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形回转热设备的炉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4051发布日期:2021-07-13 15:1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筒形回转热设备的炉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回转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筒形回转热设备的炉体结构。



背景技术:

在需要对物料进行加热的工业生产中,回转热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回转热设备也被称为回转窑、回转干燥器、回转焙烧炉、回转煅烧炉等等。回转窑按处理物料不同可分为水泥窑、冶金化工窑和石灰窑。水泥窑主要用于煅烧水泥熟料,分干法生产水泥窑和湿法生产水泥窑两大类。冶金化工窑则主要用于冶金行业钢铁厂贫铁矿磁化焙烧;铬、镍铁矿氧化焙烧;耐火材料厂焙烧高铝钒土矿和铝厂焙烧熟料、氢氧化铝;化工厂焙烧铬矿砂和铬矿粉等类矿物。石灰窑(即活性石灰窑)用于焙烧钢铁厂、铁合金厂用的活性石灰和轻烧白云石。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920411645.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铁氧体回转窑,回转窑的造粒段内壁上沿回转窑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排扬料板组,每排扬料板组沿回转窑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扬料板,相邻两排扬料板组的扬料板之间相互交错排布,且同一排扬料板组中相邻两个扬料板之间的间距l1大于扬料板的高度h,其克服了现有回转窑造球装置能耗大、造球效果差且维修困难的不足。

但是炉体在使用时其出料端向下倾斜,通过重力作用使物料从炉体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上述现有技术中虽然能够起到打散物料的作用,但是物料在扬料板上由于重力作用仍会向炉体的出料端移动,物料在炉体内的留滞时间较短,对物料的加热效果较差。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提高物料在炉体内部的留滞时间,提升加热效果的筒形回转热设备的炉体结构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物料在炉体内部的留滞时间,提升加热效果的筒形回转热设备的炉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筒形回转热设备的炉体结构,包括圆柱体中空结构的炉体,所述炉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筒、出料筒,所述进料筒的内侧环绕设置有进料螺旋板,所述出料筒的内侧环绕设置有出料螺旋板,所述进料螺旋板与所述出料螺旋板的螺旋方向一致;所述炉体靠近所述进料筒的一段内侧沿其轴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两组翻料板组;所述炉体靠近所述出料筒的一段内侧沿其轴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两组留滞板组。

所述炉体靠近所述进料筒的一段内侧沿其轴向均匀设置有六组翻料板组,所述翻料板组具有沿所述炉体的内壁圆周阵列的至少四个翻料组件,相邻的两个所述翻料板组中的所述翻料组件相互交错。

所述翻料板组具有沿所述炉体的内壁圆周阵列的六个翻料组件。

所述翻料组件具有翻料板,所述翻料板上与所述进料筒相背离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挡板。

所述炉体靠近所述出料筒的一段内侧沿其轴向均匀设置有五组留滞板组,所述留滞板组具有沿所述炉体内壁圆周阵列的至少两个留滞板,相邻的两个所述留滞板组中的所述留滞板相互交错。

所述留滞板组具有沿所述炉体内壁圆周阵列的四个留滞板,所述留滞板是与所述炉体内径相匹配的四分之一圆环形板体结构。

所述进料筒与所述出料筒均为锥形筒,所述进料筒的内壁圆周阵列有两个所述进料螺旋板,所述出料筒的内部圆周阵列有两个所述出料螺旋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物料由进料筒进入炉体内部,进行加热,加热完毕后由出料筒向外排出,物料在通过进料筒进料时,通过进料筒内部的进料螺旋板对物料的导向作用,可以避免物料回流,同时通过出料筒内部的出料螺旋板对物料的导向作用可以保证物料均匀向外流出方便收集;

(2)翻料板组随炉体进行转动,对炉体内部的物料进行翻动,将大块物料分散开来,使物料受热均匀;

(3)留滞板组随着炉体的转动能够间歇性的留滞物料,延长物料在炉体内部的停留时间,提高物料的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筒形回转热设备的炉体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筒形回转热设备的炉体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筒形回转热设备的炉体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2所示,筒形回转热设备的炉体结构,包括圆柱体中空结构的炉体1,炉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筒2、出料筒3,进料筒2的内侧环绕设置有进料螺旋板4,出料筒3的内侧环绕设置有出料螺旋板5,进料螺旋板4与出料螺旋板5的螺旋方向一致;炉体1靠近进料筒2的一段内侧沿其轴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两组翻料板组;炉体1靠近出料筒的一段内侧沿其轴向均匀设置有至少两组留滞板组;在本实施例中,物料由进料筒2进入炉体1内部,进行加热,加热完毕后由出料筒3向外排出,物料在通过进料筒2进料时,通过进料筒2内部的进料螺旋板4对物料的导向作用,可以避免物料回流,同时通过出料筒3内部的出料螺旋板5对物料的导向作用可以保证物料均匀向外流出方便收集;翻料板组随炉体1进行转动,对炉体1内部的物料进行翻动,将大块物料分散开来,使物料受热均匀,留滞板组随着炉体1的转动能够间歇性的留滞物料,延长物料在炉体1内部的停留时间,提高物料的加热效果。

作为翻料板组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炉体1靠近进料筒2的一段内侧沿炉体1的轴向均匀设置有六组翻料板组,翻料板组具有沿炉体的内壁圆周阵列的至少四个翻料组件6,相邻的两个翻料板组中的翻料组件6相互交错;更为具体的,翻料板组具有沿炉体1的内壁圆周阵列的六个翻料组件6;作为翻料组件6具体的实施方式,翻料组件6具有翻料板601,翻料板601的一侧沿炉体1的径向与炉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翻料板601上与进料筒601相背离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挡板602,当放料板601随炉体1转动时,放料板601提升起的物料在挡板602的阻挡下停止沿炉体1的轴向继续移动,进一步延长了物料在炉体1内部的留滞时间,提升加热效果,另外通过挡板602的阻挡作用,放料板601能将更多的物料扬起,物料在下来的过程中与热气充分接触也进一步的提升了对物料的加热效果。

作为留滞板组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炉体1靠近出料筒3的一段内侧沿其轴向均匀设置有五组留滞板组,留滞板组具有沿炉体1内壁圆周阵列的至少两个留滞板7,相邻的两个留滞板组7中的留滞板相互交错;具体的,留滞板组具有沿炉体1内壁圆周阵列的四个留滞板7,留滞板7是与炉体1内径相匹配的四分之一圆环形板体结构,留滞板7的外侧与炉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物料在炉体1内底部只能够从同一留滞板组中的相邻两个留滞板7之间的间隙通过,当留滞板7旋转至最下方时会对物料形成阻挡,延长留滞时间,当两个留滞板7的间隙旋转至最下方时可供物料通过。

进料筒2与出料筒3均为锥形筒,进料筒2与出料筒3上直径较大的一端与炉体1的端部连接成一体结构,进料筒2的内壁圆周阵列有两个进料螺旋板4,出料筒3的内部圆周阵列有两个出料螺旋板5,进料螺旋板4与出料螺旋板5的螺旋方向相同,能够向同一方向输送物料。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