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装置及除湿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803304发布日期:2022-07-19 22:2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换气装置及除湿方法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气装置及除湿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具有除湿功能的换气装置中,一般使用定频压缩机来对空气进行除湿。通常地,这类换气装置会根据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和换气装置的设定湿度值进行比较,根据对比较结果的判定,实行开启、停止压缩机,对流向室内的空气进行除湿或不除湿,从而调整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例如,当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于换气装置的设定湿度值时,开启压缩机运行,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当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换气装置的设定湿度值时,停止压缩机运行,即停止对室内空气除湿。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上述通过定频压缩机进行空气除湿的过程中,特别是当室内湿度处于设定湿度值附近时,压缩机会出现频繁地开启和停止的情况。由于压缩机启动时相对运行时需耗费更多电能,因此压缩机频繁开启和停止容易导致消耗较多电能。
5.另外,由于现有换气装置常见控制方式为,当满足室内湿度>设定湿度值时,停止从室外向室内送风,并控制压缩机为开启状态,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相反地,当满足室内湿度≤设定湿度值时,控制从室内向室外送风,以及控制压缩机为关闭状态,停止进行除湿。因此,存在室外湿度≤室内湿度时,当满足室内湿度>设定湿度值时,换气装置停止从室外向室内送风,因而无法向室内送入低湿度且新鲜的室外空气,同时还需要控制压缩机为开启状态,也即无法进一步节约压缩机的电能,从室外向室内送风的新风输送效率过低。
6.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除湿控制方式电能消耗过多、且新风输送效率过低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换气装置及除湿方法,以实现利用该换气装置进行除湿时,减少压缩机的电能消耗,同时增加从室外向室内送风的新风输送效率。
7.(二)技术方案
8.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其中包括供风通路、除湿部、新风通路、旁通通路、室内空气检测部、室外空气检测部以及除湿判定部和控制部。其中,供风通路用于将换气装置内部的空气引导向室内空间;除湿部设于供风通路中,用于对空气进行除湿;新风通路用于将室外空间的空气引导向供风通路;旁通通路用于将室内空间的空气引导向供风通路;室内空气检测部用于检测室内空间的室内湿度hn;室外空气检测部用于检测室外空间的室外湿度hw;以及除湿判定部用于根据室内湿度hn、室外湿度hw和预设湿度值,得出除湿判定结果;控制部用于根据除湿判定结果,控制除湿部、新风通路以及旁通通路的运行状态,实现除湿功能。
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预设湿度值包括设定湿度值h0、第一预设阈值h
01
、第二预设阈值h
02
以及第三预设阈值h
03
。其中,设定湿度值h0为在室内空间中预设相对湿度的湿度值;
第一预设阈值h
01
、第二预设阈值h
02
、以及第三预设阈值h
03
满足:h
03
<h
01
<h
02
<100%,h
03
=0;。
1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除湿判定部,包括算出部和比较部。其中,算出部用于计算室内湿度hn与设定湿度值h0的第一差值δh1、室内湿度hn与室外湿度hw的第二差值δh2以及室外湿度hw与设定湿度值h0的第三差值δh3,其中满足:δh1=h
n-h0、δh2=h
n-hw以及δh3=h
w-h0;比较部用于基于预设判定规则,将第一差值δh1、第二差值δh2以及第三差值δh3与第一预设阈值h
01
、第二预设阈值h
02
以及第三预设阈值h
03
进行比较,以获取除湿判定结果。
1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预设判定规则包括第一判定条件s1,第一判定条件s1满足:h
01
<δh1<h
02
;除湿判定结果包括:当满足第一判定条件s1时,控制部用于控制实现:新风通路为打开状态和除湿部为开启状态。
1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预设判定规则还包括第二判定条件s2、第三判定条件s3和第四判定条件s4。其中,第二判定条件s2满足:δh1>h
02
;第三判定条件s3满足:δh1<h
01
;第四判断条件s4满足:δh3<h
03
;除湿判定结果还包括:当同时满足第二判定条件s2和第四判定条件s4时,或当单独满足第三判定条件s3时,控制部用于控制实现:新风通路为打开状态,旁通通路为关闭状态,以及除湿部为关闭状态。
1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预设判定规则还包括第五判断条件s5,第五判断条件s5满足:δh3≥h
03
;除湿判定结果还包括当同时满足第二判定条件s2和第五判定条件s5时,控制部控制实现:新风通路为关闭状态,旁通通路为打开状态,以及除湿部为开启状态。
1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预设判定规则还包括第六判断条件s6和第七判断条件s7。其中,第六判断条件s6满足:δh2>h
03
;第七判断条件s7,满足:δh2≤h
03
;除湿判定结果还包括当同时满足第一判定条件s1和第六判定条件s6时,控制部控制实现:新风通路为打开状态,旁通通路为关闭状态,以及控制除湿部为开启状态;当同时满足第一判定条件s1和第七判断条件s7时,控制部控制实现:新风通路为打开状态,旁通通路为打开状态,以及除湿部为开启状态。
1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换气装置还包括回风扇和新风扇,回风扇用于形成旁通通路中的气流;新风扇用于形成供风通路中的气流;其中,在除湿判定结果同时满足第一判定条件s1和第七判定条件s7时,根据预设新风比例参数,确定对应于预设新风比例参数的所需新风比例。
1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预设新风比例参数为对应于第二差值δh2的新风风量的相关参数,其中,预设新风比例参数与第二差值δh2具有正比关系;所需新风比例为需要从室外空间通过新风通路向供风通路导入的新风量,与通过供风通路向室内空间导入的总风量之间的比值。
1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换气装置还包括:排风通路和回风通路,排风通路用于将室内空间的空气引导向室外空间;回风通路一端连通室内空间,回风通路另一端连通旁通通路或排风通路;其中:当回风通路连通旁通通路时,旁通通路为打开状态,排风通路为关闭状态;当回风通路连通排风通路时,旁通通路为关闭状态,排风通路为打开状态。
1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换气装置还包括新风口、新风口风阀、旁通口和旁通口风阀,新风口为将室外空间的空气导入新风通路中的开口;新风口风阀用于打开或关闭新风
通路;旁通口为将室内空间的空气导入旁通通路中的开口;旁通口风阀用于打开或关闭旁通通路。
19.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除湿方法,应用于换气装置,其中包括:检测室内空间的空气湿度作为室内湿度hn;检测室外空间的空气湿度作为室外湿度hw;根据室内湿度hn、室外湿度hw和预设湿度值,得出除湿判定结果;根据除湿判定结果控制换气装置的除湿部、新风通路、以及旁通通路的运行状态,实现换气装置的除湿功能;其中,除湿部设置于换气装置的供风通路中。
20.(三)有益效果
21.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其中包括供风通路、除湿部、新风通路、旁通通路、室内空气检测部、室外空气检测部以及除湿判定部和控制部。除湿部设于供风通路中;除湿判定部用于根据室内湿度hn、室外湿度hw和预设湿度值,得出除湿判定结果;控制部用于根据除湿判定结果,控制除湿部、新风通路以及旁通通路的运行状态,实现除湿功能。因此,基于本公开的换气装置可以实现在进行除湿过程中时,减少除湿部的电能消耗,同时提高从室外向室内送风的新风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架构组成图;
23.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模块组成图;
24.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换气装置的除湿判断流程图。
25.图4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热交换模式的换气装置的气流走势图;
26.图4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普通换气模式的换气装置的气流走势图;
27.图4c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混风模式的换气装置的气流走势图;
28.图4d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循环模式的换气装置的气流走势图;
29.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除湿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31.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32.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可能导致对本公开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
33.并且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容。另外,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34.再者,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
35.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用词,以修饰相应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味着该元件有任何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这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做出清楚区分。
36.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他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他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代替特征来代替。并且,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
37.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公开方面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公开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公开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公开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公开的单独实施例。
38.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除湿控制方式电能消耗过多、且新风输送效率过低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除湿功能的换气装置及其除湿方法,以实现利用该换气装置进行除湿时,减少除湿部的电能消耗,同时增加从室外向室内送风的新风输送效率。
39.如图1、图2和图4a-图4d所示,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气装置100,其中包括供风通路102、除湿部120、新风通路101、旁通通路105、室内空气检测部150、室外空气检测部160以及除湿判定部131和控制部132。其中,供风通路102用于将换气装置100内部的空气,沿箭头102

指向的方向流动,引导向室内空间;除湿部120设于供风通路102中,用于对经过除湿部120的空气进行除湿;新风通路101用于将室外空间的空气(即新风),沿箭头101

指向的方向流动,引导向供风通路102;旁通通路105用于将室内空间的空气(即回风),沿箭头105

指向的方向流动,引导向供风通路102;室内空气检测部150用于检测室内空间的室内湿度hn;室外空气检测部160用于检测室外空间的室外湿度hw;以及除湿判定部131用于根据室内湿度hn、室外湿度hw和预设湿度值,得出除湿判定结果;控制部132用于根据除湿判定结果,控制除湿部120、新风通路101以及旁通通路105的运行状态,实现除湿功能。
40.如图1、图2和图4a-图4d所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换气装置100可以安装于室内。其中,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通过墙壁被隔开,换气装置通过管道连通室内和室外。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分属两个相互隔离的不同的空间,也即换气装置也可以安装于其他空间,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41.如图1、图2和图4a-图4d所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换气装置100包括:壳体110、具有供风通路102、除湿部120、新风通路101、旁通通路105、室内空气检测部150、室外空气检测部160和控制盒130等,其中控制盒130内置处理器,处理器可以运行相应的处理程序,以实现除湿判定部131和控制部132的相应功能。
42.如图1、图2和图4a-图4d所示,具体地,壳体110为呈长方体的箱状结构,形成换气装置100的外壳。其中,例如该壳体110上开设有四个通风开口,分别为连通室外的新风口oa和排风口ea,以及连通室内的回风口ra和送风口sa;其中,新风口oa连接新风通路101的上游端、新风通路101的下游端连接供风通路102的上游端以及供风通路102的下游端连接送风口sa,可以实现新风口oa和送风口sa相连通;回风口ra与旁通通路105的上游端相连通、旁通通路105的下游端连接供风通路102的上游端以及供风通路102的下游端连接送风口sa,可以实现回风口ra和送风口sa相连通。
43.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新风通路101的运行状态包括新风通路101的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其中,当新风通路101的运行状态为打开状态时,新风通路101可以引导室外的新风从换气装置100的新风口oa流向壳体110内部并流入供风通路102中,当新风通路101的运行状态为关闭状态时,则新风通路101无法引导室外的新风流入供风通路102中。也即,新风通路101的运行状态,将决定室外空间的新风空气是否流入供风通路102中。
44.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旁通通路105的运行状态包括旁通通路105的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其中,当旁通通路105的运行状态为打开状态时,旁通通路105可以引导室内的回风空气从换气装置100的回风口ra流向壳体110内部并流入供风通路102中,当旁通通路105的运行状态为关闭状态时,则旁通通路105无法引导室内的回风空气流入供风通路102中。也即,旁通通路105的运行状态,将决定室内回风空气是否流入供风通路102中。
45.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当新风通路101的运行状态为打开状态,且旁通通路10的运行状态为关闭状态时,在换气装置100的送风扇310的驱动下,室外的新风空气从新风口oa通过新风通路101流入供风通路102,并流入室内。此时,从供风通路102流入室内的新风空气的总风量,等于从新风口oa通过新风通路101流入供风通路102的新风量,以此可以实现新风送风在新风通路101和供风通路102中的平衡,即使得室外新风空气流入和流出新风通路101和供风通路102的风量均衡。
46.当新风通路101的运行状态为关闭状态,且旁通通路105的运行状态为打开状态时,在换气装置的送风扇310的驱动下,室内的空气通过旁通通路105流入供风通路102,并流入室内,从供风通路102流入室内的空气的总风量,等于从回风口ra通过旁通通路105流入供风通路102的回风量,以此可以实现回风送风在旁通通路105和供风通路102中的平衡,即使得室内空气流入和流出旁通通路105和供风通路102中的风量均衡。
47.当新风通路101的运行状态为打开状态,且旁通通路105的运行状态为打开状态时,在送风扇310的驱动下,形成从新风口oa通过新风通路101和从旁通通路105流入供风通路102的气流,将供风通路102中的空气导入室内,从供风通路102流入室内的空气的总风量,等于从回风口ra通过旁通通路105流入供风通路102的回风量和从新风口oa通过新风通路101流入供风通路102的新风量之和。因此,可以达到经供风通路102流入室内的总风量保持不变。在此情况下,若增大回风量,新风量可以减少;反之,减少回风量,新风量可以增大。
48.如图1、图2和图4a-图4d所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除湿部120设置于供风通路
102中,具体可以设置于靠近送风口sa的供风通路102中,用于对流经供风通路102的空气进行除湿。除湿部120的运行状态包括开启状态或停止状态。其中,当除湿部120的运行状态为开启状态时,流入供风通路102中的空气可以通过除湿部120除湿后再流入室内;当除湿部120的运行状态为停止状态时,除湿部120则无法对流入供风通路102中的空气进行除湿。其中,除湿部120可以包括具有除湿功能的结构或设备,例如压缩机。
49.如图1、图2和图4a-图4d所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换气装置100的控制盒130与室内空气检测部150和室外空气检测部160连接,用于接收实时检测的室内湿度hn和室外湿度hw,并据此实现除湿控制功能。其中控制盒130中具有处理器,该处理器在运行相应处理程序时,可以实现除湿判定部131和控制部132的相应功能。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除湿判定部131和控制部32可以是用于实现相应功能的虚拟模块或虚拟单元,由单个或多个处理器组成的控制盒130的零部件予以实现,在此不作赘述。
50.如图2所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室内空气检测部150可以设置于回风通路中位于回风口ra侧,当然,室内空气检测部150也可以设置在能够检测到室内空间的湿度的位置,室外空气检测部160可以设置于新风通路101中位于新风口oa侧,当然,室外空气检测部160也可以设置在能够检测到室外空间的湿度的位置。当换气装置100处于运转状态时,室内空气检测部150和室外空气检测部160可以分别实现室内湿度hn和室外湿度hw的实时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室内湿度hn和室外湿度hw,传输给除湿判定部131。
51.如图2所示,除湿判定部131在接收到室内湿度hn和室外湿度hw后,可以分别对室内湿度hn、室外湿度hw、以及预设湿度值三个参数之间的数值关系进行两两比较。具体地,可以进一步据此得出上述三个参数之间的数值差值、比值或相应计算关系的系数值等,实现对三个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的判定,得到相应的除湿判定结果。该除湿判定结果应用于判定换气装置100的具体结构的运行状态。控制部132接收除湿判定部131的上述除湿判定结果后,可以根据上述三个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实现控制换气装置100的除湿部120、新风通路101以及旁通通路105的运行状态相应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在被传达至相应的除湿部120等控制实体结构中时,被执行用于实现相应结构的控制,例如控制除湿部120处于开启状态或停止状态。
52.如图1、图2和图4a-图4d所示,具体地,根据除湿判定部131所判定的除湿判定结果,控制部132确定并控制除湿部120为开启状态时,除湿部120对供风通路102中的空气进行除湿;相反,控制部132确定并控制除湿部120为停止状态时,除湿部120对供风通路102中的空气停止除湿。
53.根据除湿判定部131所判定的除湿判定结果,控制部132确定并控制新风通路101为打开状态时,换气装置100的送风扇310会处于开启状态,驱动并形成通过新风口oa向新风通路101流动的新风气流,该气流通过新风通路101流入供风通路102,并经过供风通路102流向室内,从而将室外的新风空气导入至室内;控制部132确定并控制新风通路101为关闭状态时,则停止将室外的新风空气导入至室内。
54.根据除湿判定部131所判定的除湿判定结果,控制部132确定并控制旁通通路102为打开状态时,换气装置100的排风扇320会处于开启状态,驱动并形成从回风口ra向旁通通路105流动的气流,从而将室内的回风空气导入至旁通通路105,同时送风扇310也会处于开启状态,驱动并形成从旁通通路105通过旁通口pt向供风通路102流动的气流,并经过供
风通路102流向室内,从而将室内的回风空气再次经过换气装置导入至室内;控制部132确定并控制旁通通路105为关闭状态时,停止将室内的回风空气再次导入至室内。
55.可见,基于本公开的换气装置,使得换气装置100对室内湿度hn的控制会更加精准,避免了因室内湿度hn处于设定湿度值h0附近时导致的除湿部120频繁开启和停止的情况,极大地节约了电能。而且,即便是存在室外湿度hw≤室内湿度hn,且室内湿度hn大于设定湿度值h0时,也可以继续向室内送入室外空气,同时实现对除湿部120的运行状态的控制,也即实现了在提高新风风量输送效率的同时,进一步节约了电能。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100可以实现在进行除湿过程中时,减少除湿部120的电能消耗,同时提高从室外向室内送风的新风输送效率。
56.为实现上述除湿判定部131和控制部132的相应功能,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100的除湿判断方法包括步骤s301-s304。其中,在步骤s301和步骤s302,主要用于获取室外湿度hw和室内湿度hn以及设定湿度值h0、第一预设阈值h
01
、第二预设阈值h
02
以及第三预设阈值h
03

5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预设湿度值包括设定湿度值h0、第一预设阈值h
01
、第二预设阈值h
02
以及第三预设阈值h
03
。其中,设定湿度值h0为在室内空间中预设相对湿度的湿度值;第一预设阈值h
01
、第二预设阈值h
02
、以及第三预设阈值h
03
满足:h
03
=<h
01
<h
02
<100%。
58.具体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阈值h
01
满足:0<h
01
≤5%,如h
01
为1%、2%、3%、4%或5%;第二预设阈值h
02
满足:15%<h
02
≤20%如h
01
为16%、17%、18%、19%或20%;第三预设阈值h
03
满足:h
03
=0。
59.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除湿判定部131包括算出部131a和比较部131b。其中,算出部131a用于计算室内湿度hn与设定湿度值h0的第一差值δh1、室内湿度hn与室外湿度hw的第二差值δh2以及室外湿度hw与设定湿度值h0的第三差值δh3,其中满足:δh1=h
n-h0、δh2=h
n-hw以及δh3=h
w-h0;比较部132用于基于预设判定规则,将第一差值δh1、第二差值δh2以及第三差值δh3与第一预设阈值h
01
、第二预设阈值h
02
以及第三预设阈值h
03
进行比较,以获取除湿判定结果。
60.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除湿判定部131中可以预先存储至少一预设湿度值,该至少一预设湿度值包括设定湿度值h0、第一预设阈值h
01
、第二预设阈值h
02
以及第三预设阈值h
03
。设定湿度值h0为预设相对湿度的湿度值,例如设定湿度值h0可以是室内空间中,人体感觉到舒适的人体舒适相对湿度,也可以是室内空间环境所需要的相对湿度等(如贮藏适合相对湿度等),为预先对换气装置设定的相对湿度即可。
61.具体地,以人体舒适相对湿度为例,在室内空间中,人体感觉到舒适的人体舒适相对湿度可以有多个,例如多个不同的人对湿度的感知不同,因此,可以定义多个人体舒适相对湿度。而设定湿度值h0为多个人体舒适相对湿度中的一个人体舒适相对湿度的一湿度指数,为具体湿度值;例如,对于一室内房间,不同的人体舒适相对湿度为45%、50%和53%,则可以根据相应的需要预设定该室内空间的设定湿度值h0为50%。根据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夏季制冷时,相对湿度以40%至80%为宜,冬季采暖时,应控制在30%至60%。为避免用户自行将室内湿度hn设定过低或过高的设定湿度值h0,设定湿度值h0应满足一定范围,例如30%≤设定湿度值h0≤80%为宜,因此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该设定湿度值h0可以满足:30%≤设定湿度值h0≤80%中任一,如30%、40%、50%或70%等。
62.比较部132中也可以预先存储第一预设阈值h
01
、第二预设阈值h
02
、第三预设阈值h
03
,且0<h
01
<h
02
<100%、h
03
=0。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相应地预设参数(如室外湿度hw、室内湿度hn、第一预设阈值h
01
、第二预设阈值h
02
以及第三预设阈值h
03
等)都可以在被相应检测部或检测设备获取之后,存储于存储部170中,存储部170可以具有相应的存储器,用于参数或数据的存储和调用。也即,存储部170中所存储的各个参数,均可以通过除湿判定部131或控制部132进行调用。
63.具体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例如人体适应的室内湿度hn为35%~85%左右为例,通常室内湿度hn低于35%或高于85%时,会引起人体感官不适或物体贮藏不适等情况。
64.当85%≤室内湿度hn≤100%时,人体在该高于85%的高湿度的室内空间中可能会产生不适,为了防止人体产生不适,需要降低室内湿度hn。当需要降低室内湿度hn时,根据30%≤设定湿度值h0≤80%,可以计算得出第一差值δh1(h
n-h0)为:5%<δh1<20%。从而将第一预设阈值h
01
以及第二预设阈值h
02
,为当需要降低室内湿度hn时,对应于第一差值δh1的最小阈值和最大阈值,可以设定为:h
01
=5%以及h
02
=20%。
6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关于h
01
=5%、h
02
=20%,作为将人体适应的最高室内湿度hn设定为85%时的数值,其中,人体适应的最高室内湿度hn也可以设定为85%附近的其他值,从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第一预设阈值h
01
和第二预设阈值h
02
不限于上述的h
01
=5%以及h
02
=20%。
66.当第三差值δh3(h
w-h0)<0时,以及当第二差值δh2(h
n-hw)>0时,即室外湿度hw均低于室内湿度hn及设定湿度值h0时,由于室外湿度hw不影响室外湿度hw升高,可以增加向室内导入室外空气,从而实现提高室内空间中的新鲜的室外空气。从而将三预设阈值h
03
,作为实现提高室内空间中的新鲜的室外空气时,对应于判断室内湿度hn、室外湿度hw、设定湿度h0之间的大小关系的阈值,设定为:h
03
=0。
67.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上述关于设定湿度值h0及其第一预设阈值h
01
以及第二预设阈值h
02
以及第三预设阈值h
03
不限于上述的具体范围或数值,其可以根据实际的室内室外湿度范围相应设定。
68.如图2和图3所示,在步骤s303中,算出部131a接收检测结果室内湿度hn和室外湿度hw后,可以计算获得室内湿度hn与设定湿度h0的第一差值δh1,即δh1=h
n-h0;室内湿度hn与室外湿度hw的第二差值δh2,即δh2=h
n-hw;室外湿度hw与设定湿度h0的第三差值δh3,即δh3=h
w-h0。其中,算出部131a获取的第一差值δh1、第一差值δh2和第三差值δh3可以被传输至比较部131b。
69.比较部131b接收算出部131a所计算获取的结果第一差值δh1、第一差值δh2和第三差值δh3后,与第一预设阈值h
01
、第二预设阈值h
02
、第三预设阈值h
03
进行大小比较,并根据预设判定规则获取相应的除湿判定结果,并把该除湿判定结果传输至控制部132。
70.如图1和图4a-图4d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换气装置100还包括:排风通路104和回风通路,排风通路104用于将室内空间的回风空气,沿箭头104

指向的方向流动,引导向室外空间;回风通路一端连通室内空间,回风通路另一端连通旁通通路105或排风通路104;其中:当回风通路连通旁通通路105时,旁通通路105为打开状态,排风通路104为关闭状态;当回风通路连通排风通路104时,旁通通路105为关闭状态,排风通路104为打开状态。
71.如图1和图4a-图4d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换气装置100还包括新风口oa、新
风口风阀210、旁通口pt和旁通口风阀230,新风口oa为将室外空间的新风空气导入新风通路101中的开口;新风口风阀210,通过打开或关闭新风口oa,用于打开或关闭新风通路101;旁通口pt为将室内空间的回风空气导入旁通通路105中的开口;旁通口风阀230,通过打开或关闭旁通口pt,用于打开或关闭旁通通路105。
72.具体地,如图1和图4a-图4d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100还包括热交换素子140,其中供风通路102中的新风在新风扇310的驱动下,沿供风通路102经过热交换素子140进行热交换,热交换素子140主要是用于将回风空气的热量传递给新风空气,以进一步节省新风加热的能源消耗。需要说明的是,回风通路可以具有两个回风路径,即,沿箭头103a

指向的方向流动,经过热交换素子140的第一回风通路103a和,沿箭头103b

指向的方向流动,绕行热交换素子140的第二回风通路103b。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回风通路中设置有回风口风阀220,用于切换第二回风通路103b和第一回风通路103a,使得二者在相应地除湿功能实现过程中,只有一个保持通路,实现回风引导功能。
73.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还包括风阀,风阀可以理解为上述旁通口风阀230、新风口风阀210和回风口风阀220中至少一个,以实现对旁通通路105、新风通路101以及第一回风通路103a或第二回风通路103b的运行状态的控制。
74.如图2-图4d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预设判定规则包括第一判定条件s1,第一判定条件s1满足:h
01
<δh1<h
02
;除湿判定结果包括:当满足第一判定条件s1时,控制部132用于控制实现:新风通路101为打开状态和除湿部120为开启状态。
75.具体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步骤s304中,换气装置100的比较部131b的除湿判定结果为:当满足第一判定条件s1时,如5%<δh1<20%时,即h
01
=5%且h
02
=20%。此时,控制部132控制实现:新风通路101为打开状态以及除湿部120为开启状态。
76.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旁通通路105的状态可以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因此,无论否通过旁通通路105向室内导入回风通路的室内回风空气,都可以通过新风通路101向室内导入室外新风空气,并开启除湿部120进行除湿。具体地,如图3以及图4a-图4c所示,在满足第一判定条件s1时,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可以实现热交换模式、普通换气模式和/或混风模式,具体地,由相应地风阀180以及除湿部120的控制状态实现,此处不作赘述。
77.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新风通路关闭、旁通通路打开以及除湿开启的情况下,只进行除湿,而不能向室内导入新鲜室外空气。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100当满足第一判定条件s1时,如5%<δh1<20%时,即使在设定湿度值h0小于室内湿度hn,且室内湿度hn为设定湿度值h0附近的值的情况,打开新风通路101向室内导入新鲜室外空气时,也不会对除湿性能(除湿速度)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可以实现在快速进行除湿的过程中,提高新风送风的输送效率。
78.如图2-图4d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预设判定规则还包括第二判定条件s2、第三判定条件s3和第四判定条件s4。其中,第二判定条件s2满足:δh1>h
02
;第三判定条件s3满足:δh1<h
01
;第四判断条件s4满足:δh3<h
03
;除湿判定结果还包括:当同时满足第二判定条件s2和第四判定条件s4时,或当单独满足第三判定条件s3时,控制部132用于控制实现:新风通路101为打开状态,旁通通路105为关闭状态,以及除湿部120为关闭状态。
79.具体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步骤s304中,换气装置的比较部131b的除湿判定结果为:当同时满足第二判定条件s2和第四判定条件s4,或者单独满足第二判
定条件s3时,例如同时满足δh1>20%和δh3<0,或单独满足第一差值δh1<5%时,即h
01
=5%,h
02
=20%且h
02
=0。此时,控制部132控制实现:新风通路101为打开状态、旁通通路105为关闭状态以及除湿部120为关闭状态。
80.具体地,如图3以及图4a和图4b所示,在满足上述第二判定条件s2和第四判定条件s4,或者单独满足第二判定条件s3时,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100可以实现热交换模式和/或普通换气模式,具体地,由相应地风阀180和除湿部120的控制状态实现,此处不作赘述。
81.其中,热交换模式为将室外空气从新风口oa,依次通过新风通路101、供风通路102、供风通路102中的热交换素子140、送风口sa向室内导入,并将室内空气从回风口ra依次通过第一回风通路103a、第一回风通路103a中的热交换素子140、排风口ea向室外排出的方式进行室内外换气的模式。普通换气模式为将室外空气从新风口oa,依次通过新风通路101、供风通路102、供风通路102中的热交换素子140、送风口sa向室内导入,并将室内空气从回风口ra依次通过第二回风通路103b、排风口ea向室外排出的方式进行室内外换气的模式。
82.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新风通路关闭、旁通通路打开以及除湿开启的情况下,只能进行除湿,不能继续向室内导入新鲜室外空气。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100当同时满足第二判定条件s2和第四判定条件s4,或者单独满足第二判定条件s3时,如同时满足第一差值δh1>20%和δh3<0时,即使设定湿度值h0远小于室内湿度hn以及室外湿度hw小于设定湿度值h0,也可以得出室外湿度hw也远小于室内湿度hn。
83.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100只打开新风通路101向室内导入低湿度的室外新风空气,关闭旁通通路105停止向室内导入高湿度的室内回风空气以及控制除湿部120处于停止状态停止除湿,即可以实现向室内导入新鲜的室外空气的同时降低室内湿度,以及减轻除湿部120的负担。
84.另外,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100单独满足第三判定条件s3时,如单独满足δh1<5%时,即便设定湿度值h0接近室内湿度hn,也可以优先考虑室内外新风换气,不需要快速进行除湿。也即,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100只需控制打开新风通路101向室内导入室外新风空气,以及控制关闭旁通通路105停止向室内导入室内回风空气,同时可以向室内导入新鲜的室外新风空气,以及控制除湿部120停止进行除湿,防止除湿部120在室内湿度hn处于设定湿度值h0附近时,出现频繁地开启和停止除湿部120的情况,从而相应减少除湿部120的频繁地开启和停止的次数。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100可以实现在进行除湿的过程中,提高新风送风的输送效率,节约能源。
85.如图2-图4d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预设判定规则还包括第五判断条件s5,第五判断条件s5满足:δh3≥h
03
;除湿判定结果还包括当同时满足第二判定条件s2和第五判定条件s5时,控制部132控制实现:新风通路101为关闭状态,旁通通路105为打开状态,以及除湿部120为开启状态。
86.具体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步骤s4中,换气装置的比较部131b的除湿判定结果为:当同时满足第二判定条件s2和第五判定条件s5时,例如同时满足δh1>20%和δh3≥0时,即h
02
=20%且h
02
=0。此时,控制部132控制实现:新风通路101为关闭状态、旁通通路105为打开状态以及除湿部120为开启状态。
87.具体地,如图3和图4d所示,在同时满足上述第二判定条件s2和第五判定条件s5时,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100可以实现内循环模式,具体地,由相应地风阀180和除湿部120的控制状态实现,此处不作赘述。
88.其中,内循环模式为将室内空气从回风口ra,依次通过第一回风通路103a或第二回风通路103b、旁通通路104、供风通路102、供风通路102中的热交换素子140、送风口sa向室内导入,并关闭新风口oa和排风口ea的方式只将室内的空气再次向室内导入的模式。
89.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没有比较室外湿度hw和室内湿度hn,只比较室内湿度hn和设定湿度值h0来控制新风通路、旁通通路以及除湿状态的情况下,新风通路打开、旁通通路关闭以及除湿关闭,新风通路关闭、旁通通路打开以及除湿开启,以及新风通路关闭、旁通通路打开以及除湿部开启,仍然无法向室内送入新鲜的室外空气。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100当同时满足δh1>20%和δh3<0时,可以控制打开新风通路101向室内导入低湿度的室外新风空气,控制关闭旁通通路105停止向室内导入高湿度的室内回风空气以及控制除湿部120处于停止状态停止除湿,进而可以实现向室内导入新鲜的室外空气的同时降低室内湿度,减轻除湿部120的能耗负担;此外,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100当同时满足δh1>20%和δh3≥0时,设定湿度值h0远小于室内湿度hn以及设定湿度值h0小于等于室外湿度hw,停止向室内导入高湿度的室外新风空气,防止室内湿度降低速度变慢,并通过开启除湿部120、且向室内导入室内回风空气,可以快速降低室内湿度。进一步地,可以实现在快速进行除湿的过程中,提高新风送风的输送效率,节约能源。
90.如图2-图4d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预设判定规则还包括第六判断条件s6和第七判断条件s7。其中,第六判断条件s6满足:δh2>h
03
;第七判断条件s7,满足:δh2≤h
03
;除湿判定结果还包括当同时满足第一判定条件s1和第六判定条件s6时,控制部132控制实现:新风通路101为打开状态,旁通通路105为关闭状态,以及控制除湿部120为开启状态;当同时满足第一判定条件s1和第七判断条件s7时,控制部132控制实现:新风通路101为打开状态,旁通通路105为打开状态,以及除湿部120为开启状态。
91.具体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步骤s304中,换气装置的比较部131b的除湿判定结果为:当同时满足第一判定条件s1和第六判定条件s6时,如同时满足5%<δh1<20%和δh2>0时,,即h
01
=5%,h
02
=20%且h
02
=0。此时,控制部132控制实现:新风通路101为打开状态、旁通通路105为关闭状态以及控制除湿部120为开启状态。此外,当同时满足第一判定条件s1和第六判定条件s7时,如同时满足5%<δh1<20%和δh2≤0时,控制部132控制实现:新风通路101为打开状态,旁通通路105为打开状态,以及除湿部120为开启状态。
92.具体地,如图3以及图4a-图4c所示,在满足上述同时满足第一判定条件s1和第六判定条件s6和/或同时满足第一判定条件s1和第六判定条件s7时,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100可以相应地实现热交换模式、普通换气模式和/或混风模式,具体地,由相应地风阀180和除湿部120的控制状态实现,此处不作赘述。
93.其中,混风模式为将室内空气从回风口ra,依次通过第一回风通路103a或第二回风通路103b、旁通通路104、供风通路102、供风通路102中的热交换素子140、送风口sa向室内导入,并将室外空气从新风口oa,依次通过新风通路101、供风通路102、供风通路102中的热交换素子140、送风口sa向室内导入的方式将室内的空气再次向室内导入的同时也将室
外的空气向室内导入的模式。
94.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新风通路关闭、旁通通路打开以及除湿开启的情况下,只进行除湿,不能向室内导入新鲜室外空气。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100当同时满足5%<δh1<20%和δh2>0时,即使设定湿度值h0小于室内湿度hn,且室内湿度hn为设定湿度值h0附近的值,以及室外湿度hw小于室内湿度hn,也可以在除湿部120快速进行除湿的过程中,打开新风通路101向室内导入低湿度的室外新风空气,以及关闭旁通通路105停止向室内导入高湿度的室内回风空气,从而实现向室内导入新鲜的室外新风空气的同时降低室内湿度,减轻除湿部120进行除湿的负担。此外,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100当同时满足5%<δh1<20%和第二差值δh2≤0时,即使设定湿度值h0小于室内湿度hn,室内湿度hn为设定湿度值h0附近的值,也可以在除湿部120快速进行除湿的过程中,打开新风通路101向室内导入低湿度的室外新风空气,以及打开旁通通路105向室内导入室内回风空气,相应地减少了向室内导入的高湿度的室外新风空气,并不会对除湿速度造成较大影响,实现向室内导入新鲜的室外新风空气。
95.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供风通路102向室内空间导入的空气的总风量,为通过新风通路101向供风通路102导入的室外新风空气的新风量,与通过旁通通路105向供风通路102导入的室内回风空气的回风量之和。
96.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100可以实现在快速进行除湿的过程中,提高新风送风的输送效率,节约能源。
97.如图1-图3以及图4a-图4d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换气装置100还包括回风扇320和新风扇310,回风扇320用于形成旁通通路105中的气流;新风扇310用于形成供风通路102中的气流;其中,在除湿判定结果同时满足第一判定条件s1和第七判定条件s7时,根据预设新风比例参数,确定对应于预设新风比例参数的所需新风比例。
9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预设新风比例参数为对应于第二差值δh2的新风风量的相关参数,其中,预设新风比例参数与第二差值δh2具有正比关系;所需新风比例为需要从室外空间通过新风通路101向供风通路102导入的新风量,与通过供风通路102向室内空间导入的总风量之间的比值。
99.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换气装置100的比较部131b的除湿判定结果为:当同时满足第一判定条件s1和第七判定条件s7时,如同时满足5%<δh1<20%和δh2≤0时,如下述表1所示,此时对应于第二差值δh2且与其成正比的预设新风比例参数,可以获取-45%<δh2≤0。
100.δh2预设新风比例参数-5%<δh2≤090%-10%<δh2≤-5%80%-15%<δh2≤-10%70%-20%<δh2≤-15%60%-25%<δh2≤-20%50%-30%<δh2≤-25%40%-35%<δh2≤-30%30%-40%<δh2≤-35%20%-45%<δh2≤-40%10%
101.表1
102.如表1所示,均为δh2与预设新风比例参数的关系而预先设定的对应实施例的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上述表1并非是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差值δh2与预设新风比例参数之间的具体限制,即实际实施例不限于此。
103.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满足δh2与预设新风比例参数成正比关系,可以理解为当δh2越小,说明室外湿度hw越大,且在室外湿度hw越大的情况下预设新风比例参数就越小,进而所需要的新风比例也越小。换言之,当δh2越小,则所需要的新风比例也越小,当δh2越大,则所需要的新风比例也越大。根据对应于δh2且与其成正比的预设新风比例参数,确定对应于预设新风比例参数的所需新风比例,进一步,根据该所需新风比例,控制实现:向室内导入室外新风空气时调整相应的新风比例。
104.其中,通过供风通路102向室内空间导入的空气的总风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新风机驱动新风扇310转动形成,具体可以通过驱动新风扇310转动的新风机的马达转数来控制。相应地,通过旁通通路105向供风通路102导入的室内回风空气的回风量,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回风机带动回风扇320转动形成,可以通过带动回风扇320转动的回风机的马达转数来控制。
105.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新风通路101向供风通路102导入的室外新风空气的新风量,为供风通路102中的总风量与回风量之差。因此,当总风量一定时,可以通过控制回风扇320的转数与新风扇310的转数来控制新风比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该控制新风比例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实际控制过程中,只需达到可以调整新风比例的效果即可。
106.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新风通路关闭、旁通通路打开以及除湿开启,只进行除湿,不能向室内导入新鲜室外新风空气的情况,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能够在同时满足5%<δh1<20%和δh2≤0,且当δh2增大时,即在δh2逐渐接近于0的过程中,室外湿度hw逐渐接近于室内湿度hn,同时除湿部120对室外新风空气进行除湿的负担逐渐接近于除湿部120对室内回风空气进行除湿的负担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仍然可以通过逐渐增加新风量的新风比例,减小回风量,以确保不增加除湿部120进行除湿的负担的情况下,并增加向室内导入新鲜的室外新风空气。相反,在当δh2减小时,即室外湿度hw逐渐大于室内湿度hn,室外湿度hw逐渐升高,除湿部120对室外新风空气进行除湿的负担逐渐大于除湿部120对室内回风空气进行除湿的负担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仍然可以通过逐渐减小新风量的新风比例,增加从回风量,以确保不增加除湿部120进行除湿的负担,并向室内导入新鲜的室外新风空气。
107.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换气装置可以实现在快速进行除湿的过程中,提高新风送风的输送效率。
108.如图1、图4a-图4d以及图5所示,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除湿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换气装置100,其中包括步骤s501-s504。
109.在步骤s501中,检测室内空间的空气湿度作为室内湿度hn;
110.在步骤s502中,检测室外空间的空气湿度作为室外湿度hw;
111.在步骤s503中,根据室内湿度hn、室外湿度hw和预设湿度值,得出除湿判定结果;
112.在步骤s504中,根据除湿判定结果控制换气装置的除湿部、新风通路、以及旁通通
路的运行状态,实现换气装置的除湿功能;其中,除湿部120设置于换气装置100的供风通路102中。
11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除湿方法,基于上述的换气装置100实现,因此,相应的技术内容在参照上述换气装置100的记载内容以及图1-图4d,可以直接获取上述的除湿方法,且该除湿方法可以达到上述换气装置相应的除湿效果或功能,此处不作赘述。
114.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
115.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