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间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5568发布日期:2021-04-27 18:2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间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车间加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间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印刷生产过程中,印刷车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避免相对湿度过低,用于印刷的油墨的挥发溶剂挥发速度过快,油墨的粘度变高,从而堵住网孔,影响印刷生产。
3.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相对湿度过低,一般在车间顶部设置有固定的加湿喷嘴,通过湿度检测器对车间内的湿度进行检测,当车间内的湿度过低时,利用加湿喷嘴喷出水雾进行加湿。但是上述加湿过程中,由于加湿喷嘴喷出水雾后,水雾还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扩散至车间内,使得加湿喷嘴加湿至湿度检测器的检测值达标存在滞后,导致车间相对湿度容易偏高,使得作业环境对人体的舒适度下降,影响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同时车间内湿度过高,容易导车间内发生凝露现象,影响车间生产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车间加湿装置的水雾扩散慢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湿效率高、水扩散快的车间加湿装置。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车间加湿装置,包括:空调管道、吹风管以及多个加湿喷嘴,吹风管固定于车间顶部并与空调管道连通,吹风管管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出风孔,多个加湿喷嘴均匀分布于吹风管内。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出风孔内设置有防尘档布。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防尘档布面积略小于出风孔面积。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吹风管内设置有位置调节滑轨,加湿喷嘴顶部通过滑轮滑动设置于位置调节滑轨上。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加湿喷嘴上设置有调节把手,吹风管底部开设有避让槽,调节把手底部穿设避让槽并延伸至吹风管下方。
10.本实用新型的车间加湿装置设置有与空调管道连通的吹风管,其中吹风管管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出风孔,吹风管内均匀分布多个加湿喷嘴,工作时加湿喷嘴于吹风管喷出水雾,利用空调管道提供的吹风将水雾从多个出风孔均匀吹出至车间内,有效提高加湿过程中水雾扩散速度,提高加湿效率。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车间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吹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车间加湿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4.请参考图1至2所示。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间加湿装置,主要用于对印刷品生产车间进行快速加湿,车间加湿装置主要包括空调管道100、吹风管200以及多个加湿喷嘴300。其中空调管道100与中央空调连接,利用空调管道100提高车间内的吹风,同时对加湿喷嘴300产生的水雾通过风力输送至车间内。吹风管200固定于车间顶部并与空调管道100连通,其中吹风管200管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出风孔210,出风210可采用圆形、方形以及三角形,多个加湿喷嘴300沿吹风管200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于吹风管200内,其中加湿喷嘴300与外部高压水源连通,通过高压水源提供水源,使得加湿喷嘴300喷出水雾。
1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车间加湿装置对车间进行加湿时,其中通过空调管道100引入中央空调的吹风,多个加湿喷嘴300于吹风管200内喷出水雾,通过空调管道100提供的吹风将吹风管200内的水雾从多个出风孔210均匀吹出至车间内,实现水雾的快速扩散,提高加湿效率。
17.其中为了避免车间加湿装置在停止工作时,灰尘由出风孔210进入吹风管200内,出风孔210内设置有防尘档布211,其中防尘档布211顶部与吹风管200管壁连接,并且防尘档布211面积略小于出风孔210面积,车间加湿装置工作时,由于防尘档布211材质轻,出风孔210吹风直接吹起防尘档布211,当车间加湿装置停止工作时,空调管道100停止供风,防尘档布211由于重力作用下落复位,对出风孔210进行遮挡,防止灰尘进入吹风管200内。
18.为了便于对车间内的加湿效果进行调节,吹风管200内设置有位置调节滑轨220,其中加湿喷嘴300顶部通过一滑轮310滑动设置于位置调节滑轨220上,具体应该用时,加湿喷嘴300上设置有调节把手320,吹风管200底部开设有避让槽230,调节把手320底部穿设避让槽230并延伸至吹风管200下方,调节加湿喷嘴300位置时,通过移动调节把手320,在滑轮310的作用下实现加湿喷嘴300沿位置调节滑轨220延伸方向移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车间加湿装置可根据生产需求调节局部加湿喷嘴300的分布密度。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车间加湿装置设置有与空调管道连通的吹风管,其中吹风管管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出风孔,吹风管内均匀分布多个加湿喷嘴,工作时加湿喷嘴于吹风管喷出水雾,利用空调管道提供的吹风将水雾从多个出风孔均匀吹出至车间内,有效提高加湿过程中水雾扩散速度,提高加湿效率。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
ꢀ“
上”、“下”、“前”、“后”、
ꢀ“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2.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