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区空压机余热回收及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4898发布日期:2021-12-08 10:59阅读:55来源:国知局
厂区空压机余热回收及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收再利用系统,具体的说是厂区空压机余热回收及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2.对于老厂房而言,因受到当时资金、技术和能源的限制,往往厂区内的生活用热水得不到充足保证。例如,通常为员工宿舍准备的澡堂只能供应少数人的洗澡用热水。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厂房将提供更多的热水储备作为技改升级的目标之一。
3.而在考虑扩大热水储备的同时,出于成本控制、节能实用、最好是建好后后期热水来源不产生耗能的前提,往往无法找到合适的热源和可靠的供给线路。
4.现有的空压机的功能为产生压缩空气,冷却为油冷及风冷,空压机压缩热消耗的能量占机组运行功率的85%。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厂区空压机余热回收及再利用系统,解决热水储备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厂区空压机余热回收及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保温水箱、空压机、循环水泵、余热回收机和二次换热机组,所述空压机至少有二台,每台空压机分别通过进油口和出油口连接一个二次换热机组,二次换热机组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水泵连接余热回收机,余热回收机通过第二循环水泵连接保温水箱。
8.所述的厂区空压机余热回收及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的出油口上设有温度传感器。
9.所述的厂区空压机余热回收及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并联设有三台。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原有空压机产生的压缩空气不变,还可将85%的功率消耗产生的热能量进行回收,经热交换产生热水供工人洗澡使用,空压机余热回收的使用不会对原有的空压机造成任何负担,反倒因热交换使其降温来增加空压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2.图1为本申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如图1所示:一种厂区空压机余热回收及再利用系统,它包括保温水箱1、空压机2、
循环水泵、余热回收机3和二次换热机组4,所述空压机并联设有三台,每台空压机分别通过进油口21和出油口22连接一个二次换热机组,二次换热机组的进水口23和出水口24通过第一循环水泵5连接余热回收机,余热回收机通过第二循环水泵6连接保温水箱;所述空压机的出油口上设有温度传感器7。
14.将空压机与余热回收机、二次换热机组一套及部分传感器和水泵等相关辅助设施相连接;空压机的电动机带动螺杆机旋转,空气经过滤器被吸入螺杆压缩机中,压缩成高压空气并与循环油混合形成高压高温油气混合气体,再进入油气分离器,油气混合气体被分离成油和气体后,压缩空气经散热后供给用户,而循环油气被余热回收机和二次换热机组分离并凝结成液态油后,经散热器后回到压缩机,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15.热能回收机组将高温循环油引入机组内,与水进行热交换,使水温升高,同时由于油气内热量被回收机组充分吸收,使压缩机得以降温。
16.空压机运行产生的余热,如果不交换掉,可能引起电机高温及排气高温,不但影响空压机的使用寿命,更影响压缩空气的质量,如果直接由冷却系统将热量排放,不但浪费资源,更会造成污染。
17.改造后的空压机余热浴室,在不产生任何耗能就能情况下,预计每天可以产生55度的热水在30吨左右,如与电加热热水器相比较,按每年300天计算,预计较电加热每年可节省40万元左右,如按2天开一次也可以节省达20万元左右,即使与太阳能加电能配套使用方案相比较,每年也可节省15万元左右,其次是空压机余热回收建造的澡堂给水出水全部为全自动,无需专人进行管理,只要单位生产需要压缩空气,就能产生热水,产生的热水就自动往水箱里加,所以说该次改造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技术特征:
1.一种厂区空压机余热回收及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保温水箱、空压机、循环水泵、余热回收机和二次换热机组,所述空压机至少有二台,每台空压机分别通过进油口和出油口连接一个二次换热机组,二次换热机组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水泵连接余热回收机,余热回收机通过第二循环水泵连接保温水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厂区空压机余热回收及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的出油口上设有温度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厂区空压机余热回收及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并联设有三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厂区空压机余热回收及再利用系统,它包括保温水箱、空压机、循环水泵、余热回收机和二次换热机组,所述空压机至少有二台,每台空压机分别通过进油口和出油口连接一个二次换热机组,二次换热机组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第一循环水泵连接余热回收机,余热回收机通过第二循环水泵连接保温水箱。本实用新型对空压机工作产生的热能予以回收和再利用,在实现能源循环利用的同时,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提供便利。提供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 沈祥波 王中庆 朱新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0
技术公布日:202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