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蒸汽余热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00557发布日期:2021-05-18 22:52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蒸汽余热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蒸汽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蒸汽余热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2.当前,我国能源利用仍然存在着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生态环境压力大的主要问题,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作为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标主要依靠工业领域。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中国,工业是主要的耗能领域,也是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耗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30%左右。除了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外,工业余热利用率低,能源(能量)没有得到充分综合利用是造成能耗高的重要原因,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至少50%的工业耗能以各种形式的余热被直接废弃。工厂使用的蒸汽余热属于二次能源,直接排放蒸汽将导致能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蒸汽余热的换热器,旨在解决直接排放蒸汽将导致能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一种利用蒸汽余热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前侧开口的箱体与盖体铰接,所述箱体右侧形成有三个蒸汽出气口,所述箱体右侧中心形成有冷水进水口,所述箱体左侧形成有三个蒸汽进气口,所述箱体左侧中心形成有热水出水口,所述箱体内通过螺栓安装有由一组换热单元与一个合流管组成的换热系统,最左侧所述换热单元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箱体内侧,最右侧所述换热单元右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所述合流管,所述合流管右侧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箱体内侧;
5.所述换热单元包括主流管、第一连接管、第一环状管、第二连接管、第二环状管、第三连接管、第三环状管、第四连接管、第四环状管、支流管,所述主流管连接三根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主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环状管,所述第一环状管连接三根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一环状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环状管,所述第二环状管连接三根所述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二环状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环状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连接三根所述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三环状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环状管,所述第四环状管连接三根所述支流管,两相邻所述换热单元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最左侧所述换热单元的支流管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盲板,最右侧所述换热单元的主流管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盲板。
6.更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单元数量不小于三。
7.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依次交错分布。
8.更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为绝热材料。
9.更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单元材质为铜。
10.更进一步地,螺栓为耐热塑料螺栓。
11.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由于换热系统由一组换热单元与一个合流管组成,可选择不同数量的所述换热单元组装来适应不同的蒸汽产生量;换热系统部件之间通过螺栓安装,结构简单,装拆方便;所述换热单元的特殊结构提升了蒸汽余热转化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6.参考图1、图2与图3,一种利用蒸汽余热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前侧开口的箱体1与盖体2铰接,箱体1右侧形成有三个蒸汽出气口102,箱体1 右侧中心形成有冷水进水口101,箱体1左侧形成有三个蒸汽进气口103,箱体1左侧中心形成有热水出水口104,箱体1内通过螺栓安装有由一组换热单元3与一个合流管4组成的换热系统,最左侧换热单元3通过螺栓安装于箱体1内侧,最右侧换热单元3右侧通过螺栓安装有合流管4,合流管4右侧通过螺栓安装于箱体1内侧;
17.换热单元3包括主流管3001、第一连接管3002、第一环状管3003、第二连接管3004、第二环状管3005、第三连接管3006、第三环状管3007、第四连接管3008、第四环状管3009、支流管3010,主流管3001连接三根第一连接管3002,第一连接管3002远离主流管3001的一端连接第一环状管3003,第一环状管3003连接三根第二连接管3004。第二连接管3004远离第一环状管3003的一端连接第二环状管3005,第二环状管3005连接三根第三连接管 3006,第三连接管3006远离第二环状管3005的一端连接第三环状管3007,第三连接管3006连接三根第四连接管3008,第四连接管3008远离第三环状管3007的一端连接第四环状管3009,第四环状管3009连接三根支流管3010,两相邻换热单元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最左侧换热单元3的支流管3010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一盲板,最右侧换热单元3的主流管3001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二盲板。
18.换热单元3数量不小于三,保证换热效果。
19.第一连接管3002、第二连接管3004、第三连接管3006、第四连接管3008 依次交错分布,使冷水有足够的时间与蒸汽进行热量交换。
20.箱体1为绝热材料,阻止蒸汽热量释放到空气中。
21.换热单元3材质为铜,铜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
22.螺栓为耐热塑料螺栓,相对于铁质螺栓可防止螺栓生锈。
23.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由于换热系统由一组换热单元3与一个合流管4组
成,可选择不同数量的换热单元3组装来适应不同的蒸汽产生量;换热系统部件之间通过螺栓安装,结构简单,装拆方便;换热单元3的特殊结构提升了蒸汽余热转化效率。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