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3556发布日期:2021-07-20 17:1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烹调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顶板部、加热部和拍摄部的烹调系统,其中,所述加热部被配置在顶板部的上表面,并且用于对被放置于所述加热部的上方的烹调容器进行加热;所述拍摄部用于拍摄从上方观察到的烹调容器的图像。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烹调系统,该烹调系统通过配置于烹调容器的上方的拍摄部(例如摄像头)来获取从上方观察到的烹调容器的图像。专利文献1的烹调系统根据拍摄部所获取的从上方观察到的烹调容器的图像来检测烹调容器内的烹调物溢出到烹调容器的外侧的情况。在检测到烹调物溢出到烹调容器的外侧的情况下,专利文献1的烹调系统减小加热部的火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7-133722号技术实现要素:[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专利文献1的烹调系统具有从上方照射加热部的照明部。通过照明部从上方照射加热部,拍摄部能获取更清晰的图像。但是,近年来,为了提高设计性,配置有加热部的顶板部有时由所谓的玻璃台面(glasstop)这种带有光泽的材质构成。在该情况下,担忧照明部的光被顶板部反射而导致拍摄部的图像模糊。在本说明书中提出一种烹调系统,其抑制照明部的光在顶板部反射,从而抑制(防止)拍摄部获取的图像变模糊。[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所公开的烹调系统具有顶板部、加热部和拍摄部,其中,所述加热部被配置在顶板部的上表面,并且用于加热被放置于所述加热部的上方的烹调容器;所述拍摄部用于拍摄从上方观察到的加热部的图像。另外,烹调系统具有照明部和照明控制部,其中,所述照明部被配置在加热部的上方,且从上方照射所述加热部。当烹调容器被放置于加热部的上方时,照明控制部根据拍摄部拍摄到的烹调容器的图像来变更照明部的照明范围。上述烹调系统的照明控制部根据拍摄部拍摄到的烹调容器的图像来变更照明部的照明范围。因此,照明部能以仅照射烹调容器的内侧而不照射烹调容器的外侧的顶板部的方式来变更照明范围。据此,能抑制照明部的光在顶板部反射,从而抑制拍摄部的图像变模糊。烹调系统还可以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拍摄部拍摄到的加热部的图像来控制加热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为,在烹调容器被放置于加热部的上方时,控制部根据拍摄部拍摄到的烹调容器的图像来计算出烹调容器的外形,照明控制部变更照明范围,以将照明范围限定于外形的内侧。根据上述烹调系统,照明范围不会从烹调容器的外形超出到外侧。即,照明部的光不会在顶板部反射。并且,也可以为,在烹调容器被放置于加热部的上方时,控制部根据拍摄部拍摄到的烹调容器的图像计算出烹调容器中心的位置,该所述烹调中心是指从上方观察烹调容器时的烹调容器的中心。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为,在控制部计算出的烹调容器中心的位置与加热部中心的位置错位时,照明控制部变更照明部的朝向以使发光部向烹调容器中心发出光。在上述烹调系统中,即使在烹调容器中心的位置与加热部中心的位置错位的情况下,也能围绕烹调容器内部的烹调容器中心照射,从而能抑制照明部的光在顶板部反射。并且,上述烹调系统还可以具有用于启动控制部的电源开关。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为,在通过电源开关启动控制部的情况下,照明控制部使所述照明部照射向加热部的中心延伸的光线。上述烹调系统能促使接通了电源开关的使用者将烹调容器中心的位置与加热部中心的位置对准,来将烹调容器放置于加热部的上方。另外,上述烹调系统还可以具有烹调容器检测部,该烹调容器检测部用于检测将烹调容器放置于加热部的上方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还可以为,在烹调容器检测部检测到烹调容器被放置于加热部的上方的情况下,照明控制部使照明部照射向加热部中心延伸的光线。上述烹调系统能促使将烹调容器放置于加热部的上方的使用者将烹调容器中心的位置与加热部中心的位置对准,来将烹调容器放置于加热部的上方。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的详细内容和进一步的改良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表示实施例的烹调系统的立体图。图2表示照明部的放大图。图3表示实施例的烹调系统的控制结构。图4表示记载有计算出锅中心的一例的加热烹调部的俯视图。图5表示实施例的烹调系统的主视图。图6表示记载有照明范围的一例的加热烹调部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2:烹调系统;4:抽油烟机(rangehood);6:罩;8a:第一照明部;8b:第二照明部;8c:第三照明部;9:摄像头;10:加热烹调器;10f:前表面;10u:顶板;11a:第一炉灶;11b:第二炉灶;11c:第三炉灶;12a:第一炉灶燃烧器;12b:第二炉灶燃烧器;12c:第三炉灶燃烧器;14a:第一传感器;14b:第二传感器;14c:第三传感器;16a~16c:炉架;17:排气口;18a:第一照明控制部;20:炉灶操作部;20a:第一加热量操作部;20b:第二加热量操作部;20c:第三加热量操作部;21a:第一炉灶中心;21b:第二炉灶中心;21c:第三炉灶中心;22:面板操作部;24:电源开关;28:烤箱收纳箱;30b、30c、50a、60a、60c:锅;31b、31c、51a、61a、61c:锅中心;40:控制部;42:加热控制部;44:存储器;46:外形计算部;50c、60b:平底锅;51c、61b:平底锅中心;80:照明主体;83:反射锥体(reflectivecone);84:透镜;85:升降机构;86:灯泡;87:角度变更机构;88:腿部;89:旋转机构;al1~al5:照明范围;la、lb、lc:激光。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烹调系统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的烹调系统2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烹调系统2具有抽油烟机4和加热烹调器10。加热烹调器10是组装于整体厨房(systemkitchen)来使用的燃气燃烧式的嵌入式炉灶。抽油烟机4是被配置于加热烹调器10的上方的换气装置。在与抽油烟机4相向的加热烹调器10的上表面配置有顶板10u。顶板10u是由玻璃构成的板状。顶板10u的上表面带有光泽。在加热烹调器10的顶板10u上配置有第一炉灶11a、第二炉灶11b、第三炉灶11c和与烤箱收纳箱28连通的排气口17。另外,在加热烹调器10的前侧(即,图1的右侧)的表面、即前表面10f上设置有炉灶操作部20和烤箱收纳箱28。在本说明书中,为易于理解,有时将加热烹调器10的设置有前表面10f的一侧简称为“前侧”,将加热烹调器10的设置有前表面10f的一侧的相反侧简称为“后侧”。另外,将连接前侧和后侧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关于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的左右,其与位于加热烹调器10的前侧且与前表面10f相向的使用者的右侧和左侧相同。另外,在加热烹调器10的前表面10f的左侧设置有用于操作烤箱收纳箱28内的烤箱燃烧器(省略图示)的烤箱操作部,但在本说明书中省略说明。第一炉灶11a、第二炉灶11b、第三炉灶11c沿前后方向呈2排配置于顶板10u的上表面。第一炉灶11a被配置在前排的右侧。第三炉灶11c被配置在前排的左侧。后排的第二炉灶11b被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一炉灶11a与第三炉灶11c之间。第一炉灶11a具有第一炉灶燃烧器12a、第一传感器14a和炉架16a。在第一炉灶燃烧器12a上连接有燃气供给管路(省略图示)。在燃气供给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省略图示),该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向第一炉灶燃烧器12a供给的燃气供给量。第一炉灶燃烧器12a通过在向第一炉灶燃烧器12a供给燃气的状态下使点火器(省略图示)工作,由此进行点火。第一炉灶11a通过点火后的第一炉灶燃烧器12a对被放置于上方的锅、平底锅(fryingpan)等烹调容器进行加热。通过调节向第一炉灶燃烧器12a供给的燃气供给量,能调节第一炉灶燃烧器12a的加热量。另外,通过停止向第一炉灶燃烧器12a供给燃气,第一炉灶燃烧器12a熄火。此外,第二炉灶11b所具有的第二炉灶燃烧器12b、第三炉灶11c所具有的第三炉灶燃烧器12c具有与第一炉灶燃烧器12a相同的结构。第一传感器14a检测第一炉灶11a的烹调容器的存在,并且检测烹调容器的温度。当将烹调容器配置在第一炉灶11a上时,第一传感器14a被烹调容器按压。第一传感器14a在被烹调容器按压时检测出烹调容器已被放置于第一炉灶11a上。在烹调容器未被放置于第一炉灶11a上的情况下,不按压第一传感器14a。在第一传感器14a内配置有热电偶,从而能检测出与第一传感器14a接触的对象物的温度。此外,第二炉灶11b所具有第二传感器14b、第三炉灶11c所具有的第三传感器14c具有与第一传感器14a相同的结构。另外,炉架16a~16c使被放置于各个炉灶的上方的烹调容器与各个炉灶燃烧器保持固定距离并对该烹调容器进行支承。炉灶操作部20具有加热烹调器10的电源开关24、第一加热量操作部20a、第二加热量操作部20b、第三加热量操作部20c和面板操作部22。电源开关24是使加热烹调器10启动的开关,通过接通电源开关24能对各炉灶燃烧器进行点火。第一加热量操作部20a与第一炉灶11a对应。同样,第二加热量操作部20b与第二炉灶11b对应,第三加热量操作部20c与第三炉灶11c对应。第一加热量操作部20a是用于对第一炉灶燃烧器12a进行点火和熄火且对第一炉灶燃烧器12a的加热量进行调节的操作部。第一加热量操作部20a是交互式开关。当使用者实施用于使第一加热量操作部20a从熄火位置移动至点火位置的操作时,第一炉灶燃烧器12a点火,当使用者实施用于使第一加热量操作部20a从点火位置移动至熄火位置的操作时,第一炉灶燃烧器12a熄火。点火位置是指第一加热量操作部20a的前表面比加热烹调器10的前表面10f向前方突出的位置,熄火位置是指以第一加热量操作部20a的前表面与加热烹调器10的前表面10f对齐在相同位置的方式收容第一加热量操作部20a的位置。即,在图1中,第三加热量操作部20c表现为点火位置,第一加热量操作部20a和第二加热量操作部20b表现为熄火位置。另外,在第一加热量操作部20a位于点火位置的状态下,使用者通过对第一加热量操作部20a进行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的操作,能调节向第一炉灶燃烧器12a供给的燃气供给量,从而能调节第一炉灶燃烧器12a的加热量(下面有时记载为“火力”)。此外,第二加热量操作部20b和第三加热量操作部20c也具有与第一加热量操作部20a相同的结构。在面板操作部22上显示有第一炉灶燃烧器12a、第二炉灶燃烧器12b、第三炉灶燃烧器12c的工作状态等。使用者通过面板操作部22能进行使各炉灶燃烧器经过规定时间后熄火的熄火计时器的设定等。接着,对抽油烟机4进行说明。抽油烟机4在内部收容有未图示的风扇(fan)。抽油烟机4具有从下方覆盖风扇的罩(cover)6、摄像头9、第一照明部8a、第二照明部8b和第三照明部8c。罩6以可从抽油烟机4上拆下的方式构成,在进行抽油烟机4的维护时将罩6拆下来进行内部的风扇的清扫等。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抽油烟机4具有沿着罩6的外周的开口。当抽油烟机4的风扇旋转时,空气从沿着罩6的外周的开口被吸入到抽油烟机4的内部来进行排气。在罩6的中央部配置有摄像头9。摄像头9对从上方观察到的第一炉灶11a、第二炉灶11b、第三炉灶11c的图像进行拍摄。另外,在罩6的周围配置有第一照明部8a、第二照明部8b和第三照明部8c。与上述各炉灶相同,第一照明部8a、第二照明部8b和第三照明部8c沿前后方向呈2排来进行配置。第一照明部8a被配置在前排的右侧。第三照明部8c被配置在前排的左侧。后排的第二照明部8b被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第一照明部8a与第三照明部8c之间。第一照明部8a从上方照射第一炉灶11a。同样,第二照明部8b从上方照射第二炉灶11b,第三照明部8c从上方照射第三炉灶11c。参照图2,对第一照明部8a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第一照明部8a具有照明主体80、腿部88和旋转机构89。照明主体80为筒状,且在内部收容有灯泡86。灯泡86是通过通电而发出光的发光体。在灯泡86的下方配置有反射锥体83。反射锥体83具有漏斗那样的中空的形状,上部的内径固定而形成,并且下部的内径越靠向下侧越宽。反射锥体83的表面带有光泽,并反射灯泡86发出的光。在反射锥体83的下侧配置有透镜(lens)84。灯泡86发出的光被反射锥体83反射且穿过透镜84照射第一炉灶11a(参照图1)。在图2中,用方向ld表示灯泡86发出的光的方向。灯泡86被配置在升降机构85的下端。升降机构85以能沿方向ld移动的方式构成。通过升降机构85沿方向ld向下移动,灯泡86贯插于反射锥体83的上部内。如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当升降机构85进一步向下移动时,灯泡86露出到反射锥体83的内侧。据此,灯泡86发出的光的照明范围扩大。另外,灯泡86发出的光被透镜84折射后照射第一炉灶11a(参照图1)。通过升降机构85沿方向ld向下移动,灯泡86与透镜84的距离变小。其结果,折射角发生变化,灯泡86发出的光的照明范围扩大。如图2所示,当灯泡86与透镜84的距离从距离d1变更为距离d2时,向下移动了的灯泡86发出照明范围比移动前的照明范围al1大的照明范围al2的光。另外,照明主体80在其中央部与腿部88连接。照明主体80从两侧(即,图2的近前侧和里侧)被腿部88夹住而被支承。照明主体80经由角度变更机构87而被腿部88支承。角度变更机构87由转台(turntable)构成,且能沿箭头rd1的方向旋转。当角度变更机构87沿箭头rd1的方向旋转时,照明主体80也沿箭头rd1的方向旋转。其结果,灯泡86发出的光的方向ld发生变更。并且,固定有腿部88的上端的旋转机构89也沿箭头rd2的方向旋转。当旋转机构89沿箭头rd2的方向旋转时,照明主体80也沿箭头rd2的方向旋转。如此,第一照明部8a构成为能变更照明范围且构成为能变更发出光的方向ld。此外,由于第二照明部8b和第三照明部8c也是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参照图3,对实施例的烹调系统2所具有控制结构进行说明。在图3中,仅记载有第一炉灶11a的第一炉灶燃烧器12a,省略了第二炉灶燃烧器12b和第三炉灶燃烧器12c的记载。同样,在图3中,仅记载有第一炉灶11a的第一传感器14a,省略了第二传感器14b和第三传感器14c的记载。并且,在图3中,仅记载有与第一炉灶11a对应的第一照明部8a,省略了第二照明部8b和第三照明部8c的记载。当接通电源开关24时,炉灶操作部20、控制部40等启动。如前所述,加热烹调器10通过炉灶操作部20来调节第一炉灶燃烧器12a的火力。另外,第一传感器14a检测锅已被放置于第一炉灶燃烧器12a上的情况,并且检测被放置的锅的温度。当第一传感器14a检测到锅已被放置于第一炉灶燃烧器12a上时,控制部40向摄像头9发送拍摄从上方观察到的锅的图像的指示。接收到来自于控制部40的指示的摄像头9对从上方观察到的锅的图像进行拍摄并将该图像发送到控制部40。控制部40具有加热控制部42、存储器44和外形计算部46。加热控制部42控制第一炉灶燃烧器12a、第二炉灶燃烧器12b和第三炉灶燃烧器12c的动作。存储器44由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等构成。在存储器44中存储有火力基准图像,该火力基准图像用于与摄像头9所拍摄的图像进行比较。火力基准图像是表示以下状态的多张图像,即,第一炉灶燃烧器12a的火焰从被放置于第一炉灶11a的上方的锅的外形超出的状态等从安全角度考虑需要调节各炉灶燃烧器的火力的状态。在摄像头9拍摄到的第一炉灶11a的图像与火力基准图像所包含的图像一致的情况下,控制部40通过加热控制部42减弱第一炉灶燃烧器12a的火力。如此,实施例的烹调系统2(参照图1)所具有的控制部40根据摄像头9拍摄到的第一炉灶11a的图像来控制第一炉灶11a的第一炉灶燃烧器12a。此外,火力基准图像可以在制造加热烹调器10时预先存储于存储器44,也可以通过能与外部服务器进行通信的外部通信装置(省略图示)从外部服务器下载并存储于存储器44。如前所述,第一炉灶11a被第一照明部8a照射。通过第一照明部8a进行照射,摄像头9所拍摄的图像更清晰。但是,由于加热烹调器10的顶板10u(参照图1)由玻璃构成,因此其上表面带有光泽。因此,假设第一照明部8a的光照射顶板10u,则第一照明部8a的光在顶板10u反射后映入摄像头9。其结果,从上方观察到的锅的外形与顶板10u的边界因所反射的第一照明部8a的光而变模糊。在该情况下,控制部40不能将摄像头9拍摄到的图像与火力基准图像准确地进行比较。详细情况将参照图4进行说明,但本说明书所公开的烹调系统2(参照图1)的控制部40由外形计算部46根据从摄像头9接收到的图像计算出被放置于第一炉灶11a的上方的锅的外形和锅的中心坐标。控制部40的存储器44中存储有从上方观察第一炉灶11a、第二炉灶11b和第三炉灶11c时的中心(第一炉灶中心21a、第二炉灶中心21b、第三炉灶中心21c)的坐标。在存储于存储器44内的第一炉灶11a的第一炉灶中心21a与被放置于第一炉灶11a的上方的锅的锅中心之间的距离超过规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控制部40将锅中心的坐标发送至第一照明控制部18a。在此,规定的范围是指当锅中心的位置位于该范围内时能利用第一炉灶11a有效地加热锅的范围。此外,烹调系统2(参照图1)的使用者能变更该规定的范围。第一照明部8a在制造时被限制朝向,以使该第一照明部8a向存储器44内的第一炉灶中心21a的坐标发出光。第一照明控制部18a在从控制部40接收到锅中心的坐标时变更第一照明部8a的朝向,以使灯泡86(参照图2)发出的光的方向ld朝向所接收到的锅中心的坐标。第一照明控制部18a存储灯泡86的中心的坐标。第一照明控制部18a变更第一照明部8a的角度,以使连接所接收到的锅中心的坐标与灯泡86的中心的坐标的直线和光的方向ld平行。具体而言,第一照明控制部18a使参照图2说明的角度变更机构87和旋转机构89旋转,从而使第一照明部8a的光的方向ld朝向锅中心的坐标。参照图4,对控制部40(参照图3)计算出被放置于加热烹调器10的各炉灶的上方的锅的外形和中心位置的方法进行说明。图4是摄像头9(参照图1)所拍摄的从上方观察到的加热烹调器10的图像的一例。在图4中,圆形的锅50a被放置于第一炉灶11a的上方,矩形的平底锅50c被放置于第三炉灶11c的上方。如前所述,控制部40根据摄像头9拍摄到的图像计算出被放置于各炉灶的上方的锅、平底锅的外形和中心坐标。在控制部40中,将连接第一炉灶11a的第一炉灶中心21a与第三炉灶11c的第三炉灶中心21c的直线和与该直线正交且穿过第二炉灶11b的第二炉灶中心21b的直线的交点设定为坐标原点o1。当锅50a被放置于第一炉灶11a的上方时,第一传感器14a(参照图1)检测出锅50a已被放置于上方的情况。在此之后,摄像头9拍摄图4所示的图像,并将该图像发送到控制部40。控制部40在获取到图像后,获取从坐标原点o1到位于锅50a的外形的最后方(即,图4的上侧)的部位的距离da1。同样,控制部40获取从坐标原点o1到位于锅50a的外形的最前方(即,图4的下侧)的部位的距离da2。并且,控制部40还获取锅50a的外形的左右方向上的距离da3、da4。在此之后,控制部40通过计算距离da1与距离da2的平均值来计算锅中心51a在前后方向(即,图4的上下方向)上的坐标。此外,在图4中,距离da1和距离da2相等。在设从坐标原点o1向后(即,图4的上侧)的距离为正的情况下,距离da2是负距离da1。即,由于距离da1和距离da2的平均值为零,因此锅中心51a在上下方向上的坐标与坐标原点o1在上下方向上的坐标相同。同样,控制部40通过计算锅50a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da3、距离da4的平均值来计算锅中心51a在左右方向上的坐标。即使在锅是像平底锅50c那样的矩形形状的情况下,控制部40根据上下方向上的距离dc1与距离dc2的平均值、和左右方向上的距离dc3与距离dc4的平均值来计算平底锅中心51c的坐标。如此,实施例的烹调系统2(参照图1)所具有的控制部40根据摄像头9(参照图1)所拍摄的从上方观察到的各炉灶的图像来计算锅等的外形,并且计算锅等的中心的坐标。此外,控制部40通过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的距离来计算锅等的中心坐标,但也可以通过增加倾斜方向上的距离等、所获取的距离的数量来更准确地计算出外形和中心坐标。另外,控制部40也可以不使用坐标原点o1来计算锅中心51a等。在该情况下,控制部40也可以根据从第一炉灶中心21a到位于锅50a的外形的最前方与最后方的部位的距离和从第一炉灶中心21a到位于锅50a的外形的最左侧与最右侧的部位的距离来计算锅50a的锅中心51a的位置。同样,对于被放置于第二炉灶11b和第三炉灶11c的上方的锅、平底锅的中心的位置,控制部40也可以利用与各个炉灶中心21b、21c的距离来进行计算。参照图5,对实施例的烹调系统2的使用状态的一例进行说明。在图5中,将锅30b放置于第二炉灶11b的上方,将锅30c放置于第三炉灶11c的上方。如参照图3所说明的那样,当锅30b被放置于第二炉灶11b的上方时,第二传感器14b(参照图1)被锅30b的下表面按压,从而检测出放置有锅30b。此时,第二照明控制部使第二照明部8b照射向第二炉灶中心21b延伸的激光lb。更详细而言,第二照明控制部使升降机构85工作,以使灯泡86与透镜84的距离最大。据此,如参照图2所说明的那样,灯泡86不会露出到反射锥体83的内侧。其结果,灯光86发出的光不会扩散。灯泡86发出的光成为经由透镜84向第二炉灶中心21b延伸的激光lb。激光lb局部地照射锅30b的内侧的位于第二炉灶中心21b的正上方的位置。实施例的烹调系统2通过第二照明部8b局部地照射锅30b被放置于第二炉灶11b的上方时锅30b的内侧的位于第二炉灶中心21b的正上方的位置。烹调系统2的使用者将锅30b放置于第二炉灶11b的上方,以使激光lb照射锅30b的锅中心31b。如此,烹调系统2能促使使用者将锅中心31b与第二炉灶中心21b的位置对准,来将锅30b放置于第二炉灶11b的上方。同样,当将锅30c放置于第三炉灶11c的上方时,照射锅30c的第三照明部8c利用激光lc1照射第三炉灶11c的第三炉灶中心21c。此外,在图5中,为了说明锅中心与炉灶中心的位置错位的情况下的照明部的动作,而使锅30c的锅中心31c与第三炉灶中心21c的位置错位来记载。在此之后,摄像头9拍摄从上方观察到的锅30b、30c的图像,并将该图像发送到控制部40(参照图3)。如参照图4所说明的那样,接收到图像的控制部40获取锅30b、30c的外形信息。获取了外形信息的控制部40通过外形计算部46(参照图3)来计算锅30b的外形和锅中心31b的坐标。同样,外形计算部46计算锅30c的外形和锅中心31c的坐标。如图5所示,锅中心31b位于第二炉灶中心21b的正上方。从上方观察锅30b时,从锅中心31b到第二炉灶中心21b的距离在规定的范围内。即,第二炉灶中心21b的位置没有相对于锅中心31b错位。因此,控制部40不向第二照明部8b的第二照明控制部发送锅中心31b的坐标。第二照明控制部不使参照图2所说明的角度变更机构87等工作,而是与锅30b的外形相适配来变更第二照明部8b的照明范围。据此,如图5所示,锅30b的上方被第二照明部8b的光照射。第二照明部8b发出的光不会在加热烹调器10的顶板10u反射。如此,在烹调系统2中,摄像头9所拍摄的图像不会模糊。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锅中心31c在从第三炉灶中心21c的正上方向左侧偏移的位置被放置在第三炉灶11c的上方。从上方观察锅30c时,从锅中心31c到第三炉灶中心21c的距离超过规定的范围。即,第三炉灶中心21c的位置相对于锅中心31c错位。在该情况下,控制部40(参照图3)将相对于第三炉灶中心21c偏移放置的锅30c的锅中心31c的坐标发送到第三照明部8c的第三照明控制部。接收到锅中心31c的坐标的第三照明控制部使第三照明部8c沿图5的箭头rd3的方向旋转,以使第三照明部8c发出的光向锅中心31c延伸。具体而言,第三照明控制部变更第三照明部8c的角度,以使连接所接收到的锅中心31c的坐标与第三照明部8c的灯泡86的中心的坐标的直线和第三照明部8c的光方向平行。因此,第三照明控制部使参照图2所说明的角度变更机构87沿图5所示的箭头rd3的方向旋转。据此,第三照明部8c的灯泡86的光的方向从激光lc1延伸的方向变更到向锅中心31c延伸的方向。即,如图5所示,第三照明部8c发出向锅中心31c延伸的激光lc2。在此之后,如图5所示,第三照明部8c与锅30c的外形相适配来变更第三照明部8c的照明范围。此外,第三照明控制部还可以不发出向相对于第三炉灶中心21c偏移放置的锅30c的锅中心31c延伸的激光lc2,而变更第三照明部8c的照明范围。如图5所示,从第三照明部8c到锅30c的左侧的上端的距离比从第三照明部8c到锅30c的右侧的上端的距离短。因此,向第三炉灶中心21c延伸的激光lc2越向下侧越向右侧倾斜。即,锅30c的右侧的上端和左侧的上端的位置在激光lc1延伸的方向上不对称。在此,如参照图2所说明的那样,第三照明部8c通过反射锥体83和透镜84来调节照明范围。因此,第三照明部8c的照明范围以方向ld为对称轴呈对称式扩展。即,第三照明部8c的照明范围以向锅中心31c延伸的激光lc2为对称轴对称。如前所述,第三照明控制部存储第三照明部8c的灯泡86(参照图2)的中心的坐标。从上方观察时,在灯泡86的中心与锅中心31c的位置错位的情况下,第三照明部8c的第三照明控制部以与锅30c的两个上端中的、靠近第三照明部8c的灯泡86的中心一侧的上端一致的方式调节照明范围。据此,如图5所示,虽然第三照明部8c的光根据锅30c的大小无法照射锅30c内部的整体,但不会从锅30c的左侧照射顶板10u。另外,根据抽油烟机4的罩6(参照图1)的形状,有时在各炉灶中心的正上方配置用于抽油烟机4吸入空气的抽吸部等。在该情况下,各照明部无法配置在对应的各炉灶中心的正上方。第二照明部8b被配置在第二炉灶中心21b和锅中心31b的大致正上方。与此相对,第三照明部8c被配置在从第三炉灶中心21c和锅中心31c的正上方向左侧偏移的位置。因此,即使在锅30c的锅中心31c与第三炉灶中心21c的位置未错位的情况下,从第三照明部8c到锅30c的左侧的上端的距离也变得比从第三照明部8c到锅30c的右侧的上端的距离短。在该情况下,也与图5所示的照射锅30c的第三照明部8c的照明范围相同,第三照明部8c的第三照明控制部以与锅30c的两个上端中的、靠近第三照明部8c的灯泡86的中心一侧的上端一致的方式调节照明范围。据此,第三照明部8c的光不会从锅的靠近灯泡86的中心一侧的上端的外侧(即,图5的左侧)照射顶板10u。如此,在烹调系统2中,即使在像第三照明部8c那样,无法将第三照明部8c配置在第三炉灶11c的正上方的情况下,第三照明部8c的光也不会在顶板10u反射而被摄像头9拍摄到。因此,摄像头9所拍摄的图像不会模糊。参照图6,对各照明部的照明范围进行说明。在图6中,用点状(dotting)表示各照明部所照射的照明范围al3~al5。圆形的锅60a被放置于第一炉灶11a的上方。矩形的平底锅60b被放置于第二炉灶11b的上方。圆形的锅60c被放置于第三炉灶11c的上方。此外,关于被放置于第三炉灶11c上的锅60c的照明范围al5,将在后面说明变形例2时进行叙述。在图6中,用虚线表示锅60a被放置于第一炉灶11a的上方时第一照明部8a照射第一炉灶中心21a的激光la。如图6所示,使用者通过将锅60a的锅中心61a配置在被激光la包围的范围内,能使第一炉灶11a的第一炉灶中心21a与锅中心61a的位置对准来配置锅60a。其结果,锅60a的上侧的整个面被包含于第一照明部8a(参照图1)的照明范围al3。另外,用虚线表示平底锅60b被放置于第二炉灶11b的上方时第二照明部8b照射第二炉灶中心21b的激光lb。因此,如图6所示,使用者通过将矩形的平底锅60b的平底锅中心61b配置在被激光lb包围的范围内,能使第二炉灶11b的第二炉灶中心21b与平底锅中心61b的位置对准来配置平底锅60b。但是,平底锅60b在前后方向(即,图6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与其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不同。平底锅60b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比其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短。如前所述,第二照明部8b的照明范围al4以第二照明部8b发出的光的方向为对称轴呈对称式扩展。即。从上方观察的照明范围al4呈图6所示的大致圆形。因此,第二照明部8b(参照图1)的第二照明控制部使第二照明部8b的照明范围al4与较短的距离、即平底锅60b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一致。据此,虽然平底锅60b的前后的端部未包含于照明范围al4,但第二照明部8b的光不会照射加热烹调器10的顶板10u的上表面。即,摄像头9(参照图1)的图像不容易模糊。(对应关系)第一炉灶11a、第二炉灶11b、第三炉灶11c是“加热部”的一例,摄像头9是“拍摄部”的一例。另外,灯泡86是“发光部”的一例,第一传感器14a、第二传感器14b、第三传感器14c是“烹调容器检测部”的一例。另外,锅中心、平底锅中心是“烹调容器中心”的一例。以上对实施例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只不过是示例,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中包括对以上所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而得到的技术。下面列举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例。(变形例1)在上述烹调系统2中,使用反射锥体83和透镜84来对第一照明部8a的照明范围进行变更。也可以代替于此,在变形例中,照明部具有多个灯泡,从而通过变更发出光的灯泡的数量来变更照明范围。(变形例2)上述烹调系统2的各照明部构成为能使用角度变更机构87等来变更朝向,但也可以代替于此,而在变形例中具有无法变更朝向的照明部。在该情况下,如图6的第三炉灶11c所示,在锅60c的锅中心61c相对于第三炉灶中心21c被向右侧偏移放置的情况下,照明控制部也可以将以距离dc5为半径的照明范围al5作为照明范围,该距离dc5为从第三炉灶中心21c到最近位置的锅60c的外形的距离。(变形例3)在上述烹调系统2中,使用第一传感器14a、第二传感器14b、第三传感器14c来检测锅等被放置在各炉灶的上方的情况,然后摄像头9拍摄图像。也可以代替于此,而不具有各传感器,摄像头9始终拍摄图像,根据摄像头9拍摄到的图像来检测锅等被放置于各炉灶的上方的情况。(变形例4)在各传感器检测到锅等被放置在各炉灶的上方的情况下,上述烹调系统2的各照明控制部使与各炉灶对应的各照明部照射朝各炉灶中心延伸的激光。也可以代替于此,在接通电源开关24,启动控制部40的情况下,变形例的照明控制部照射向炉灶中心延伸的激光。(变形例5)在上述烹调系统2中,利用激光lb、lc分别照射第二炉灶11b的第二炉灶中心21b、第三炉灶11c的第三炉灶中心21c,但也可以代替于此,在变形例中,使用不发出激光的照明部。(变形例6)在上述烹调系统2中,设置有分别照射第一炉灶11a、第二炉灶11b、第三炉灶11c的照明部,但也可以代替于此,用一个照明部照射三个炉灶,也可以用两个照明部照射三个炉灶。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用照明部优先照射放置有锅的炉灶。(变形例7)在上述烹调系统2中,在从第一炉灶中心21a的位置到锅中心31a的位置的距离在规定的范围外的情况下,控制部40向第一照明控制部18a发送锅中心31a的坐标。也可以代替于此,在变形例中,在锅被放置于第一炉灶11a的上方的情况下,控制部40必然将锅中心31a发送到第一照明控制部18a。在该情况下,第一照明控制部18a可以仅在接收到的锅中心31a在规定的范围外的情况下变更第一照明部8a的朝向,也可以在每次接收时变更第一照明部8a的朝向,以使其朝向锅中心31a。(变形例8)实施例的控制部40通过在存储器44内存储有火力基准图像,并将火力基准图像与摄像头9拍摄到的图像进行比较来检测需要调节各炉灶燃烧器的火力的状态。变形例的控制部也可以代替火力基准图像而将数据表(datatable)存储于存储器内,该数据表存储有锅、平底锅的大小和形状、与该大小和形状相对应的炉灶燃烧器的火力。在该情况下,控制部也可以根据摄像头9拍摄到的被放置于炉灶的上方的锅、平底锅的形状的图像和存储器内的数据表来控制炉灶燃烧器的火力。(变形例9)在上述烹调系统2中,控制部40被组装在加热烹调器10内,但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与加热烹调器10分体构成的控制部来控制加热烹调器10。另外,同样,各照明控制部也可以不需要组装于各照明部,在变形例中,控制部和照明控制部一体构成。(变形例10)实施例的烹调系统2通过控制部40来进行各炉灶燃烧器的火力调节,但变形例的烹调系统也可以不具有控制部40。(变形例11)实施例的加热烹调器10是组装于整体厨房中使用的燃气燃烧式的嵌入式炉灶。也可以代替于此,在变形例中,加热烹调器10是电磁感应加热烹调器(ih烹调器)。在该情况下,控制部40也可以代替火力基准图像,而将用于判断锅中的料理的状态的基准图像存储于存储器44。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例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只不过是示例,并不限定权利要求书。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中,包括对以上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而得到的技术。本说明书或者附图中说明的技术要素通过单独或者各种组合来发挥技术上的有效性,并不限定于申请时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组合。另外,本说明书或附图所例示的技术能同时实现多个目的,实现其中一个目的本身就具有技术上的有效性。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