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晾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32059发布日期:2021-08-20 16:4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晾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晾晒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晾晒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茗,荈。茶叶成分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茶叶的制造过程极为繁琐,尤其是晾晒的过程,茶叶需要经过长期的晾晒才能保持纯正的香味,而在晾晒的时候需要将茶叶铺平,保证所有茶叶都被晒到,然而传统的铺平方式是靠工人抓住茶叶然后抖动手腕使茶叶铺洒在晾晒装置上,而长时间的工作抖动手腕容易造成手腕酸痛,影响工人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茶叶晾晒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晾晒装置,包括连接板和抖动结构,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盒,所述连接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表面设有抖动结构,所述抖动结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和固定框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固定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过滤盒,所述过滤盒靠近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连接杆靠近框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架子,所述架子远离固定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半齿轮,所述框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框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和过滤盒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盒的底端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齿条的底端开设有齿槽,所述齿条借助齿槽和半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挡板贴合后的尺寸和过滤盒的尺寸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内壁设有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有两个转板,两个所述转板的表面均和固定框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板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表面和第一固定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远离转板的一端插设有插块,所述插块远离第二固定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

优选的,所述矩形板靠近第二固定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远离矩形板的一端和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板靠近第二固定架的一端开设有斜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抖动结构,当需要晾晒茶叶的时候,先将两个挡板合上,此时两个挡板将位于过滤盒的下方并堵住过滤盒底端的通孔,此时将茶叶倒在过滤盒内,当茶叶倒满后,将挡板打开,此时启动电机,电机将带动半齿轮转动,半齿轮将带动齿条滑动,此时齿条将带动过滤盒移动,此时过滤盒将朝着远离其表面弹簧的方向移动,由于过滤盒的表面只有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此时当半齿轮转动至不与齿条啮合的时候,过滤盒表面的弹簧将往回拉动过滤盒,此时过滤盒表面的弹簧和半齿轮将彼此作用从而使过滤盒做往复运动,此时茶叶将被过滤盒来回抖动从而在过滤盒底端的通孔内落下,同时借助连接杆带动框体在固定框表面滑动,茶叶将被地落在转板表面,解决了传统的铺平方式是靠工人抓住茶叶然后抖动手腕使茶叶铺洒在晾晒装置上,而长时间的工作抖动手腕容易造成手腕酸痛,影响工人健康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辅助结构,先在收集盒内套上塑料袋,当茶叶晾晒好后需要收集的时候,先向远离第二固定架的方向拉动矩形板,矩形板将带动插块从第二固定架内移出,此时插块将不再影响插板的滑动,此时将插板从第二固定架内抽出,此时插板将不再借助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限制转板的转动,然后转动转板,使转板向下转动,此时转板将被从中间打开,茶叶将从两个转板之间的缝隙中落下,茶叶通过一层层地落下最终将落在收集盒内的塑料袋中,此时将塑料袋收集起来,整个结构解决了传统的收集茶叶需要一个人拿着塑料袋,另一个人将茶叶倒进塑料袋内,整个过程大大浪费人力的问题,其中插块表面的斜边方便了将插板插进第二固定架的作用,矩形板表面的弹簧起到了使插块复位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茶叶晾晒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茶叶晾晒装置中抖动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茶叶晾晒装置中辅助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茶叶晾晒装置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连接板;2、收集盒;3、固定框;4、抖动结构;41、连接杆;42、架子;43、半齿轮;44、框体;45、过滤盒;46、齿条;47、矩形框;48、挡板;5、辅助结构;51、转板;52、第一固定架;53、插板;54、第二固定架;55、插块;56、矩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叶晾晒装置,包括连接板1和抖动结构4,连接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盒2,连接板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框3,固定框3的表面设有抖动结构4。

下面具体说一下其抖动结构4和辅助结构5的具体设置和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抖动结构4包括连接杆41,连接杆41的表面和固定框3滑动连接,连接杆41远离固定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框体44,框体4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过滤盒45,过滤盒45靠近连接杆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条46,连接杆41靠近框体4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架子42,架子42远离固定框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半齿轮43,框体4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框47,矩形框4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挡板48,将两个挡板48合上,此时两个挡板48将位于过滤盒45的下方并堵住过滤盒45底端的通孔,此时将茶叶倒在过滤盒45内,当茶叶倒满后,将挡板48打开,此时启动电机,电机将带动半齿轮43转动,半齿轮43将带动齿条46滑动,此时齿条46将带动过滤盒45移动,此时过滤盒45将朝着远离其表面弹簧的方向移动,由于过滤盒45的表面只有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此时当半齿轮43转动至不与齿条46啮合的时候,过滤盒45表面的弹簧将往回拉动过滤盒45,此时过滤盒45表面的弹簧和半齿轮43将彼此作用从而使过滤盒45做往复运动,框体4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和过滤盒45固定连接,过滤盒45的底端开设有通孔,齿条46的底端开设有齿槽,齿条46借助齿槽和半齿轮43相啮合,挡板48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挡板48贴合后的尺寸和过滤盒45的尺寸相适配,此时茶叶将被过滤盒45来回抖动从而在过滤盒45底端的通孔内落下,同时借助连接杆41带动框体44在固定框3表面滑动,茶叶将被地落在转板51表面。

其整个抖动结构4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抖动结构4,当需要晾晒茶叶的时候,先将两个挡板48合上,此时两个挡板48将位于过滤盒45的下方并堵住过滤盒45底端的通孔,此时将茶叶倒在过滤盒45内,当茶叶倒满后,将挡板48打开,此时启动电机,电机将带动半齿轮43转动,半齿轮43将带动齿条46滑动,此时齿条46将带动过滤盒45移动,此时过滤盒45将朝着远离其表面弹簧的方向移动,由于过滤盒45的表面只有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此时当半齿轮43转动至不与齿条46啮合的时候,过滤盒45表面的弹簧将往回拉动过滤盒45,此时过滤盒45表面的弹簧和半齿轮43将彼此作用从而使过滤盒45做往复运动,此时茶叶将被过滤盒45来回抖动从而在过滤盒45底端的通孔内落下,同时借助连接杆41带动框体44在固定框3表面滑动,茶叶将被地落在转板51表面,解决了传统的铺平方式是靠工人抓住茶叶然后抖动手腕使茶叶铺洒在晾晒装置上,而长时间的工作抖动手腕容易造成手腕酸痛,影响工人健康的问题。

如图1和图3所示,固定框3的内壁设有辅助结构5,辅助结构5包括有两个转板51,两个转板51的表面均和固定框3转动连接,两个转板51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52和第二固定架54,第一固定架5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板53,插板53的表面和第一固定架52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54远离转板51的一端插设有插块55,插块55远离第二固定架5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板56,当茶叶晾晒好后需要收集的时候,先向远离第二固定架54的方向拉动矩形板56,矩形板56将带动插块55从第二固定架54内移出,此时插块55将不再影响插板53的滑动,此时将插板53从第二固定架54内抽出,此时插板53将不再借助第一固定架52和第二固定架54限制转板51的转动,然后转动转板51,使转板51向下转动,此时转板51将被从中间打开,矩形板56靠近第二固定架5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远离矩形板56的一端和第二固定架54固定连接,矩形板56靠近第二固定架54的一端开设有斜边。

其整个辅助结构5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辅助结构5,先在收集盒2内套上塑料袋,当茶叶晾晒好后需要收集的时候,先向远离第二固定架54的方向拉动矩形板56,矩形板56将带动插块55从第二固定架54内移出,此时插块55将不再影响插板53的滑动,此时将插板53从第二固定架54内抽出,此时插板53将不再借助第一固定架52和第二固定架54限制转板51的转动,然后转动转板51,使转板51向下转动,此时转板51将被从中间打开,茶叶将从两个转板51之间的缝隙中落下,茶叶通过一层层地落下最终将落在收集盒2内的塑料袋中,此时将塑料袋收集起来,整个结构解决了传统的收集茶叶需要一个人拿着塑料袋,另一个人将茶叶倒进塑料袋内,整个过程大大浪费人力的问题,其中插块55表面的斜边方便了将插板53插进第二固定架54的作用,矩形板56表面的弹簧起到了使插块55复位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