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换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79770发布日期:2021-08-13 19:3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空调换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换气装置和空调装置的空调换气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住宅框架的高气密高隔热化的发展,通常连续24小时进行换气,法律规定引进在1小时内更换室内容积的一半的空气的设备。另外,随着住宅框架的高气密高隔热化的发展,空调负荷变小,从而以所设置的空调装置的最大空调能力的一半以下的空调能力进行运转的时间变多。

通常,换气装置和空调装置分别独立地运转,在功能上不协作。尽管通过暂时减小或增大换气量,有可能削减空调装置的消耗电力以及改善热能环境,但由于装置之间没有通信单元,因此没有发挥充分的功能。

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以往,存在将换气装置与空调装置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而使其协作地工作的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根据空调装置的消耗电力来控制换气装置的换气量。具体而言,当空调装置的消耗电力超过预先设定的设定值时,将换气量从“强”变更为“弱”来削减外部空气的导入量,从而削减空调装置的消耗电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786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根据空调装置的消耗电力来设定换气量,但在暂时设定的换气量下的换气长时间持续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的不良情况。例如,若换气量设定为“弱”的状态长时间持续,则无法确保所需换气量。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保持运转中的换气量的空调换气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空调换气系统具备:换气装置,其调整换气量来对空调对象室内进行换气;空调装置,其具有在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调整空调能力来进行运转以使空调对象室的室温达到设定温度;以及控制装置,其进行正常控制以及恢复控制,所述正常控制以与空调装置的空调能力相应的换气量驱动换气装置,所述恢复控制对换气装置的换气量进行控制,以使在正常控制中驱动换气装置后的换气量的累计值处于标准换气范围,所述标准换气范围包含使换气装置以标准的换气量驱动相同时间的情况下的标准累计值。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换气系统,控制装置对换气装置的换气量进行控制,以使换气量的累计值处于包含标准累计值的标准换气范围,因此,能够适当地保持运转中的换气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换气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空调能力控制所使用的空调能力调整量δqa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空调能力控制所使用的空调能力调整量δqb的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气装置的换气量调整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气装置的换气量调整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换气系统的换气量不足的恢复控制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运转时的换气装置的换气量调整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运转时的换气装置的换气量调整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换气系统的换气量的恢复控制动作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热运转时的换气装置的换气量调整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热运转时的换气装置的换气量调整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空调换气系统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换气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结构图。基于该图1和图2,对本发明的空调换气系统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空调换气系统具备对空调对象室1内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装置2、对空调对象室1内进行换气的换气装置3、以及控制装置4。换气装置3具备将空调对象室1内的空气向室外排出的排气风扇13和将室外的空气向室内导入的供气风扇14。排气风扇13和供气风扇14构成为能够阶段性地调整换气量。

换气装置3连续24小时运转地对空调对象室1进行换气。换气量能够调整为3个等级,准备有能够确保在1小时内室内容积的一半的换气量的“标准”、比“标准”大的“强”、比“标准”小的“弱”。对于“弱”、“标准”、“强”的每一个,预先决定排气风扇13和供气风扇14的转速,换气装置3分别以对应的转速运转。在空调装置2的停止中,换气装置3以“标准”运转。通过以“标准”进行运转,能够确保所需换气量。此外,“标准”的换气量不限于如上所述基于确保在1小时内室内容积的一半的换气量来设定的方法,也可以设为基于室内的污染进度来设定的方法等。另外,换气量的调整不限于3个等级,也可以设为3个以上的多个等级,只要能够调整为至少3个等级即可。

在图2中,空调装置2在框体2a内具备循环风扇6和热交换器7。另外,空调装置2具备:测量空调对象室1的室温的温度传感器9;测量在热交换器7中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0;测量吹出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1;以及测量空调对象室1的相对湿度的湿度传感器12。

在框体2a形成有吸入口5和吹出口8,循环风扇6将空调对象室1的室内空气从吸入口5吸入到框体2a内,使其通过热交换器7并从吹出口8向空调对象室1吹出。热交换器7通过配管与设置于室外机(未图示)的压缩机、热交换器以及减压装置等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空调装置2通过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使制冷剂在热交换器7中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来进行空调对象室1内的制冷和制热。

空调装置2对空调能力进行调整,以使空调对象室1的室温达到例如由遥控装置等设定的设定温度。另外,空调装置2求出运转中的实际的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并将求出的空调能力发送至控制装置4。实际的空调能力通过将由温度传感器9测量出的室温与由温度传感器11测量出的吹出空气温度的温度差乘以已知的循环风扇6的风量来求出。

控制装置4是实现空调装置2与换气装置3的协作的装置,以能够与空调装置2以及换气装置3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通信可以是无线的,也可以是有线的。在图1中,连接各装置的箭头示出了各装置间的信息的流动。控制装置4由专用的硬件、或者执行保存于存储器的程序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构成。如图1所示,控制装置4可以与空调装置2分体,也可以装入到空调装置2内。

控制装置4基于从空调装置2接收到的信息来控制换气装置3。控制装置4具有以与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相应的换气量驱动换气装置3的正常控制以及避免由正常控制导致的换气不足或换气过剩的恢复控制。对换气装置3的控制另行进行说明。

下面,对空调换气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以制冷运转的例子说明空调换气系统的动作。

在此,首先,对空调装置2的动作进行说明。当空调装置2的运转开始时,循环风扇6运转,并且制冷剂在热交换器7中流通。在制冷运转时,从室外机(省略图示)向热交换器7供给低温的制冷剂。供给到热交换器7的低温的制冷剂与向热交换器7吹送的来自循环风扇6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对空气进行冷却。由此,空调对象室1内被制冷。向热交换器7供给的制冷剂的温度根据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而变化,在制冷运转中,通过增大空调能力而降低,在制热运转中,通过增大空调能力而上升。

空调装置2控制空调能力来进行运转,以使由温度传感器9测量出的室温维持设定温度。以下,对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控制进行说明。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空调能力控制所使用的空调能力调整量δqa的说明图。在图3中,横轴是室温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δt,纵轴是δqa。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的空调能力控制所使用的空调能力调整量δqb的说明图。在图4中,横轴是温度差δt的变化量r,纵轴是δqb。在此,将当前的温度差设为δt,将上次的温度差设为δtn-1,温度差δt的变化量r通过r=δt-δtn-1来求出。

空调装置2的控制部基于由温度传感器9测量出的室温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δt来调整空调能力。具体而言,空调装置2的控制部例如每隔30秒的控制间隔通过以下的(1)式来计算空调能力指示值qn+1。

qn+1=qn+δqa+δqb…(1)

在此,qn:当前的空调能力[w]

δqa:与室温和设定温度的温度差δt相应的空调能力调整量[w]

δqb:与温度差的变化倾向相应的空调能力调整量[w]

其中,qn+1≤qmax

δqa根据温度差δt和图3所示的图表求出。δqb根据温度差δt的变化量r和图4所示的图表求出。此外,在此,设为使用图表计算δqa和δqb,但也可以使用表或运算式求出。

空调装置2的控制部基于上述(1)式每隔控制间隔计算空调能力指示值qn+1,并向室外机的压缩机发送等来控制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由此,在制冷运转时室温比设定温度高的情况下,空调装置2以与温度差δt相应的空调能力开始运转后,在δqa+δqb>0的期间使空调能力上升。然后,随着温度差δt保持减少倾向而接近0,在某一定时成为δqa+δqb<0,空调装置2进行使空调能力减少的运转。通过这样的动作,室温与设定温度一致。

如上所述,空调装置2基于室温与设定温度的温度差δt进行空调能力的控制,并且求出实际的空调能力,将空调能力的信息发送至控制装置4。控制装置4基于从空调装置2接收到的空调能力的信息来调整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以下,对换气量的调整进行说明。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气装置的换气量调整的说明图。在图5中,纵轴是最大能力比率[%]。

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根据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来设定。在此,作为与空调能力相关的指标,使用最大能力比率[%]。最大能力比率可以是相对于空调装置2的装置上的最大的空调能力的当前的空调能力,也可以是相对于空调装置2的压缩机的装置上的最大转速的当前的转速。另外,也可以根据空调能力本身来控制换气装置3。总之,只要根据空调能力来控制换气装置3即可。

在图5中,将20%和60%作为阈值而将最大能力比率分为3个等级,在最大能力比率为中间的情况下,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设定为“标准”,在最大能力比率小或大的情况下,最大能力比率设定为“弱”。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换气装置的换气量调整动作的流程图。

在运转开始时,控制装置4使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为“标准”而开始换气(步骤s1)。然后,控制装置4将换气装置3控制为与从空调装置2接收到的空调能力相应的换气量。具体而言,控制装置4基于从空调装置2接收到的空调能力来计算最大能力比率,检查最大能力比率是否为20%以下或60%以上(步骤s2)。如果最大能力比率不是20%以下或60%以上(在步骤s2中为“否”),则返回步骤s1,控制装置4使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保持“标准”不变而继续换气。由此,能够在确保所需换气量的同时使室温稳定。

另一方面,如果最大能力比率为20%以下或60%以上(在步骤s2中为“是”),则控制装置4使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从“标准”变为“弱”(步骤s3),减少外部空气的导入量。如果在此的最大能力比率为60%以上,则处于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大的状态,因此,能够通过减少外部空气的导入量而迅速地形成舒适的冷能环境。如果最大能力比率为20%以下,则处于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小的状态,因此,能够通过减少外部空气的导入量而减小室温的变动。

在此,若长时间持续换气量“弱”的状态,则无法确保所需换气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换气量设定为“弱”之后,进行换气量的恢复控制,以避免换气量不足。

在恢复控制中,进行以下的步骤s4~步骤s8的处理,以使在步骤s3中将换气量变更为“弱”后的时间t内的换气量的累计值落入标准换气范围内。标准换气范围是指包含在设定为“标准”的状态下使换气装置3驱动相同时间t的情况下的换气量的累计值(以下,称为标准累计值)的范围。

控制装置4在步骤s3中将换气量设定为“弱”之后,开始换气量的累计值的计数(步骤s4)。然后,若由于持续换气量为“弱”的运转而使累计值与标准换气范围的下限值一致(在步骤s5中为“是”),换言之,若累计值将要偏离标准换气范围,则控制装置4将换气量从“弱”变更为“强”而使换气量增加(步骤s6)。

这样,使换气量增加而使外部空气的导入量增加,从而不会产生换气不足。然后,使换气量保持“强”不变而继续换气(在步骤s7中为“否”),直到累计值与标准累计值一致为止,若累计值与标准累计值一致(在步骤s7中为“是”),则结束恢复控制,重置累计值(步骤s8),返回步骤s1。

通过以上的动作,能够进行不会产生不能容许的水平的换气量不足的24小时连续换气运转。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换气系统的换气量不足的恢复控制动作的说明图。在图7中,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累计值[m3]。在图7中,用实线表示运转中的累计值的变化。另外,用粗虚线表示标准累计值,用细虚线表示标准换气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如图7所示,由于持续换气量“弱”,使得累计值远离标准累计值而接近下限值。当累计值达到下限值时,换气量从“弱”变为“强”,累计值增加而达到标准累计值。

在此,对制冷运转进行了说明,但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控制。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换气系统,进行以与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相应的换气量驱动换气装置3的正常控制。控制装置4进行换气量的恢复控制,对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进行控制,以使在正常控制中驱动换气装置3后的换气量的累计值处于包含标准累计值的标准换气范围。由此,能够适当地保持运转中的换气量。此外,“标准”的换气量可以设为如上所述基于确保在1小时内室内容积的一半的换气量来设定的方法、基于室内的污染进度来设定的方法等,根据实际使用条件等适当设定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1中,控制装置4在累计值与标准换气范围的下限值一致的情况下,使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增加以使累计值与标准累计值一致。由此,能够避免换气不足。

在本实施方式1中,换气装置3至少能够以弱、标准、强这3个等级调整换气量。控制装置4在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为中间的情况下,将正常控制中的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设为标准,在空调能力小或大的情况下,将正常控制中的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设为弱。由此,在空调能力大的状况下,能够通过减少换气量而迅速地使室温接近设定温度,在空调能力小的状况下,能够通过减少换气量而使室温成为稳定状态。

实施方式2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基于最大能力比率来控制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2中,在制冷运转时除了最大能力比率之外还使用空调对象室1的湿度,在制热运转时除了最大能力比率之外还使用制冷剂温度来控制换气装置3。以下,以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空调换气系统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相同。

在实施方式1中,空调装置2求出实际的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并将求出的空调能力发送至控制装置4。在实施方式2中,除了空调能力之外,还将由湿度传感器12测量出的湿度和由温度传感器10测量出的制冷剂温度发送至控制装置4。

(制冷运转)

在制冷运转中,空调装置2在制冷负荷大的情况下进行提高空调能力的控制。因此,在热交换器7中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下降,进行空调对象室1内的除湿。但是,当制冷负荷过少时,不进行提高空调能力的控制,因此成为无法除湿的状况,空调对象室1的湿度环境的舒适性降低。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也将空调对象室1的湿度考虑在内地调整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对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的控制带来影响,避免无法除湿的状况。以下,对具体的控制进行说明。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运转时的换气装置的换气量调整的说明图。在图8中,横轴是空调对象室1的湿度[%],纵轴是最大能力比率[%]。

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在最大能力比率小于20%或超过60%时设定为“弱”。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在最大能力比率为0%以上且60%以下时,根据湿度是否为设定湿度以下来区分。设定湿度在此设为60%,在湿度为60%以下时设定为“标准”,在湿度超过60%时设定为“强”。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运转时的换气装置的换气量调整动作的流程图。

在运转开始时,控制装置4使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为“标准”而开始换气(步骤s11)。然后,控制装置4基于从空调装置2接收到的空调能力和湿度来决定换气量而控制换气装置3(步骤s12~步骤s17)。具体而言,控制装置4基于从空调装置2接收到的空调能力来计算最大能力比率,检查最大能力比率是否为20%以下或60%以上(步骤s12)。

如果最大能力比率不是20%以下或60%以上(在步骤s12中为“否”),则控制装置4接着检查由湿度传感器12测量出的湿度是否超过60%(步骤s13)。如果湿度不超过60%(在步骤s13中为“否”),则接着检查累计值是否为0(步骤s14)。累计值在运转开始时设定为0,如果累计值为0(在步骤s14中为“是”),则返回步骤s11,换气装置3继续“标准”下的换气。由此,能够在确保所需换气量的同时使室温稳定。如果累计值不是0(在步骤s14中为“否”),则由于是在后述的步骤s18中已开始累计值的计数的状况,因此暂时使换气量返回到“标准”(步骤s17)。

另一方面,如果最大能力比率为20%以下或60%以上(在步骤s12中为“是”),则控制装置4将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从“标准”变更为“弱”(步骤s15)。如果在此的最大能力比率为60%以上,则处于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大的状态,因此,能够通过将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从“标准”变更为“弱”来减少外部空气的导入量而迅速地形成舒适的冷能环境。如果最大能力比率为20%以下,则处于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小的状态,因此,能够通过减少外部空气的导入量而减小室温的变动。

在最大能力比率不是20%以下或60%以上(步骤s12中为“否”)且湿度高到超过60%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将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从“标准”变更为“强”(步骤s16),增加外部空气的导入量。通过增加外部空气的导入量,室温暂时上升,因此,温度差δt增加,影响在图3和图4中说明的空调能力的控制,在空调装置2中,实施提高空调能力的控制。通过实施提高空调能力的控制,热交换器7的制冷剂温度下降,因此,空调装置2中的除湿量增加,能够使室内空气的湿度降低。这样,通过将湿度考虑在内地进行换气量的调整,能够避免由于制冷负荷过少而无法除湿的状况,提供更舒适的低湿度环境。

如上所述,在换气量设定为“弱”或“强”之后,当该设定长时间持续时,会产生以下的不良情况。即,当换气量设定为“弱”的状态长时间持续时,无法确保所需换气量。相反,当换气量设定为“强”的状态长时间持续时,外部空气的导入量增加,从而换气量变得过剩。当换气过剩时,必须处理超出所需的空调负荷,消耗电力变大。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方式2中,进行换气量的恢复控制,以避免换气不足或换气过剩。

在恢复控制中,进行以下的步骤s18~步骤s24的处理,以使在步骤s15或步骤s17中将换气量变更为“弱”或“强”后的时间t内的换气量的累计值落入标准换气范围内。

控制装置4在步骤s15或步骤s17中将换气量设定为“弱”或“强”之后,开始累计值的计数(步骤s18)。然后,控制装置4检查是否由于持续换气量为“弱”或“强”的运转而使累计值与标准换气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一致(步骤s19)。如果累计值与上限值或下限值不一致(在步骤s19中为“否”),则控制装置4返回步骤s12而重复上述处理。也就是说,一旦开始累计值的计数,则进行与最大能力比率及湿度相应的换气量的调整(步骤s12~步骤s17)和继续累计值的计数(步骤s18),直到累计值与上限值或下限值一致为止。

然后,在累计值与标准换气范围的下限值一致的情况下(在步骤s20中为“是”),控制装置4将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强制地变更为“强”(步骤s21)。也就是说,若由于在步骤s3中使换气量为“弱”地持续运转而使累计值与下限值一致,换言之,若将要偏离标准换气范围,则控制装置4将换气量从“弱”变更为“强”,以使空调对象室1的换气量的累计值返回标准累计值。这样,通过使换气量增加而使外部空气的导入量增加,从而不会产生换气不足。

另一方面,若由于在步骤s16中使换气量为“强”地持续运转而使累计值与上限值一致(在步骤s20中为“否”),换言之,若将要偏离标准换气范围,则控制装置4将换气量从“强”变更为“弱”,以使空调对象室1的换气量的累计值返回标准累计值(步骤s22)。这样,通过使换气量减少而减少外部空气的导入量,能够抑制由外部空气的导入导致的室温的上升,抑制空调负荷的增大。

若在步骤s21或步骤s22中使换气量为“强”或“弱”的状态下持续运转而使累计值与标准累计值一致(步骤s23),则控制装置4重置累计值(步骤s24),返回步骤s11,使换气量返回“标准”。

通过以上的动作,能够进行不会产生不能容许的水平的换气不足或换气过剩的24小时连续换气运转。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换气系统的换气量的恢复控制动作的说明图。在图10中,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累计值[m3]。在图10中,用实线表示运转中的累计值的变化。另外,用粗虚线表示标准累计值,用细虚线表示标准换气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

如图10所示,由于换气量持续“强”,从而累计值远离标准累计值而接近上限值。当累计值达到上限值时,换气量从“强”变为“弱”,累计值减少而达到标准累计值。由于换气量持续“弱”而进行的恢复控制动作与实施方式1的图7相同。

(制热运转)

下面,对制热运转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制热运转时,在外部空气温度高的情况下,从空调装置2向空调对象室1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以下,称为吹出温度)稳定在低的状态,在外部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下,吹出温度稳定在高的温度。吹出温度稳定在低的状态是指,在热交换器7中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低。当制冷剂温度低于设定制冷剂温度(例如40℃)时,吹出温度下降,尽管处于制热运转中,也会给用户带来冷风感。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根据制冷剂温度来调整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从而对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的控制带来影响,抑制外部空气温度高的情况下的冷风感。以下,对具体的控制进行说明。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热运转时的换气装置的换气量调整的说明图。在图11中,横轴是制冷剂温度[℃],纵轴是最大能力比率[%]。

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在最大能力比率小于20%或超过60%时设定为“弱”。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在最大能力比率为0%以上且60%以下的情况下,根据制冷剂温度是否为设定制冷剂温度以下来区分。设定制冷剂温度在此设为40℃,在制冷剂温度为40℃以下时设定为“强”,在制冷剂温度超过40℃时设定为“标准”。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热运转时的换气装置的换气量调整动作的流程图。图12的流程图与图9所示的制冷运转时的流程图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步骤s13a、步骤s16a以及步骤s17a。以下,以与图9不同的处理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最大能力比率超过20%且小于60%(在步骤s12中为“否”)时,是室内环境逐渐稳定的状态,如果制冷剂温度超过40℃(在步骤s13a中为“是”),则控制装置4使换气装置3在换气量保持“标准”不变的状态下运转(步骤s16a)。另一方面,在制冷剂温度为40℃以下时(在步骤s13a中为“否”),如上所述,空调装置2的吹出空气带来的冷风感变大,使室内环境变差。因此,控制装置4使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从“标准”变为“强”(步骤s17a),增加外部空气的导入量而使室温暂时降低。由于室温降低而使温度差δt增加,因此,在空调装置2中进行使空调能力上升的运转,由此制冷剂温度上升,能够降低由来自空调装置2的吹出气流带来的冷风感。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避免换气量不足的状况。在实施方式2中,进一步地,在正常控制中驱动换气装置3后的换气量的累计值与标准换气范围的上限值一致的情况下,使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减少以使累计值与标准累计值一致。由此,能够避免换气过剩。

在本实施方式2中,控制装置4在制冷运转时的正常控制中,以与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和空调对象室1的湿度相应的换气量驱动换气装置3。这样,能够除了空调能力之外还将空调对象室1的湿度考虑在内地调整换气量,能够提供舒适的低湿度环境。

换气装置3至少能够以弱、标准、强这3个等级调整换气量。控制装置4将制冷运转时的正常控制中的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设定为以下的(1)~(3)中的任一个。

(1)在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为中间且空调对象室1内的湿度为设定湿度以下的情况下,使换气量为“标准”。

(2)在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为中间且空调对象室1内的湿度超过设定湿度的情况下,使换气量为“强”。

(3)在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小或大的情况下,使换气量为“弱”。

由此,能够进行与空调能力相应的换气量的控制,并且在制冷运转中成为高湿度的状况下,能够通过使换气量增大而提高空调装置2的除湿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2中,控制装置4在制热运转时的正常控制中,以与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和在空调装置2的热交换器7中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相应的换气量驱动换气装置3。这样,能够除了空调能力之外还将制冷剂温度考虑在内地调整换气量,能够降低由来自空调装置2的吹出空气带来的冷风感。

控制装置4将制热运转时的正常控制中的换气装置3的换气量设定为以下的(1)~(3)中的任一个。

(1)在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为中间且在空调装置2的热交换器7中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为设定制冷剂温度以下的情况下,使换气量为“强”。

(2)在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为中间且在空调装置2的热交换器7中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超过设定制冷剂温度的情况下,使换气量为“标准”。

(3)在空调装置2的空调能力小或大的情况下,使换气量为“弱”。

由此,能够进行与空调能力相应的换气量的控制,并且在制热运转中由冷风带来的不适感增大的状况下,能够通过使换气量增大而使空调装置2的吹出空气的温度上升,能够避免给用户带来冷风感。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最大能力比率分为3个等级的阈值、设定湿度以及设定制冷剂温度等具体的数值只不过示出了一个例子,它们只要根据实际使用条件等适当设定即可。

另外,空调换气系统也可以对图1所示的结构进一步施加以下这样的变形。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空调换气系统的变形例的图。

如图13所示,换气装置3也可以具有3台换气部3a,通过改变换气部3a的驱动台数来变更换气量。具体而言,在“弱”的情况下驱动1台换气部3a,在“标准”的情况下驱动2台换气部3a,在“强”的情况下驱动3台换气部3a即可。此外,在此示出了换气部3a为3台的例子,但不限于该台数。

附图标记说明

1空调对象室、2空调装置、2a框体、3换气装置、4控制装置、5吸入口、6循环风扇、7热交换器、8吹出口、9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2湿度传感器、13排气风扇、14供气风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