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真空集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3561发布日期:2020-02-07 22:1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改进型真空集热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吸热真空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真空集热管。



背景技术:

周知,在太阳能采暖换热技术领域,随着太阳能换热技术的提高,行业内已经从单纯的单向采暖管逐渐向双向贯穿方式改进,目前市面上也存在部分改善产品,但是此类改善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技术上的制约及不足。

针对市面上该类型产品成型率低、真空效果差以及空气通透性差的弊端,本行业技术人员在现有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设计了一款新型贯通式真空集热管,其申请号为201920814707.4,此种真空管在技术效果上较现有产品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其在生产以及使用时仍然存在技术上的弊端,其体现在:1.内外层管存在不同心的隐患,串联作业影响热效率;2.变径区将整只管覆盖,成型工序复杂;3.变径区成型方式为圆弧过度,无法实现更好的延展性,受热时变形量小,存在爆管的隐患。

作为本行业技术人员,如何通过技术改善,设计一款热效率高,且能够在保证成型率的基础上的一种改进型真空集热管,使其具有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并且在生产制程上以及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极大有益效果是现有本行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真空集热管,其通过采用新颖的结构设计,可使太阳能真空管在生产、组装及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解决了本行业技术人员目前遇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一种改进型真空集热管,其包括一个管体,所述的管体分为外层管和内层管,外层管和内层管之间为真空区,所述的内层管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变径区;所述的真空区内部,在内层管和外层管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金属卡,金属卡上设置有固定爪将外层管和内层管的相对位置限定;所述的金属卡卡固在相邻两个变径区之间的凹槽内;

所述的多个变径区设置在管体的一端,管体的另一端为光滑段;每个变径区在成型时,其外径处直边段和径向直边段之间的夹角b和夹角c为85~120度;相邻两个变径区之间的凹槽为圆弧结构设置。

所述的内层管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层选择性吸收膜。

每相邻两个变径区之间的间距d为3-10厘米。

优选的,所述的夹角b和夹角c为90度。

优选的,所述的两个变径区之间的间距d为4厘米。

所述的金属卡由两部分组成,其包括环状结构设置的卡环,所述的卡环上设置有开口,卡环上焊接有多个固定爪,所述的固定爪将卡环和外层管之间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置,其通过在内层管上设置多个变径区,将变径区的变径夹角设置在85~120度之间,同时将所有的变径区设置在管体的一端并将相邻变径区之间的间距设置在3-10厘米范围内,通过此种结构设置,相邻变径区可实现相互影响,实现较好的延展弹性缓冲作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变径区的形状以及间距进行结构改善,再将金属卡固定在相邻两个变径区之间的凹槽内,可防止金属卡移动,并通过此种方式将内层管和外层管很好的固定,本实用新型经过此种结构设置,其热效率有效提升,高温下管体延展可实现较佳的缓冲,可从根本上避免了管体的爆裂,是一种理想的改进型真空集热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主视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立体结构剖开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金属卡立体结构内部剖开示意图;

附图中,1、管体,11、外层管,12、内层管,13、真空区,2、变径区,3光滑段,4、金属卡,41、卡环,42、固定爪,43、开口,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示,一种改进型真空集热管,其包括一个管体1,所述的管体1分为外层管11和内层管12,外层管11和内层管12之间为真空区13,所述的内层管1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变径区2;所述的真空区13内部,在内层管12和外层管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金属卡4,金属卡4上设置有固定爪43将外层管11和内层管12的相对位置限定,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保证两管的同轴度,为进一步的促进内层管12与外层管的同心度,本实用新型特设置有两个金属卡,以图1为例,位于中部的金属卡的固定爪42皆朝向变径区的方向设置且两个金属卡4同向设置;所述的金属卡4卡固在相邻两个变径区2之间的凹槽5内;通过此种结构设置,在进行内层管和外层管结合时,先将金属卡套在凹槽5内,然后推动内层管12进入外层管11,通过多个固定爪43将内层管12和外层管11之间支撑固定。通过此种结构,可防止金属卡4在内层管12和外层管11之间移动,并通过此种方式将内层管12和外层管11很好的固定,本实用新型经过此种结构设置,在串联工作状态下,使串联的管体1之间通透,其热效率有效提升。

所述的内层管外表面上设置有一层选择性吸收膜,其作用是既要更多地让太阳光透过内层管和外层管玻璃壁上的镀膜层加热管中的介质,又要将介质对外的热辐射给挡回去以起到保温作用;可有效提高吸热保温效果。

所述的多个变径区2设置在管体的一端,其另一端为光滑段3;每个变径区2在成型时,如图2所示,其外径处直边段和径向直边段之间的夹角b和夹角c为85~120度;相邻两个变径区之间的凹槽5为圆弧结构设置,通过此种结构设置,在高温下管体1延展时可实现较佳的缓冲,可从根本上避免了管体1的爆裂。进一步的,经过多次实际验证,每相邻两个变径区2之间的间距d为3-10厘米以d为4厘米为最佳,所述的夹角b和夹角c以90度为最佳。

如图4所示,以上所提出的金属卡4由两部分组成,其包括环状结构设置的卡环41,所述的卡环41上设置有开口42,通过开口42实现向凹槽5上套装固定,卡环41上焊接有多个固定爪42,所述的固定爪42将卡环41和外层管11之间支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有益效果,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