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47962发布日期:2021-08-13 16:0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除湿机中,均需要人工倒水,然而水箱装水后较为笨重,导致用户搬运水箱进行倒水时较为费力,非常不方便用户倒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除湿机,旨在减少用户搬运水箱进行倒水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除湿机,包括:

水箱;

机身,具有工作状态,于所述工作状态,所述机身位于所述水箱上端,所述机身的壳体设有排水位;

排水泵,设于所述机身,所述排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水位连通;

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第二接头插接,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排水泵的入水口连通;以及,

抽水管,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水箱内。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侧部设有安装位,所述第一接头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头旋转扣合于所述安装位。

可选地,所述安装位具有环形周壁,所述环形周壁设有限位槽和所述让位缺口,所述限位槽沿所述环形周壁的周向延伸,并与所述环形周壁的外侧边缘间隔,所述让位缺口贯穿所述限位槽的槽侧壁和所述环形周壁的外侧边缘;

所述第一接头的外周面设有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通过所述让位缺口卡入所述限位槽。

可选地,所述安装位包括设于所述机身侧部的安装槽、及穿设于所述安装槽槽底壁的让位孔,所述安装槽的槽侧壁形成所述环形周壁;

所述第一接头包括连接管和凸设于所述连接管外周面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外周面形成有所述卡接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旋转扣合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连接管穿设于所述让位孔,并与所述第二接头插接。

可选地,所述环形凸起的外周面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卡接凸起,至少两个所述卡接凸起沿所述环形凸起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让位缺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一个所述卡接凸起对应从一个所述让位缺口卡入所述限位槽。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包括管接头、及分设于所述环形凸起轴向两相对侧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穿设于所述让位孔,并与所述第二接头插接,所述管接头设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周面,所述管接头与所述抽水管连接。

可选地,所述卡接凸起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用以与所述限位槽的槽侧壁导向配合;和/或,

所述限位槽的槽侧壁设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在靠近所述让位缺口的方向逐渐朝所述环形周壁的外侧边缘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用以与所述卡接凸起导向配合。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侧部设有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贯穿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安装位设于所述避让凹槽的槽底,所述抽水管沿所述避让凹槽伸入所述水箱内。

可选地,所述接头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之间。

可选地,所述机身还具有闲置状态,于所述闲置状态,所述机身至少部分收容在所述水箱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于工作状态,水箱外置于机身下方,相较于将水箱内置于机身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使得水箱可具有更大的容积,从而收容更多的除湿水。同时通过将第一接头可拆卸安装于机身的壳体,如此在工作状态时,可以将第一接头安装于安装位,并与第二接头插接,还使第二接头与排水泵连通,抽水管的上端与第一接头连接,将抽水管的下端伸入水箱内,从而可以通过排水泵和抽水管将水箱内的水排出。如此可以在不搬运水箱、以及不拆下机身的情况下将水箱内的水排出,减少了用户搬运水箱进行倒水的情况。由于第一接头可拆卸,故而能够便于将第一接头和抽水管从机身上拆下,例如在需要搬运机身或除湿机闲置需要对机身进行收纳时,可以将第一接头和抽水管拆下,避免第一接头和抽水管在搬运或者收纳时干涉,以便于机身的搬运和收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除湿机一实施例的剖切示意图,此时,机身处于工作状态;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机身壳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4中拆下第一接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第一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机身壳体设有安装位的部分从内侧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除湿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该除湿机包括水箱20、机身10、接头组件40、排水泵和抽水管30,机身10具有工作状态,于工作状态,机身10位于水箱20上端,机身10的壳体11设有排水位。排水泵设于机身10,排水泵的出水口与排水位连通。接头组件40包括第一接头41和第二接头42,第一接头41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11,并与第二接头42插接,第二接头42与排水泵的入水口连通,抽水管30一端与第一接头41连通,另一端伸入水箱20内。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机身10还包括设于壳体11内的除湿装置,在工作状态下,除湿装置所产生的除湿水能够落入水箱20中。可选地,除湿装置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先通过蒸发器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呈水滴,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再通过冷凝器对除去水蒸气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干燥,以使吹出的风回复常温。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除湿装置还可采用吸附式等除湿方式。

当机身10在工作状态时,机身10相对水箱20伸出,使得机身10至少部分位于水箱20的上端,且机身10底部与水箱20底部间隔设置,从而使得机身10内除湿装置产生的除湿水能够排至水箱20内(机身10可以整体放置于水箱20的上方,也可以将机身10底部的部分伸入水箱20内)。而通过排水泵能够将水箱20内的除湿水抽出,并从排水位排出。其中,可以在机身10内除湿装置工作的过程中使排水泵工作排水,也可以在机身10内除湿装置结束除湿工作后,再启动排水泵排出水箱20的水。于工作状态,排水位可以显露在水箱20外,也可以不显露在水箱20外。

第二接头42也安装于壳体11,而第二接头42与壳体11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为不可拆卸连接。此外,第二接头42可以设于壳体11内,也可以设于壳体11外。可以将第一接头41插接于第二接头42内,也可以将第二接头42插接于第一接头41内。

本实施例中,机身10还具有闲置状态,于闲置状态,机身10至少部分收容在水箱20内。即在将水箱20内的水完全排出后,能够将机身10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水箱20内,以使机身10处于闲置状态。机身10在闲置状态时,机身10至少部分能够收容于水箱20内,能够降低除湿机的重心,使得除湿机的放置较为稳定,不易偏倒,还减小了除湿机的整体占用空间,方便用户放置除湿机。而机身10在工作状态时,机身10相对水箱20伸出,可使得机身10上的出风口具有更高的位置,从而可将除湿后的空气排出到更高的位置,进而使得除湿后的空气能更快地扩散到整个室内空间。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机身10也可以不具有收容于水箱20内的闲置状态,例如可以将机身10始终放置于水箱20上,或者,在闲置状态时,将机身10从水箱20上拆下,机身10和水箱20分别收纳等。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于工作状态,水箱20外置于机身10下方,相较于将水箱20内置于机身10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使得水箱20可具有更大的容积,从而收容更多的除湿水。同时通过将第一接头41可拆卸安装于机身10的壳体11,如此在工作状态时,可以将第一接头41安装于安装位12,并与第二接头42插接,还使第二接头42与排水泵连通,抽水管30的上端与第一接头41连接,将抽水管30的下端伸入水箱20内,从而可以通过排水泵和抽水管30将水箱20内的水排出。如此可以在不搬运水箱20、以及不拆下机身10的情况下将水箱20内的水排出,减少了用户搬运水箱20进行倒水的情况。由于第一接头41可拆卸,故而能够便于将第一接头41和抽水管30从机身10上拆下,例如在需要搬运机身10或除湿机闲置需要对机身10进行收纳时,可以将第一接头41和抽水管30拆下,避免第一接头41和抽水管30在搬运或者收纳时干涉,以便于机身10的搬运和收纳。

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3,一实施例中,壳体11的侧部设有安装位12,第一接头41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位12。相当于抽水管30连接在壳体11的侧部,如此当用户拆装第一接头41时,能够便于观察安装位12的位置,能够方便用户将第一接头41对位安装。也便于用户查看第一接头41与安装位12的连接状态,能够避免第一接头41没有正确连接,或者脱落时用户不知情的情况。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位12也可以设于机身10的底盘。

请结合参考图3至图6,一实施例中,第一接头41旋转扣合于安装位12。即在安装第一接头41时,先将第一接头41插入安装位12,并通过旋转第一接头41,使得第一接头41与安装位12卡接,从而可以限制第一接头41自安装位12径直朝外运动。在拆卸第一接头41时,需要将第一接头41转动一定角度,才将第一接头41取出。如此使得第一接头41的连接可靠,不易脱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接头41也可以紧配合的安装于安装位12。

安装位12的结构具有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安装位12具有环形周壁122,环形周壁122设有限位槽123和让位缺口124,限位槽123沿环形周壁122的周向延伸,并与环形周壁122的外侧边缘间隔,让位缺口124贯穿限位槽123的槽侧壁和环形周壁122的外侧边缘,第一接头41的外周面设有卡接凸起416,卡接凸起416通过让位缺口124卡入限位槽123。

具体而言,环形周壁122大致呈圆形,环形周壁122的外侧边缘即壳体11外侧位于环形周壁122周边的表面,限位槽123的槽侧壁沿环形周壁122的周向延伸。第一接头41伸入环形周壁122的部分大致呈圆形(第一接头41伸入环形周壁122的部分也可以呈椭圆形或多边形等等)。在将第一接头41插入环形周壁122时,卡接凸起416对应从让位缺口124卡入限位槽123,通过旋转第一接头41,使得卡接凸起416沿环形周壁122的周向在限位槽123内运动,并运动至与让位缺口124间隔的位置,此时限位槽123的槽侧壁能够限制卡接凸起416朝安装位12外侧运动,避免第一接头41自安装位12脱出。如此能够保证第一接头41的安装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环形周壁122设有限位凸筋,限位凸筋沿环形周壁122的周向延伸,限位凸筋设有断口,卡接凸起416通过断口卡入限位凸筋的内侧。

一实施例中,安装位12包括设于机身10侧部的安装槽121、及穿设于安装槽121槽底壁的让位孔125,安装槽121的槽侧壁形成环形周壁122。第一接头41包括连接管411和凸设于连接管411外周面的环形凸起415,环形凸起415的外周面形成有卡接凸起416,环形凸起415旋转扣合于安装槽121内,连接管411穿设于让位孔125,并与第二接头42插接。

具体而言,安装槽121设于壳体11的外侧面,让位孔125连通壳体11内腔,让位孔125的孔径小于安装槽121的直径。环形周壁122的外侧边缘即安装槽121槽口周边的表面。环形凸起415位于连接管411的两端之间,在将第一接头41插入安装位12的过程中,连接管411的一端自让位孔125伸入壳体11内腔,以与第二接头42插接,连接管411的另一端位于壳体11外,以与抽水管30连接。环形凸起415以卡接凸起416对应让位缺口124的位置插入安装槽121,且卡接凸起416从让位缺伸入限位槽123。再通过旋转第一接头41,使得卡接凸起416随环形凸起415沿安装槽121的周向在限位槽123内运动,并运动至与让位缺口124间隔的位置。

相较于在壳体11的外侧面设置环凸来形成环形周壁122的方式,如此在壳体11的外侧面设置安装槽121,能够避免在壳体11的外侧面形成凸起结构,从而可以避免该凸起结构与水箱20干涉的情况。还能减小第一接头41相对壳体11的外周面的凸出高度,降低第一接头41与水箱20干涉的可能。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连接管411与抽水管30连接的一端与环形凸起415的外端面平齐设置,而将抽水管30插入连接管411内。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壳体11的外侧面凸设有环形凸筋,环形凸筋的内侧形成环形周壁122。

一实施例中,环形凸起415的外周面设有至少两个卡接凸起416,至少两个卡接凸起416沿环形凸起415的周向间隔分布,让位缺口12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一个卡接凸起416对应从一个让位缺口124卡入限位槽123。限位槽123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不少于两个,限位槽123为一个时,限位槽123可以呈环形,多个让位缺口124均贯穿限位槽123的槽侧壁。限位槽123的数量为多个时,例如限位槽123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限位槽123沿环形周壁122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一个限位槽123对应设有一个让位缺口124。如此设置多个卡接凸起416时,能够使得环形凸起415周向的多个位置均受到限位作用,增加了第一接头41的安装稳定性,第一接头41不易松动。其中,卡接凸起416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四个等等,可以使多个卡接凸起416沿环形凸起415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以保证第一接头41周向各处受力均匀。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卡接凸起416。

一实施例中,连接管411包括管接头414、及分设于环形凸起415轴向两相对侧的第一管体412和第二管体413,第一管体412穿设于让位孔125,并与第二接头42插接,管接头414设于第二管体413的外周面,管接头414与抽水管30的上端连接。即管接头414朝第一管体412的侧向延伸,例如在将第一接头41安装到位时,使得管接头414朝下,使得第二管体413和管接头414大致呈“l”形设置。如此设置,能够减小第二管体413和管接头414相对于壳体11外侧面的凸设高度,从而能减小抽水管30相对于壳体11外侧面的凸设高度,能够进一步降低压伤损坏抽水管30的可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管接头414,而将抽水管30与第二管体413连接。

一实施例中,卡接凸起416设有第一导向斜面417,第一导向斜面417用以与限位槽123的槽侧壁导向配合。具体而言,第一导向斜面417位于卡接凸起416从让位缺口124转动进入限位槽123时运动方向的前端,且位于卡接凸起416背离壳体11内部的表面,即卡接凸起416卡入限位槽123时,第一导向斜面417面向限位槽123的槽侧壁。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斜面417,在将卡接凸起416从让位缺口124插入后,能够使得卡接凸起416的前端至少部分与限位槽123的槽侧壁间隔,以避免卡接凸起416的前端与让位缺口124与限位槽123的槽侧壁的交接处干涉,保证卡接凸起416顺利进入限位槽123内。

请结合参考图5至图8,一实施例中,限位槽123的槽侧壁设有第二导向斜面126,第二导向斜面126在靠近让位缺口124的方向逐渐朝环形周壁122的外侧边缘倾斜延伸,第二导向斜面126用以与卡接凸起416导向配合。通过设置第二导向斜面126,使得限位槽123的槽侧壁与让位缺口124的交接处呈扩口设置,以在将卡接凸起416从让位缺口124插入后,避免卡接凸起416的前端与让位缺口124与限位槽123的槽侧壁的交接处干涉的情况,保证卡接凸起416顺利进入限位槽123内。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2,一实施例中,排水泵设于壳体11内,第二接头42设于安装位12的内侧。具体而言,第二接头42设于壳体11内侧,第一接头41穿过壳体11与第二接头42插接,排水泵的入水口通过进水管与第二接头42连接。相当于排水泵和第一接头41之间通过第二接头42连通,如此设置,使得排水泵的位置不受安装位12的限制,例如可以将排水泵设置机身10内的合适位置,在通过进水管与第二接头42连接即可,能够提升机身10内结构合理性,有利于充分利用机身10内的空间。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排水泵的入水口设于安装位12的内侧,使第一接头41穿过壳体11插接于入水口等等。另外,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排水泵设于壳体11外。

为降低第一接头41和第二接头42之间漏水的可能,一实施例中,接头组件40还包括密封圈43,密封圈43设于第一接头41与第二接头42之间。具体而言,密封圈43设于第二接头42内,第一接头41插设于密封圈43内,密封圈43的外周与第二接头42的内壁抵接。通过在第一接头41与第二接头42之间设置密封圈43,一方面能够防止漏水,另一方面能降低第一接头41与第二接头42之间的配合精度,即使第一接头41与第二接头42之间的间隙较大,也能通过密封圈43实现密封。其中,密封圈4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不少于两个。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接头41过盈地插接于第二接头42内。

一实施例中,第二接头42的内壁面设有环形容置槽,环形容置槽位于第二接头42供第一接头41插入的一端,密封圈43设于环形容置槽的内径小于或等于密封圈43的外径,第二接头42的内径大于密封圈43的内径,以在将密封圈43设于环形容置槽时,密封圈43的内侧凸出于第二接头42的内壁面。接头组件40还包括限位件44,限位件44安装于第二接头42,以将密封圈43限制在环形容置槽内,防止密封圈43从第二接头42内脱出。限位件44设有让位通孔,让位通孔与第二接头42连通,第一接头41自让位通孔插入第二接头42。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3,为减少抽水管30与水箱20内侧壁的干涉的情况,一实施例中,壳体11的侧部设有避让凹槽13,避让凹槽13贯穿壳体11的底部,安装位12设于避让凹槽13的槽底,抽水管30沿避让凹槽13伸入水箱20内。即壳体11的外侧面设有避让凹槽13,抽水管30经避让凹槽13朝下伸入水箱20内,通过设置避让凹槽13,能够减小抽水管30相对壳体11外侧面的凸出高度,从而机身10处于工作状态时,能够减小水箱20内壁对抽水管30的挤压,以保证抽水管30的抽水效果。还能进一步降低抽水管30与水箱20内壁干涉而导致机身10放入水箱20困难的可能,降低压伤损坏抽水管30的可能。另外,设置避让凹槽13后,可以减小壳体11外侧面与水箱20内壁之间的间隙,有利于减小水箱20体积,使得除湿机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避让凹槽13。

一实施例中,抽水管30为软管。可以理解,将抽水管30设置呈软管时,一方面能够便于用户收纳,另一方面能避免抽水管30与水箱20刚性接触,可以将抽水管30设置较长而与水箱20底壁接触,以充分将水箱20内的水抽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