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热网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07592发布日期:2021-04-02 09:23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型热网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热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型热网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供暖采暖问题是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也要求越来越高。在北欧,每间房间都可以通过独立的控制装置进行温控,采暖跟制冷是一样的,末端调控整个系统是自适应过程。但是目前采用的都是分配式供暖,热用户都是先集中上报用热需求,再结合室外的天气条件进行调配,每个热力站再控制温度热量平衡,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控制方式,供热信息网所接收到的信息存在滞后现象。要实现以人为本,通过人的末端来调节的方式,全部来适应的过程,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应该是“信息透明的智能管网”,现有的一次管网和二次管网在智能监测方面存在着两大缺陷:1)热网本身监测点几乎为空白,很多热力站监测点并不完备,例如流量计、智能调节阀,板式换热器和除污器等设备的监测点并没有,另外,现有典型用户侧也缺少室内温度监测点;2)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严重不足,导致用户室内温度不稳定,部分高、部分低、时高时低,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型热网调节系统,能够根据热网内热用户的实际需求对温度进行实时调节,提高用户的舒适度,节约了能源。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型热网调节系统,包括调节阀、换热站前变频泵、换热站前压力测点、楼宇前变频泵、楼宇前压力测点、流量平衡阀、热用户温度测点、回水管温度测点和控制系统;

换热站前调节阀设在热源站与换热站之间的供水管路上,换热站前变频泵和换热站前压力测点设在换热站与楼宇之间的供水管路上,回水管温度测点设在换热站与楼宇之间的回水管路上;楼宇前变频泵和楼宇前压力测点设在每个楼宇的入口管路处;流量平衡阀设在楼宇内每个热用户的进户管路入口处,热用户温度测点设在每个热用户的户内;

换热站前调节阀、换热站前变频泵、换热站前压力测点、楼宇前变频泵、楼宇前压力测点、流量平衡阀、热用户温度测点和回水管温度测点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地,流量平衡阀为rd-20nb。

优选地,流量平衡阀包括智能控制器和回水温度探头,回水温度探头设在回水管内,回水温度探头与智能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换热站前调节阀、换热站前变频泵、换热站前压力测点、楼宇前变频泵、楼宇前压力测点、流量平衡阀、热用户温度测点和回水管温度测点分别通过远程组网与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地,热用户温度测点设在每个热用户户内远离窗户和供热装置的位置。

进一步优选地,热用户温度测点与窗户和供热装置的距离均≥1.5m。

优选地,每个热用户的户内还设有湿度测点,湿度测点与控制系统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智能型热网调节系统,通过在每个热用户处增加热用户温度测点和流量平衡阀,设定所需的供热温度后,利用热用户温度测点反馈每个热用户户内的实时温度,需要调节时控制流量平衡阀改变供热水流量,对户内温度进行调节。精准到户的控制,真正实现了供热终端的流量平衡;将开度控制变为真正的流量调节,调节精度高;每户内的流量平衡阀根据热用户温度测点的反馈信息进行独立调节,更加智能化。同时,系统内的换热站前压力测点和换热站前变频泵保证换热站前的压力稳定;楼宇前变频泵和楼宇前压力测点保证楼宇前的压力稳定。在不同的供暖阶段,系统基本保持供水流量不变,依据热负荷预测给出的曲线,调节来自热源站的蒸汽流量,改变回水温度,从而满足某一阶段内的负荷变化。本系统能够根据热网内热用户的实际需求对温度进行实时调节,实现按需舒适用热,提高用户的舒适度的同时,实现供热系统能效最大化,节约了能源。

进一步地,流量平衡阀采用rd-20nb,

进一步地,流量平衡阀包括智能控制器和回水温度探头,回水温度探头设在回水管内,能够设定目标回水温度,阀门开度根据测量回水温度实时调整,逼近设定回水温度值。

进一步地,各阀门、泵和温度测点通过远程组网与控制系统连接,通讯高效、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热用户温度测点设在每个热用户户内远离窗户和供热装置的位置,能够减小冷空气和热影响区的过多影响,反应真实的室内影响。

更进一步地,热用户温度测点与窗户和供热装置的距离均≥1.5m,该距离能够有效避免受到冷空气和热影响区的过多影响。

进一步地,每个热用户的户内还设有湿度测点,湿度测点与控制系统连接,单纯提高室内温度会使室内湿度降低,而干燥的空气会让人不舒适,将湿度同时评价参数,单纯提高室内温度会使室内湿度降低,而干燥的空气会让人不舒适,进一步提高用户舒适度,提高系统的能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热网调节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源站、2-换热站、3-楼宇、4-调节阀、5-换热站前变频泵、6-换热站前压力测点、7-楼宇前变频泵、8-楼宇前压力测点、9-流量平衡阀、10-热用户温度测点、11-回水管温度测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其内容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热网调节系统,包括调节阀4、换热站前变频泵5、换热站前压力测点6、楼宇前变频泵7、楼宇前压力测点8、流量平衡阀9、热用户温度测点10、回水管温度测点11和控制系统;

换热站前调节阀4设在热源站1与换热站2之间的供水管路上,换热站前变频泵5和换热站前压力测点6设在换热站2与楼宇3之间的供水管路上,回水管温度测点11设在换热站2与楼宇3之间的回水管路上;楼宇前变频泵7和楼宇前压力测点8设在每个楼宇3的入口管路处;流量平衡阀9设在楼宇3内每个热用户的进户管路入口处,热用户温度测点10设在每个热用户的户内;热用户温度测点10设在每个热用户户内远离窗户和供热装置的位置,一般的,热用户温度测点10与窗户和供热装置的距离均≥1.5m,最大程度的减小过冷和过热造成的影响,以反映真实的室内环境温度。每个热用户的户内还设有湿度测点,湿度测点与控制系统连接。

换热站前调节阀4、换热站前变频泵5、换热站前压力测点6、楼宇前变频泵7、楼宇前压力测点8、流量平衡阀9、热用户温度测点10和回水管温度测点11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优选的,通过远程组网与控制系统连接,实现远程化、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在供热控制中心。

流量平衡阀9采用智能电子式流量平衡阀,阀体采用304不锈钢材质,电动调节机构可精准调节流量,自带智能控制器和modbus远传接口、驱动电机、回水温度探头等,回水温度探头设在回水管内,回水温度探头与智能控制器连接。该阀可实现1.精准到户的控制:真正实现供热终端的流量平衡,2.精准到流量的调节:变开度控制为真正的流量调节,3.智能化:每个阀门按照检测到的供热质量动态调节,4.网络化:每个阀门的状态远程可视、可调、可控。可按照以下模式工作:1.设定开度模式:保持固定开度不变;2.设定回水温度模式:设定目标回水温度后,阀门开度根据测量回水温度实时调整,逼近设定回水温度值;3.强制开启、关闭模式。流量平衡阀9可以采用rd-20nb。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型热网调节系统工作时:

热源站1前的调节阀4通过改变流量调节换热站1的回水温度恒定。基于经济运行考虑,热源的调节可采用质-量并调,即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把整个供暖期根据室外温度的高低分为几个阶段(如供暖初期、前中寒期、高寒期、后中寒期、供暖末期等),在每一阶段内基本保持供水流量不变,依据智能热负荷预测给出的曲线,调节蒸汽流量,改变回水温度从而满足某一阶段内的负荷变化。

在控制系统做出控制之前,进行热负荷预测,一定程度上修正控制指令,既能够保证用户热需求,同时也能保证供热单位的利益。进行准确地热负荷预测,可实现热源的供热量与热网的需热量基本匹配,实现供热系统能效最大化。实现按需舒适用热,提高供热系统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系统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例做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