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2243发布日期:2021-03-26 19:4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家用小型全热交换新风机采用离心式风机,整机吊挂安装方案。机内风机放置位置主要分为水平、竖直放置方法,气流通过交换芯体有吸气和吹气的不同。主要原理:室内空气通过回风口进入机内,经过全热交换芯体由排风风机排出室外;室外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机内,经全热交换芯体由送风风机送入室内,两股气流在全热交换芯交汇时完成温度与湿度的交换。
3.在市面上也存在单个双轴电机的新风机,该新风机主要包括新风进口口侧的进气风阀、排气导流部件、排气导流部件的第一开口与连通部件连通,排气导流部件的第二开口连通排风风机组件的出风口和机组排气口。该热交换装置还包括:可开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循环风阀组件,该热交换装置有室内循环净化模式和全热模式,在室内循环净化模式时,循环风阀组件开启第一开口,关闭第二开口,进气风阀关闭吸风口;在全热模式时,循环风阀组件关闭第一开口,开启第二开口,给气风阀组件开启吸风口。
4.上述的风机结构,在实现室内循环净化模式时,循环风阀组件的动作冗余、气流的行程过长、室内回风气流还需要经过芯体。因此,整机体积大,用户使用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机存在的体积大的技术问题。
6.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新风进口和排风出口,壳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新风出口和排风进口,壳体内形成有第一层空间和第二层空间,第一层空间形成有新风风道,第二层空间形成有排风风道,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与新风风道相连通,排风进口和排风出口与排风风道相连通;全热交换芯体,设置在壳体中,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分别流经全热交换芯体;新风风机,设置在新风风道中;排风风机,设置在排风风道中。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层空间位于第二层空间之上。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新风机包括风力驱动件,风力驱动件与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分别驱动连接。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风力驱动件为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两个轴分别与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驱动连接。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风力驱动件包括新风电机和排风电机,新风电机与新风风机相连,排风电机与排风风机相连。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靠近新风出口设置,全热交换芯体靠近新风进口设置。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全热交换芯体的第一端的上部形成新风进风面,全热交换芯体的第一端的下部形成排风出风面,全热交换芯体的第二端的上部形成排风进风面,全热交换芯体的第二端的下部形成新风出风面,新风进口与新风进风面相连通,新风出风面与新风风道相连通,排风进口与排风进风面相连通,排风出风面与排风风道相连通。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排风进口处形成有第一抬升风道段,第一抬升风道段分别连通排风进口和排风进风面。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新风出风面处形成有第二抬升风道段,第二抬升风道段分别连通新风出风面和新风风道。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新风风道上开设有与第一抬升风道段相连通的旁通风口,旁通风口上设置有旁通阀门。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新风进口上设置有新风阀门。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风风道包括第一排风段和第二排风段,第一排风段连通排风出风面和排风风机的进风端,第二排风段连通排风风机的出风端和排风出口。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排风段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排风段的平衡风口,平衡风口上设置有平衡风阀。
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风出口上设置有排风阀门。
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平衡风阀和排风阀门为一个室内净化风阀,室内净化风阀包括关闭平衡风口打开排风出口的第一状态以及打开平衡风口关闭排风出口的第二状态。
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新风风机包括:全热模式,在全热模式下,旁通阀门关闭,新风阀门打开,室内净化风阀处于第一状态;内循环模式,在内循环模式下,旁通阀门打开,新风阀门关闭,室内净化风阀处于第二状态。
22.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层空间和第二层空间的技术方案,并分别在所述第一层空间形成有新风风道,所述第二层空间形成有排风风道,可以充分的利用壳体的高度空间来设计风道,减小了新风机的尺寸,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23.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新风机的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图1的新风机省去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图2的新风机省去第一抬升风道段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图2的新风机的第二层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图2的新风机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图3的新风机在全热模式下的阀门状态示意图;
30.图7是图3的新风机在内循环模式下的阀门状态示意图;
31.图8是图2的新风机在全热模式下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32.图9是图3的新风机在全热模式下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33.图10是图5的新风机在内循环模式下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34.图11是图3的新风机在内循环模式下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中,带有箭头的实线曲线指示的是未被结构遮挡的气流流向,而带有箭头的虚线曲线指示的则是因为结构遮挡而隐藏起来的气流流向。
37.如图1、图2、图3和图4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新风机的实施方式,该新风机包括壳体10、全热交换芯体20、新风风机30和排风风机40。其中,壳体10的一侧设置有新风进口11和排风出口12,壳体10的另一侧设置有新风出口13和排风进口14,壳体10内形成有第一层空间和第二层空间,第一层空间形成有新风风道a,第二层空间形成有排风风道b。新风进口11和新风出口13与新风风道a相连通,排风进口14和排风出口12与排风风道b相连通。全热交换芯体20设置在壳体10中,新风风道a和排风风道b分别流经全热交换芯体20。新风风机30设置在新风风道a中,排风风机40设置在排风风道b中。
38.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壳体10内形成有第一层空间和第二层空间的技术方案,并分别在第一层空间形成有新风风道a,第二层空间形成有排风风道b,可以充分的利用壳体10的高度空间来设计风道,减小了新风机的尺寸,方便用户使用。
39.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新风进口11和新风出口13处分别设置有新风净化装置。
4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层空间位于第二层空间之上。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将第一层空间位于第二层空间之下,在该实施方式中,其他的结构只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即可,这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实现的。
41.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可选的,新风机包括风力驱动件,风力驱动件与新风风机30和排风风机40分别驱动连接。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风力驱动件为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两个轴分别与新风风机30和排风风机40驱动连接。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风力驱动件包括新风电机51和排风电机52,新风电机51与新风风机30相连,排风电机52与排风风机40相连。通过双轴电机可以尽可能的节省机内空间,达到降阻力的目的。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新风电机51和排风电机52也可以为上下布置的两个电机。
42.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新风风机30和排风风机40靠近新风出口13设置,全热交换芯体20靠近新风进口11设置。该结构的新风机结构更加紧凑,新风机的整体体积更小。
43.如图2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全热交换芯体20的第一端的上部形成新风进风面21,全热交换芯体20的第一端的下部形成排风出风面22,全热交换芯体20的第二端的上部形成排风进风面23,全热交换芯体20的第二端的下部形成新风出风面24。新风进口11与新风进风面21相连通,新风出风面24与新风风道a相连通,排风进口14与排风进风面23相连通,排风出风面22与排风风道b相连通。优选的,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全热交换芯体20为六棱柱形状,其中上下两个面作为安装面与壳体10相连。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全热交换芯体20为四棱柱形状,在该实施方式中,四棱
柱形状的全热交换芯体20的两个角与壳体10相连。
44.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排风进口14处形成有第一抬升风道段c1,第一抬升风道段c1分别连通排风进口14和排风进风面23,通过第一抬升风道段c1有助于抬升排风进口14进入的气流到排风进风面23,通过第一抬升风道段c1便于实现排风进入到对应的排风进风面23。更为优选的,如图5所示,在新风出风面24处形成有第二抬升风道段c2,第二抬升风道段c2分别连通新风出风面24和新风风道a,通过第二抬升风道段c2有助于抬升新风出风面24出来的气流到对应的新风进风面21。
45.可选的,如图6和图7所示,在新风风道a上开设有与第一抬升风道段c1相连通的旁通风口a1,旁通风口a1上设置有旁通阀门。通过控制旁通阀门的开闭,可以让排风进口14进入的气流选择是否经过全热交换芯体20再回到室内。
46.如图6和图7所示,优选的,在新风进口11上设置有新风阀门111,从而有助于实现新风进口11的打开或关闭。
47.可选的,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排风风道b包括第一排风段b1和第二排风段b2,第一排风段b1连通排风出风面22和排风风机40的进风端,第二排风段b2连通排风风机40的出风端和排风出口12。
48.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排风段b2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排风段b1的平衡风口b21,平衡风口b21上设置有平衡风阀。可选的,排风出口12上设置有排风阀门。
4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平衡风阀和排风阀门为一个室内净化风阀121,室内净化风阀121包括关闭平衡风口b21打开排风出口12的第一状态以及打开平衡风口b21关闭排风出口12的第二状态。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平衡风阀和排风阀门也可以是两个可以单独控制的阀门。
50.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风道之间通过隔板结构隔开,实现每个风道的相对独立。隔板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说明书附图中的结构形式,只要是与本发明风道原理相同的实施方式,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51.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新风风机30包括全热模式和内循环模式。如图8和图9所示,在全热模式下,旁通阀门关闭,新风阀门111打开,室内净化风阀121关闭处于第一状态。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内循环模式下,旁通阀门打开,新风阀门111关闭,室内净化风阀121打开处于第二状态。
52.具体的,在全热模式下,
53.新风气流依次通过:新风进口11——全热交换芯体20——新风风机30——新风净化装置——新风出口13;
54.排风气流依次通过:排风进口14——第一抬升风道段c1——全热交换芯体20——第一排风段b1——排风风机40——第二排风段b2——排风出口12。
55.在全热模式下,双轴电机带动新风风机30和排风风机40运行,新风阀门111打开,旁通风阀关闭,室内净化风阀121处于第一状态关闭平衡风口b21同时打开排风出口12。此时室外的新风经过新风进口11,经过新风化装置进行预过滤,新风进入到全热交换芯体20,经过新风风道a进入到新风风机30后,新风再次经过新风净化装置进行充分净化送入室内。
56.具体的,在内循环模式下,
57.内循环气流依次通过:排风进口14——第一抬升风道段c1——旁通风口a1——新
风风机30——新风出口13——室内;
58.平衡气流依次通过:排风风机40——第二排风段b2——平衡风口b21——第一排风段b1——排风风机40。
59.在内循环模式下,双轴电机带动新风风机30和排风风机40运行,新风阀门111关闭,旁通风阀打开,室内净化风阀121处于第二状态打开平衡风口b21并关闭排风出口12。
60.在内循环模式下,内循环气流不需经过全热交换芯体20,此时新风风机30的负载减少,为了平衡双轴电机的负载,此时很有必要调整排风侧排风风机40的负载,通过平衡气流的流路进行循环,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有效地平衡双轴电机的上下风机负载,减少气流受到的芯体阻力影响,降低机组能耗。由于内循环气流的流路和平衡气流的流路都不需经过全热交换芯体20,大大地减少了气流受到的阻力损耗。
61.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如下效果:
62.1、相较于以往的新风机组的风机系统放置在热交换芯体两侧,造成机组宽度尺寸较大、或机组宽度较大、不便于吊顶安装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的利用壳体10的高度空间来设计风道,减小了新风机的尺寸,方便用户使用。
63.2、设计的气流通道实现了内循环模式下时机内的气流间较小的压力差,平衡了双轴电机的负载,解决了普通机组因为新风出风与排风出风气室不相邻而导致的机内较大压力差,从而提升了机组内部的气密性。而且在内循环模式下,解决了以往室内气流在机组受到的阻力过大问题。
6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