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转运的负压式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71360发布日期:2021-03-05 19:21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便于转运的负压式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空调机组,尤其是一种便于转运的负压式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2.空调作为一种调节室内温度的电器,应用十分广泛,普通空调一般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两台机器需要单独安装,并被充分固定后才允许使用,在一些特殊场合,如为收治传染病而搭建的临时医院,这类使用场所一般建设工期短,需要快速完成空调的部署,并且经常需要对空调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现有的空调一般安装繁琐,而且在安装后不便于挪换位置,因此在一些临时搭建的场所里使用十分不便。
3.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转运的负压式空调机组,具有体积小,便于转移的特点。
5.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转运的负压式空调机组,包括机壳、风机、压缩机、换热器、压差变送器、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所述机壳内部设有隔板,并将机壳内部分隔为室外侧腔、进风腔和回风腔,
7.所述机壳包括支撑框架和外壳;所述外壳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并包围形成一箱体结构;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一方形的底座、立柱和横梁;所述底座上设有水平贯通的叉车孔,所述立柱下端与底座连接,上端与横梁连接;
8.所述控制装置与风机、压缩机、压差变送器和温度传感器通讯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接收压差变送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控制风机和压缩机运转。
9.进一步,所述风机包括送风风机、回风风机和冷凝风机;
10.所述换热器包括室内侧换热器和室外侧换热器;
11.所述室内侧换热器和送风风机安装在进风腔中,且送风风机配置为驱动室外空气穿过进风腔进入至室内环境;所述回风风机安装在回风腔中,并配置为驱动室内空气穿过回风腔返回至室外环境;所述室外侧腔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室外侧换热器、冷凝风机和压缩机安装在室外侧腔内;
12.所述送风风机和回风风机均为变风量风机。
13.进一步,所述进风腔和回风腔之间还设有一旁通调节阀,所述旁通调节阀与控制装置连接,当旁通调节阀打开时,进风腔与回风腔相连通。
14.进一步,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部设有行走轮。
15.进一步,所述外壳包括侧板、侧网板、前端板、上盖板、上网板、后端板;所述侧网板和侧板安装在支撑框架的左右两侧,并前后设置;所述前端板安装在支撑框架的前端,前端板上设有网孔,所述上网板和上盖板安装在支撑框架的顶部,并前后设置,所述后端板安装
在支撑框架的后端,在后端板上并对应进风腔和回风腔的位置设有两圆形通孔,在该通孔上还安装有法兰盘,用于外接通风管。
16.进一步,所述隔板包括大隔板、小隔板和弧形隔板;所述大隔板位于侧板和侧网板之间,并将机壳内部分为前后两个腔体,在大隔板上设有通孔,使两腔体相连通,所述小隔板位于大隔板的一侧,并位于中间位置,小隔板的两边分别与大隔板和后端板垂直连接;所述弧形隔板为一对,两弧形隔板安装在大隔板的另一侧,并延伸至与侧网板连接。
17.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后,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转运的负压式空调机组主要在野外搭建的临时医院或住所使用,具有体积小,便于转移的优点;其外形采用方形结构,在转运时便于码垛放置,而且可以直接使用叉车搬运,有利于快速转移。
19.2、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用在野外医院使用时,可以使室内维持负压环境,有效避免了室内致病因子向室外泄漏,满足医院的使用要求。
20.3、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式整机设计,便于后期维护。
附图说明
21.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22.图2:本实用新型外壳的爆炸图;
23.图3:本实用新型去掉部分外壳后的爆炸图;
24.图4:本实用新型去掉部分外壳后的结构图;
25.图5:本实用新型去掉部分外壳后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26.图6:本实用新型的电控原理图;
27.其中:1、机壳 2、送风风机 3、回风风机 4、冷凝风机 5、压缩机 6、室内侧换热器 7、室外侧换热器 8、旁通调节阀 9、过滤网 10、隔板 11、控制柜 10a、大隔板 10b、小隔板 10c、弧形隔板 100、室外侧腔 101、进风腔 102、回风腔 111、外壳 112、底座 113、立柱 114、横梁 115、行走轮 1a、第一进风口 1b、第二进风口 1c、第三进风口 1d、第一出风口 1e、第二出风口 1f、第三出风口 111a、侧板 111b、侧网板 111c、前端板 111d、上盖板 111e、上网板 111f、后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29.如图1至图6所示,其中图3中的箭头代表气流运动方向。
30.一种便于转运的负压式空调机组,包括机壳1、风机、压缩机5、换热器、压差变送器、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在机壳1上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1a、第二进风口1b、第三进风口1c、第一出风口1d、第二出风口1e、第三出风口1f;在机壳1内部设有多个隔板10,并将机壳1内部分割为室外侧腔100、进风腔101和回风腔102。所述第一进风口1a和第一出风口1d与室外侧腔100连通,第二进风口1b和第二出风口1e与进风腔101连通,第三进风口1c和第三出风口1f与出气腔连通,在第二出风口1e和第三进风口1c上还分别装有用于连接气管的法兰盘。
31.具体地,所述风机包括送风风机2、回风风机3和冷凝风机4,所述换热器包括室内
侧换热器6和室外侧换热器7。所述室内侧换热器6和送风风机2安装在进风腔101中,且送风风机2配置为驱动室外空气穿过进风腔101,并与室内侧换热器6进行热交换后进入至室内环境,以将室外的新鲜空气输入室内。所述回风风机3安装在回风腔102中,并配置为驱动室内空气穿过回风腔102返回至室外环境,并使室内维持负压环境。所述室外侧腔100通过第一进风口1a和第一出风口1d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室外侧换热器7、冷凝风机4和压缩机5安装在室外侧腔100内,冷凝风机4驱动外部空气进入室外侧腔100,并与室外侧换热器7进行热交换。
32.所述送风风机2和回风风机3均为变风量风机。所述控制装置与压差变送器、温度传感器、风机和压缩机5通讯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接收压差变送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控制风机和压缩机5运转,具体地,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压差变送器的检测值,控制风机的转速,一般为送风风机2的转速小于回风风机3的转速,以使室内环境为负压状态,并可以根据具体的气压设定值调节送风风机2或回风风机3转速值,使室内气压接近设定值。所述温度传感器至少为两组,分别用于检测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控制装置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控制压缩机5运行,该控制过程与现有空调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33.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为单片机或plc控制器,在机壳1内设有一控制柜11,所述单片机或plc控制器安装在控制柜11中,并通过导线与压差变送器、温度传感器、风机和压缩机5连接。
34.所述机壳1包括支撑框架和外壳111;所述外壳111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并包围形成一箱体结构;所述隔板10为多个,并与外壳111配合,以将机壳1内部分割出室外侧腔100、进风腔101和回风腔102,且所述进风腔101和回风腔102左右对称设置。
35.具体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底座112、立柱113和横梁114,在底座112的四角安装有行走轮115,在底座112上还设有叉车孔,以便于用叉车对其进行搬运,所述立柱113与底座112连接,所述横梁114与立柱113连接,底座112、立柱113、横梁114共同构成了一方形框架。
36.所述外壳111包括侧板111a、侧网板111b、前端板111c、上盖板111d、上网板111e、后端板111f;所述侧网板111b和侧板111a安装在支撑框架的左右两侧,并前后设置;侧网板111b上具有网眼,并构成第二进风口1b和第三出风口1f。所述前端板111c安装在支撑框架的前端,前端板111c上设有网孔,并构成第一进风口1a;所述上网板111e和上盖板111d安装在支撑框架的顶部,并前后设置,上网板111e上设置的网眼构成了第一出风口1d;所述后端板111f安装在支撑框架的后端,在后端板111f上并对应进风腔101和回风腔102的位置设有两圆形通孔,并构成了第二出风口1e和第三进风口1c,在该通孔上还安装有法兰盘,用于外接通风管。
37.所述隔板10包括大隔板10a、小隔板10b和弧形隔板10c;所述大隔板10a位于侧板111a和侧网板111b之间,并大致将机壳1内部分为前后两个腔体,在大隔板10a上设有通孔,并分别构成进风腔101和回风腔102的一部分,所述小隔板10b位于大隔板10a的一侧,并位于大隔板10a的中间位置,小隔板10b的两边分别与大隔板10a和后端板111f垂直连接,以分割出进风腔101和回风腔102,所述弧形隔板10c为一对,并安装在大隔板10a的另一侧,两弧形隔板10c延伸至与侧网板111b连接,并分别围在第二进风口1b和第三出风口1f上,构成进风腔101和回风腔102的一部分。
38.优选地,所述进风腔101和回风腔102之间还设有一旁通调节阀8,在小隔板10b上
开设有一通孔,所述旁通调节阀8安装在该通孔处,并控制通孔的打开与关闭,旁通调节阀8与控制装置连接,当旁通调节阀8打开时,进风腔101与回风腔102相连通,通过将进风腔101与回风腔102相连通,可以实现部分回风,减少能耗,并调节室内环境的负压大小。
39.所述室外侧换热器7安装在室外侧腔100内远离进风腔101或回风腔102的一侧,所述冷凝风机4安装在室外侧腔100的顶部,在室外侧腔100的顶部和前端分别设有多个通气孔。
40.在进风腔101和回风腔102内还分别设有一过滤网9,所述进风腔101内的过滤网9设置在送风风机2上游位置,回风腔102内的过滤网9设置在回风风机3的下游位置。
41.本实用新型一般配合空气过滤装置一同使用,其第二出风口1e和第三进风口1c分别通过气管连接空气过滤装置的进风口和废气出口,空气过滤装置的出风口和回风口则与室内环境连通,这样外部大气中的空气在送风风机2的左右下,先经过第二进风口1b进入进风腔101,然后经过室内侧换热器6,从第二出风口1e进入空气过滤装置,然后经过滤后,通过空气过滤装置的出风口进入室内,而室内环境中的污浊空气则在回风风机3的作用下,先通过空气过滤装置的回风口进入空气过滤装置内,然后经过滤后,通过第三进风口1c进入回风腔102,然后通过第三出风口1f排入大气中,通过调整送风风机2/或回风风机3的转速,可以使室内保持负压状态。
42.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这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