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8388发布日期:2021-07-30 13:16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领域,具体是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家电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商用、工业、楼宇。

现有的技术中,空气净化器没有防护装置,净化器放置在室内使用时,难免会受到碰撞导致其倾倒,没有防护措施会导致其倾倒后摔坏,影响使用;并且现有的空气净化器没有散热功能,因空气净化器运行需要电源,当其长时间运行后机体会发热,没有降温措施容易导致其出现故障,影响使用周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端设有顶盖,所述外壳下端固定连接有下托板,所述下托板下端安装有多个支脚,所述下托板上端外侧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外壳内部安装有净化器,所述净化器前端壁上安装有防尘罩,所述净化器顶端安装有撑柱,所述净化器左侧壁上安装有电源盒,所述电源盒前端壁上安装有操作面板,所述净化器左端壁上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水冷管,所述安装座上端安装有循环水箱,所述净化器左右两端壁上下均安装有多个限位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托板和净化器下端均为扇形状,且所述下托板尺寸大于净化器尺寸,使用时,将净化器放入外壳内部,且由下托板将净化器托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净化器左右两端壁的限位柱均与净化器左右两端壁转动连接,且所述限位柱可螺纹伸缩,且所述限位柱外端为软材质,当净化器安装进入外壳内部后,手动转动限位柱将其长度延伸,直至外端软性材质顶在外壳内侧壁上,实现限位,有利于提高净化器在外壳内部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净化器顶端的撑柱通过底部轴承与净化器顶端壁转动连接,且所述撑柱为伸缩式螺杆结构,当净化器安装进入外壳内部后,手动转动撑柱,使其延长,直至其顶在外壳内上端壁,将净化器限位,避免其在外壳内部摇晃或者倾倒。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冷管通过安装座安装在净化器的左右两端壁上,且所述水冷管与净化器左右两端壁紧贴,当净化器长时间运行工作温度过高时,可通过操作面板启动循环水箱以及水泵将冷凝液导入水冷管内循环,对净化器进行降温,有利于对净化器的维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后端为直角,当净化器安装完毕后,通过外壳后端的直角性能,可将净化器摆放至墙角,外壳的两端壁与墙面紧贴,可避免其受到碰撞时摇晃倾倒,有利于提高其站立时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净化器左右两端壁的限位柱均与净化器左右两端壁转动连接,且限位柱可螺纹伸缩,且限位柱外端为软材质,当净化器安装进入外壳内部后,手动转动限位柱将其长度延伸,直至外端软性材质顶在外壳内侧壁上,实现限位,有利于提高净化器在外壳内部的稳定性,且外壳有利于对净化器进行防护,避免其受到外力碰撞倾倒,导致摔坏;水冷管通过安装座安装在净化器的左右两端壁上,且水冷管与净化器左右两端壁紧贴,当净化器长时间运行工作温度过高时,可通过操作面板启动循环水箱以及水泵将冷凝液导入水冷管内循环,对净化器进行降温,有利于对净化器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图。

图中:1、外壳;11、下托板;12、顶盖;13、支脚;2、净化器;21、防尘罩;22、撑柱;3、限位板;4、电源盒;41、操作面板;5、安装座;6、水冷管;7、限位柱;8、循环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1,外壳1顶端设有顶盖12,外壳1下端固定连接有下托板11,下托板11下端安装有多个支脚13,下托板11上端外侧安装有限位板3,外壳1内部安装有净化器2,净化器2前端壁上安装有防尘罩21,净化器2顶端安装有撑柱22,净化器2左侧壁上安装有电源盒4,电源盒4前端壁上安装有操作面板41,净化器2左端壁上安装有安装座5,安装座5上安装有水冷管6,安装座5上端安装有循环水箱8,净化器2左右两端壁上下均安装有多个限位柱7。

其中下托板11和净化器2下端均为扇形状,且下托板11尺寸大于净化器2尺寸,使用时,将净化器2放入外壳1内部,且由下托板11将净化器2托起,净化器2左右两端壁的限位柱7均与净化器2左右两端壁转动连接,且限位柱7可螺纹伸缩,且限位柱7外端为软材质,当净化器2安装进入外壳1内部后,手动转动限位柱7将其长度延伸,直至外端软性材质顶在外壳1内侧壁上,实现限位,有利于提高净化器2在外壳1内部的稳定性,净化器2顶端的撑柱22通过底部轴承与净化器2顶端壁转动连接,且撑柱22为伸缩式螺杆结构,当净化器2安装进入外壳1内部后,手动转动撑柱22,使其延长,直至其顶在外壳1内上端壁,将净化器2限位,避免其在外壳1内部摇晃或者倾倒,水冷管6通过安装座5安装在净化器2的左右两端壁上,且水冷管6与净化器2左右两端壁紧贴,当净化器2长时间运行工作温度过高时,可通过操作面板41启动循环水箱8以及水泵将冷凝液导入水冷管6内循环,对净化器2进行降温,有利于对净化器2的维护,外壳1后端为直角,当净化器2安装完毕后,通过外壳1后端的直角性能,可将净化器2摆放至墙角,外壳1的两端壁与墙面紧贴,可避免其受到碰撞时摇晃倾倒,有利于提高其站立时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下托板11和净化器2下端均为扇形状,且下托板11尺寸大于净化器2尺寸,使用时,将净化器2放入外壳1内部,且由下托板11将净化器2托起,净化器2左右两端壁的限位柱7均与净化器2左右两端壁转动连接,且限位柱7可螺纹伸缩,且限位柱7外端为软材质,当净化器2安装进入外壳1内部后,手动转动限位柱7将其长度延伸,直至外端软性材质顶在外壳1内侧壁上,实现限位,有利于提高净化器2在外壳1内部的稳定性,净化器2顶端的撑柱22通过底部轴承与净化器2顶端壁转动连接,且撑柱22为伸缩式螺杆结构,当净化器2安装进入外壳1内部后,手动转动撑柱22,使其延长,直至其顶在外壳1内上端壁,将净化器2限位,避免其在外壳1内部摇晃或者倾倒,水冷管6通过安装座5安装在净化器2的左右两端壁上,且水冷管6与净化器2左右两端壁紧贴,当净化器2长时间运行工作温度过高时,可通过操作面板41启动循环水箱8以及水泵将冷凝液导入水冷管6内循环,对净化器2进行降温,有利于对净化器2的维护,外壳1后端为直角,当净化器2安装完毕后,通过外壳1后端的直角性能,可将净化器2摆放至墙角,外壳1的两端壁与墙面紧贴,可避免其受到碰撞时摇晃倾倒,有利于提高其站立时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