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网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57564发布日期:2021-09-15 08:3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过滤网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过滤网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空调器的过滤网通常起到阻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室内机而过滤室内空气的作用。对于空调器来说,出风口需要较高的风速,以便将气流送到房间更远的位置,故在空调器的出风口处一般不安装过滤网,否则会增加出风口风阻,影响风速,故空调的过滤网通常安装在进风口处。
3.现有技术中存在能够实现可逆上下出风的柜式空调器,该空调器通过风道中的活动蜗壳换向,能够实现上下风口出风形式相互切换,即可切换为下风口进风(上风口出风的上出风状态)和上风口进风(下风口出风的下出风状态)。那么,对于该类多风口可作为进风口,也可作为出风口的空调器,就需要在其每个能成为进风口的风口处均设置过滤网,而当该风口切换为出风口时,过滤网也需要相对应进行切换,原因一是不能成为出风口的风阻,从而影响出风风速;二是过滤网上的杂质会在逆向出风时被吹出,从而影响空气质量。
4.对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调器来说,当上风口为进风口时,由于其换热器与出风口之间的空间较大,可在其内部设计独立的可运动的过滤网机构,实现上风口为进风口时过滤网打开,上风口为出风口时过滤网收纳,但是成本较高。并且,当其下风口为进风口时,由于其空间小,并不便于设计独立的可运动的过滤网机构。
5.可见,过滤网机构如何设置,如何能够随风口切换而同步切换,成为该类可逆上下出风柜机的难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网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实现可逆出风的空调器的过滤网机构难以随风口进行同步切换的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过滤网机构,包括:挡板,用于遮挡气流;安装架,安装架与挡板固定连接;过滤网,过滤网安装在安装架上,安装架具有用于避让过滤网的部分网体以使气流通过过滤网的避让开口;驱动部件,驱动部件与挡板和/或安装架驱动连接,以驱动挡板和安装架绕预定旋转轴线同步转动。
8.进一步地,挡板和安装架一体成型;和/或,挡板与过滤网绕预定旋转轴线布置。
9.进一步地,过滤网机构还包括:旋转轴,旋转轴与挡板和/或安装架连接,驱动部件与旋转轴驱动连接,以通过旋转轴带动挡板和安装架转动。
10.进一步地,旋转轴设置在挡板和安装架的连接处;和/或旋转轴为两个,两个旋转轴设置在挡板和安装架的相对两端。
11.进一步地,安装架上设置有拆装槽,过滤网可拆卸地安装在拆装槽内。
12.进一步地,安装架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梁和多个连接梁,多个连接梁设置在多个支撑梁之间;相邻两个连接梁之间围成避让开口;支撑梁和连接梁上均设置有槽体以
围成拆装槽。
13.进一步地,安装架与挡板垂直设置。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机壳上设置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机壳内设置有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过滤网机构,过滤网机构为上述的过滤网机构,过滤网机构设置在第二风口与第二风腔之间,以通过调整过滤网机构的挡板和过滤网,使由第二风口进入的气流通过过滤网机构的过滤网进入第二风腔内,或者使过滤网机构的挡板遮挡在第二风口和第二风腔之间并使进入机壳的气流由第二风口流出。
15.进一步地,第一风口设置在机壳的顶部,第二风口设置在机壳的底部。
16.进一步地,第二风腔和第二风口均为多个,多个第二风口与多个第二风腔一一对应地连通;过滤网机构为多个,多个过滤网机构与多个第二风口一一对应地设置。
17.进一步地,第二风口和第二风腔均为两个,两个第二风口与两个第二风腔一一对应地设置,两个第二风口设置在机壳的相对两侧,各个第二风口与相应的第二风腔之间均设置有过滤网机构;空调器还包括安装在机壳内的风机,风机具有两个进风口和两个出风口,两个第二风腔与风机的两个进风口相对设置。
18.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换热器设置在机壳内,换热器为由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构成的v形结构;第一换热部与机壳之间形成与一个第二风腔相对应的第三风腔,第二换热部与机壳之间形成与另一个第二风腔相对应的第四风腔,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之间形成与第一风口连通的第五风腔。
19.进一步地,第二风口和第二风腔均为一个,空调器还包括安装在机壳内的风机,风机具有一个进风口和两个出风口,第二风腔与进风口相对设置。
20.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换热器设置在机壳内,换热器为板状结构,换热器的进风侧朝向风机的出风口设置。
21.进一步地,第一风口设置在机壳的顶壁上;和/或第一风口设置在机壳的侧壁上。
2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网机构为一体化的过滤网组件,将过滤网通过安装架与挡板相对固定,并采用同一个驱动部件驱动过滤网机构转动,以当可逆上下出风的空调柜机在进行风口切换时,使过滤网机构也随之同步切换,具有成本低、切换简便、速度快、可靠性高且节省空间等优点,同时该过滤网机构安装简单,便于拆装清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可实现可逆出风的空调器的过滤网机构难以随风口进行同步切换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网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过滤网机构的爆炸图;
26.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过滤网机构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4示出了图1所示的过滤网机构的侧视图;
28.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空调器在上出风状态时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30.图7示出了图5所示的空调器在下出风状态时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31.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示出了图8所示的空调器在上出风状态时的气体流向示意图;以及
33.图10示出了图8所示的空调器在下出风状态时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3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35.1、挡板;2、安装架;21、避让开口;22、拆装槽;23、支撑梁;24、连接梁;3、过滤网;4、驱动部件;5、旋转轴;10、机壳;101、第一风口;102、第二风口;103、第一风腔;104、第二风腔;105、第三风腔;106、第四风腔;107、第五风腔;20、过滤网机构;30、风机;301、上出风口;302、下出风口;40、换热器;401、第一换热部;402、第二换热部;50、独立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7.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滤网机构,包括:挡板1,用于遮挡气流;安装架2,安装架2与挡板1固定连接;过滤网3,过滤网3安装在安装架2上,安装架2具有用于避让过滤网3的部分网体以使气流通过过滤网3的避让开口21;驱动部件4,驱动部件4与挡板1和/或安装架2驱动连接,以驱动挡板1和安装架2绕预定旋转轴线同步转动。
38.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网机构为一体化的过滤网组件,将过滤网3通过安装架2与挡板1相对固定,并采用同一个驱动部件4驱动过滤网机构转动,以当可逆上下出风的空调柜机在进行风口切换时,使过滤网机构也随之同步切换,具有成本低、切换简便、速度快、可靠性高且节省空间等优点,同时该过滤网机构安装简单,便于拆装清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可实现可逆出风的空调器的过滤网机构难以随风口进行同步切换的问题。
39.具体地,挡板1和安装架2一体成型;和/或,挡板1与过滤网3绕预定旋转轴线布置。
40.挡板1和安装架2之间相对固定,以便于驱动部件4能够同时驱动挡板1和安装架2转动。可选地,挡板1和安装架2一体成型,或者挡板1和安装架2可拆卸地连接。
41.挡板1和安装架2绕预定旋转轴线布置,过滤网3设置在安装架2上,以使驱动部件4通过驱动过滤网机构绕预定旋转轴线转动来驱动挡板1和安装架2绕预定旋转轴线转动,以实现挡板1和过滤网3的位置的变换。
42.具体地,驱动部件4为电机。
43.如图1至图4所示,过滤网机构还包括:旋转轴5,旋转轴5与挡板1和/或安装架2连接,驱动部件4与旋转轴5驱动连接,以通过旋转轴5带动挡板1和安装架2转动。
44.可选地,旋转轴5设置在挡板1和安装架2的连接处;和/或旋转轴5为两个,两个旋转轴5设置在挡板1和安装架2的相对两端。
45.在本实用新型的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挡板1和安装架2呈90度夹角相对固定,旋转轴5位于挡板1和安装架2之间,且与挡板1和安装架2之间的部位固定连接,驱动部件4位于旋转轴5的一端,以通过驱动旋转轴5转动来驱动挡板1和安装架2转动。
46.或者,挡板1和安装架2呈90度夹角相对设置但并不相对固定,挡板1和安装架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旋转轴5,两个旋转轴5分别与与挡板1和安装架2固定连接,以通过
分别驱动两个旋转轴5转动来驱动挡板1和安装架2转动。
47.如图3所示,安装架2上设置有拆装槽22,过滤网3可拆卸地安装在拆装槽22内。
48.具体地,安装架2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梁23和多个连接梁24,多个连接梁24设置在多个支撑梁23之间;相邻两个连接梁24之间围成避让开口21;支撑梁23和连接梁24上均设置有槽体以围成拆装槽22。
49.安装架2为双层空心格栅结构,双层之间形成拆装槽22,可将过滤网3插入其中,拆装槽22的槽宽略小于过滤网3的厚度,以在过滤网3插入拆装槽22中后,使过滤网3具有一定的压缩量,从而起到固定过滤网3的作用。
50.优选地,安装架2与挡板1垂直设置。
5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壳10,机壳10上设置有第一风口101和第二风口102,机壳10内设置有第一风腔103和第二风腔104;过滤网机构20,过滤网机构20为上述的过滤网机构,过滤网机构20设置在第二风口102与第二风腔104之间,以通过调整过滤网机构的挡板1和过滤网3,使由第二风口102进入的气流通过过滤网机构20的过滤网3进入第二风腔104内,或者使过滤网机构20的挡板1遮挡在第二风口102和第二风腔104之间并使进入机壳10内的气流由第二风口102流出。
52.当空调器处于上出风状态时,第二风口102和第二风腔104之间为过滤网3,气体能够从第二风口102直接通过过滤网3进入第二风腔104内。
53.当空调器处于下出风状态时,第二风口102和第二风腔104之间为挡板1,气体不能从第二风腔104直接流至从第二风口102处。
54.具体地,第一风口101设置在机壳10的顶部,第二风口102设置在机壳10的底部。
55.可选地,第二风腔104和第二风口102均为多个,多个第二风口102与多个第二风腔104一一对应地连通;过滤网机构20为多个,多个过滤网机构20与多个第二风口102一一对应地设置。
56.在本实用新型的图5至图7所示的空调器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风口102和第二风腔104均为两个,两个第二风口102与两个第二风腔104一一对应地设置,两个第二风口102设置在机壳10的相对两侧,各个第二风口102与相应的第二风腔104之间均设置有过滤网机构20;空调器还包括安装在机壳10内的风机30,风机30具有两个进风口和两个出风口,两个第二风腔104分别与风机30的两个进风口相对设置。
57.风机30为可换向的离心风机,风机30的出风口包括上出风口301和下出风口302,通过其蜗壳的旋转,可改变风机30的出风方向,使之在上出风状态和下出风状态之间切换。当风机30启动时,离心风机系统将第二风腔104中的气体卷吸进风机30内部,并从风机30的上出风口301或下出风口302排出。
58.具体地,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40,换热器40设置在机壳10内,换热器40为由第一换热部401和第二换热部402构成的v形结构;第一换热部401与机壳10之间形成与一个第二风腔104相对应的第三风腔105,第二换热部402与机壳10之间形成与另一个第二风腔104相对应的第四风腔106,第一换热部401和第二换热部402之间形成与第一风口101连通的第五风腔107。
59.风机30的上出风口301与第三风腔105和第四风腔106连通,下出风口302与其中一个第二风口102连通。
60.具体地,第三风腔105和第四风腔106与相应的第二风腔104之间均设置有可转动的独立挡板50,以通过独立挡板50的转动使第三风腔105和第四风腔106与相应的第二风腔104之间连通或隔开。
61.第一风腔103位于风机30的下出风口302和与下出风口302连通的第二风口102之间。
62.第一风口101和第二风口102均可作为进风口和出风口,通过独立挡板50的旋转、过滤网机构20的旋转和风机30的换向,空调器可在上出风状态和下出风状态之间切换。
63.如图6所示,当空调器处于上出风状态时,两个独立挡板50均旋转为水平状态,以使第三风腔105和相应的第二风腔104之间隔开,第四风腔106和相应的第二风腔104之间隔开,两个过滤网机构20均旋转,以使过滤网3位于相应的第二风腔104和第二风口102之间,使各个第二风腔104和相应的第二风口102之间连通,风机30的上出风口301打开,下出风口302闭合,气体从第二风口102进入机壳10内后,依次流经过滤网3、第二风腔104、风机30、上出风口301、第三风腔105或第四风腔106、换热器40以及第五风腔107,最后从第一风口101流出至机壳10外部。
64.如图7所示,当空调器处于下出风状态时,两个独立挡板50均旋转为竖直状态,以使第三风腔105和相应的第二风腔104之间连通,第四风腔106和相应的第二风腔104之间连通,两个过滤网机构20均旋转以使挡板1位于相应的第二风腔104和第二风口102之间,以将各个第二风腔104和相应的第二风口102之间隔开,风机30的上出风口301闭合,下出风口302打开,使下出风口302与第一风腔103连通,气体从第一风口101进入机壳10内后,依次流经第五风腔107、换热器40、第三风腔105或第四风腔106、第二风腔104、风机30、下出风口302以及第一风腔103,最后从与第一风腔103连通的第二风口102流出至机壳10外部。
65.在本实用新型的图8至图10所示的空调器的第二个实施例中,第二风口102和第二风腔104均为一个,空调器还包括安装在机壳10内的风机30,风机30具有一个进风口和两个出风口,第二风腔104与进风口相对设置。
66.具体地,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40,换热器40设置在机壳10内,换热器40为板状结构,换热器40的进风侧朝向风机30的出风口设置。
67.换热器40相对于机壳10侧壁倾斜设置,换热器40的一侧与机壳10侧壁之间形成与一个第二风腔104相对应的第三风腔105,换热器40的另一侧与机壳10侧壁之间形成与第一风口101连通的第五风腔107。
68.具体地,第三风腔105和第二风腔104之间均设置有可转动的独立挡板50,以通过独立挡板50的转动使第三风腔105和第二风腔104之间连通或隔开。
69.风机30的上出风口301与第三风腔105连通,下出风口302与第二风口102连通。
70.第一风腔103位于风机30的下出风口302和第二风口102之间。
71.如图9所示,当空调器处于上出风状态时,独立挡板50旋转为水平状态,以使第三风腔105和第二风腔104之间隔开,过滤网机构20旋转,以使过滤网3位于第二风腔104和第二风口102之间,使第二风腔104和第二风口102之间连通,风机30的上出风口301打开,下出风口302闭合,气体从第二风口102进入机壳10内后,依次流经过滤网3、第二风腔104、风机30、上出风口301、第三风腔105、换热器40以及第五风腔107,最后从第一风口101流出机壳10外部。
72.如图10所示,当空调器处于下出风状态时,独立挡板50旋转为竖直状态,以使第三风腔105和第二风腔104之间连通,过滤网机构20旋转以使挡板1位于第二风腔104和第二风口102之间,以将第二风腔104和第二风口102之间隔开,风机30的上出风口301闭合,下出风口302打开,使下出风口302与第一风腔103连通,气体从第一风口101进入机壳10内后,依次流经第五风腔107、换热器40、第三风腔105、第二风腔104、风机30、下出风口302以及第一风腔103,最后从第二风口102流出机壳10外部。
73.可选地,第一风口101设置在机壳10的顶壁上;和/或第一风口101设置在机壳10的侧壁上。
74.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风口101设置在机壳10的顶壁上。
75.如图8至图10所示,第一风口101设置在机壳10的侧壁上。
76.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77.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网机构为一体化的过滤网组件,将过滤网3通过安装架2与挡板1相对固定,并采用同一个驱动部件4驱动过滤网机构转动,以当可逆上下出风的空调柜机在进行风口切换时,使过滤网机构也随之同步切换,具有成本低、切换简便、速度快、可靠性高且节省空间等优点,同时该过滤网机构安装简单,便于拆装清洗,仅需将空调器调节为下出风状态,拆开第二风口102处的格栅后,即可将过滤网3从安装架2中抽出清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可实现可逆出风的空调器的过滤网机构难以随风口进行同步切换的问题。
7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