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98974发布日期:2020-11-13 12:2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通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



背景技术:

原有新风空调机风口是固定的、不能切换,在实现多种功能时,需要的风口数量多,风口数量多导致布置安装时需要的管路数量多,从而导致风管重叠的位置多,引起吊顶高度下降,造成业主实际使用空间减小,空间压迫感强,舒适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口可以切换、减少风管数量、节省空间、增加业主实际使用空间、提高舒适度的一种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用于实现新风模式的新风口组件和用于实现内循环模式的内循环口组件,所述新风口组件和内循环口组件相交位置处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用于挡住新风口组件或内循环口组件的风阀板,所述转轴的一端位于框架的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风阀执行器,还包括用于控制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的控制组件,所述风阀执行器与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所述新风口组件用于实现新风模式,所述内循环口组件用于实现内循环模式,所述转轴用于带动风阀板转动,所述风阀板用于挡住新风口组件或内循环口组件,所述风阀执行器用于驱动转轴转动,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新风口组件包括用于进风的新风口和用于回风的回风口,所述新风口和回风口纵向并列设置,所述新风口和回风口纵向并列设置一方面节省空间另一方面便于风阀板挡住。

进一步的是:所述内循环口组件包括第一内循环口和第二内循环口,所述第一内循环口和第二内循环口纵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内循环口和第二内循环口纵向并列设置一方面节省空间另一方面便于风阀板挡住。

进一步的是:所述框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新风口和回风口均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内循环口和第二内循环口均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固定板倾斜设置,可以节省空间。

进一步的是:所述新风口组件和内循环口组件之间的角度小于9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风口可以切换从而实现新风模式和内循环模式的切换,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风管数量、节省空间、增加业主实际使用空间、提高舒适度,所述新风口组件用于实现新风模式,所述内循环口组件用于实现内循环模式,所述转轴用于带动风阀板转动,所述风阀板用于挡住新风口组件或内循环口组件,所述风阀执行器用于驱动转轴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的前视图;

图2为一种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新风口组件和内循环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框架;2、新风口组件;3、内循环口组件;4、转轴;5、风阀板;6、风阀执行器;7、第一固定板;8、第二固定板;21、新风口;22、回风口;31、第一内循环口;32、第二内循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上设置有用于实现新风模式的新风口组件2和用于实现内循环模式的内循环口组件3,所述新风口组件2和内循环口组件3相交位置处设置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用于挡住新风口组件2或内循环口组件3的风阀板5,所述转轴4的一端位于框架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4转动的风阀执行器6,还包括用于控制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的控制组件,所述风阀执行器6与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所述新风口组件2用于实现新风模式,所述内循环口组件3用于实现内循环模式,所述转轴4用于带动风阀板5转动,所述风阀板5用于挡住新风口组件2或内循环口组件3,所述风阀执行器6用于驱动转轴4转动,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所述控制器可以是pcox000ab0或jc01-cod-202,本实施案例中选用pcox000ab0,所述控制器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发出内循环模式指令或新风模式指令。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新风口组件2包括用于进风的新风口21和用于回风的回风口22,所述新风口21和回风口22纵向并列设置,所述新风口21和回风口22纵向并列设置一方面节省空间另一方面便于风阀板5挡住。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内循环口组件3包括第一内循环口31和第二内循环口32,所述第一内循环口31和第二内循环口32纵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内循环口31和第二内循环口32纵向并列设置一方面节省空间另一方面便于风阀板5挡住。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框架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7,所述新风口21和回风口22均设置在第一固定板7上。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框架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板8,所述第一内循环口31和第二内循环口32均设置在第二固定板8上。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第二固定板8倾斜设置,可以节省空间。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新风口组件2和内循环口组件3之间的角度小于60°,所述新风口组件2和内循环口组件3之间的角度可以是30°或60°,本实施案例中选用60°。

在上述基础上,当控制器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发出新风模式指令时,所述风阀执行器6驱动转轴4转动从而带动风阀板5转动挡住第一内循环口31和第二内循环口32,从而实现新风模式;当控制器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发出内循环模式指令时,所述风阀执行器6驱动转轴4转动从而带动风阀板5转动挡住新风口21和回风口22,从而实现内循环模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上设置有用于实现新风模式的新风口组件(2)和用于实现内循环模式的内循环口组件(3),所述新风口组件(2)和内循环口组件(3)相交位置处设置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用于挡住新风口组件(2)或内循环口组件(3)的风阀板(5),所述转轴(4)的一端位于框架(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4)转动的风阀执行器(6),还包括用于控制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的控制组件,所述风阀执行器(6)与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口组件(2)包括用于进风的新风口(21)和用于回风的回风口(22),所述新风口(21)和回风口(22)纵向并列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口组件(3)包括第一内循环口(31)和第二内循环口(32),所述第一内循环口(31)和第二内循环口(32)纵向并列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7),所述新风口(21)和回风口(22)均设置在第一固定板(7)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板(8),所述第一内循环口(31)和第二内循环口(32)均设置在第二固定板(8)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8)倾斜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口组件(2)和内循环口组件(3)之间的角度小于9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涉及一种空调通风领域,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用于实现新风模式的新风口组件和用于实现内循环模式的内循环口组件,所述新风口组件和内循环口组件相交位置处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用于挡住新风口组件或内循环口组件的风阀板,所述转轴的一端位于框架的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风阀执行器,还包括用于控制被动房新风一体机风阀转换结构的控制组件,所述风阀执行器与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中的风口可以切换从而实现新风模式和内循环模式的切换,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风管数量、节省空间、增加业主实际使用空间、提高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潘向辉;孙磊;郭建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亨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0
技术公布日:2020.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