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空气监测与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4345发布日期:2021-08-03 12:5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手术室空气监测与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装置领域,尤其涉及手术室空气监测与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手术室应与手术科室相接连,还要与血库、监护室、麻醉复苏室等临近,抓好手术切口感染四条途径的环节管理,即:手术室的空气;手术所需的物品;医生护士的手指及病人的皮肤,防止感染,确保手术成功率,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必须要确保手术室内部的空气质量处于良好状态,需要对手术室内部的空气进行时时监测和调节,因此,需要一种手术室空气监测和调节装置。

但是,传统的手术室内部空气调节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传统的手术室内部空气调节装置仅仅对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忽略了对空气湿度的调节,容易使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口干舌燥或皮肤湿热等身体不适情况,影响手术的效果,以及传统的手术室内部空气调节装置大多设置在手术室内的一角,对手术室内部进行调节的时间较长,且调节的角度范围有限,不利于对手术室内部的空气进行快速的调节,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手术室空气监测与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手术室空气监测与调节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紧固旋钮安装于墙顶;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柱安装于安装板的下方,且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表面开设有环形滑槽;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连接板的上端表面,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连接板延伸至其下方;调节装置的主体,所述主体安装于电机的输出端,且所述主体的上端表面通过连接件活动安装于环形滑槽内,所述主体的内部左右两侧内壁上安装有l型限位板,所述主体的正面一侧开设有工作门,且所述工作门上开设有通风口;监测结构,所述监测结构安装于主体的上端表面一侧边缘处,用于对手术室内部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时时监测,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安装于主体的内部,用于对手术室内部的空气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安装于l型限位板转折端,用于对调节结构中的加热器和加湿器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所述监测结构由温湿度传感器构成,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外接有处理器,且所述外接的处理器控制调节结构的控制开关。

优选的,所述电机为往返转动的电机。

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风机、加热器和加湿器,所述风机通过连接件安装于主体的内部背面一侧内壁上,所述加热器和加湿器分别安装于主体内部左右两侧的l型限位板中。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螺纹杆和定位板,所述螺纹杆安装于l型限位板的转折端,且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贯穿l型限位板转折端延伸至l型限位板的内部,所述定位板安装于螺纹杆的底部,且所述定位板与螺纹杆的底部通过轴承活动铰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板的底部安装有海绵垫。

优选的,所述l型限位板由隔热板构成,且使隔热板外表面贴设有硅胶。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由合金材料制成。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监测结构和调节结构的辅助下,温湿度传感器对手术室内部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进行时时监测,并通过外界处理器控制调节结构的控制源,当手术室内部温度较低时,处理器控制加热器启动,通过加热器进行加热,并在风机的作用下将热空气输送到手术室内,当手术室内部空气湿度较低时,处理器控制加湿器启动,并通过风机将湿润的空气输送到手术室内,便于对手术室内部的空气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节。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电机、工作门和固定结构,通过电机带动主体做往返转动,有利于对手术室内部的空气进行全面的调节,调节速度快,且通过设置有工作门,便于对主体内部的调节结构进行维修,提高调节结构的调节效率,通过固定结构便于对调节结构进行固定处理,增加稳定性,避免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安装板;2、连接板;3、电机;4、主体;5、紧固旋钮;6、环形滑槽;7、工作门;8、l型限位板;9、温湿度传感器;10、风机;11、加热器;12、加湿器;13、螺纹杆;14、定位板;15、海绵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4,手术室空气监测与调节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1通过紧固旋钮安装于墙顶;连接板2,所述连接板2通过连接柱安装于安装板1的下方,且所述连接板2的下端表面开设有环形滑槽6;电机3,所述电机3安装于连接板2的上端表面,且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连接板2延伸至其下方;调节装置的主体4,所述主体4安装于电机3的输出端,且所述主体4的上端表面通过连接件活动安装于环形滑槽6内,所述主体4的内部左右两侧内壁上安装有l型限位板8,所述主体4的正面一侧开设有工作门7,且所述工作门7上开设有通风口;监测结构,所述监测结构安装于主体4的上端表面一侧边缘处,用于对手术室内部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时时监测,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安装于主体4的内部,用于对手术室内部的空气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安装于l型限位板8转折端,用于对调节结构中的加热器11和加湿器12进行固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监测结构由温湿度传感器9构成,所述温湿度传感器9外接有处理器,且所述外接的处理器控制调节结构的控制开关,通过温湿度传感器9便于对手术室内部空气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时时监测,有利于手术室内部的空气进行及时的调节,提高空气的质量。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电机3为往返转动的电机3,便于带动主体4转动,有利于对手术室内部的空气进行全面的调节,且可以避免主体4内部的调节结构的连接线缠绕损坏。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调节结构包括风机10、加热器11和加湿器12,所述风机10通过连接件安装于主体4的内部背面一侧内壁上,所述加热器11和加湿器12分别安装于主体4内部左右两侧的l型限位板8中,便于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提高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从而有效的提高医生手术成功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螺纹杆13和定位板14,所述螺纹杆13安装于l型限位板8的转折端,且所述螺纹杆13的底部贯穿l型限位板8转折端延伸至l型限位板8的内部,所述定位板14安装于螺纹杆13的底部,且所述定位板14与螺纹杆13的底部通过轴承活动铰接,便于对加热器11和加湿器12进行固定处理,提高加热器11和加湿器12在l行限位板上的稳定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定位板14的底部安装有海绵垫15,便于对加热器11和加湿器12的外表面进行保护,避免加热器11和加湿器12的外表面损坏。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l型限位板8由隔热板构成,且使隔热板外表面贴设有硅胶,使其具有较好的耐热和耐湿性,有利于对主体4内部的加热器11和加湿器12进行长时间的支撑。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方案,所述安装板1由合金材料制成,使其具有较好的刚度,不易变形损坏,有利于进行长时间的使用。

工作流程:在使用时,将加热器11和加湿器12安装于主体4内部的两侧l型限位板8中,并转动螺纹杆13,使其底部的定位板14对加热器11和加湿器12进行定位,提高加热器11和加湿器12的稳定性,然后关闭工作门7,通过安装板1上的紧固旋钮5将安装于安装于手术室内部的墙顶上,通过主体4上端表面上的温湿度传感器9对手术室内部空气温度和湿度进行时时的监测,并将监测的信息传送给外接的控制器,当手术室内空气温度较低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11启动,对空气进行加热处理,并在风机10的作用下将热空气输送到手术室内部,当空气的湿度较低时,控制器控制加湿器12启动,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并在风机10的作用下将湿润的空气输送到手术室内,对手术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启动电机3,通过电机3带动主体4转动,便于对手术室内部的空气进行全面调节,调节速度快,调节效率高。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