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2062发布日期:2020-08-25 20:0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系统,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属于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太阳能常用于光伏发电或直接通过太阳能真空管对水进行加热。由于太阳能的光照强度是固定的,无法人为改变的,因此提升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就成为了研究重点,在光伏材料的研究没有突破性进展的前提下,采用光伏跟随支架的方式支撑光伏板(管)就成为了提升太阳能的利用效率的主要方式。

热水是人们生活比不可少的生活物资之一,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热水器在遇到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时,会发生供应不足、温度较低的现象,直接采用市电加热的方式升温又能耗较大,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持续供热的太阳能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太阳能系统,包括支架、水箱及太阳能蓄能装置,支架上端设有折弯段,水箱包括通过管路导通的下水箱、上水箱,太阳能蓄能装置包括蓄电池、光伏固定板及安装于光伏固定板上端的光伏板、太阳能真空管,蓄电池电连接于光伏板;

太阳能真空管的两端均导通于上水箱,上水箱通过水管导通于下水箱;

光伏固定板的两端分别通过下铰接处、上铰接板铰接于折弯段,上铰接板的下端设有扇形齿轮,折弯段还连接电机,电机的两个动力输出端分别连接主动齿轮、循环泵,主动齿轮啮合于扇形齿轮,循环泵通过水管导通上水箱、下水箱。

优选,前述的一种太阳能系统,上铰接板还设有限位弧槽,限位弧槽通过限位螺杆连接于折弯段。

优选,前述的一种太阳能系统,折弯段与上铰接板、下铰接处之间通过铰接轴连接。

优选,前述的一种太阳能系统,光伏固定板的下端还设有配重块。

优选,前述的一种太阳能系统,支架下端设有底板,下水箱、蓄电池均安装于底板,蓄电池与下水箱之间还设有弧形支撑座。

优选,前述的一种太阳能系统,蓄电池是铅酸电池。

优选,前述的一种太阳能系统,光伏固定板的上端、下端分别设有用于连接上水箱的上弧形槽、下弧形槽。

优选,前述的一种太阳能系统,太阳能真空管与光伏固定板之间还设有管拖,管拖不少于两列。

优选,前述的一种太阳能系统,光伏板设置于太阳能真空管的中间。

优选,前述的一种太阳能系统,下水箱还设有加热管,加热管电连接于蓄电池、光伏板。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实现对水的加热,并且能够实现实现固定板东西方向的转向跟随,使太阳能真空管及光伏板始终贴近太阳直射状态,提升太阳能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太阳能生态,不需要外部供电即可实现自给自足,蓄电池内的电量能够为系统自身的用电设备供电,多余电量能够供给加热管的工作。本实用新型热水升温更快,有利于热水的持续供给。

当电机旋转时,还能够使上下水箱内的水实现被动循环,加速水的热交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蓄能装置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铰接板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管拖主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支架;11-底板;12-弧形支撑座;14-折弯段;2-光伏固定板;3-铰接轴;4-电机;5-下水箱;6-太阳能真空管;7-管拖;8-光伏板;9-蓄电池;10-上铰接板;101-限位弧槽;11-底板;21-下铰接处;22-上弧形槽;23-配重块;24-下弧形槽;102-限位螺杆;41-主动齿轮;42-循环泵;51-加热管;61-上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系统,包括支架1、水箱及太阳能蓄能装置,支架1上端设有折弯段14,水箱包括通过管路导通的下水箱5、上水箱61,太阳能蓄能装置包括蓄电池9、光伏固定板2及安装于光伏固定板2上端的光伏板8、太阳能真空管6,蓄电池9电连接于光伏板8。

太阳能真空管6的两端均导通于上水箱61,上水箱61通过水管导通于下水箱5。

光伏固定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下铰接处21、上铰接板10铰接于折弯段14,上铰接板10的下端设有扇形齿轮(图3),折弯段14还连接电机4,电机4的两个动力输出端分别连接主动齿轮41、循环泵42,主动齿轮41啮合于扇形齿轮,循环泵42通过水管导通上水箱61、下水箱5。前后两个折弯段14的高度差及距离决定了光伏固定板2的南北向倾斜角度。

结合图1及图3:本实施例上铰接板10还设有限位弧槽101,限位弧槽101通过限位螺杆102连接于折弯段14。限位弧槽101用于对上铰接板10的东西向倾斜角度进行限制。

本实施例折弯段14与上铰接板10、下铰接处21之间优选通过铰接轴3连接。

为了降低电机4的负载,本实施例优选在光伏固定板2的下端还设有配重块23,配重块23用于平衡光伏固定板2上端光伏装置的重量。

具体的,支架1下端设有底板11,下水箱5、蓄电池9均安装于底板11,蓄电池9与下水箱5之间还设有弧形支撑座12。蓄电池9最好是铅酸电池,尽管锂电池寿命长,体积小,但本实施例从成本、不收空间限制的因素角度考虑,还是优选成本较低的铅酸电池,并且铅酸电池由于重量较大,并且与下水箱5共同压在底板11上,能够有利于降低本实施例整体的重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风吹动支架1。

本实施例光伏固定板2的上端、下端分别设有用于连接上水箱61的上弧形槽22、下弧形槽24。两个弧形槽22通过弧形面贴合上水箱61,能够对两个上水箱61形成较好的支撑。

结合图1、图2及图4:本实施例在太阳能真空管6与光伏固定板2之间还设有管拖7,管拖7不少于两列。管托7的上端设有多个用于拖住太阳能真空管6的弧形圆槽,对太阳能真空管6形成固定及支撑。

光伏板8优选设置于太阳能真空管6的中间,这是因为光伏板8的质量相对于太阳能真空管6(内部充满水)较轻,这样设计能够保证整个光伏固定板2的平衡。

下水箱5还设有加热管51,加热管51电连接于蓄电池9、光伏板8。

使用时,下水箱5的轴线呈东西方向放置,即当上水箱61处于水平状态时(上铰接板10处于中间状态),光伏固定板2的倾斜方向是朝向正南的。上水箱61、下水箱5内充满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太阳能真空管6将水箱内的冷水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由于两个水箱之间有管路(该管路不是通过循环泵42的管路)连接,因此能够实现两个水箱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实现两个水箱的热平衡。当白天时,可通过控制电机4的旋转,通过齿轮带动上铰接板10以铰接轴3为轴心旋转,实现固定板2东西方向的转向跟随,使太阳能真空管6及光伏板8始终贴近太阳直射状态,用于提升太阳光的利用率。电机4的旋转控制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机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的控制反馈可通过光照传感器获取。

在上述电机4的工作过程中,电机4还驱动循环泵42转动,用于实现上下水箱内水的被动循环,加速水箱的热交换。

光伏板8产生的电能充入至蓄电池9的内部,多余的电量可通过加热管51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蓄电池9内的电能可以供给给电机4及本实施例所需的各种控制装置、传感器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管51的工作需要在蓄电池5充满的条件下进行,蓄电池5的电能优选供给给电机4及本实施例所需的各种控制装置、传感器使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实现对水的加热,并且能够实现实现固定板2东西方向的转向跟随,使太阳能真空管6及光伏板8始终贴近太阳直射状态,提升太阳能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太阳能生态,不需要外部供电即可实现自给自足,蓄电池9内的电量能够为系统自身的用电设备供电,多余电量能够供给加热管51的工作。

当电机4旋转时,还能够使上下水箱内的水实现被动循环,加速水的热交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