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共建筑供热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0895发布日期:2021-05-28 10:4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共建筑供热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建筑水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共建筑供热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供暖是人类最早发展起来的建筑环境控制技术。人类自从懂得用火以来,为抵御寒冷对生存的威胁,发明了火炕、火炉、火墙、火地等供暖方式,这是最早的供暖设备与系统,而如今,供暖是指向公共建筑物的供给热量,保持公共建筑室内一定温度,它是解决我国北方居民冬季采暖的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服务,在对人的舒适感和卫生、设备的美观和灵巧、系统和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形式的多样化、能量的有效利用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逐渐优化,公共建筑的供暖规模不断扩大,供暖半径也不断延伸,各公共建筑的管网水力失衡现象逐渐显现,近端用户过热,末端用户暖气不热,用户投诉率不断攀升,为了满足用户供暖需求,只能被迫加大首站循环水量、增加循环水压力或者提高供水温度,造成供热能耗过大,资源浪费严重,难以满足使用者的日常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共建筑供热平衡装置,解决了传统的公共建筑热源系统供热不平衡,水力失衡严重,导致近端用户过热,末端用户暖气不热,用户投诉率不断攀升,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且供热能耗过大,资源浪费严重,难以满足使用者的日常需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公共建筑供热平衡装置,包括热源系统,所述热源系统包括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所述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均连通热交换器,所述供水管道包括一次网供水管道和二次网供水管道,所述一次网供水管道和二次网供水管道上均安装有供水温度表和供水压力表,所述回水管道包括一次网回水管道和二次网回水管道,所述一次网回水管道和二次网回水管道上均安装有回水温度表和回水压力表,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连接循环水泵,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的支流管道上设有平衡阀和回水测温模块,所述回水测温模块安装在平衡阀上。

优选的,所述平衡阀与控制柜电性相连,所述控制柜与远传中央控制室电性相连。

优选的,所述回水测温模块表面设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制作材料为绝缘材料,所述防护壳内壁设有气囊。

优选的,所述二次网回水管设有曲形支管,所述曲形支管上设有补水泵,所述曲形支管一端连通补水箱。

优选的,所述循环水泵与补水泵分别连接第一变频器和第二变频器电性相连,所述第一变频器和第二变频器均与控制柜电性相连,所述控制柜与室外温度传感器电性相连,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型号为qac22。

优选的,所述一次网回水管道上设有流量电动调节阀,所述流量电动调节阀位于回水温度表和回水压力表之间。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共建筑供热平衡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公共建筑供热平衡装置,通过热源系统包括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供水管道和回水管道均连通热交换器,供水管道包括一次网供水管道和二次网供水管道,一次网供水管道和二次网供水管道上均安装有供水温度表和供水压力表,回水管道包括一次网回水管道和二次网回水管道,一次网回水管道和二次网回水管道上均安装有回水温度表和回水压力表,二次网回水管道连接循环水泵,循环水泵与补水泵分别连接第一变频器和第二变频器电性相连,第一变频器和第二变频器均与控制柜电性相连,控制柜与室外温度传感器电性相连,室外温度传感器型号为qac22,二次网回水管设有曲形支管,曲形支管上设有补水泵,曲形支管一端连通补水箱,形成完整的热源系统,对其进行优化,改变近端用户过热,末端用户暖气不热的现象,无需增加水循环,大大节约资源能耗。

(2)、该公共建筑供热平衡装置,通过二次网回水管道的支流管道上设有平衡阀和回水测温模块,回水测温模块安装在平衡阀上,平衡阀与控制柜电性相连,控制柜与远传中央控制室电性相连,在回水测温模块上设定指定温度,无需自力式平衡阀和静态平衡阀使用中所需要的繁琐的手动调节过程,即可实现无人值守的监控和控制操作,达到了二次网与一次网的互利互通,实现全网水力平衡。

(3)、该公共建筑供热平衡装置,通过回水测温模块表面设有防护壳,防护壳制作材料为绝缘材料,防护壳内壁设有气囊,对回水测温模块形成防护,提高抗压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二次网回水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平衡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回水温度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源系统、2-供水管道、21-一次网供水管道、22-二次网供水管道、3-回水管道、31-一次网回水管道、32-二次网回水管道、321-曲形支管、322-补水泵、323-补水箱、4-热交换器、5-供水温度表、6-供水压力表、7-回水温度表、8-回水压力表、9-平衡阀、10-回水测温模块、11-控制柜、12-远传中央控制室、13-防护壳、14-气囊、15-循环水泵、16-第一变频器、17-第二变频器、18-室外温度传感器、19-流量电动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公共建筑供热平衡装置,包括热源系统1,所述热源系统1包括供水管道2和回水管道3,所述供水管道2和回水管道3均连通热交换器4,所述供水管道2包括一次网供水管道21和二次网供水管道22,所述一次网供水管道21和二次网供水管道22上均安装有供水温度表5和供水压力表6,所述回水管道3包括一次网回水管道31和二次网回水管道32,所述一次网回水管道31和二次网回水管道32上均安装有回水温度表7和回水压力表8,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32连接循环水泵15,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32的支流管道上设有平衡阀9和回水测温模块10,所述回水测温模块10安装在平衡阀9上,供水管道2从热远处将水源输送到热交换器4内进行处理,回水管道3经过循环水泵15,调节水力平衡,通过支流管道输送到公共建筑所需供热处,通过在回水测温模块10上设定指定温度,平衡阀9即可对水力进行平衡调整,从而实现完整的热源系统,减少供热不均匀现象发生。

所述平衡阀9与控制柜11电性相连,所述控制柜11与远传中央控制室12电性相连,结合水力计算软件及二级网热力平衡软件对系统温度进行自动调节,无需自力式平衡阀和静态平衡阀使用中所需要的繁琐的手动调节过程,即可实现无人值守的监控和控制操作,使得二次网供水管道32与一次网供水管道31的水力平均,实现全网水力平衡。

所述回水测温模块10表面设有防护壳13,所述防护壳13制作材料为绝缘材料,所述防护壳13内壁设有气囊14,对回水测温模块10形成防护,提高抗压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资源浪费。

所述二次网回水管道32设有曲形支管321,所述曲形支管321上设有补水泵322,所述曲形支管321一端连通补水箱323,补水泵322抽取补水箱321内水源,通过曲形支管321对二次网回水管道32进行补水,调节水力均匀平衡。

所述循环水泵15与补水泵322分别连接第一变频器16和第二变频器17电性相连,所述第一变频器和第二变频器均与控制柜11电性相连,所述控制柜11与室外温度传感器18电性相连,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18型号为qac22,第一变频器16和第二变频器17分别对循环水泵15与补水泵322进行变频控制,通过外温度传感器18感知室外温度,随机通过计算系统引导控制柜11各项装置控制和设定。

所述一次网回水管道3上设有流量电动调节阀19,所述流量电动调节阀19位于回水温度表7和回水压力表8之间,可直接根据设计来设定流量,阀门可在水作用下,自动消除管线的剩余压头及压力波动所引起的流量偏差,无论系统压力怎样变化均保持设定流量不变,有效的解决一次网回水管道3的水力失调。

工作原理:通过外温度传感器18感知室外温度,随机通过计算系统引导控制柜11各项装置控制和设定,供水管道2从热远处将水源输送到热交换器4内进行处理,回水管道3经过循环水泵15,形成循环水力,补水泵322抽取补水箱321内水源,通过曲形支管321对二次网回水管道32进行补水,使得二次网回水管道32内的水力均匀,再通过支流管道输送到公共建筑所需供热处,在回水测温模块10上设定指定温度,平衡阀9即可根据设定温度对支流管道上的水力进行自动调节,使得二次网供水管道32与一次网供水管道31的水力平均,实现全网水力平衡,从而实现完整的热源系统,减少供热不均匀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1-热源系统、2-供水管道、21-一次网供水管道、22-二次网供水管道、3-回水管道、31-一次网回水管道、32-二次网回水管道、321-曲形支管、322-补水泵、323-补水箱、4-热交换器、5-供水温度表、6-供水压力表、7-回水温度表、8-回水压力表、9-平衡阀、10-回水测温模块、11-控制柜、12-远传中央控制室、13-防护壳、14-气囊、15-循环水泵、16-第一变频器、17-第二变频器、18-室外温度传感器、19-流量电动调节阀,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了传统的热源系统供热不平衡,水力失衡严重,导致近端用户过热,末端用户暖气不热,用户投诉率不断攀升,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且供热能耗过大,资源浪费严重,难以满足使用者的日常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对热源系统进行优化,通过设定所需温度,对水温进行控制和调整,实现供热平衡,无需自力式平衡阀和静态平衡阀使用中所需要的繁琐的手动调节过程,即可实现无人值守的监控和控制操作,达到了二次网与一次网的互利互通,实现全网水力平衡,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