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新风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6152发布日期:2020-07-29 03:12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具有新风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新风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更加关注,尤其是对于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现有技术中多采用空气净化设备、新风系统或者如何了新风进风系统的空调器或者新风除湿功能的空调器,对于具有新风除湿功能的空调器,其大多采用两个压缩机分别对温度调节系统及湿度调节系统中的冷媒进行压缩以形成相应的调温循环或者调湿循环,这种方式使空调器在结构设计上相对复杂,且在制造成本上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新风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空调器,温度调节子系统与湿度调节子系统共用一个压缩机,从而使空调系统结构设计更加简单紧凑、制造成本更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新风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分流器、第一节流元件、第二换热器、集流器、第二节流元件、第三换热器,其中所述分流器具有第一总管、第一分管、第二分管,所述集流器具有第二总管、第三分管、第四分管,所述第一换热器管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总管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第二换热器依次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分管与所述第三分管之间,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第三换热器依次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二分管与所述第四分管之间,所述第二总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管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或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管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第一截止阀;和/或,所述第二分管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第二截止阀。

优选地,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二总管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气液分离器。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具有新风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新风除湿通道壳体,所述第三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新风除湿通道壳体中,且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出风气流的下游设有加热组件;和/或,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出风气流的下游设有风门。

优选地,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进风气流的上游设有过滤件;和/或,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进风气流的上游设有新风进风风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新风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空调器,所述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分流器、第一节流元件、第二换热器、集流器所形成的冷媒循环构成温度调节子系统,所述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分流器、第二节流元件、第三换热器、集流器所形成的冷媒循环构成湿度调节子系统,而温度调节子系统与湿度调节子系统共用一个压缩机,从而使空调系统的结构设计更为简化、结构上更加紧凑,而由于比现有技术中少采用一个压缩机,因此,在空调系统的制造成本上也得到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新风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3、分流器;41、第一节流元件;42、第二换热器;43、第一截止阀;5、集流器;61、第二节流元件;62、第三换热器;63、第二截止阀;64、加热组件;7、气液分离器;101、新风除湿通道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新风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分流器3、第一节流元件41、第二换热器42、集流器5、第二节流元件61、第三换热器62,其中所述分流器3具有第一总管、第一分管、第二分管,所述集流器5具有第二总管、第三分管、第四分管,所述第一换热器2管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总管之间的管路上,所述第一节流元件41、第二换热器42依次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分管与所述第三分管之间,所述第二节流元件61、第三换热器62依次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二分管与所述第四分管之间,所述第二总管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管路连接。该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分流器3、第一节流元件41、第二换热器42、集流器5所形成的冷媒循环构成温度调节子系统,所述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分流器3、第二节流元件61、第三换热器62、集流器5所形成的冷媒循环构成湿度调节子系统,而温度调节子系统与湿度调节子系统共用一个压缩机,从而使空调系统的结构设计更为简化、结构上更加紧凑,而由于比现有技术中少采用一个压缩机,因此,在空调系统的制造成本上也得到降低。

所述第一节流元件41和/或所述第二节流元件61可以采用毛细管、也可以采用电子膨胀阀或毛细管。采用电子膨胀阀能够通过控制其开度(步数)而控制相应子系统中的冷媒的循环流量。而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节流元件41和/或第二节流元件61没有采用电子膨胀阀时,此时在所述第一分管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4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一截止阀43;和/或,在所述第二分管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6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二截止阀63,以对不同子系统中的冷媒的循环流量进行控制,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对于既有空调系统或者空调器的整改,从而实现对既有空调系统的再次整改利用,降低采购成本。

为了防止或者减少压缩机吸气口的吸气带液现象产生,优选地,所述吸气口与所述第二总管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气液分离器7。

最好的,所述压缩机采用变频压缩机,从而能够使所述空调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负载及工况进行灵活调整。

图1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最优实施方式,图中可以看出温度调节子系统(制冷系统)与湿度调节子系统共用一个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2、分流器3及集流器5,其中的分流器3及集流器5采用惯常的市购件即可。此时,本申请的空调系统具备了多种不同的运行模式,例如:

制冷除湿同步运行模式:此时,压缩机1的排气经第一换热器2进入分流器3分成两路,一路经由第一分管流向第一节流元件41并进入第二换热器42中换热制冷后,经由集流器5的第三分管回到压缩机1的吸气口,如此形成制冷循环也即温度调节子系统实现制冷功能;同时,另一路经由第二分管流向第二节流元件61并进入第三换热器62中换热制冷后,经由集流器5的第四分管回到压缩机1的吸气口,如此形成除湿循环也即湿度调节子系统实现冷凝除湿功能。而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的所述第三换热器62将被设置在新风进风的途径上,以对新风进行除湿。而进一步可以理解的,在系统中具有所述第一截止阀43、第二截止阀63时,此时的第一截止阀43、第二截止阀63应处于打开状态。

单独制冷模式:此时的湿度调节子系统将停止运行,而温度调节子系统正常运行。具体的,压缩机1的排气经第一换热器2进入分流器3的第一分管流向第一节流元件41并进入第二换热器42中换热制冷后,经由集流器5的第三分管回到压缩机1的吸气口,如此形成制冷循环也即温度调节子系统实现制冷功能。进一步可以理解的,在系统中具有所述第一截止阀43、第二截止阀63时,此时的第一截止阀43应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截止阀63则处于关闭状态。

单独除湿模式:此时的温度调节子系统将停止运行,而湿度调节子系统正常运行。具体的,压缩机1的排气经第一换热器2进入分流器3的第二分管流向第二节流元件61并进入第三换热器63中换热制冷后,经由集流器5的第四分管回到压缩机1的吸气口,如此形成冷凝除湿循环也即湿度调节子系统实现除湿功能。进一步可以理解的,在系统中具有所述第一截止阀43、第二截止阀63时,此时的第二截止阀63应处于打开状态、第一截止阀43则处于关闭状态。

与所述空调系统相对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具有新风除湿功能的空调系统。具体的,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新风除湿通道壳体101,所述第三换热器62设置于所述新风除湿通道壳体101中,且在所述第三换热器62的出风气流的下游设有加热组件64(例如ptc加热模块);和/或,在所述第三换热器62的出风气流的下游设有风门(图中未示出),所述加热组件64能够对除湿后的新风温度进行一定程度的升温,防止进入的新风温度过低给室内用户带来不适,所述风门在新风除湿运行过程中处于打开状态,在不运行时则处于关闭状态,由此能够防止在无需引入新风时导致室内外的贯通。

最好的,在所述第三换热器62的进风气流的上游设有过滤件(例如过滤网,图中未示出)对外部新风进行必要的过滤清洁;和/或,在所述第三换热器62的进风气流的上游设有新风进风风机(图中未示出),以提高对新风引入量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空调器,所述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室内侧环境温度th(也即室内环温传感器检测值);

将th与空调器设定温度ts(也即程序设定温度)比较得差值△t,也即△t=th-ts;

依据△t的大小控制压缩机的转速。

具体的,当△t高于第一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转速处于第一运行频率;此时室内环温传感器检测值和程序设定温度温差很大,例如△t>5℃,则变频压缩机跑高频,例如按80hz高速运转,双系统冷媒流速加快,质量流量增加,温度调节子系统和湿度调节子系统换热量最大化,可以确保双系统以最快的速度降温和除湿,避免使用定频压缩机同时开双系统时,温度调节系统因冷媒被分流造成制冷能力下降,无法降到设定温度或降温速度慢的问题。

当△t高于第二设定阈值且不高于第一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转速处于第二运行频率;此时室内环温传感器检测值和程序设定温度温差稍大,例5℃≥△t>3℃,则变频压缩机跑中高频,例如按50hz或40hz中速运转,双系统冷媒流速适中,质量流量适中,温度调节系统和除湿系统换热量处于中等水平,可以适中的速度降温和除湿

当△t不高于第二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转速处于第三运行频率。双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室内环温传感器检测值和程序设定温度温差比较小,例如△t接近0℃,此时温度调节系统需要的冷量低,变频压缩机可以跑低频维持低负荷需求,例如按10hz或20hz低速运转,双系统冷媒流速慢,质量流量低,温度调节系统和除湿系统换热量处于低负荷运转水平,此时,压缩机功率很低,以最经济的运转方式维持低冷量需求。

可以理解的,前述第一运行频率>第二运行频率>第三运行频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