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点蚀铜水管热水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7901发布日期:2021-07-30 13:15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防点蚀铜水管热水管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水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铜水管热水管路防点蚀技术。



背景技术:

铜管通常发生的腐蚀类型有点蚀、溃蚀和“绿水”,其中威胁最大的是热水进水管的点蚀泄漏问题。

目前宾馆采用的集中供应热水系统,水温通常为60°c,水质为软水,流速大于0.5m/s,因水质不当会造成“ii”型点蚀。

这种点蚀的特点是:在铜管表面出现深绿色包点,周围为黑褐色氧化铜所包围,腐蚀产物为碱式硫酸铜,这种点蚀狭窄而深人管壁,有时呈树枝状,极易引起铜水管泄漏。

据日本住友轻金属株式会社的研究,水中余氯浓度高、硫酸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浓度比值高时,容易发生点蚀。

如果能将水中余氯值控制在0.25毫克/升以下,水流速度大于0.5米/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热水管的点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点蚀铜水管热水管路系统,便于将热水的各项相关指标控制在安全范围,防止点蚀泄漏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防点蚀铜水管热水管路系统包括用于为用热单位供应热水的热水总管,用热单位具有若干与热水总管相连接的热水立管,热水立管连接有若干用于为建筑物内各房间提供热水的热水支管;以热水总管中水的流向为下游方向,反向为上游方向;

热水总管内安装有余氯传感器、水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安装余氯传感器、水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热水总管段为测量段;余氯传感器、水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与电控装置相连接,电控装置连接有显示屏;热水总管连接有水速调节机构、水温调节机构和余氯调节机构。

水速调节机构位于测量段的上游方向;水速调节机构包括变频水泵,变频水泵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热水总管相连接,变频水泵的进水管与热水总管的相通处为第一节点,变频水泵的出水管与热水总管的相通处为第二节点,第二节点位于第一节点的下游方向;变频水泵与电控装置相连接。

变频水泵的进水管上设有第一手动阀门,变频水泵的出水管上设有第二手动阀门。

所述水温调节机构位于水速调节机构的上游方向;

水温调节机构包括串联在热水总管上的调节水箱,调节水箱内设有电加热器;调节水箱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有第一变频计量泵,第一变频计量泵的进水管与自来水管网相连通;电加热器和第一变频计量泵均与电控装置相连接。

余氯调节机构包括与调节水箱相通的第二管路,第二管路的末端连接有中和箱,中和箱中存储的溶液中分散有氯中和剂;第二管路上串联有用于向调节水箱中注入中和箱中溶液的第二变频计量泵,第二变频计量泵与电控装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地控制热水总管中的水速、水温和余氯值等参数,起到良好的预防铜水管热水管路发生点蚀现象的效果。

需要维护或检修变频水泵时,关闭第一手动阀门和第二手动阀门,得以对变频水泵进行维护或检修工作。

热水流速低于0.5米/秒时,通过启动变频水泵提高热水总管中的流速,控制变频水泵的运行频率,将水速控制在高于0.5米/秒的合适区间,避免流速过低带来发生点蚀的危险。

需要维护或检修变频水泵时,关闭第一手动阀门和第二手动阀门,得以对变频水泵进行维护或检修工作。

水温调节机构位于水速调节机构的上游方向,使得水温调节机构不会受到水速调节机构中变频水泵出口压力的影响,降低对水温调节机构的耐冲击性要求,节省材料成本。

热水总管中水温偏高时,可以通过电控装置打开变频计量泵,向热水总管内注入常温水从而降低水温;热水总管中水温偏低时,可以通过电控装置打开电加热器,提高热水总管内的水温,从而使供应用热单位的热水温度可以稳定在设计人员确实的最佳范围,既提高用户的用水体验,又避免热水温度忽高忽低给管路带来不利影响。

当热水管路中的余氯值高于0.25毫克/升时,通过第二变频计量泵向热水管路中注入氯中和剂,从而能够将热水管路中的余氯值控制在0.25毫克/升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控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点蚀铜水管热水管路系统包括用于为用热单位供应热水的热水总管1,用热单位具有若干与热水总管1相连接的热水立管2,热水立管2连接有若干用于为建筑物内各房间提供热水的热水支管3;以热水总管1中水的流向为下游方向,反向为上游方向;

热水总管1内安装有余氯传感器4、水速传感器5和温度传感器6;安装余氯传感器4、水速传感器5和温度传感器6的热水总管段为测量段7;余氯传感器4、水速传感器5和温度传感器6均与电控装置8相连接,电控装置8连接有显示屏9;

热水总管1连接有水速调节机构、水温调节机构和余氯调节机构。电控装置8为集成电路或单片机,通过市政电网供电,为常规技术,具体不再详述。

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地控制热水总管1中的水速、水温和余氯值等参数,起到良好的预防铜水管热水管路发生点蚀现象的效果。

水速调节机构位于测量段7的上游方向;水速调节机构包括变频水泵10,变频水泵10的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均与热水总管1相连接,变频水泵10的进水管11与热水总管1的相通处为第一节点23,变频水泵10的出水管12与热水总管1的相通处为第二节点13,第二节点13位于第一节点23的下游方向;变频水泵10与电控装置8相连接。

热水流速低于0.5米/秒时,通过启动变频水泵10提高热水总管1中的流速,控制变频水泵10的运行频率,将水速控制在高于0.5米/秒的合适区间,避免流速过低带来发生点蚀的危险。

变频水泵10的进水管11上设有第一手动阀门14,变频水泵10的出水管12上设有第二手动阀门15。

使用时,第一手动阀门14和第二手动阀门15常开。需要维护或检修变频水泵10时,关闭第一手动阀门14和第二手动阀门15,得以对变频水泵10进行维护或检修工作。

所述水温调节机构位于水速调节机构的上游方向;水温调节机构包括串联在热水总管1上的调节水箱16,调节水箱16内设有电加热器17;调节水箱16通过第一管路18连接有第一变频计量泵19,第一变频计量泵19的进水管与自来水管网相连通;电加热器17和第一变频计量泵19均与电控装置8相连接。

水温调节机构位于水速调节机构的上游方向,使得水温调节机构不会受到水速调节机构中变频水泵10出口压力的影响,降低对水温调节机构的耐冲击性要求,节省材料成本。

热水总管1中水温偏高时,可以通过电控装置8打开变频计量泵,向热水总管1内注入常温水从而降低水温;热水总管1中水温偏低时,可以通过电控装置8打开电加热器17,提高热水总管1内的水温,从而使供应用热单位的热水温度可以稳定在设计人员确实的最佳范围,既提高用户的用水体验,又避免热水温度忽高忽低给管路带来不利影响。

余氯调节机构包括与调节水箱16相通的第二管路20,第二管路20的末端连接有中和箱21,中和箱21中存储的溶液中分散有氯中和剂;第二管路20上串联有用于向调节水箱16中注入中和箱21中溶液的第二变频计量泵22,第二变频计量泵22与电控装置8相连接。

当热水管路中的余氯值高于0.25毫克/升时,通过第二变频计量泵22向热水管路中注入氯中和剂,从而能够将热水管路中的余氯值控制在0.25毫克/升以下。

其中,使用的氯中和剂如亚硫酸钙,如选自乙烯醇系聚合物和/或聚酰胺树脂,乙烯醇系聚合物在重复结构单元中至少包含乙烯醇。其中,亚硫酸钙能够迅速去除水中的化合性余氯,游离性余氯、次氯酸、次氯酸离子和氯气等。

在热水总管1向用热单位不断供应热水的过程中,当水速低于0.5米/秒时,通过电控装置8开启变频水泵10,通过控制变频水泵10的运行频率,将水速提高至高于0.5米/秒的合适值。当水温高于预定的供水温度范围时,通过电控装置8打开第一变频计量泵19,通过第一管路18向调节水箱16中注入常温水,从而降低供水温度。通过控制第一变频计量泵19的运行频率,可以控制向调节水箱16中注入常温水的速度,从而使水温稳定在预定的供水温度范围内。当水温低于预定的供水温度范围时,通过电控装置8打开电加热器17,将水温升高至预定的供水温度范围内。当余氯传感器4的信号显示水中余氯值高于0.25毫克/升时,打开第二变频计量泵22并控制其运行频率,使氯中和剂以合适的速度进入调节水箱16,将热水中的余氯值降至0.25毫克/升以下,预防发生点蚀现象。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