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锅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7820发布日期:2021-07-30 13:1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灶锅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方面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灶锅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燃气灶锅支架的定位支撑结构通常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如图5所示,盛液盘外侧面11与锅支架底座内侧面21配合,使锅支架在水平方向定位;盛液盘底面12在竖直方向上支撑锅支架底座底面22;盛液盘外侧面11与盛液盘底面12通常形成90°夹角。

技术方案2:如图6所示,盛液盘内侧面13与锅支架底座外侧面23配合,使锅支架在水平方向定位;盛液盘底面14在竖直方向上支撑锅支架底座底面24;盛液盘内侧面13与盛液盘底面14通常形成90°夹角。

现有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2对锅支架的定位和支撑都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面,且这些面之间形成比较小的夹角,结构复杂且不易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灶锅架安装结构,只需要一个支撑面就起到对锅支架的水平方向定位和竖直方向上支撑的作用,结构简单且易清洁。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以提供一种灶锅架安装结构,包括:

盛液盘、套设在所述盛液盘的锅架底座,所述锅架底座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盛液盘的外侧设置有能够贴合所述第一倾斜面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水平面形成夹角α,其中,20°≤夹角α≤85°。

本实用新型中,盛液盘通过第二倾斜面在面板上形成具有夹角的支撑结构,而锅架底座通过第一倾斜面形成能够与第二倾斜面配合的安装结构,由此,利用第一倾斜面抵接第二倾斜面形成的倾斜贴合结构,实现只需要一个支撑面就起到对锅架底座进行水平方向定位和竖直方向上支撑的作用,从而达到将锅架底座稳定安装在盛液盘上的目的,结构简单且易清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角α=30°或35°或40°或45°或60°。由此,当第二倾斜面与面板形成的夹角α=30°或35°或40°或45°或60°时,盛液盘对锅架底座在水平方向定位的支撑力和在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力趋向于制衡状态,使锅架底座更稳定的安装在盛液盘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面平行所述第二倾斜面。由此,将两倾斜面平行设置,能够提高两倾斜面之间的贴合度,保证锅架底座与盛液盘之间的稳定性,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均设置为平直面或曲面。由此,当两倾斜面均设置为平直面时,两倾斜面在相互贴合时能够实现最大化面积的抵接,使盛液盘在水平方向定位和竖直方向上均能够实现对锅架底座的最大支撑力;而将两倾斜面均设置为曲面,使两倾斜面在相互贴合时通过曲面增加接触面摩擦力的方式,以提高锅架底座安装在盛液盘上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架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合位,所述盛液盘的顶部设置有匹配所述第一卡合位的第二卡合位。由此,通过第一卡合位和第二卡合位,可以起到防止圆环形成锅架底座在盛液盘上发生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倾斜面围设成第一台面,多个所述第二倾斜面围设成第二台面,所述第一台面套设在所述第二台面上。由此,由倾斜面围设成台面状结构的设计,具有清洁方便,不易存在清洁死角的特点,且有效提高盛液盘和锅架底座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面设置为圆环形或矩形环状或多边形环状,所述第一台面设置为圆台形或棱台形。由此,环形与台状结构的配合,不仅方便清洁、结构简单,而且制造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面上内凹或外凸有第一卡合位,所述第二台面上外凸或内凹有第二卡合位。由此,第一卡合位和第二卡合位通过凹凸配合形成卡槽定位结构,操作方便,安装简单且容易清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架底座上具有竖直连接在所述第一台面外侧的t形支撑脚,所述t形支撑脚至少设置有三个。由此,t形支撑脚用于支撑锅具,将t形支撑脚竖直连接在第一台面外侧,能够使锅具的重力、锅架底座的重力能够趋于同一竖直面,提高锅架底座在竖直方面上对锅具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灶锅架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灶锅架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灶锅架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灶锅架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另一现有灶锅架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面板;2、盛液盘;21、第二倾斜面;22、第二台面;23、第二卡合位;3、锅架底座;31、第一倾斜面;32、第一台面;33、第一卡合位;4、t形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所示的本实施例的一种灶锅架安装结构,该灶锅架安装结构包括:面板1、盛液盘2、锅架底座3。其中,面板1水平设置用于支撑盛液盘2,盛液盘2向上凸起设置在面板1上,锅架底座3套设在盛液盘2外侧面上,具体的:锅架底座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倾斜面31,盛液盘2的外侧设置有能够贴合第一倾斜面31的第二倾斜面21,第二倾斜面21与水平面形成夹角α,其中,20°≤夹角α≤85°。盛液盘2通过第二倾斜面21在面板1上形成具有夹角的支撑结构,而锅架底座3通过第一倾斜面31形成能够与第二倾斜面21配合的安装结构,由此,利用第一倾斜面31抵接第二倾斜面21形成的倾斜贴合结构,实现只需要一个面就起到对锅架底座3进行水平方向定位和竖直方向上支撑的作用,从而达到将锅架底座3稳定安装在盛液盘2上的目的,结构简单且易清洁。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倾斜面31平行第二倾斜面21,同时第一倾斜面31、第二倾斜面21均设置为平直面。由此,当两倾斜面均设置为平直面相互平行时,第一倾斜面31和第二倾斜面21在相互贴合时能够实现最大化面积的抵接,能够提高两倾斜面之间的贴合度,使盛液盘2在水平方向定位和竖直方向上均能够实现对锅架底座3的最大支撑力,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架底座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合位33,盛液盘2的顶部设置有匹配第一卡合位33的第二卡合位23。由此,通过第一卡合位33和第二卡合位23,可以起到防止圆环形成锅架底座3在盛液盘2上发生转动。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倾斜面31围设形成在锅架底座3内侧面的第一台面32,多个第二倾斜面21围设成在盛液盘2外侧面的第二台面22,第一台面32套设在第二台面22上。其中,第一台面32呈圆环形,圆环形能够方便套设在圆形的盛液盘2上;第二台面22呈圆台状,圆台状在能够匹配第一台面32的圆环形设计上提高盛液盘2和锅架底座3的安装接触面积,同时圆台状的盛液盘2支撑结构也方便清洁,不易存在清洁死角。

可以理解的,如图4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台面32可以设置为矩形环状或多边形环状,所述第一台面32可以设置为呈矩形台状或多边形台状的棱台形。由此,环形与台状结构的配合,不仅方便清洁、结构简单,而且制造成本低。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台面32上外凸有第一卡合位33,第二台面22上内凹有第二卡合位23,其中,第一卡合位33设置为内凹在第一台面32上的卡合槽,第二卡合位23设置为外凸在第二台面22上的卡合柱。由此,第一卡合位33和第二卡合位23通过凹凸配合形成卡槽定位结构,操作方便,安装简单且容易清理。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位33和第二卡合位23均设置有三个。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合位33设置为外凸在第一台面32上的卡合槽,第二卡合位23设置为内凹在第二台面22上的卡合柱,即第一卡合位33和第二卡合位23设置为相互配合的卡槽凹凸定位结构。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合位33和第二卡合位23均至少设置有一个,具体的,可以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具体设置卡合位的数量,扩大适用范围。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架底座3上具有竖直连接在第一台面32外侧的t形支撑脚4,t形支撑脚4用于支撑锅具,其中,第一卡合位33设置在t形支撑脚4的底部。具体的,第一卡合位33设置在t形支撑脚4与第一台面32的连接处,由此,将t形支撑脚4竖直连接在第一台面32外侧,能够使锅具的重力、锅架底座3的重力能够趋于同一竖直面,提高锅架底座3在竖直方面上对锅具的支撑。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t形支撑脚4至少设置有三个。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的一种灶锅架安装结构的,本实施例的灶锅架安装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灶锅架安装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夹角α=30°,当第二倾斜面21与面板1形成的夹角α=30°时,盛液盘2对锅架底座3在水平方向定位的支撑力和在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力趋向于制衡状态,使锅架底座3更稳定的安装在盛液盘2上。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的一种灶锅架安装结构的,本实施例的灶锅架安装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灶锅架安装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夹角α=35°,当第二倾斜面21与面板1形成的夹角α=35°时,盛液盘2对锅架底座3在水平方向定位的支撑力和在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力能够趋向于制衡状态,使锅架底座3更稳定的安装在盛液盘2上。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的一种灶锅架安装结构的,本实施例的灶锅架安装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灶锅架安装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夹角α=40°,当第二倾斜面21与面板1形成的夹角α=40°时,盛液盘2对锅架底座3在水平方向定位的支撑力和在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力趋向于制衡状态,使锅架底座3更稳定的安装在盛液盘2上。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五的一种灶锅架安装结构的,本实施例的灶锅架安装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灶锅架安装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夹角α=45°,当第二倾斜面21与面板1形成的夹角α=45°时,盛液盘2对锅架底座3在水平方向定位的支撑力和在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力趋向于制衡状态,使锅架底座3更稳定的安装在盛液盘2上。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六的一种灶锅架安装结构的,本实施例的灶锅架安装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灶锅架安装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夹角α=60°,当第二倾斜面21与面板1形成的夹角α=60°时,盛液盘2对锅架底座3在水平方向定位的支撑力和在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力趋向于制衡状态,使锅架底座3更稳定的安装在盛液盘2上。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七的一种灶锅架安装结构的,本实施例的灶锅架安装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灶锅架安装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倾斜面31、第二倾斜面21均设置为曲面,将两倾斜面均设置为曲面,使两倾斜面在相互贴合时通过曲面增加接触面摩擦力的方式,以提高锅架底座3安装在盛液盘2上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灶锅架安装结构,只需要一个支撑面就起到对锅支架的水平方向定位和竖直方向上支撑的作用,结构简单且易清洁。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