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式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4423发布日期:2021-05-25 12:2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凝式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机领域,尤其是一种冷凝式油烟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油烟机,通常采用滤网或冷凝板对吸入的大分子油烟进行初次过滤、分离,然后利用风轮离心力对剩余小分子油烟再次分离。但是冷凝板在初次油烟分离的过程中会迅速升温导致其很快失去冷凝油烟分离的作用,这样更多未经初级处理的油烟直接进入风轮,长此以往,使风轮和蜗壳腔体内粘附大量油污,容易产生异味、滋生细菌、影响烟机使用寿命,另外油烟分离不彻底,排放到室外后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冷凝板无法持久进行油烟分离、风轮和蜗壳腔体油污粘附严重等缺点,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冷凝式油烟机,通过将冷凝油烟分离器前置于蜗壳进风口处,利用热管和半导体制冷技术,对油烟进行持续、彻底的冷凝分离;同时通过改变直流电源的极性使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热端互换,进入热风自清洁模式,空气加热后形成热风,流经风轮、蜗壳,将油污融化;另外冷凝油烟分离器采用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可定期拆下清洗,保证使用效果及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凝式油烟机,包括机壳、风机和油烟分离器,所述机壳进风口处设有集烟腔,所述风机和所述油烟分离器设在所述机壳内部,且所述风机后置于所述集烟腔,所述油烟分离器包括:

热管,所述热管设在所述集烟腔内,且正对所述风机进风口;

底座,所述热管的端部固定卡在所述底座中,所述底座的后端面为平面;

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前端面与所述底座后端面贴合;

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的底面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后端面贴合,所述散热鳍片与所述底座将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夹在中间;

风扇,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散热鳍片的前端;

所述底座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集烟腔上,所述热管、底座位于所述集烟腔正面,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鳍片、风扇位于所述集烟腔背面。

上述的一种冷凝式油烟机,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散热鳍片和风扇的端面投影均在所述底座后端面内,所述集烟腔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底座分为前部和后部,所述底座后部与所述安装孔形成轴孔配合,所述底座前部与所述集烟腔安装孔可拆卸固定。

上述的一种冷凝式油烟机,其中,所述热管和底座的材质为镀镍纯铜。

上述的一种冷凝式油烟机,其中,所述热管内的导热液具有易挥发性,为乙醇、丙酮或氟利昂。

上述的一种冷凝式油烟机,其中,所述热管为平面环状或矩形盘状。

上述的一种冷凝式油烟机,其中,所述油烟分离器还包括隔热垫,所述隔热垫套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上。

上述的一种冷凝式油烟机,其中,所述风扇为轴流风扇,所述机壳还包括排风管,所述排风管设在机壳内,其前端对应所述风扇出风口,后端与所述机壳后背板固定连接,所述后背板对应所述排风管处设有排风孔。

上述的一种冷凝式油烟机,其中,所述风扇为离心风扇,所述风机包括蜗壳和转动设于蜗壳内的风轮,所述蜗壳侧壁为双层腔体结构,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风扇出风口相对应贴合,所述蜗壳侧壁腔体两端设有出风口,所述蜗壳侧壁腔体形成排风通道。

上述的一种冷凝式油烟机,其中,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前端面为冷端、后端面为热端,且可通过改变半导体制冷片上的直流电流的极性使冷热端互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将冷凝油烟分离器前置于风机进风口处,利用热管和半导体制冷技术,对油烟进行持续、彻底的冷凝分离。

2.通过改变直流电源的极性使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热端互换,进入热风自清洁模式,热风流经风轮、蜗壳,将油污融化,同时兼顾油烟分离与油污清洁的作用。

3.油烟分离器采用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可定期拆下清洗,避免长期使用过程中油污积累,影响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热管前置于风机的整机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油烟分离器正面安装示意图,去掉前面板、隔烟屏。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油烟分离器背面安装示意图,风扇为轴流风扇。

图4是图3实施例中机壳背板上的排风孔示意图。

图5是图3实施例中油烟分离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热管与底座的安装示意图,热管和底座的端面为平面直触。

图7是本实用新型集烟腔上的安装孔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热管为平面环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热管为矩形盘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油烟分离器背面安装示意图,去掉机壳后背板部分。

图11是图10实施例中油烟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实施例中蜗壳结构示意图,蜗壳侧壁双层腔体形成排风通道。

附图中:1.机壳;10.机壳进风口;11.集烟腔;110.安装孔;12.排风管;120.排风管前端;121.排风管后端;13.后背板;130.排风孔;2.风机;20.蜗壳;200.风机进风口;201.蜗壳侧壁;2010.第一侧壁;2011.第二侧壁;2012.侧壁进风口;2013.侧壁两端出风口;21.风轮;3.油烟分离器;30.热管;300.热管端部;31.底座;310.底座前部;311.底座后部;3110.底座后端面;32.半导体制冷片;320.半导体制冷片前端面;321.半导体制冷片后端面;33.散热鳍片;330.散热鳍片底面;331.散热鳍片前端;34.风扇;340.轴流风扇出风口;341.离心风扇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如图1~3、5~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凝式油烟机,包括机壳1、风机2和油烟分离器3,机壳进风口10处设有集烟腔11,风机2和油烟分离器3设在机壳内部,且风机2后置于集烟腔11,油烟分离器3包括:

热管30,热管3设在集烟腔11内,且正对风机进风口200;

底座31,热管的端部300固定卡在底座31中,底座的后端面3110为平面;

半导体制冷片32,半导体制冷片的前端面320与底座后端面3110贴合;

隔热垫35,隔热垫35套在半导体制冷片32上;

散热鳍片33,散热鳍片的底面330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后端面321贴合,散热鳍片33与底座31固定连接,将半导体制冷片32夹在中间;

风扇34,风扇34固定在散热鳍片的前端331;

热管30、底座31位于集烟腔11正面,半导体制冷片32、散热鳍片33、风扇34位于集烟腔11背面,半导体制冷片32、散热鳍片33和风扇34的端面投影均在底座后端面3110内,集烟腔11上设有安装孔110,底座31分为前部310和后部311,底座后部311与安装孔110形成轴孔配合,底座前部310与集烟腔安装孔110可拆卸固定安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前端面(320)为冷端、后端面(321)为热端,且可通过改变半导体制冷片上的直流电流的极性使冷热端互换,即可实现冷凝油烟分离模式和热风自清洁模式:工作时半导体制冷片前端面320为冷端、后端面321为热端,对吸入的油烟进行持续、彻底的冷凝分离;非工作时,可启用自清洁模式,半导体制冷片前端面320为热端、后端面321为冷端,清洁方式为热风干洗,可智能记录烟机的运行时间,当超过设定累计使用时间,比如10小时后,自动提醒启动自清洁程序,自清洁可一键启动,风机高速转动,空气吸入,经过热管时被加热,形成热风,热风同之前的油烟流经路径相同,在经过风轮、蜗壳时将沾染其上的油污融化,融化后的油污在自重和离心力作用下回流至油杯中,无需手动清洁。让快速循环的热风持续、全面覆盖风轮与蜗壳30分钟,将油污彻底融化,避免板结、死角。同时由于热管前置于风机,会带来一个问题:油烟机正常工作时,油烟会经过热管冷凝,长此以往会沾染油污,影响效果。对此可在程序中另外设定:每次油烟机正常工作结束时,半导体制冷片直流电源改变极性,热管高温加热1-5min,可将热管表面油污融化,避免残留、积累。对此问题,除了程序的设定外,本实用新型的油烟分离器采用可拆卸式安装方式,可简便的定期拆下清洗,保证持久寿命。

如图3~4所示,风扇34为轴流风扇,机壳还包括排风管12,排风管12设在机壳内,其前端120对应风扇出风口340,后端121与机壳后背板13固定连接,后背板13对应排风管处设有排风孔130。

如图8所示,热管30为平面环状。

优选的,热管30和底座31的材质为镀镍纯铜。

优选的,热管30内的导热液具有易挥发性,为乙醇、丙酮或氟利昂。

实施例2:如图9所示,热管30为平面环状。

实施例3:如图10~12所示,风扇34为离心风扇,风机2包括蜗壳20和转动设于蜗壳内的风轮21,蜗壳侧壁201为双层腔体结构,包括第一侧壁2010和第二侧壁2011,第一侧壁设有进风口2012,进风口2012与风扇出风口341相对应贴合,蜗壳侧壁腔体两端设有出风口2013,蜗壳侧壁腔体形成排风通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