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6776发布日期:2021-09-29 03:47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生物质燃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生物质技术发展迅速,生物质锅炉也在各个行业得以应用。而传统的生物质热风炉用途单一,通常还需要在锅炉房单独设置热水设备一台,炊事设备一台,占用空间大,因此,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存在暖风效果不佳、生物质燃烧热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暖风效果好、热能利用率高的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包括依序并排设置的燃烧室、暖风腔体和水箱,设在所述燃烧室顶部的炊事组件,以及起始端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末端经由所述暖风腔体、所述水箱与外界连通的排烟组件,所述排烟组件包括烟道和烟箱;所述暖风腔体的入风口设在其后端、出风口设在其前端,数根所述烟道在所述暖风腔体内沿纵向并排设置并且在所述烟道间设有隔风板,以在所述暖风腔体的入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s形暖风风道。
5.优选的,所述炊事组件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一次锥形聚火筒和二次锥形聚火筒,所述二次锥形聚火筒顶部为炊事出火口;两个聚火筒之间设有一次烟箱。
6.优选的,所述一次锥形聚火筒、所述二次锥形聚火筒和所述一次烟箱的外侧均设有隔热材料。
7.优选的,所述燃烧室内设有燃烧仓,所述燃烧仓底部设有推灰板以及与所述推灰板配合使用的往复轴和推灰电机。
8.优选的,该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还包括为所述燃烧室中燃料燃烧提供氧气的供氧风机和供氧风道。
9.优选的,该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还包括为所述燃烧室提供燃料的送料机构。
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1.本技术中,一方面通过设置s型暖风风道有效提高了换热面积且增加暖风换热时间,从而提高换热效率,暖风效果好,另一方面在暖风腔体末端增设水箱,有效利用烟气余热实现热水功能,两者结合充分利用了生物质燃料燃烧后释放的热量,提高了热能利用率,避免能源浪费。
12.此外,本技术炊事组件中采用一次、二次聚火,可使炊事使用火焰更集中,炊事效率更高;在炊事组件中增设隔热材料,有效避免能量损失,进一步提高热能利用率。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的剖视图。
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的轴测图。
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的后视图。
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的右视图。
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的内部主体结构轴测图。
1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内部供氧风道局部刨视图。
2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内部暖风风道局部刨视图。
21.图中:1

plc控制面板,2

料仓,3

布料器,4

送料电机,5

主动链轮,6

从动链轮,7

轴承室,8

轴承,9

送料绞龙,10

送料管,11

推灰电机,12

往复轴,13

供氧风机,14

一次供氧风道,15

二次供氧风道,16

一次供氧风腔,17

二次供氧风腔,18

供氧小孔,19

推灰板,20

燃烧仓,21

清灰盒,22

燃烧室,23

二次烟箱,24

一次烟道,25

二次烟道,26

四次烟箱,27

三次烟道,28

四次烟道,29

水箱,30

五次烟箱,31

排烟风机,32

大气连通管,33

三次烟箱,34

捣灰棒,35

一次烟箱,36

石棉隔热层,37

第一防火隔热水泥,38

二次锥形聚火筒,39

一次锥形聚火筒,40

第二防火隔热水泥,41

顶盖连接固定板,42

点火棒,43

二次烟箱清灰口,44

暖风出风口,45

四次烟箱清灰口,46

热水出水管47

排污管,48

贯流风机,49

隔风板,50

暖风风道,51

前端右立柱,52

四次烟箱清灰口外盖板,53

二次烟箱清灰口外盖板,54

视窗清灰门,55

前面板,56

前端左立柱,57

ac电源开关,58

检修门,59

左面板,60

后端左立柱,61

顶盖,62

加料门,63

炉圈,64

顶部清灰检修门,65

后面板,66

贯流风机检修盖板,67

右面板,68

排烟风机口,69

大气接通口和加水口,70

接水口,71

排污口,72

右端两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考图1至图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包括燃烧室22、暖风腔体和水箱29,设在燃烧室22顶部的炊事组件,起始端与燃烧室22连通、末端经由暖风腔体、水箱29与外界连通的排烟组件。
23.本技术中,燃烧室22、暖风腔体和水箱29依序并排设置,暖风腔体的入风口设在其后端,入风口处设有贯流风机48,出风口设在其前端,数根烟道(一次烟道24、二次烟道25、三次烟道27)在暖风腔体内沿纵向并排设置并且在烟道间设有隔风板49,以在暖风腔体的入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s形暖风风道50。
24.排烟组件包括一到五次烟箱,一到四次烟道,使烟气随热量进行多回程式行进,提高换热时间,并且有效的过滤粉尘,减少环境污染。排烟组件分为热风换热部分和热水换热部分,其中,热风换热部分为:一次烟箱35设在一次锥形聚火筒39和二次锥形聚火筒之间,右侧底部设有四根钢管组成的一次烟道24,一次烟道24底部与二次烟箱23左侧顶部连接;二次烟箱23右侧顶部与四根钢管组成的二次烟道25连接,二次烟道25顶部与三次烟箱33左侧底部连接;三次烟箱33右侧底部与四根钢管组成的三次烟道27连接,三次烟道27底部与四次烟箱26左侧顶部连接;一次烟道24、二次烟道25、三次烟道27设置在暖风腔体里与暖风换热。
25.热水换热部分为:四次烟箱26右侧顶部采用法兰螺栓以及密封垫的形式与水箱29内的八根不锈钢管连接,组成四次烟道28,所述四次烟道28顶部与五次烟箱30连接,五次烟箱30也设在水箱29内;五次烟箱30顶部设有排烟风机31。
26.炊事组件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一次锥形聚火筒39和二次锥形聚火筒38,一次锥形聚火筒39大头端设在燃烧室22顶部,小头端通过法兰密封垫方式与一次烟箱35底部相连,二次锥形聚火筒38小头端与一次烟箱35顶部相连,大头端冲上为炊事出火口,出火口处设有炉圈63。一次锥形聚火筒39外侧设有圆筒外壁,两者之间的腔体内设有第一防火隔热水泥37;一次烟箱35外侧设有第二防火隔热水泥40;二次锥形聚火筒38外侧设有石棉隔热层36。
27.以上结构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锥形聚火筒为一模块,顶部炊事组件、一次烟箱35、三次烟箱33为一模块,一次、二次、三次烟道、二次、四次烟箱以及暖风腔体为一模块,水箱29为一模块。
28.燃烧室22内设有燃烧仓20,燃烧仓20下方设有清灰盒21,燃烧仓20内部的底部设有推灰板19,推灰板19左侧与往复轴套连接,往复轴套套在往复轴12上,往复轴12另一端与清灰电机11连接。燃烧仓20上设有点火棒42,点火棒42在固定在套管内且与plc控制面板1连接。
29.本技术还包括为燃烧室22提供燃料的送料机构,送料机构包括料仓2、布料器3、送料电机4(由plc控制)、主动链轮5、从动链轮6、轴承室7、轴承8、送料绞龙9和送料管10;电机轴端部与绞龙轴连接,绞龙轴左侧与两个轴承8连接,轴承8在轴承室7内,轴承室7与送料管10连接,送料管10另一端与燃烧仓20连接。
30.本技术还包括为燃烧室22中燃料燃烧提供氧气的供氧风机13和供氧风道:燃烧仓20底部设有一次供氧孔,一次供氧孔下设有一次供氧风腔16,一次供氧风腔16右侧与一次供氧风道14连接,一次供氧风道14另一端与供氧风机13连接;一次供氧风道14内部上端设有分流板,分流板上方设有二次供氧风道15,二次供氧风道15另一端与燃烧仓20上部的二次供氧风腔17连接,二次供氧风腔17与送料管10四周的供氧小孔18连接,供氧小孔18位于燃烧仓20上方,形成二次供氧。
31.在实际应用中,本技术主体结构内部还设有二次烟箱清灰口43、四次烟箱清灰口45,顶部设有顶盖连接固定板41,可加固顶盖61,防止高温变形。主体结构安装在钣金外壳结构内,钣金外壳底座与主体部分通过螺栓连接,底座上四角安装前端左立柱56、前端右立柱51、后端左立柱60、后端右立柱72,立柱与底座采用螺栓连接,前端左立柱56上设有电源开关57。立柱与顶盖61采用螺钉连接,顶盖61设有加料门62、炉圈63、顶部清灰检修门64,加料门62、顶部清灰检修门64均采用铰链连接。钣金外壳结构还设有前面板55、左面板59、后面板65、右面板67和视窗清灰门54,在前面板55上还设有四次烟箱清灰口外盖板52和二次烟箱清灰口外盖板53。在后面板65上设有暖风进风口以及贯流风机检修盖板66,在右面板67上设有排烟风机口68、大气接通口和加水口69、接水口70、排污口71。
32.本技术生物质热风炊事热水炉的工作过程:
33.一、送料:打开加料门62将生物质颗粒料加入料仓2中,通过plc控制送料电机4转动,带动主动链轮5转动,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轮6转动,从动链轮6通过轴承室7内的轴承8带动送料绞龙9转动,通过送料绞龙9的转动通过布料器3将料带入送料管10内,然后通过送
料绞龙9上的叶片将料带入燃烧仓20。
34.二、供氧:plc控制供氧风机13工作,供氧风机13将风通过分流板将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入一次供氧风道14,通过一次供氧风道14进入一次供氧风腔16,通过一次供氧风腔16上部燃烧仓20上的一次供氧孔将大量氧气带入燃烧仓20,形成一次供氧;另一部分风进入二次供氧风道15,通过二次供氧风道15进入二次供氧风腔17,再通过送料管10四周的供氧小孔18进入燃烧仓20上方,形成二次供氧。
35.三、燃烧、炊事:plc控制点火棒42工作,点燃燃烧仓20内的料,通过一次、二次供氧,完全燃烧后产生大量的热量进入燃烧室22内,plc控制排烟风机31工作,使热量通过一次锥形聚火筒39进入一次烟箱35内,在此过程中因一次锥形聚火筒39外侧有第一防火隔热水泥37,热量几乎不损失进入一次烟箱35,若使用炊事功能,则打开炉圈63,使大部分部分热量通过二次锥形聚火筒38用于炊事功能。
36.四、排烟、暖风:若不进行炊事功能,盖上炉圈63,使大量的热量进入一次烟箱35右侧底部的一次烟道24内,在此过程中因为一次烟箱35四周设有第二防火隔热水泥40,二次锥形聚火筒38四周设有石棉隔热层36,热量损失极少部分,使炊事效率更高,也使绝大部分热量进入一次烟道24内与暖风进行换热,然后进入二次烟箱23,通过二次烟箱23顶部与暖风进行换热;后剩余热量进入二次烟道25与暖风进行换热,然后进入三次烟箱33内,通过三次烟箱33底部与暖风进行换热;后剩余热量进入三次烟道27内与暖风进行换热。在二次、三次烟道内均设有捣灰棒34,可通过顶部清灰检修门64轻松清灰;然后进入四次烟箱26内,通过四次烟箱26顶部左侧部分与暖风进行换热。
37.plc控制贯流风机48工作,暖风通过后侧的进风口进入暖分风道50内,通过暖风风道内的隔风板49使暖风以s弯式通过暖风风道50,增加与一次、二次、三次烟道以及二次、三次、四次烟箱的换热时间,使暖风以合适的温度通过暖风出风口44进入室内,以达到供暖要求。
38.五、热水:剩余的热量通过四次烟箱26进入水箱29内的四次烟道28内,与水箱29内的水进行换热;然后余热进入五次烟箱30,通过五次烟箱30与水箱29内的水再次换热;使水箱的水逐渐达到使用要求。在以上过程中通过多回程式过滤大量的粉尘,后剩余尾热与少量的粉尘通过排烟风机31进入大气。
39.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结构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