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式空气处理机组换热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56147发布日期:2021-08-06 12:4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吊顶式空气处理机组换热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顶式空气处理机组换热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为减少安装空间、降低设备成本,中央空调末端空气处理机组大多数采用吊顶式安装。

为了使空气处理机组中的换热器组件能够进行良好的排水,换热器组件中的接水盘通常制作成外托倾斜支撑式,使换热组件上面的水直接通过下盖板上的通孔流入接水盘内。

然而,针对部分安装高度受限的室内空间,常规的空气处理机组在满足换热器标准迎风面风速的情况下,无法正常安装使用。而将外托倾斜支撑式改造为外托水平无支撑式,首先,安装高度仅仅是得到了部分减小,另外,下盖板顶面的水容易形成集聚,受进风的影响,非常容易在下盖板的顶面出现漂水的现象,严重影响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以及空气处理机组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顶式空气处理机组换热器组件,通过将接水盘设置为水平无支撑式,换热组件中的水通过下盖板的盛水腔快速流入接水盘内,完成排水,可有效减小换热器组件的安装高度,并可有效减少甚至避免漂水现象的发生。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顶式空气处理机组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和被水平连接于所述换热器正下方的接水盘,其中所述换热器包括被设置于外圈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内安装有换热组件,所述接水盘的侧边设有排水管;

所述框架结构由一上盖板、一下盖板、一左护板以及一右护板可拆卸连接围绕而成,其中所述下盖板为中空结构,形成有一盛水腔;

其中所述下盖板的顶面沿所述下盖板的长度方向于所述换热组件的正下方依次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盛水腔的第一排水孔,所述下盖板的底面沿所述下盖板的长度方向于靠近边端处依次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盛水腔和所述接水盘的第二排水孔。

本申请实用新型吊顶式空气处理机组换热器组件,将接水盘水平无支撑式的连接在换热器的下方,大幅缩减了换热器组件的整体高度,从而减小了空气处理机组的高度,适用于大部分安装高度受限的室内空间,有效扩展了空气处理机组的应用范围。

另外,相较于常规情况下,下盖板顶面的水需要通过较长的通道流入接水盘内,容易在下盖板的顶面形成集聚,该换热组件中的水通过第一排水孔可快速流入下盖板的盛水腔内,然后再由盛水腔通过第二排水孔流入接水盘内,最后经由接水盘的排水管排出,有效减少了下盖板顶面的水的集聚,减少了下盖板顶面的漂水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确保了换热器组件的换热能力以及空气处理机组整体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板的厚度大于所述上盖板的厚度,从而在确保换热器组件整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增大了下盖板内盛水腔的空间容积,使换热器中的水更加方便地流入接水盘内。

进一步地,所述接水盘具有相对的一进风侧和一出风侧,所述第二排水孔靠近所述出风侧,所述下盖板的顶面沿所述下盖板的长度方向于远离所述换热组件的进风侧处依次设有若干个第三排水孔,用于将换热组件进风侧的水通过第三排水孔流入盛水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排水孔成球状,且所述第二排水孔的最大直径正好位于所述下盖板的底面的边端处,以尽量增大盛水腔与接水盘的接触面积,使盛水腔内的水更容易地流入接水盘。

进一步地,所述左护板和右护板的侧边均朝远离所述换热组件的方向成预定角度连接有安装侧板,所述安装侧板左右对称设置有吊装孔,以方便换热组件的吊装与转运。

进一步地,所述左护板和右护板的底边均朝远离所述换热组件的方向成90度连接有支撑板,以增大框架结构与接水盘的接触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所述左护板以及所述右护板均为钣金件,以方便上盖板、下盖板、左护板和右护板的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左护板和所述右护板分别通过螺栓装置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下盖板,且所述螺栓装置的安装位置靠近下盖板的顶端,以防止螺栓装置受到盛水腔内水的浸泡,影响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吊顶式空气处理机组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中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中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说明书附图1至图3,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吊顶式空气处理机组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1和被水平连接于所述换热器1正下方的接水盘2,以通过接水盘2的水平无支撑式设计减小吊顶式空气处理机组的整体高度。

所述换热器1包括被设置于外圈的框架结构11。所述框架结构11内安装有换热组件12。

其中,接水盘2的右侧边设有用于出水的排水管21,接水盘21的后侧为进风侧22,而接水盘21的前侧为出风侧23。

其中,所述换热组件12一般是由多根换热铜管和穿插于多根换热铜管之间的翅片组成。框架结构11的右侧设有进出水管组件3。通过进出水管组件3连通换热铜管,以实现水的热交换。其中换热组件12和进出水管组件3均为现有设备,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其中,框架结构11由上盖板4、下盖板5、左护板6和右护板7分别可拆卸连接围绕而成,一般是四方形结构。

其中,下盖板5被设置为中空结构,形成盛水腔。下盖板5的顶面沿下盖板5的长度方向于换热组件12的正下方依次设有三个第一排水孔51,来连通盛水腔。通过第一排水孔51将换热组件12中的水直接排入至盛水腔中。

另外,下盖板5的底部沿下盖板5的长度方向于靠近出风侧23的边端处依次设有三个第二排水孔52。优选地,所述第二排水孔52成球状,且所述第二排水孔52的最大直径正好位于所述下盖板5的底面的边端处,以尽量增大盛水腔与接水盘2的接触面积,使盛水腔内的水更容易地流入接水盘2内;同时,通过球状结构的设计,使第二排水孔52的孔径由靠近边端至靠近内部逐渐缩小,可尽量确保下盖板5整体的结构强度,确保下盖板5结构的稳定性。

通过第二排水孔52将盛水腔内的水排出至接水盘2内,然后再由接水盘2的排水管21排出,可顺利的将换热器1中的水排出。

因此,在吊顶式空气处理机组安装高度受限的情况下,通过水平设置无支撑的接水盘2,并在下盖板5设置盛水腔,并相应的设置第一排水孔51和第二排水孔52来及时地将下盖板5的顶面的水排入至接水盘2内,可有效减少甚至避免下盖板5顶面的漂水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确保换热器组件的换热能力,确保换热器组件的正常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下盖板5的厚度大于上盖板4的厚度。该换热器组件在保持整体高度不变的情况下,上盖板4的厚度可缩减至15mm,而下盖板5的厚度可增加至55mm。由此可有效增大盛水腔的空间容积,进而盛放更多的水,从而确保下盖板5顶面的水被快速地排入至盛水腔内,进一步减少甚至避免下盖板5的顶面出现漂水现象。

优选地,考虑到换热器1的进风侧22的进风可能会带来一部分水,这部分水依附在换热组件12的进风侧22的侧面,无法被快速地通过第一排水孔51排入至盛水腔,容易出现漂水现象。因此,下盖板5的顶面沿下盖板5的长度方向于远离换热组件12的进风侧22处依次设有两个第三排水孔53,来连通盛水腔。通过第三排水孔53将由进风侧22带来的水沿换热组件12的进风侧22的侧面快速的排入到盛水腔内。

由此,通过第一排水孔51和第三排水孔53的设置,换热器1中的水可被快速的排入至盛水腔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排水孔51、第二排水孔52以及第三排水孔53的数量仅作为示例性说明,根据下盖板5的长度,其数量可相应的被增加或缩减,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优选地,左护板6和右护板7的侧边朝远离换热组件12的方向成预定角度弯折、形成安装侧板81。该安装侧板81左右对称设有四个吊装孔82,以方便该换热器1的吊装运输及转移。该预定角度一般设置为90度。

优选地,左护板6和右护板7的底边朝远离换热组件12的方向弯折90度形成支撑板83。通过支撑板83增加框架结构11和接水盘2的接触面积,可有效地提高该换热器1的安装稳定性。

优选地,上盖板4、下盖板5、左护板6以及右护板7均为钣金件,以方便弯折加工,减少加工时间,且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左护板6和右护板7分别通过螺栓装置84可拆卸地连接下盖板5,且螺栓装置84的安装位置靠近下盖板5的顶部,以防止螺栓装置84在盛水腔内被水长时间浸泡,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用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不表示任何顺序,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可将这些用语解释为名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