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多联地板供暖风管机供冷除湿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9724发布日期:2020-09-25 21:0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频多联地板供暖风管机供冷除湿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制冷供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频多联地板供暖风管机供冷除湿的中央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创新、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热泵压缩机领域,数码涡旋压缩机、双级压缩压缩机的问世,使得热泵系统能够在-30℃以下的室外温度下稳定运行,并且具有较高的运行能效比和运行稳定性,为风源热泵在供暖领域的使用开辟了新路。在申请号为zl200820071027.x、zl201010502398.0、zl201220275353.9、zl201220275358.1和zl200820071026.5等专利中,对相变辐射供暖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虽然取得了相应的系统成果,供冷供暖运行节能稳定,但是室外机是固定频率的空调系统,单机功率较小,具有多个单元的房间要实现供暖供冷时,需要几台空调器共同协调才能完成。随着需求改变、建筑物风格和外观要求的不断变化,业主或者建筑单位不允许在外立面悬挂多台室外机,采用变频多联大型主机系统完全可以解决这一需求。而传统的定频热泵主机,无法适应多个空间的个性化需求,地板直膨供冷或者供暖无法分割为多个单元,无法满足单个房间的温度舒适的个性化的需求;大型的风管机系统管道安装复杂、安装成本高,输送距离较长时送风或回风量受到很大影响,主机连接的换热器冷量或热量不能及时排出,造成结冰等不良现象,系统工作状态不稳定。目前和地板相变辐射制冷制热系统配套的除湿机组还不成熟,如要完成对地板或墙板的辐射供暖供冷换热系统供应循环介质、同时又要分割为多个单元分别供应,目前难以实现。而变频风源热泵冷热风机组已经成熟,急需开发完成与地板直膨供暖供冷相适应的变频多联系统。目前的任何一个机组或系统都不能很好的解决在与地板直膨制冷供暖系统配套时的的多单元共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空调单机功率较小、无法满足单个房间温度个性化的需求、系统工作状态不稳定以及不能很好的解决在与地板直膨制冷供暖系统配套时的多单元共存等问题,提出一种变频多联地板供暖风管机供冷除湿的中央空调系统,实现能够能根据单个房间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能量供应、一台主机可以满足多个房间同时供暖供冷的需求,满足能量供应且节能环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频多联地板供暖风管机供冷除湿的中央空调系统,包括压缩装置、换热装置、节流装置和供冷供热装置,所述压缩装置、换热装置、节流装置和供冷供热装置依次串联连接,其中压缩装置、换热装置和节流装置均设置在室外主机内,供冷供热装置设置在室内,所述供冷供热装置包括供冷除湿单元和供暖单元,供冷除湿单元和供暖单元通过电子膨胀阀ⅲ串联设置,且供冷除湿单元与节流装置连接,供暖单元与压缩装置连接,所述压缩装置、换热装置和节流装置均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温度感温探头ⅰ、用于检测室内湿度的湿度感应探头和用于检测地板温度的温度感温探头ⅱ,所述电子膨胀阀ⅲ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分别连接有四通阀和储液罐,且四通阀和储液罐连接,所述四通阀连接换热装置,且四通阀通过供液管与供暖单元连接,所述压缩机和四通阀均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ⅰ和与换热器ⅰ相匹配的风机ⅰ,风机ⅰ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换热器ⅰ分别连接四通阀和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电子膨胀阀ⅰ,电子膨胀阀ⅰ与换热器ⅰ连接,且电子膨胀阀ⅰ通过回液管与供冷除湿单元连接,电子膨胀阀ⅰ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供冷除湿单元包括室内风管机,室内风管机内设置有换热器ⅱ和与换热器ⅱ相匹配的风机ⅱ,风机ⅱ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换热器ⅱ分别与回液管和供暖单元连接;换热器ⅱ与回液管连接的一端的氟管管路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均设置有温度感温探头ⅲ,所述温度感温探头ⅲ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包括主控制板和分控制器,且分控制器与主控制板连接,主控制板安装于室外主机的壳体内侧,分控制器安装于室内风管机的壳体内侧,所述压缩机、四通阀、风机ⅰ和电子膨胀阀ⅰ均与主控制板连接,温度感温探头ⅰ、湿度感应探头、温度感温探头ⅱ、温度感温探头ⅲ、风机ⅱ和电子膨胀阀ⅲ均与分控制器连接。

所述供暖单元通过三通管ⅱ与供液管连接、通过三通管ⅰ与换热器ⅱ连接;所述三通管ⅰ的主干通过连接管与换热器ⅱ连接,三通管ⅰ的一个支路与供暖单元连接、另一个支路与单向阀ⅱ的入口连接;三通管ⅱ的主干与供液管连接,三通管ⅱ的一个支路通过单向阀ⅰ与供暖单元连接、另一个支路与单向阀ⅱ的出口连接。

所述四通阀与供液管之间设置有过滤器,所述回液管上设置有截止阀ⅰ,供液管上设置有截止阀ⅱ且截止阀ⅱ位于过滤器和供暖单元之间;所述回液管与换热器ⅱ之间设置有电子膨胀阀ⅱ,电子膨胀阀ⅱ与分控制器连接;所述换热器ⅰ、压缩机、电子膨胀阀ⅰ、截止阀ⅰ和截止阀ⅱ之间所连接的管路的外部以及电子膨胀阀ⅰ、电子膨胀阀ⅱ和电子膨胀阀ⅲ的外部均包裹有保温棉。

所述供暖单元包括地埋盘管,地埋盘管的进口端与三通管ⅱ的一个支路连接、出口端与三通管ⅰ的一个支路连接。

所述供冷供热装置至少设置有两组、且依次并联连接,每组供冷供热装置包括供冷除湿单元和供暖单元,供冷除湿单元和供暖单元串联连接,所述供暖单元包括地埋盘管、且进口端与三通管ⅱ的一个支路连接、出口端与三通管ⅰ的一个支路连接。

所述供冷供热装置至少设置有两组、且依次并联连接,每组供冷供热装置包括供冷除湿单元和供暖单元,供冷除湿单元和供暖单元串联连接,所述供暖单元包括2个地埋盘管、且并联连接,所述的2个地埋盘管的进口端均与三通管ⅱ的一个支路连接、出口端均与三通管ⅰ的一个支路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既能够对地板或墙板的工质直供辐射供暖供冷换热系统供应循环介质,又能够对多个单元分别进行供暖、制冷、除湿等;实现在冬季采用地板供暖、在夏季采用风管机除湿降温,且系统能够能根据单个房间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能量供应、一台主机可以满足多个房间同时供暖、供冷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方便、工作性能稳定、输入功率小、能效比高、节能环保且噪音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室外主机,2为换热器ⅰ,4为压缩机,5为四通阀,6为主控制板,8为风机ⅰ,9为回液管,10为供液管,电子膨胀阀ⅱ11,电子膨胀阀ⅲ12,16为分控制器,17为室内风管机,18为换热器ⅱ,19为风机ⅱ,22为温度感温探头ⅱ,23为单向阀ⅰ,24为单向阀ⅱ,25为温度感温探头ⅰ,26为湿度感应探头,27为温度感温探头ⅲ,40为地埋盘管,61为储液罐,62为过滤器,63为截止阀ⅰ,64为截止阀ⅱ,70为电子膨胀阀ⅰ,94为三通管ⅰ,95为三通管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频多联地板供暖风管机供冷除湿的中央空调系统,包括压缩装置、换热装置、节流装置和供冷供热装置,其中压缩装置、换热装置和节流装置均设置在室外主机1内,供冷供热装置设置在室内,所述压缩装置、换热装置、节流装置和供冷供热装置依次串联连接,所述供冷供热装置包括供冷除湿单元和供暖单元,供冷除湿单元和供暖单元通过电子膨胀阀ⅲ12串联设置,且供冷除湿单元与节流装置连接,供暖单元与压缩装置连接,从而实现依靠工质直供地板(墙板、地板)换热系统对地板进行升温或降温处理,以及风管机对室内循环风进行过滤、除湿、降温、升温等处理,实现室内系统的供冷、供暖及除湿需求。其中电子膨胀阀ⅲ12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器12控制电子膨胀阀ⅲ12工作,实现控制液体流向以及液体流量大小,从而实现系统能够自动调整能量供应,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所述压缩装置、换热装置和节流装置均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有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温度感温探头ⅰ25、用于检测室内湿度的湿度感应探头26和用于检测地板温度的温度感温探头ⅱ22,具体地,所述控制器包括主控制板6和分控制器16,且分控制器16与主控制板6连接,主控制板6安装于室外主机1的壳体内侧,压缩装置、换热装置和节流装置均与主控制板6连接,温度感温探头ⅰ22、温度感温探头ⅱ25和湿度感应探头26均与分控制器16连接,分控制器16用于接收温度感温探头ⅰ22、温度感温探头ⅱ25和湿度感应探头26所检测到的信息,主控制板6用于控制压缩装置、换热装置和节流装置的工作状态。所述分控制器16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与控制设备连接,分控制器16可用于对室内温度参数、开关机状态、功能选择等进行操控,同时分控制器16也可将温度感温探头ⅰ22、温度感温探头ⅱ25和湿度感应探头26所检测到的信息反馈至控制设备以便用户查看,用户也可通过控制设备对分控制器16发出指令,完成对相关参数的设定,同时分控制器16接收到指令后将信息传递给主控制板6,由主控制板6控制压缩装置、换热装置和节流装置工作,从而实现制冷制热的相互转换以及自动调节或改变能量的供应状态。室外主机1的壳体内侧还设置有电源,压缩装置、换热装置、节流装置、主控制板6和分控制器16均与电源连接,通电状态下,电源为压缩装置、换热装置、节流装置、主控制板6和分控制器16进行供电。

所述压缩装置包括压缩机4,压缩机4分别连接有四通阀5和储液罐61,且四通阀5和储液罐61连接,所述压缩机4和四通阀5均与主控制板6连接,主控制板6控制压缩机4和四通阀5工作,从而实现制冷、制热之间的相互转换。所述四通阀5连接换热装置,且四通阀5通过供液管10与供暖单元连接,具体为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ⅰ2和与换热器ⅰ2相匹配的风机ⅰ8,风机ⅰ8与主控制板6连接,风机ⅰ8有利于促进换热器ⅰ2热交换的过程,使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制热供暖的目的。所述换热器ⅰ2连接四通阀5,从而实现制冷、制热之间的相互转换;储液罐61用于储存换热器ⅰ2的凝液,避免凝液在换热器ⅰ2中积存过多而使传热面积变小,影响换热器ⅰ2的传热效果。所述换热器ⅰ2连接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电子膨胀阀ⅰ70,电子膨胀阀ⅰ70与换热器ⅰ2连接,且电子膨胀阀ⅰ70通过回液管9与供冷除湿单元连接,且电子膨胀阀ⅰ70与主控制板6连接,电子膨胀阀ⅰ70在主控制板6的控制下能够及时调节换热器ⅰ2内的制冷剂流量,控制目标过热度,从而防止压缩机4吸气时伴随着液击而损坏压缩机4,确保压缩机4的使用寿命以及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所述供冷除湿单元包括室内风管机17,分控制器16安装于室内风管机17的壳体内侧。所述室内风管机17内设置有换热器ⅱ18和与换热器ⅱ18相匹配的风机ⅱ19,风机ⅱ19与分控制器16连接,风机ⅱ19有利于促进换热器ⅱ18热交换的过程,使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制热供暖的目的。所述换热器ⅱ18分别与回液管9和供暖单元连接,实现制冷或制热的相互转换。优选地,换热器ⅱ18与回液管9连接的一端的氟管管路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均设置有温度感温探头ⅲ27,所述温度感温探头ⅲ27与分控制器16连接,所述的温度感温探头ⅲ27用于感测换热器ⅱ18的氟管内部冷媒的温度,并将检测信息传递给分控制器16,分控制器16依据检测到的温度信息进行相关参数的调整以及设定。

所述供暖单元通过三通管ⅱ95与供液管10连接、通过三通管ⅰ94与换热器ⅱ18连接,具体为所述供暖单元包括地埋盘管40,地埋盘管40的进口端与三通管ⅱ95的一个支路连接、出口端与三通管ⅰ94的一个支路连接,使供暖液体能够均匀稳定地循环流动,从而实现地板供暖均匀。具体地,所述三通管ⅰ94的主干通过连接管与换热器ⅱ18连接,三通管ⅰ94的一个支路与供暖单元连接、另一个支路与单向阀ⅱ24的入口连接;三通管ⅱ95的主干与供液管10连接,三通管ⅱ95的一个支路通过单向阀ⅰ23与供暖单元连接、另一个支路与单向阀ⅱ24的出口连接,单向阀ⅰ23和单向阀ⅱ24均用于控制液体流向,使液体能够均匀稳定地循环流动,从而实现地板供暖均匀。

所述四通阀5与供液管10之间设置有过滤器62,过滤器62能够过滤制冷系统管路中的杂质,同时可用于贮存和供应制冷系统内的液体制冷剂,及时补偿和调剂液体制冷剂的盈亏。所述回液管9上设置有截止阀ⅰ63,供液管10上设置有截止阀ⅱ64且截止阀ⅱ64位于过滤器62和供暖单元之间,截止阀ⅰ63和截止阀ⅱ64分别用于控制室外机内的制冷剂的流向,以免制冷剂倒流或流失。优选地,所述回液管9与换热器ⅱ18之间设置有电子膨胀阀ⅱ11,电子膨胀阀ⅱ11与分控制器16连接,所述的电子膨胀阀ⅱ11作为控制开关可控制液体流量,通过分控制器16控制执行,实现自动调整能量供应,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优选地,所述换热器ⅰ2、压缩机4、电子膨胀阀ⅰ70、截止阀ⅰ63和截止阀ⅱ64之间所连接的管路的外部以及电子膨胀阀ⅰ70、电子膨胀阀ⅱ11和电子膨胀阀ⅲ12的外部均包裹有保温棉,保温棉用于防止温度流失以及铜管老化,如果保温棉大量脱落,铜管将长时间裸露在外,造成氧化变黑而降低使用寿命,同时会影响空调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频多联地板供暖风管机供冷除湿的中央空调系统,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供冷供热装置至少设置有两组、且依次并联连接,每组供冷供热装置可分别设置在多个房间内,满足单个房间的温度个性化的需求。每组供冷供热装置包括供冷除湿单元和供暖单元,供冷除湿单元和供暖单元串联连接,所述供暖单元包括地埋盘管40,且各个地埋盘管40通过多个三通管分别与供液管10和换热器ⅱ18相连接,从而实现室内供暖、制冷、除湿等,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频多联地板供暖风管机供冷除湿的中央空调系统,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供冷供热装置至少设置有两组、且依次并联连接,每组供冷供热装置包括供冷除湿单元和供暖单元,供冷除湿单元和供暖单元串联连接,每组供冷供热装置可分别设置在多个房间内,满足单个房间的温度个性化的需求。与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暖单元包括2个地埋盘管40、且依次并联连接,通过多个三通管实现各个地埋盘管40之间、地埋盘管40与换热器ⅱ18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室内供暖、制冷、除湿等,且每组供暖单元通过设置2个地埋盘管40,有效增加了供暖面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