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聚能型远红外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07552发布日期:2021-04-02 09:2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烯聚能型远红外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聚能型远红外电暖器。



背景技术:

远红外型电暖器一般包括用于发热的面板以及用于安装面板的壳板,面板在接通电源之后产生红外辐射供用户取暖,壳板既能保护面板也能用于将整个电暖器固定在墙体或者其他设备上。现有技术远红外型电暖器的主要缺陷是:1.电暖器的面板固定安装在壳板上,面板本身包含易导热的金属材料,面板在受热后尺寸变化大,壳板一般由导热性差的材料制成,壳板在工作时温度相对较低,尺寸变化小,这导致面板相对壳板容易产生位移,破坏面板与壳板之间的连接并导致面板变形;2.电暖器缺乏有效的隔热手段,面板的热量容易传导至壳板以及电控元件所在的区域,影响电控元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远红外电暖器的面板容易因为温度变形,并且电控元件容易被面板加热升温,影响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石墨烯聚能型远红外电暖器,包括发热部,所述发热部包括发热部面板、支架和发热部壳板;

所述发热部面板为发热体,发热部面板的内表面设置有沿着发热部面板长度方向的第一卡槽,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折弯部,折弯部与第一卡槽平行,折弯部插入第一卡槽内并且折弯部能够沿着第一卡槽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支架安装在发热部壳板上;

由于发热部面板与支架利用第一卡槽和折弯部卡接,这使得发热部面板在受热后可以自由伸展,在温度降低后可以自由收缩,温度变化不会造成发热部面板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部还包括第一端部盖板和第二端部盖板,第一端部盖板和第二端部盖板分别封盖在发热部面板两端,第一端部盖板与支架连接;第一端部盖板同时连接发热部面板和支架,这使得发热部面板与第一端部盖板连接的一端被固定,发热部面板与第二端部盖板连接的一端可以自由伸展。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部还包括第三端部盖板和第四端部盖板,第三端部盖板和第四端部盖板分别封盖在发热部壳板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部还包括连接板,所述支架通过连接板安装在发热部壳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部盖板与第三端部盖板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端部盖板与第三端部盖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端部盖板与第四端部盖板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二端部盖板与第四端部盖板之间具有间隙;当发热部面板工作时,与发热部面板直接接触的第一端部盖板和第二端部盖板温度迅速升高,本实用新型的间隙设计能够显著降低第一端部盖板与第三端部盖板以及第二端部盖板与第四端部盖板之间的热量传递,从而降低发热部壳板的温度。

进一步的,电暖器还包括电控部,所述电控部包括电控部面板、电控部壳板、第五端部盖板和第六端部盖板,第五端部盖板和第六端部盖板分别封盖在电控部壳板的两端,所述电控部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端部盖板和第六端部盖板;这种设计使得电控部面板与发热部面板分离,电控部壳板与发热部壳板分离,整个电控部仅仅只有电控部面板的边缘与第三端部盖板接触,极大的减少了发热部面板的热量向电控部传递,避免电控元件温升过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端部盖板与第五端部盖板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电控部还包括空心螺柱、导线和电控元件,电控元件位于电控部壳板内,所述空心螺柱穿过第一端部盖板、第三端部盖板和第五端部盖板,导线穿过空心螺柱并连接发热部面板和电控元件;由于导线连接发热部和电控部时必须从间隙穿过,空心螺柱能够保护裸露在外的导线。

进一步的,电暖器还包括挂架组件,所述挂架组件包括挂架扣板和挂架支撑板;

所述发热部壳板的表面设置有沿着发热部壳板长度方向的第二卡槽,所述挂架扣板上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卡入第二卡槽内并且能够沿着第二卡槽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挂架支撑板连接挂架扣板;整个电暖器通过挂架支撑板固定在墙面或者其他结构上,可移动的挂架扣板有利于安装电暖器时调整挂架组件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部面板为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烯聚能型远红外电暖器在发热部面板与发热部壳板之间设置支架,支架和发热部面板之间利用第一卡槽和折弯部卡接,使得发热部面板可以相对支架沿着长度方向移动,发热部面板在受热后可以自由伸展,在温度降低后可以自由收缩,温度变化不会造成发热部面板变形,也不会影响发热部面板的安装牢固。(2)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烯聚能型远红外电暖器在发热部面板的两端端部盖板与发热部壳板的两端端部盖板之间设置间隙,有效阻止发热部面板的热量向发热部壳板传递,避免电暖器自身的温度过高。(3)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烯聚能型远红外电暖器设计电控部仅仅只有电控部面板的边缘与第三端部盖板接触,极大的减少了发热部面板的热量向电控部传递,避免电控元件温升过大。(4)本实用新型的石墨烯聚能型远红外电暖器在发热部壳板上设置第二卡槽,将挂架扣板卡接在第二卡槽内,方便用户在安装电暖器时自由平移挂架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电暖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1电暖器的立体图(另一个视角)。

图4是实施例1电暖器的立体图(隐藏第二、四端部盖板)。

图5是实施例1电暖器的侧面视图。

图6是实施例1电暖器的侧面视图(隐藏第二、四端部盖板)。

图7是实施例1中发热部面板、第一端部盖板、第二端部盖板和支架的零件图。

图8是实施例1中支架的零件图。

其中:100、发热部;110、发热部面板;111、第一卡槽;120、第一端部盖板;130、第二端部盖板;140、支架;141、折弯部;150、连接板;160、发热部壳板;161、第二卡槽;170、第三端部盖板;180、第四端部盖板;200、电控部;210、电控部面板;220、电控部壳板;230、第五端部盖板;240、第六端部盖板;250、空心螺柱;300、挂架组件;310、挂架扣板;311、卡接部;320、挂架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石墨烯聚能型远红外电暖器包括发热部100、电控部200和挂架组件300;

如图4至图6所示,发热部100包括发热部面板110、第一端部盖板120、第二端部盖板130、支架140、连接板150、发热部壳板160、第三端部盖板170和第四端部盖板180;

发热部面板110为石墨烯远红外发热板,发热部面板110的内表面设置有沿着发热部面板110长度方向的第一卡槽111,支架140上设置有折弯部141,折弯部141与第一卡槽111平行,折弯部141插入第一卡槽111内并且折弯部141能够沿着第一卡槽111长度方向移动;如图6所示,发热部面板110的底部设置有左右两条第一卡槽111,每个第一卡槽111内插入一根如图8所示的支架140,支架140安装在连接板150上,连接板150固定安装在发热部壳板160上;

如图7所示,第一端部盖板120和第二端部盖板130分别封盖在发热部面板110两端,第一端部盖板120与支架140连接,第二端部盖板130则与支架140保持分离;由于第一端部盖板120同时连接发热部面板110和支架140,这使得发热部面板110与第一端部盖板120连接的一端被固定,发热部面板110与第二端部盖板130连接的一端可以自由伸展,从而避免因为温度变化导致发热部面板110变形;

如图1所示,第三端部盖板170和第四端部盖板180分别封盖在发热部壳板160两端,第一端部盖板120与第三端部盖板170位于同一侧,第一端部盖板120与第三端部盖板170之间具有间隙;第二端部盖板130与第四端部盖板180位于同一侧,第二端部盖板130与第四端部盖板180之间具有间隙;当发热部面板110工作时,与发热部面板110直接接触的第一端部盖板120和第二端部盖板130温度迅速升高,本实施例的间隙设计能够显著降低第一端部盖板120与第三端部盖板170以及第二端部盖板130与第四端部盖板180之间的热量传递,从而降低发热部壳板160的温度;

如图2所示,电控部200包括电控部面板210、电控部壳板220、第五端部盖板230、第六端部盖板240、空心螺柱250、导线和电控元件,第五端部盖板230和第六端部盖板240分别封盖在电控部壳板220的两端,电控部面板21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端部盖板170和第六端部盖板240,第三端部盖板170与第五端部盖板230之间具有间隙;电控元件位于电控部壳板220内,空心螺柱250穿过第一端部盖板120、第三端部盖板170和第五端部盖板230,导线穿过空心螺柱250并连接发热部面板110和电控元件;在本实施例中,电控部面板210与发热部面板110分离,电控部壳板220与发热部壳板160分离,整个电控部200仅仅只有电控部面板210的边缘与第三端部盖板170接触,极大的减少了发热部面板110的热量向电控部200传递,避免电控元件温升过大;

如图3和图5所示,挂架组件300包括挂架扣板310和挂架支撑板320,发热部壳板160的表面设置有沿着发热部壳板160长度方向的第二卡槽161,挂架扣板310上设置有卡接部311,卡接部311卡入第二卡槽161内并且能够沿着第二卡槽161长度方向移动,挂架支撑板320连接挂架扣板310;整个电暖器通过挂架支撑板320固定在墙面或者其他结构上,可移动的挂架扣板310有利于安装电暖器时调整挂架组件300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电暖器在工作时,发热部面板110连接电源并发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热部面板110将产生长度方向的伸展,由于发热部面板110与支架140之间采用如图6所示的卡接,发热部面板110的伸展不受阻挡,有效避免发热部面板110产生变形;另一方面,发热部面板110以及发热部面板110两端的第一端部盖板120和第二端部盖板130与发热部壳板160之间具有间隙,能够显著减少发热部面板110的热量传递至发热部壳板160,也能减少热量传递至电控部200内部的电控元件,有效保障电控元件的使用寿命。

虽然说明书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