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电子元件载体用的框体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0721发布日期:2021-11-15 23:25阅读:83来源:国知局
改良的电子元件载体用的框体撑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在提供一种改良的电子元件载体用的框体撑架,尤指一种设置简单,可使电子元件载体置入框体的实施更具有顺畅性和安全性,而极赋有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电子元件载体用的框体撑架。


背景技术:

2.按,电子元件载体(如印刷电路板;pcb)的制程繁复,其中,有多道制程必需历经烘干处理,方可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稳定、安定性。而该电子元件载体实施烘干处理的方式,大抵如图1所示,主要是将欲实施烘干的电子元件载体a先逐一插置到框体10的各定位槽101,继之,再将该承载着电子元件载体a的诸框体10置于烘干室,经预定时间和温度作用后便可完成工序。其中,通过该框体10在相对应两侧是由上而下分别规划布列有多只相对应的定位槽101,则所述电子元件载体a将可相邻的插置定位在该相对应的定位槽101,另,以该相邻的各定位槽101之间是设有适当间距d间隔,并形成导引槽b供电子元件载体a插入,则该插置定位的相邻电子元件载体a 将会被间隔分开,使具有较佳的烘干效率。
3.又,上述该承置着电子元件载体a的框体10置于烘干室实施烘干作业时,为了使该相邻插置的电子元件载体a不会因热风作用,而发生相互粘贴、摩擦导致损坏情形,在该框体10相对应两侧约中段位置是另设有框体撑架 20,请配合图2、图3所示,该框体撑架20包含有多只撑杆201,该各撑杆201 是以适当间距c间隔安置在基座200,在各撑杆201上端设有上端较小下端较大的锥状导柱202,在该锥状导柱202相对端的撑杆201下端设有第一靠持元件203,及在该锥状导柱202和该第一靠持元件203之间的撑杆201位置设有至少一只第二靠持元件204;其中,该框体撑架20的基座200是设有在框体 10的底部,该相邻撑杆201上端的锥状导柱202之间可形成导槽k,该相邻锥状导柱202的下端之间且形成较小间距h供电子元件载体a通过,该相邻的每一导槽k是与框体10相对应两侧形成的导引槽b相对应,该电子元件载体a将可经由该导引槽b、导槽k及较小间距h的导引顺畅往下插置;另,该第一靠持元件203和第二靠持元件204是呈上端较小下端较大的锥形状,并在上下端之间分别形成斜置的导引面2031、2041,该相邻的第一靠持元件203下端之间及该相邻的第二靠持元件204下端之间可分别形成较小间距g,该较小间距g恰供电子元件载体a通过;该经框体10的定位槽101的导引槽b、及相邻锥形导柱202的导槽k、较小间距h导引往下插置的电子元件载体a,将可再通过第二靠持元件204的斜置导引面2041、较小间距g、及第一靠持元件 203的斜置导引面2031、较小间距g的导引确实插置定位,而该框体撑架20 的各相邻锥状导柱202、各相邻第二靠持元件204、及各相邻第一靠持元件 203供该电子元件载体a通过后,则可对该相邻的电子元件载体a两侧提供挡止、靠持作用,使该插置定位在框体10的诸电子元件载体a处在烘干室时,不会因为热风的吹力作用而致相邻电子元件载体a发生相互粘贴、摩擦情形。
4.上述,该电子元件载体a插置定位在框体10后,该框体撑架20的相邻锥形导柱202、相邻第一靠持元件203、及相邻第二靠持元件204设有在相邻撑杆201的位置,且是恰对应在
电子元件载体a没有作用的空档位置,该电子元件载体a在烘干室受热风作用,即使接触到该锥状导柱202或第一靠持元件203或第二靠持元件204,也不会发生被破坏现象。
5.上述,该各锥形导柱202、第一靠持元件203、第二靠持元件204,是分别以焊固或通过锁固元件f设有在撑杆201。
6.不可否认,通过上述的框体撑架20设有在框体10,该电子元件载体a插置定位在框体10实施烘干或其他制程的作业处理,确实可达到更佳的效果。惟,历经长时的使用后,业者却发现仍有美中不足的缺失,而可待且必需加以改善。即,如图4所示,该设有在撑杆201的第一靠持元件203和第二靠持元件204,虽分别是设为上端较小下端较大的锥形状,但其等设有在撑杆 201后,在上端较小径与撑杆201衔接处必然会呈现出一衔接台阶m,而该衔接台阶m以肉眼观察虽不会显得极大,但其直接朝外朝上对应的结构,却极易使电子元件载体a由上往下插置时,导致该电子元件载体a的前端a’触及、卡掣到该衔接台阶m,不但会使该电子元件载体a往下插置的操作受到阻碍、延迟,而有操作较不顺畅情形,尤其,该受到插置撞击的电子元件载体a的前端a’,即时会发生破裂并导致整个电子元件载体a损毁的不安全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提供一种改良的电子元件载体用的框体撑架,其可改善上述缺失,并致电子元件载体插置定位在框体的操作更为顺畅,致使达到电子元件载体无撞击破裂的安全性效果。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指在框体撑架的撑杆设有靠持元件的位置环设有内凹的容纳槽,在该容纳槽处包覆设有靠持元件,该靠持元件是以上端较小下端较大的锥形状由该容纳槽往下延伸包覆在撑杆,该靠持元件的上端且是包覆在该容纳槽内,并使该相邻设有的靠持元件上端周面与该相邻的撑杆周面之间形成无段差或无台阶的斜置对应结构;电子元件载体由框体撑架相邻两撑杆上端的锥形导柱往下插置后,通过该相邻两撑杆设有的靠持元件上端是直接以锥状的斜置面对应导引,该电子元件载体将可顺畅的被往下导引插置定位,以达到改善撞击破裂、损毁的安全性效果。
9.较佳地,该靠持元件是包含设有在撑杆下端的第一靠持元件、及设有在该撑杆上、下端之间的第二靠持元件。
10.较佳地,该靠持元件形成的结构以使该上、下端之间形成斜置的导引面。
11.较佳地,该靠持元件为硬质的塑胶材。
12.较佳地,该靠持元件是以塑料射出成型包覆设有在该撑杆上。
13.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效果:
14.1、制作简单,具有经济性。
15.2、可使电子元件载体插置到框体的操作更为顺畅、快速。
16.3、可使电子元件载体插置运作所引发的破裂、损毁情形,达到实质改善效果。
17.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8.图1是现有电子元件载体用框体运作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是现有电子元件载体用框体撑架的立体示意图。
20.图3是现有电子元件载体插置在框体撑架的平面示意图。
21.图4是现有电子元件载体插置触及靠持元件的平面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载体插置在框体撑架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靠持元件包覆在撑杆的容纳槽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载体插置触及靠持元件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2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6.a:电子元件载体
ꢀꢀꢀꢀꢀꢀꢀꢀꢀꢀꢀꢀꢀꢀꢀꢀꢀꢀꢀꢀ
a’:前端
27.b:导引面
ꢀꢀꢀꢀꢀꢀꢀꢀꢀꢀꢀꢀꢀꢀꢀꢀꢀꢀꢀꢀꢀꢀꢀꢀꢀꢀ
c:间距
28.f:锁固元件(或焊固点)
ꢀꢀꢀꢀꢀꢀꢀꢀꢀꢀꢀꢀꢀꢀ
g:间距
29.h:间距
ꢀꢀꢀꢀꢀꢀꢀꢀꢀꢀꢀꢀꢀꢀꢀꢀꢀꢀꢀꢀꢀꢀꢀꢀꢀꢀꢀꢀ
k:导槽
30.m:台阶
ꢀꢀꢀꢀꢀꢀꢀꢀꢀꢀꢀꢀꢀꢀꢀꢀꢀꢀꢀꢀꢀꢀꢀꢀꢀꢀꢀꢀ
b:导引槽
31.d:间距
ꢀꢀꢀꢀꢀꢀꢀꢀꢀꢀꢀꢀꢀꢀꢀꢀꢀꢀꢀꢀꢀꢀꢀꢀꢀꢀꢀꢀ
10:框体
32.101:定位槽
ꢀꢀꢀꢀꢀꢀꢀꢀꢀꢀꢀꢀꢀꢀꢀꢀꢀꢀꢀꢀꢀꢀꢀꢀ
20:框体撑架
33.200:基座
ꢀꢀꢀꢀꢀꢀꢀꢀꢀꢀꢀꢀꢀꢀꢀꢀꢀꢀꢀꢀꢀꢀꢀꢀꢀꢀ
201:撑杆
34.2011:容纳槽
ꢀꢀꢀꢀꢀꢀꢀꢀꢀꢀꢀꢀꢀꢀꢀꢀꢀꢀꢀꢀꢀꢀꢀ
202:锥状导柱
35.203:第一靠持元件
ꢀꢀꢀꢀꢀꢀꢀꢀꢀꢀꢀꢀꢀꢀꢀꢀꢀꢀ
2031:导引面
36.204:第二靠持元件
ꢀꢀꢀꢀꢀꢀꢀꢀꢀꢀꢀꢀꢀꢀꢀꢀꢀꢀ
2041:导引面
37.21:靠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38.请参阅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电子元件载体用的框体撑架,主要是在框体撑架20的撑杆201设有靠持元件21的位置环设有内凹的容纳槽2011,在该容纳槽2011处包覆设有靠持元件21,该靠持元件21是设为上端较小下端较大的锥形状,该锥形状靠持元件21且是由该容纳槽2011 往下延伸包覆在撑杆201,该锥形状靠持元件21的上端是包覆在该容纳槽 2011内,并使该撑杆201周面与该靠持元件21的上端锥状周面之间形成无段差或无台阶的斜置对应结构,以致该相邻设有的靠持元件21上端锥状周面与该相邻的撑杆201周面之间,也形成无段差或无台阶的斜置对应结构。
39.上述,该靠持元件21是包含设有在框体撑架20的撑杆201下端的第一靠持元件203、及设有在该撑杆201并位在该第一靠持元件203和相对端的锥状导柱202之间的第二靠持元件204。
40.上述,该靠持元件21是呈上端较小下端较大的锥形状,以使上、下端之间形成斜置的导引面b。
41.上述,该靠持元件21是可以硬质的塑胶材制成。
42.上述,该靠持元件21是可以塑料射出成型包覆设有在该撑杆201上。
43.即,利用上述所构成的本实用新型,请再配合图7所示,将电子元件载体a插置到框体10的定位槽101及框体撑架20的相邻锥状导柱202的导槽 k(如图1、图5),并继续往下插
置使前端a’位移到靠持元件21时,由于撑杆201在设有靠持元件21的位置环设有内凹的容纳槽2011,且该靠持元件21 是设为上端较小下端较大的锥形状,及该锥形状靠持元件21的上端较小部又是包覆在该内凹的容纳槽2011内,并使该撑杆201周面与该靠持元件21的上端锥状周面之间形成无段差或无台阶的斜置对应结构,以致该相邻设有的靠持元件21上端锥状周面与该相邻的撑杆201周面之间,也形成无段差或无台阶的斜置对应结构,则该逐一往下导移的电子元件载体a的前端a’,将会直接触及到该靠持元件21的上端锥状周面,并接续被该靠持元件21的斜置导引面b顺畅往下导引位移;该电子元件载体a除了可顺畅、快速的往下导移完成插置定位运作,尤其,该电子元件载体a的前端a’将更不会发生撞击、卡掣所引发破裂、损毁情形,而可确实达到插置安全性效果。
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的电子元件载体用的框体撑架,显然较现有具有更佳的使用效能提供,其装置、结构虽不显得复杂、繁琐,然,整体的运作设想却深富实施的具体性,且是目前同型产品所未见的运用,故诚已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具有“新颖性、进步性”的要件。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