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粉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9632发布日期:2021-07-30 13:1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红薯粉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薯粉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红薯粉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红薯粉是一种广西,陕西,湖南,福建,四川,等地的汉族特色小吃。灰色细长条状,晶莹剔透,与粉丝相似。由红薯加工制成,是广西、陕西、湖南、四川的一种特色食物,红薯粉在烘干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烘干装置,而,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烘干装置不能同时对多组红薯粉进行烘干作业,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目前,现有的红薯粉烘干装置,大多存在以下的不足:不能同时对多组红薯粉作烘干作业,影响红薯粉的加工效率,综上,现有的红薯粉烘干装置大多还不能很好地契合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红薯粉烘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红薯粉烘干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内活动连接有转动轴,其中一个转动轴的一端与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动齿轮,多个转动齿轮之间设有第一链条,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链条,第二链条与第一链条之间设有多个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内安装有轴承,轴承内固定有固定轴,每两个固定轴之间固定有收纳盒,收纳盒内放置有盛放盒,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活动连接有传动轴,其中一个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二电机输出的一端固定连接,传动轴的一侧设有转动筒,两个转动筒之间设有输送带,输送带圆周外侧开设有多个通孔,输送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间隔架,所述工作台上表面设有烘干机构,两个固定架之间通过固定连接有斜板,斜板和多个收纳盒的底部均设有振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收纳盒和盛放盒的底部均开设有多个通风口,且收纳盒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平衡块。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机架和烘干机,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烘干机。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装置包括马达和凸轮,马达通过螺栓固定在斜板和多个收纳盒的底部,凸轮固定在马达输出轴的一端,凸轮分别与斜板和收纳盒底部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压块。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和框体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两个滑孔,滑孔内活动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的一端与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斜板和收纳盒底部均设有振动装置的设置可以加快盛放盒内红薯粉的烘干,斜板底部的振动装置通过振动方便收纳盒在由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输送后的转运,斜板底部的振动装置通过振动将收纳盒及其内的盛放盒和红薯条平稳地落在输送带上的两个间隔架之间,避免其内红薯条的倾倒,方便于盛放盒内红薯条的加工,而收纳盒底部的振动装置可以对其上盛放盒里烘烤成型后的粉饼作翻转,使粉饼正反两面都可以充分烘烤,降低湿粉率,提高产品质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输送带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的设置可以在输送带上输送收纳盒内粉饼的同时直接对其作烘干作业,由机架上的烘干机透过输送带、收纳盒和盛放盒,对红薯粉直接烘烤,加快红薯粉加工的烘干作业,提升产品加工的速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的设置能够带动转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链条开始转动,进而使得传动齿轮在第二链条上滚动,故而对红薯粉进行输送,机械化程度高,省时省力。

4.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的设置能够带动转动筒转动,从而使得输送带开始转动,进而同时带动多组红薯粉转动烘干,提高红薯粉的加工效率,通过在电动伸缩杆的带动下连接板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压块向下移动,进而对盛放盒内的红薯进行压制,方便后期的烘干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红薯粉烘干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红薯粉烘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红薯粉烘干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支撑板;3、框体;4、支撑块;5、转动轴;6、转动齿轮;7、固定架;8、第一链条;9、第一电机;10、收纳盒;11、盛放盒;12、斜板;13、振动装置;14、转动筒;15、输送带;16、间隔架;17、第二电机;18、安装板;19、导向杆;20、连接板;21、压块;22、机架;23、烘干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3,红薯粉烘干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框体3,工作台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块4,支撑块4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机9,支撑板2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5,其中一个转动轴5的一端与第一电机9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9的带动下转动轴5进行转动杆,转动轴5的两端分别键连接有转动齿轮6,从而带动转动齿轮6进行转动,多个转动齿轮6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一链条8,进而使得第一链条8开始转动,支撑板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架7,固定架7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链条,第二链条与第一链条8之间传动连接有多个传动齿轮,同时带动传动齿轮在第二链条上滚动的,对红薯粉进行输送,传动齿轮内安装有轴承,轴承内固定有固定轴,每两个固定轴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收纳盒10,收纳盒10内放置有盛放盒11。

工作台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机17,支撑板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转动连接有传动轴,在第二电机17的带动下传动轴进行转动,其中一个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二电机17输出的一端固定连接,传动轴的一侧套接有转动筒14,从而带动转动筒14进行转动,两个转动筒14之间传动连接有输送带15,输送带15圆周外侧开设有多个通孔,输送带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间隔架16,通过输送带15上开设有多个通孔的设置可以在输送带15上输送收纳盒10内粉饼的同时直接对其作烘干作业,由机架22上的烘干机23透过输送带15、收纳盒10和盛放盒11,对红薯粉直接烘烤,加快红薯粉加工的烘干作业,提升产品加工的速度,所述工作台1上表面设有烘干机构,两个固定架7之间通过固定连接有斜板12,斜板12和多个收纳盒10的底部均设有振动装置13。

收纳盒10和盛放盒11的底部均开设有多个通风口,且收纳盒10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平衡块,在收纳盒10的底部设置平衡块能够保证收纳盒10始终保持竖直向上的状态,烘干机构包括机架22和烘干机23,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22,机架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烘干机23,振动装置13包括马达和凸轮,马达通过螺栓固定在斜板12和多个收纳盒10的底部,凸轮固定在马达输出轴的一端,凸轮分别与斜板12和收纳盒10底部相接触,通过斜板12和收纳盒10底部均设有振动装置13的设置可以加快盛放盒11内红薯粉的烘干,斜板12底部的振动装置13通过振动方便收纳盒10在由第一链条8和第二链条输送后的转运,斜板12底部的振动装置13通过振动将收纳盒10及其内的盛放盒11和红薯条平稳地落在输送带15上的两个间隔架16之间,避免其内红薯条的倾倒,方便于盛放盒11内红薯条的加工,而收纳盒10底部的振动装置13可以对其上盛放盒11里烘烤成型后的粉饼作翻转,使粉饼正反两面都可以充分烘烤,降低湿粉率,提高产品质量,框体3的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板18,安装板18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板20,在电动伸缩杆在带动下连接板20向下移动,连接板20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压块21,安装板18的一侧和框体3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两个滑孔,同时,导向杆19在滑孔内滑动,滑孔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杆19,导向杆19的一端与连接板20的一侧固定连接,从而带动压块21向下移动对盛放盒11内的红薯粉进行压制,方便后期的烘干。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红薯粉放进盛放盒11内,再将盛放盒11放进收纳盒10内,然后,启动第一电机9,在第一电机9的带动下转动轴5进行转动杆,从而带动转动齿轮6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第一链条8开始转动,同时带动传动齿轮在第二链条上滚动的,对红薯粉进行输送,且因为在收纳盒10的底部设置平衡块,所以收纳盒10始终保持竖直向上的状态,当收纳盒10内的红薯粉输送到斜板12附近时,传动齿轮会脱离第一链条8和第二链条,同时,斜板12底部的振动装置13启动,然后,收纳盒10会顺着斜板12的表面滑落到输送带15的两个间隔架16之间,再启动电动伸缩杆,在电动伸缩杆的带动下连接板20向下运动,同时,导向杆19在滑孔内滑动,从而带动压块21向下移动对盛放盒11内的红薯粉进行压制,与此同时,启动第二电机17,在第二电机17的带动下传动轴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动筒14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输送带15开始转动,同时,烘干机23对红薯粉进行烘干,在盛放盒11内的红薯粉烘烤至粉饼状时,再启动收纳盒10底部的振动装置13,继而对盛放盒11中的粉饼作翻转,对该红薯粉饼作均匀的烘烤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