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5545发布日期:2021-11-10 01:1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2.当前技术中,多通道换热器在空调制冷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通道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安装于换热管外侧的翅片,制冷剂通过换热管与流经翅片的空气进行换热。换热管包括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制冷剂通道,其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多通道换热器还包括集流管,集流管与换热管连通,制冷剂可经集流管进入多个换热管,或者由多个换热管进入集流管。
3.在某些应用中,集流管沿上下竖直方向放置,换热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使用,制冷剂进入集流管内部后,比重大的液态制冷剂容易堆积在下方而比重小的气态制冷剂聚集于上方,造成制冷剂在集流管内部局部集中,不利于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工作时,有利于制冷剂分散分布,提高整体换热性能。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
6.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第一周壁和由所述第一周壁包围形成的第一通道;
7.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多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换热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工作时,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以及
8.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部,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件,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子通道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件的另一侧;
9.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换热管连通,且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通道内;
10.所述第一件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子通道的第一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通道内的凸起部,在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凸起部与围成所述第一子通道的所述第一周壁的内周面具有间隙,所述凸起部为多个;
11.所述第一通道还包括第三子通道和第四子通道,所述第三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子通道和所述第二子通道,和/或所述第四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子通道和所述第二子通道。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内的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第二子通道、第三子通道和第四子通道。第一子通道、第二子通道和第三子通道形成一个流通
通道,和/或第一子通道、第二子通道和第四子通道形成一个流通通道。由此,制冷剂在流通通道内流动,制冷剂能够在第一集流管内均匀分布,制冷剂能够在换热管内均匀分配。
13.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减少了制冷剂的局部集中,有利于提高换热性能。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起部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且至少一个所述换热管位于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凸起部之间。
1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所述换热管到所述第一侧部的最小距离为d1,该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与围成所述第一子通道的所述第一周壁的内周面在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为d2,d1大于d2。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件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件,以连通所述第一子通道和所述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件,以连通所述第一子通道和所述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一个所述凸起部的一侧,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该所述凸起部的另一侧。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流通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流通截面积。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件包括第三通孔,至少2个所述凸起部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相邻布置,所述第三通孔位于该相邻布置的至少2个所述凸起部之间,且所述第三通孔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件,所述第三通孔为多个。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通道分隔为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包括所述第一子通道和所述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隔板上包括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隔板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件,所述第二件位于所述第四通道内,所述第二件分隔所述第四通道为在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布置的第五子通道和第六子通道,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五子通道内,所述第二件包括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件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连通所述第五子通道和所述第六子通道。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分隔所述第一子通道为第七子通道和第八子通道,所述第二隔板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分隔所述第二子通道为第九子通道和第十子通道,所述第二隔板包括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隔板的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连通第九子通道和第十子通道,所述第一件包括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件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连通所述第七子通道和所述第九子通道,所述第一件还包括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件的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连通所述第八子通道和所述第十子通道。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进出口管,所述进出口管包括第一进出口管和第二进出口管,所述第一进出口管和第二进出口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或,所述第一进出口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二进出口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在所述换热管的长度
方向上的一侧部与所述第一件相抵接,所述支撑板在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部和所述第一周壁的内周面相抵接。
24.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凸起部在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背离所述第一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周壁的内周面相抵,该凸起部具有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贯穿该凸起部的第九通孔。
附图说明
2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一个示例性的俯视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换热器的a

a剖视图。
27.图3是图2中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28.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另一个示例性的立体示意图。
29.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又一个示例性的立体示意图。
30.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一个示例性的立体示意图。
31.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另一个示例性的立体示意图。
32.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又一个示例性的立体示意图。
33.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剖视图。
34.图10是图9中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35.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一个示例性的侧视示意图。
36.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一个示例性的立体示意图。
37.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另一个示例性的侧视示意图。
38.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剖视图。
39.图15是图14中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40.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一个示例性的侧视示意图。
41.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剖视图。
42.图18是图17中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43.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一个示例性的侧视示意图。
44.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一个示例性的立体示意图。
45.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另一个示例性的侧视示意图。
46.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剖视图。
47.图23是图22中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48.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一个示例性的侧视示意图。
49.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一个示例性的立体示意图。
50.附图标记:
51.换热器001;
52.第一集流管100;第一周壁110;第一通道120;第一端盖130;第一隔板140;第四通孔141;第三通道150;第一子通道151;第二子通道152;第三子通道153;第四子通道 154;第七子通道155;第八子通道156;第九子通道157;第十子通道158;第四通道160;第五子通道161;第六子通道162;第二隔板170;第六通孔171;
53.第二集流管200;第二周壁210;第二通道220;第五通道221;第六通道222;第二端
盖230;第三隔板240;
54.换热管300;翅片400;
55.第一进出口管510;第二进出口管520;
56.第一组件600;第一件610;第一通孔611;第二通孔612;第三通孔613;第七通孔 614;第八通孔615;凸起部620;第九通孔621;第一间隙622;第第二间隙623;支撑板 630;第二件640;第五通孔641。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8.如图1

图2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001包括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多个换热管300、多个翅片400和第一组件600。
59.如图1

图5所示,第一集流管100包括第一周壁110和由第一周壁110包围形成的第一通道120,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如图2中的上下方向)上的一端(如图2中第一集流管100的上端)和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如图2中第一集流管100 的下端)均设有第一端盖130。第二集流管200包括第二周壁210和由第二周壁210包围形成的第二通道220,第二集流管200的长度方向(如图2中的上下方向)上的一端(如图2中第二集流管200的上端)和第二集流管20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如图2中第二集流管200的下端)均设有第二端盖230。
60.换热管300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例如图1中换热管300的左端)与第一集流管100相连,换热管300 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例如图1中换热管300的右端)与第二集流管200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多个换热管300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翅片400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翅片400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穿过多个换热管300,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具体地,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也就是说,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90度。
61.第一组件600位于第一通道120内部,第一组件600包括第一件610。第一通道120 包括第一子通道151和第二子通道152,第一子通道151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位于第一件610的一侧(例如图2中第一件610的右侧),第二子通道152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位于第一件610的另一侧(例如图2中第一件610的左侧)。
62.第一子通道151与换热管300连通,且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子通道151内。
63.第一件610包括朝向第一子通道151的第一侧部,第一侧部包括位于第一子通道151 内的凸起部620,在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凸起部620与围成第一子通道151的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具有间隙,凸起部620为多个。由此,制冷剂在第一子通道151内能够通过该间隙向下流动,而且凸起部620能够减缓制冷剂的流动,有利于制冷剂在多个换热管300内均匀分配。
64.如图2

图5所示,第一通道120还包括第三子通道153和第四子通道154,第三子通
道153连通第一子通道151和第二子通道152,和/或第四子通道154连通第一子通道151 和第二子通道152,以在第一通道120内形成至少一个流通通道。也就是说,第一子通道 151、第二子通道152和第三子通道153形成一个流通通道,和/或第一子通道151、第二子通道152和第四子通道154形成另一个流通通道。
65.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通道120可以只具有该一个流通通道和该另一个流通通道中的一个。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通道120也可以同时包括该一个流通通道和该另一个流通通道。当第一通道120同时包括该一个流通通道和该另一个流通通道时,该一个流通通道和该另一个流通通道形成可供制冷剂循环流通的流通通道。
66.具体地,第三子通道153位于第一件610的长度方向(如图2中的上下方向)上的一端(例如图2中第一件610的上端),第四子通道154位于第一件61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例如图2中第一件610的下端)。
6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001的第一集流管100内的第一通道120包括第一子通道151、第二子通道152、第三子通道153和第四子通道154,且第一子通道151、第二子通道152、第三子通道153和第四子通道154形成至少一个循环流通通道。由此,制冷剂在循环流通通道内循环流动,制冷剂能够在第一集流管100内均匀分布。另外,位于第一子通道151内的凸起部620能够减缓制冷剂的流动,减少了制冷剂在集流管内的局部集中,有利于制冷剂在多个换热管300内分配。
68.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001有利于制冷剂在集流管内分散分布,且换热器001的换热性能好。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凸起部620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且至少一个换热管300位于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凸起部620之间。也就是说,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凸起部620之间设有一个或者一个上的换热管300。换言之,至少部分换热管300与多个凸起部620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交替布置。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001有利于制冷剂在多个换热管300内分散分布,有利于提高换热器001的换热性能。
7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换热管300到第一侧部的最小距离为d1,该相邻的两个凸起部620与围成第一子通道151的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在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为d2,d1大于d2。也就是说,至少一个换热管300到第一件610的朝向第一子通道151的一个侧面(例如图2中第一件610的右侧面)的最小距离为d1,上述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凸起部620与围成第一子通道151的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在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为d2,d1大于d2。具体地,在第一子通道151内,凸起部620和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呈阶梯状分布。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001 的制冷剂在第一子通道151内流动时会依次受到凸起部620和换热管300的阻挡,制冷剂的流动轨迹为蛇形,制冷剂的流动速度放缓,有利于制冷剂在换热管300内均匀分配,进而能够提高换热器001的换热性能。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组件600还包括支撑板630,支撑板630 在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部(例如图2中支撑板630的右侧部)与第一件610相抵接,支撑板630在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部(例如图2中支撑板630的左侧部)和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相抵接。也就是说,支撑板630的右侧部抵靠第一件610的左侧面,且支撑板
630的右侧部与第一件610的左侧面相连,支撑板630的左侧部抵靠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且支撑板630的左侧部与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相连。由此,支撑板630对第一件610进行支撑定位,使第一件610的位置稳定、可靠。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

图7所示,至少一个凸起部620在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背离第一件610的一端(例如图2中凸起部620的右端)与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相抵。该凸起部620具有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贯穿该凸起部620的第九通孔621。也就是说,至少一个凸起部620的右端抵靠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且该凸起部62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该凸起部620的第九通孔621。由此,该凸起部620对第一件610进行支撑定位,使第一件610的位置稳定、可靠,而且制冷剂能够通过第九通孔621流经该凸起部620,有利于制冷剂在换热管300内均匀分配。具体地,该第九通孔621为多个,且多个第九通孔621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布置。
73.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至少一个凸起部620在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背离第一件610的一端的部分与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相抵。该凸起部620在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背离第一件610的一端的其余部分与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之间具有间隙。具体地,至少一个凸起部620的右端的两侧部分与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相抵,该凸起部620 的中间部分与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622。或者,至少一个凸起部620 的右端的中间部分与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相抵,该凸起部620的两侧部分与第一周壁110 的内周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623。
7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

图13所示,第一件610包括第一通孔611和第二通孔612。第一通孔611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件610,以连通第一子通道151和第二子通道152。第二通孔612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件610,以连通第一子通道151 和第二子通道152。第一通孔611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一个凸起部620的一侧,第二通孔612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位于该凸起部620的另一侧。也就是说,第二子通道152、第三子通道153、第一子通道151和第一通孔611形成一个循环流通通道。第二子通道152、第二通孔612、第一子通道151和第四子通道154形成另一个循环流通通道。具体地,第一通孔611和第二通孔612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可以理解的是,部分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位于该一个循环流通通道内,另一部分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位于该另一个循环流通通道内。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001 的制冷剂在集流管内分散分布,有利于制冷剂在多个换热管300内分配,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001的换热性能。
75.进一步地,该凸起部620在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背离第一件610的一端与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相抵。也就是说,该凸起部620将第一子通道151分隔成两部分。即,第二子通道152、第三子通道153、部分第一子通道151和第一通孔611形成该一个循环流通通道,第二子通道152、第二通孔612、另一部分第一子通道151和第四子通道154形成该另一个循环流通通道。由此,该部分第一子通道151内的制冷剂与该另一部分第一子通道 151内的制冷剂互不影响,有利于减少集流管中制冷剂集中分布,从而有利于第一子通道 151内的制冷剂在多个换热管300内分配,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001的换热性能。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

图13所示,第一通孔611的流通截面积小于第二通孔612 的流通截面积。也就是说,第一通孔611的孔径小于第二通孔612的孔径。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子通道152内的制冷剂更容易从第二通孔612进入第一子通道151内,不会影响第一子通
道151内的制冷剂从第一通孔611流出。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001 的该一个循环流通通道和该另一个循环流通通道之间能够相对独立,促进制冷剂在集流管内的流动,有利于制冷剂在多个换热管300内分配,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001的换热性能。
7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通孔611和第二通孔612沿第一件610的宽度方向(如图9中的前后方向)间隔一定距离。也就是说,第一通孔611和第二通孔612沿第一件610的宽度方向错开,该一个循环流通通道的制冷剂流通路径和该另一个循环流通通道的制冷剂流通路径也沿第一件610的宽度方向错开。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001在内部至少有两个制冷剂循环流动的流通通道,有利于减少制冷剂的局部集中,促进制冷剂在多个换热管300内分配,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001的换热性能。
78.具体地,第一通孔611位于第一件6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的一侧,第而通孔位于第一件6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的另一侧。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

图16所示,第一件610包括第三通孔613,至少2个凸起部620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相邻布置,第三通孔613位于该相邻布置的至少2个凸起部620之间,且第三通孔613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件610,第三通孔613 为多个。也就是说,第三通孔613位于第三子通道153和第四子通道154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子通道152内大部分制冷剂能够通过第三子通道153进入第一子通道151,第二子通道152内小部分制冷剂通过无法达到第三子通道153的位置,该小部分制冷剂能够通过第三通孔613进入第一子通道151。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001有利于制冷剂在集流管内的充分流动,促使制冷剂能够在多个换热管300内分配,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001的换热性能。
80.具体地,多个第三通孔613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第三通孔613 和多个凸起部620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交替布置。也就是说,两个沿第一集流管 100的长度方向相邻的凸起部620之间设有一个第三通孔613,两个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相邻的第三通孔613之间设有一个凸起部620。
8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9、图10、图14和图15所示,换热器001还包括第一隔板140,第一隔板140将第一通道120分隔为第三通道150和第四通道160,第三通道150包括第一子通道151、第二子通道152、第三子通道153和第四子通道154,第一隔板140上包括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隔板140的第四通孔141,第四通孔 141连通第二子通道152和第四通道160。可以理解的是,第四通道160内的制冷剂通过第四通孔141向第二子通道152内喷射,以便第二子通道152内的制冷剂通过第三子通道153 进入第一子通道151。由此,第二子通道152内的大部分制冷剂能够通过第三子通道153 进入第一子通道151,有利于制冷剂在集流管内流动,从而在多个换热管300内分配,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001的换热性能。
8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

图25所示,第三子通道153形成在第一件6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一端的第一端盖130之间,第四子通道154形成在第一件61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一隔板140之间。由此,制冷剂能够在整体的第一子通道151和整体的第二子通道152中循环流通,从而有利于制冷剂的均匀分配,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001的换热性能。
83.具体地,第一件6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一端的第一端盖130之间具有间隙,从而该间隙形成第三子通道153。或者,第一件610的长度方向上
的一端的部分与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一端的第一端盖130相抵,第一件6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其余部分与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一端的第一端盖130之间具有间隙,从而该间隙形成第三子通道153。
84.第一件61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部分与第一隔板140相抵,第一件61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其余部分与第一隔板140之间具有间隙,从而该间隙形成第四子通道154。或者,第一件61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具有在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件610 的通孔,该通孔形成第四子通道154。
8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

图21所示,换热器001还包括第二件640。第二件640位于第四通道160内,第二件640分隔第四通道160为在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布置的第五子通道161和第六子通道162。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五子通道161内。第二件640包括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贯穿第二件640的第五通孔 641,第五通孔641连通第五子通道161和第六子通道162。也就是说,第二件640在第四通道160内将第四通道160分隔成第五子通道161和第六子通道162,且第二件640具有贯穿第二件640的第五通孔641。第五子通道161和第六子通道162在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布置,且第五子通道161和第六子通道162通过第五通孔641连通。具体地,第二件640和第一件610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
86.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件640和第一件610将第一通道120分隔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五子通道161和第一子通道151,第二部分包括第六子通道162和第二子通道152。制冷剂从第一部分进入第二部分后,再经第二部分进入换热管300。具体而言,制冷剂的大部分从第六子通道162进入第二子通道152,第二子通道152内的制冷剂再进入第一子通道151,第一子通道151内的制冷剂均匀分配到换热管300内,第一子通道151 内余下的制冷剂又循环进入第二子通道152。制冷剂的小部分从第六子通道162进入第五子通道161,第五子通道161内的制冷剂均匀分配到换热管300内。制冷剂在第一通道120 内循环流动,有利于制冷剂在换热管300内均匀分配,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001的换热性能。
8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2

图25所示,换热器001还包括第二隔板170。第二隔板170 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分隔第一子通道151为第七子通道155和第八子通道156,第二隔板170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分隔第二子通道152为第九子通道157和第十子通道158。第二隔板170包括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二隔板170的第六通孔171,第六通孔171连通第九子通道157和第十子通道158。第一件610包括沿换热管 30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件610的第七通孔614,第七通孔614连通第七子通道155和第九子通道157。第一件610还包括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件610的第八通孔615,第八通孔615连通第八子通道156和第十子通道158。
88.也就是说,第九子通道157、第七通孔614、第七子通道155和第四子通道154形成一个循环流通通道。第十子通道158、第三子通道153、第一子通道151和第八通孔615形成另一个循环流通通道。可以理解的是,部分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位于该一个循环流通通道内,另一部分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位于该另一个循环流通通道内。
89.具体而言,制冷剂从第四通道160进入第九子通道157,第九子通道157内的部分制冷剂在该一个循环流通通道内循环流动。第九子通道157内的另一部分制冷剂进入第十子通道158,第十子通道158内的制冷剂在该另一个循环流通通道内循环流动。由此,根据本实
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001的制冷剂在集流管内流动加剧,有利于制冷剂在换热管300 内分配更加均匀,有利于提高换热器001的换热性能。
9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

图25所示,换热器001还包括进出口管,进出口管包括第一进出口管510和第二进出口管520,第一进出口管510和第二进出口管520与第二集流管 200相连;或,第一进出口管510与第一集流管100相连,第二进出口管520与第二集流管200相连。
91.具体地,如图1

图3、图9、图10、图14、图15、图22和图23所示,第一进出口管 510和第二进出口管520均与第二集流管200相连。第二集流管200包括第三隔板240,第三隔板240将第二通道220分隔成第五通道221和第六通道222,第五通道221和第六通道222在第二集流管200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布置。第一进出口管510与第五通道221连通,第二进出口管520与第六通道222连通。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001的制冷剂的流程增加,有利于提高换热器001的换热性能。
92.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一进出口管510与第一集流管100相连,第二进出口管520 与第二集流管200相连。制冷剂从第一进出口管510进入第一集流管100,且制冷剂在第一集流管100中分配到换热管300中。在换热管300内经过换热的制冷剂汇流进入第二集流管200,且第二集流管200内的制冷剂从第二进出口管520流出。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001有利于制冷剂在换热器内充分换热,促进制冷剂在多个换热管300 内均匀分配,有利于提高换热器001的换热性能。
93.下面参考图1

图2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性的换热器001。
94.示例1
95.如图1

图6所示,换热器001包括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多个换热管300、多个翅片400、第一组件600、第一隔板140、第一进出口管510和第二进出口。
96.第一集流管100包括第一周壁110和由第一周壁110包围形成的第一通道120,第一集流管100的上端和第一集流管100的下端均设有第一端盖130。第二集流管200包括第二周壁210和由第二周壁210包围形成的第二通道220,第二集流管200的上端和第二集流管200的下端均设有第二端盖230。
97.第一进出口管510和第二进出口管520均与第二集流管200相连。第二集流管200包括第三隔板240,第三隔板240将第二通道220分隔成第五通道221和第六通道222,第五通道221和第六通道222在第二集流管200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布置。第一进出口管510与第五通道221连通,第二进出口管520与第六通道222连通。
98.换热管300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换热管300的左端与第一集流管100 相连,换热管300的右端与第二集流管200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多个换热管300上下间隔布置,多个翅片400左右间隔布置,翅片400沿上下方向穿过多个换热管300。
99.第一组件600位于第一通道120内部,第一组件600包括第一件610。第一通道120 包括第一子通道151和第二子通道152,第一子通道151位于第一件610的右侧,第二子通道152位于第一件610的左侧。
100.第一子通道151与换热管300连通,且换热管300的左端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子通道 151内。
101.第一件610包括朝向第一子通道151的第一侧部,第一侧部包括位于第一子通道151 内的凸起部620,在左右方向上,凸起部620与围成第一子通道151的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具有间隙,凸起部620为多个。
102.第一通道120还包括第三子通道153和第四子通道154,第三子通道153连通第一子通道151和第二子通道152,且第四子通道154连通第一子通道151和第二子通道152,以在第一通道120内形成至少一个循环流通通道。
103.第三子通道153位于第一件610的上端,第四子通道154位于第一件610的下端。
104.多个凸起部620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且至少一个换热管300位于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凸起部620之间。
105.该至少一个换热管300到第一侧部的最小距离为d1,该相邻的两个凸起部620与围成第一子通道151的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在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为d2,d1 大于d2。
106.第一组件600还包括支撑板630,支撑板630的右侧部与第一件610相抵接,支撑板 630的左侧部和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相抵接。
107.至少一个凸起部620的右端的部分与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相抵。该凸起部620的右端的其余部分与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之间具有间隙。该凸起部620具有在第一集流管100 的长度方向上贯穿该凸起部620的第九通孔621。
108.第一隔板140将第一通道120分隔为第三通道150和第四通道160,第三通道150包括第一子通道151、第二子通道152、第三子通道153和第四子通道154,第一隔板140上包括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隔板140的第四通孔141,第四通孔141连通第二子通道152和第四通道160。
109.第三子通道153形成在第一件6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上端与第一集流管100的上端的第一端盖130之间,第四子通道154形成在第一件610的下端与第一隔板140之间。
110.示例2
111.如图7

图11所示,与示例1不同的是,第一件610包括第一通孔611和第二通孔612。第一通孔611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件610,以连通第一子通道151和第二子通道152。第二通孔612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件610,以连通第一子通道151 和第二子通道152。第一通孔611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一个凸起部620的一侧,第二通孔612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位于该凸起部620的另一侧。该凸起部620在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背离第一件610的一端与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相抵。
112.第一通孔611的流通截面积小于第二通孔612的流通截面积。第一通孔611和第二通孔612沿前后方向间隔一定距离。第一通孔611位于第一件6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的一侧,第而通孔位于第一件6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线的另一侧。
113.示例3
114.如图12

图14所示,与示例1不同的是,第一件610包括第三通孔613,至少2个凸起部620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相邻布置,第三通孔613位于该相邻布置的至少2 个凸起部620之间,且第三通孔613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件610,第三通孔 613为多个。第三通孔613位于第三子通道153和第四子通道154之间。
115.多个第三通孔613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第三通孔613和多
个凸起部620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交替布置。
116.示例4
117.如图20

图23所示,与示例2不同的是,换热器001还包括第二隔板170。第二隔板 170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分隔第一子通道151为第七子通道155和第八子通道 156,第二隔板170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分隔第二子通道152为第九子通道157 和第十子通道158。第二隔板170包括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二隔板170的第六通孔171,第六通孔171连通第九子通道157和第十子通道158。第一件610包括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件610的第七通孔614,第七通孔614连通第七子通道155 和第九子通道157。第一件610还包括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件610的第八通孔615,第八通孔615连通第八子通道156和第十子通道158。
118.第九子通道157、第七通孔614、第七子通道155和第四子通道154形成一个循环流通通道。第十子通道158、第三子通道153、第一子通道151和第八通孔615形成另一个循环流通通道。
119.示例5
120.如图15

图19所示,换热器001包括第一集流管100、第二集流管200、多个换热管 300、多个翅片400、第一组件600、第一隔板140、第一进出口管510和第二进出口。
121.第一集流管100包括第一周壁110和由第一周壁110包围形成的第一通道120,第一集流管100的上端和第一集流管100的下端均设有第一端盖130。第二集流管200包括第二周壁210和由第二周壁210包围形成的第二通道220,第二集流管200的上端和第二集流管200的下端均设有第二端盖230。
122.第一进出口管510与第一集流管100相连,第二进出口管520与第二集流管200相连。
123.换热管300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换热管300的左端与第一集流管100 相连,换热管300的右端与第二集流管200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100和第二集流管200。多个换热管300上下间隔布置,多个翅片400左右间隔布置,翅片400沿上下方向穿过多个换热管300。
124.第一组件600位于第一通道120内部,第一组件600包括第一件610和第二件640。第一通道120包括第一子通道151和第二子通道152,第一子通道151位于第一件610的右侧,第二子通道152位于第一件610的左侧。
125.第一子通道151与换热管300连通,且换热管300的左端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子通道 151内。
126.第一件610包括朝向第一子通道151的第一侧部,第一侧部包括位于第一子通道151 内的凸起部620,在左右方向上,凸起部620与围成第一子通道151的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具有间隙,凸起部620为多个。
127.第一通道120还包括第三子通道153和第四子通道154,第三子通道153连通第一子通道151和第二子通道152,且第四子通道154连通第一子通道151和第二子通道152,以在第一通道120内形成至少一个循环流通通道。
128.第三子通道153位于第一件610的上端,第四子通道154位于第一件610的下端。
129.第二件640位于第四通道160内,第二件640分隔第四通道160为左右并列布置的第
五子通道161和第六子通道162,且第五子通道161位于右侧,第六子通道162位于左侧。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五子通道161内。第二件640包括沿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贯穿第二件640的第五通孔641,第五通孔641连通第五子通道161 和第六子通道162。第一进出口管510与第六子通道162连通,第二进出口管520与第二通道220连通。
130.多个凸起部620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且至少一个换热管300位于在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凸起部620之间。
131.该至少一个换热管300到第一侧部的最小距离为d1,该相邻的两个凸起部620与围成第一子通道151的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在换热管300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为d2,d1 大于d2。
132.第一组件600还包括支撑板630,支撑板630的右侧部与第一件610相抵接,支撑板 630的左侧部和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相抵接。
133.至少一个凸起部620的右端的部分与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相抵。该凸起部620的右端的其余部分与第一周壁110的内周面之间具有间隙。该凸起部620具有在第一集流管100 的长度方向上贯穿该凸起部620的第九通孔621。
134.第一隔板140将第一通道120分隔为第三通道150和第四通道160,第三通道150包括第一子通道151、第二子通道152、第三子通道153和第四子通道154,第一隔板140上包括沿第一集流管10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隔板140的第四通孔141,第四通孔141连通第二子通道152和第四通道160。
135.第三子通道153形成在第一件6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上端与第一集流管100的上端的第一端盖130之间,第四子通道154形成在第一件610的下端与第一隔板140之间。
1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
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140.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14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