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降温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7747发布日期:2020-07-04 01:2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降温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温除尘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户外降温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pm2.5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因为现在汽车量增多,以及一些建筑工地产生的灰尘,在环境中会弥漫有细颗粒物,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在室外的大环境里传统的空调无法使用,人们就必须忍耐无所不在的酷热。为了遏制pm2.5的升高和降温,在城市角落有必要新增一些机器以降温除尘,但是现有的除尘降温设备存在随着运行时间长,以及对于一些灰尘较大的工作环境,其进风口容易出现堵塞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户外降温除尘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户外降温除尘装置,包括:外壳体、喷雾机构、风组机构和防堵机构。

外壳体呈柱状结构,在所述外壳体的周侧壁上设有多个出风口,在所述外壳体其中的一端设有入风口;

喷雾机构包括多个喷雾头,多个喷雾头一一对应安装于多个出风口上;

风组机构安装于外壳体内;

防堵机构包括封堵安装于入风口上的防堵板架、安装于防堵板架上的防堵构件,所述防堵板架设有第一入风孔,所述防堵构件包括安装于防堵板架上的防堵驱动单元、与防堵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的穿孔板,在所述穿孔板上设有可穿过第一入风孔的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风组机构的运行下,外部的风从第一入风孔进入,从多个出风口吹出,同时在每个出风口上的喷雾头进行喷雾,风夹带雾气一起吹出,实现降温除尘效果,此外,在防堵驱动单元的带动下,穿孔板上的凸台对第一入风孔进行穿孔,防止尘埃过多而对第一入风孔造成堵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入风孔设有多个,对应地所述凸台设有多个,多个凸台与多个第一入风孔一一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入风孔呈圆孔状,所述凸台呈圆柱状,所述凸台与第一入风孔同轴设置,所述凸台的外径小于第一入风孔的内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防堵板架的内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入风孔设置于凹槽的底壁,在所述凹槽的侧壁设有第二入风孔,所述穿孔板设置于凹槽内,所述穿孔板的边沿与设有所述第二入风孔的凹槽的侧壁滑动接触,在所述穿孔板的边沿与凹槽的侧壁之间设有通风间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截面呈矩形状,所述第二入风孔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入风孔分别设置于凹槽左右相对的两侧壁上,所述穿孔板的左边沿和右边沿分别与凹槽的左壁侧壁和右侧壁滑动接触,所述穿孔板的前边沿和后边沿分别与凹槽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之间均设有所述通风间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堵驱动单元包括安装于凹槽内的电机,所述外壳体的轴向呈竖向设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轴线呈竖向设置的螺杆,在所述穿孔板上固定连接有与螺杆螺纹连接的螺母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组机构包括安装于外壳体内的风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组机构还包括呈管状的通风管架,所述通风管架同轴固定于外壳体内,所述通风管架的一端与入风口连通,在所述通风管架的周侧壁上设有与风机出口连通的通风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雾头包括安装于出风口上的喷管,在所述喷管连接有多个喷嘴,多个喷嘴沿喷管的轴向呈间隔排列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出风口上安装有格栅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户外降温除尘装置,其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中户外降温除尘装置的主视剖面图;

图3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a;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风组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户外降温除尘装置作出如下实施例:

一种户外降温除尘装置,包括外壳体100、喷雾机构、风组机构和防堵机构。

外壳体100呈柱状结构,外壳体100呈竖向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00的周侧壁上设有多个出风口110,多个出风口110呈环状间隔排列设置,使得吹风的范围更大,在所述外壳体100的下端设有入风口120,喷雾机构包括多个喷雾头200,多个喷雾头200一一对应安装于多个出风口110上,风组机构安装于外壳体100内,防堵机构包括封堵安装于入风口120上的防堵板架300、安装于防堵板架300上的防堵构件,所述防堵板架300设有第一入风孔310,所述防堵构件包括安装于防堵板架300上的防堵驱动单元、与防堵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的穿孔板320,在所述穿孔板320上设有可穿过第一入风孔310的凸台321,防堵驱动单元可驱动穿孔板320往复循环的动作,使得凸台321可往复穿过第一入风孔310。

在使用时,本降温除尘装置安装于户外的灯柱或者安装柱上,喷雾头200与供水管路连接,水经过喷雾头200可形成雾气,在风组机构的运行下,外部的风从第一入风孔310进入,从多个出风口110吹出,同时在每个出风口110上的喷雾头200进行喷雾,风夹带雾气一起吹出,实现降温除尘效果,此外,在防堵驱动单元的带动下,穿孔板320上的凸台321对第一入风孔310进行穿孔,防止尘埃过多而对第一入风孔310造成堵塞。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入风孔310设有多个,对应地所述凸台321设有多个,多个凸台321与多个第一入风孔310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一入风孔310可提高入风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入风孔310呈圆孔状,所述凸台321呈圆柱状,所述凸台321与第一入风孔310同轴设置,所述凸台321的外径小于第一入风孔310的内径。凸台321在进行穿孔时,风道也可贯通,从而不需要装置停止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防堵板架300的内侧设有凹槽330,所述第一入风孔310设置于凹槽330的底壁,在所述凹槽330的侧壁设有第二入风孔331,所述穿孔板320设置于凹槽330内,所述穿孔板320的边沿与设有所述第二入风孔331的凹槽330的侧壁滑动接触,在所述穿孔板320的边沿与凹槽330的侧壁之间设有通风间隙。当穿孔板320移动到低端时,外部的风从第二入风孔331进入,并依次流经通风间隙、入风口120、风组机构后从出风口110吹出,此时凸台321穿过第一入风孔310,以达到除去第一入风孔310过多的尘埃,当穿孔板320移动到高端时,凸台321与第一入风孔310分离,外部的风从第一入风孔310进入,穿孔板320通过侧边沿与第二入风孔331的紧配合,刮去第二入风孔331上过多的尘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330的截面呈矩形状,所述第二入风孔331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入风孔331分别设置于凹槽330左右相对的两侧壁上,所述穿孔板320的左边沿和右边沿分别与凹槽330的左壁侧壁和右侧壁滑动接触,所述穿孔板320的前边沿和后边沿分别与凹槽330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之间均设有所述通风间隙。穿孔板320通过其左边沿和右边沿分别与凹槽330的左壁侧壁和右侧壁滑动接触,限定了穿孔板320的滑动方向,既是上下滑动,第二入风孔331呈条状,并且沿凹槽330的侧壁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堵驱动单元包括安装于凹槽330内的电机340,所述外壳体100的轴向呈竖向设置,所述电机340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轴线呈竖向设置的螺杆341,在所述穿孔板320上固定连接有与螺杆341螺纹连接的螺母座322。在电机340往复循环的驱动下,带动螺杆341往复循环转动,螺杆341通过螺母座322带动穿孔板320往复循环动作,电机340为步进电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组机构包括安装于外壳体100内的风机400。风机400为轴流风机,风机400可设置多个,根据需要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组机构还包括呈管状的通风管架410,所述通风管架410同轴固定于外壳体100内,所述通风管架410的一端与入风口120连通,在所述通风管架410的周侧壁上设有与风机400出口连通的通风口411。通风管架410的外侧壁与外壳体10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通风腔室,在风机400的转动下,风从入风口120进入通风管架410内,再从通风口411流入通风腔室,最后经过通风腔室从多个出风口110吹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雾头200包括安装于出风口110上的喷管210,在所述喷管210连接有多个喷嘴220,多个喷嘴220沿喷管210的轴向呈间隔排列设置。喷管210与供水管路连通,在每个喷管210设置多个喷嘴220可提高除尘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出风口110上安装有格栅网111。格栅网111可避免异物进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