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动除霜功能的节能型空调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63989发布日期:2020-12-04 13:5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及其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动除霜功能的节能型空调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化霜时,多采用四通阀改变回路方向,使室内侧的蒸发器变为冷凝器,也可以认为内外机交换的方式而达到除霜的效果。这种方式存在有如下缺陷:1.室外机冒热气;2.室内机停止吹热风;3.室内机里面换热器结霜,有时出现吹冷风现象;4.室内机发出咔咔声(冷热转换温差大,热胀冷缩);5.缩短蒸发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自动除霜功能的节能型空调循环系统。

其技术方案是:具有自动除霜功能的节能型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电磁阀、电动阀、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压缩机排气口连接四通阀的d端,压缩机吸气口连接四通阀的s端,蒸发器一侧设有室内温度传感器,所述四通阀的e端连接第一电磁阀的一端、第二电磁阀的一端及蒸发器左端,蒸发器的右端连接第一节流阀的一端及第二节流阀的一端,第一节流阀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节流阀的一端及第一冷凝器的右端,第二节流阀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节流阀的另一端及第二冷凝器的右端,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左端连接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及第一电动阀的一端,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左端连接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及第二电动阀的一端,所述四通阀的c端连接第一电动阀的另一端及第二电动阀的另一端;上述连接均为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右端管道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冷凝器右端管道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冷凝器左端管道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冷凝器左端管道上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压缩机、四通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室内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为带有显示触摸屏的可编程控制器。

所述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的大小相等。

所述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及第三节流阀均为双向可调式节流阀。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冷凝器设计结构,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结构设计合理、容易制作,在冬季使用空调时,能实现冬季空调除霜不会出现室内机吹冷风、不吹热风问题;整个制热过程没有了四通阀制冷制热转换,减少了压力、温度剧烈变化管路容易损坏现象的发生;减少了蒸发器、冷凝器在从低压到高压没有对化霜起作用时压缩机所作的无用功,从而提高了整个将空调的能效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具有自动除霜功能的节能型空调循环系统及控制方法,具有自动除霜功能的节能型空调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电磁阀、电动阀、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压缩机1排气口连接四通阀2的d端,压缩机1吸气口连接四通阀2的s端,蒸发器3一侧设有室内温度传感器17,所述四通阀2的e端连接第一电磁阀13的一端、第二电磁阀14的一端及蒸发器3左端,蒸发器3的右端连接第一节流阀4的一端及第二节流阀5的一端,第一节流阀4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节流阀6的一端及第一冷凝器7的右端,第二节流阀5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节流阀6的另一端及第二冷凝器8的右端,所述第一冷凝器7的左端连接第一电磁阀13的另一端及第一电动阀11的一端,所述第二冷凝器8的左端连接第二电磁阀14的另一端及第二电动阀12的一端,所述四通阀2的c端连接第一电动阀11的另一端及第二电动阀12的另一端;上述连接均为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7右端管道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0,所述第二冷凝器8右端管道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6;所述第一冷凝器7左端管道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9,所述第二冷凝器8左端管道上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5;所述压缩机1、四通阀2、第一电磁阀13、第二电磁阀14、第一电动阀11、第二电动阀12、室内温度传感器17、第一温度传感器10、第二温度传感器16、第一压力传感器9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5分别与控制器20电连接。所述控制器20为带有显示触摸屏201的可编程控制器。所述第一冷凝器7与第二冷凝器8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一节流阀4、第二节流阀5及第三节流阀6均为双向可调式节流阀。

具有自动除霜功能的节能型空调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制冷控制和制热控制;

所述制冷控制为:控制器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监测室内温度,当温度高于设定值时,驱动压缩机运行并控制四通阀的d→c两端及s→e两端导通,且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及第二电动阀关闭、第一电动阀开启,整个系统进入制冷运行,其循环路经为:

所述制热控制为:控制器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监测室内温度,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驱动压缩机运行并控制四通阀的s→c两端及d→e两端导通,且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及第二电动阀关闭、第一电动阀开启,整个系统进入制热运行,其循环路经为:

当第一冷凝器需要除霜时,第一压力传感器即会监测到压力降低并将压力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快速关闭第一电动阀、慢慢开启第二电动阀且开启第一电磁阀,此时的循环路经为:

由于蒸发器及第二节流阀支路的参与,此循环路经第一冷凝器除霜且不停止室内制热运行;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一冷凝器除霜时的温度并将该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由于压缩机输出的高温直接进入第一冷凝器,其除霜工作会很快结束,控制器控制关闭第一电磁阀且完全开启第二电动阀,此时的循环路经为:

当第二冷凝器需要除霜时,第二压力传感器即会监测到压力降低并将压力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快速关闭第二电动阀、慢慢开启第一电动阀且开启第二电磁阀,此时的循环路经为:

由于蒸发器及第一节流阀支路的参与,此循环路经第二冷凝器除霜且不停止室内制热运行;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二冷凝器除霜时的温度并将该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由于压缩机输出的高温直接进入第二冷凝器,其除霜工作会很快结束,控制器控制关闭第二电磁阀且完全开启第一电动阀,此时的循环路经为:

回归使用第一冷凝器;

制热过程中的上述循环周而复始交替自动进行。

以制冷剂r22为例:当室外温度为零下10℃时,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及第二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压力为空调的蒸发压力(空调制热状态--冷凝器变成蒸发器),一般为0.32mpa左右,如压力传感器检测的该压力低于冷凝压力1/3—1/2时表示需要除霜。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监测到的温度在5—15℃时即可说明冷凝器除霜完毕。

制热过程中上述过程中所述的慢慢开启第一或第二电动阀(减小压力剧烈变化对管路的冲击),是指电动阀刚开始开启至完全开启的时间为1—3分钟,这个时间由控制器20控制;所述控制器20为现有技术成熟产品,其工作原理在此不再叙述。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冷凝器设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结构设计合理、容易制作,在冬季使用空调时,能实现冬季空调除霜不会出现室内机吹冷风、不吹热风问题;整个制热过程没有了四通阀制冷制热转换,减少了压力、温度剧烈变化管路容易损坏现象的发生;减少了蒸发器、冷凝器在从低压到高压没有对化霜起作用时压缩机所作的无用功,从而提高了整个将空调的能效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