政策的实施,在此基础上解决人们冬天的健康、绿色取暖问题。

现有的大型电暖墙等墙暖技术的安装方式、布局方式的局限性较大,多为墙体内嵌式,安装时工程量大、操作非常不便,现有小型分布式的墙暖发热功率低、噪声较大且发热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石墨烯空气对流墙暖,以提高安装的工作效率、减少安装成本,通过导流槽增加发热效率,并解决发热不均匀的问题。

一种石墨烯空气对流墙暖,包括外壳、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第一发热片、第二发热片,所述第一发热片、第二发热片之间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表面设置有若干导流槽,该导流槽纵向均匀设置在导流板上;所述第一发热片、第二发热片通过电缆线连接并导通,且连接在同一个电源接口上;所述加热模块设置在外壳内部。所述加热模块设置在外壳内部;所述第二发热片上还设置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覆盖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发热片的表面,所述第二发热片与保温板之间还设置有铝箔,使所述保温板能够反射所述第二发热片发出的红外光,保温的同时具有远红外反射功能,远红外光波辐射也是一种重要发热方式且是对人体有益的。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导流板上的导流槽来实现热空气与冷空气对流自循环,在安装该墙暖时,由于下端会留有部分空间,可以充分加速冷热空气的自循环,现有的地暖由于地板的隔离,加热效率低,现有的墙暖加热方式单一,不利于热空气在室内的流通,严重影响整个室内空间的加热效率,不能均匀的调整室内的温度;该技术方案采用双发热片同时加热的方式,均匀的为导流板中的空气加热,无需使用电机等方式来进行空气循环,减少噪音,节省成本。

所述外壳包括前面板、后面板以及边框,所述第一发热片封装在所述前面板内侧;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散热百叶槽、散热孔以及温控器安装槽,所述后面板表面开设若干固定孔,所述边框的一边侧面设置有散热栅以及电源孔,所述边框的另一边侧面设置有定位卡槽,所述边框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若干通风口。

优选地,定位卡槽可方便多个墙暖连接组合。

优选地,所述保温板的材料为聚氨酯。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热片的发热功率低于第二发热片,由于第二发热片位于保温板一侧,采用较高功率的发热片利于保温。

优选地,所述第一发热片、第二发热片的材料为石墨烯、环氧玻璃布。

优选地,所述保温板(4)的材料为铝箔。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的材料为耐热金属。

优选地,所述电源接口连接有带保险装置的开关插座,所述开关插座设置有温度控制器,方便控制调节适宜的温度。

优选地,还包括远程控制系统,所述远程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插座以及温度控制器,方便用户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发热方式集热传导、远红外光波辐射发热、空气热对流三种相对于其他采暖方式更加的节能、舒适、环保;

2、安装方便、简单,可适用于更多场合,在墙体上打膨胀螺丝固挂即可;

3、便宜实用,成本低且免去安装(房屋装修、改造)产生的费用,且使用成本低;

4、增加智能远程控制系统,方便快捷,分区、分时调控温度,更加节能;

5、加热传导速度快,相对于地暖(电地暖和水地暖)开启预热时间短,无需先加热地面部分,形成的空气热流在整个空间更加均匀、舒适;

6、增设导流槽,使冷热空气形成对流自动循环,无需使用其他电机设备进行循环,无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模块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加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前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边框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边框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边框顶部、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导流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中,1-第一发热片,2-第二发热片,3-导流板,4-保温板,6-散热栅,7-电源孔,8-散热百叶槽,9-散热孔,10-温控器安装槽,11-定位卡槽,12-固定孔,13-通风口,14-电源接入口a,15-电源接入口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1

一种石墨烯空气对流墙暖,包括外壳、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第一发热片1、第二发热片2,所述第一发热片1、第二发热片2之间设置有导流板3,所述导流板3表面设置有若干导流槽,该导流槽纵向均匀设置在导流板上,所述保温板4能够反射所述第二发热片2发出的红外光。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导流板3上的导流槽来实现热空气与冷空气对流自循环,在安装该墙暖时,由于下端会留有部分空间,可以充分加速冷热空气的自循环,现有的地暖由于地板的隔离,加热效率低,现有的墙暖加热方式单一,不利于热空气在室内的流通,严重影响整个室内空间的加热效率,不能均匀的调整室内的温度;该技术方案采用双发热片同时加热的方式,均匀的为导流板3中的空气加热,无需使用电机等方式来进行空气循环,减少噪音,节省成本。

所述加热模块设置在外壳内部,所述外壳包括前面板、后面板以及边框,所述第一发热片1封装在所述前面板内侧;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散热百叶槽8、散热孔9以及温控器安装槽10,所述后面板表面开设若干固定孔1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孔12设置有四个,稳定性较强,所述边框的一边侧面设置有散热栅6以及电源孔7,所述边框的另一边侧面设置有定位卡槽11,所述边框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若干通风口13。所述散热百叶槽8、散热孔9可以有效地将第一发热片1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室内,所述底部的通风口13将冷空气导入至导流板3的导流槽,再由第一发热片1、第二发热片2对导流槽中的冷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由顶部的通风口13排出,实现冷热空气的循环。

为方便多个墙暖连接组合,当使用多个墙暖组合时,通过定位卡槽11定位并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卡槽11设置有上下两个,下方的定位卡槽11可用于连接电源孔7。

所述第二发热片2上还设置有保温板4,所述保温板4覆盖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发热片2的表面。

所述保温板4的材料为聚氨酯,所述保温板4上还设置有铝箔;增设铝箔可以增强保温效果。所述第一发热片1、第二发热片2的材料为石墨烯、环氧玻璃布以及铜箔等,所述第一发热片1、第二发热片2也可采用市面上的现有石墨烯电热板。所述导流板3的材料为耐热金属。

所述电源接口连接有带保险装置的开关插座,所述开关插座设置有温度控制器,方便控制调节适宜的温度。所述温度控制器安装在所述温控器安装槽10中。

所述第一发热片1、第二发热片2通过电缆线连接并导通,且连接在同一个电源接口上;所述第一发热片1、第二发热片2上均设置有电源接入口a、电源接入口b,该电源接入口a、电源接入口b用于连接开关插座,并实现对所述第一发热片1、第二发热片2电源的接入和断开,且通过温度控制器以改变电压等方式来控制第一发热片1、第二发热片2的发热温度。

所述第一发热片1、第二发热片2均设置有防水插头,该防水插头设置在所述定位卡槽11中,在多个墙暖连接使用时,散热栅6、电源孔7均可改设为定位卡槽11用于连接,内部的第一发热片1、第二发热片2供电线缆均可通过定位卡槽11中连接。

还包括远程控制系统,所述远程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插座以及温度控制器,方便用户控制。本实施例中所述保险装置、开关插座、温度控制器以及远程控制系统均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片1的发热功率低于第二发热片2,由于第二发热片2位于保温板4一侧,采用较高功率的发热片利于保温;

在第二发热片2的一侧设有带铝箔的保温板4,铝箔可以反射第二发热片2发出的热红外光波,有效加热导流槽中的空气,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并且由于第一发热片1是面向室内的,可以直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所以不需要较大的功率,相较于第二发热片2功率低,可以有效节能。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所述导流板3上的导流槽设置为u型,空气的流动会更流畅,使其受热更加均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