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切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25096568发布日期:2021-05-18 21:5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新风切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与流程

1.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切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消费者水平的提高,空调的多样性逐渐越来广泛,现有空调是在密闭的空间内,一般为内循环使用,导致室内的空气得不到换气,空气的混浊程度越来越多,新风功能对空调器的多样化至关重要,目前大多的新风通风模式单一,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风切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能够根据空气浑浊程度的不同,对应调整不同的通风模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切换装置,包括新风装置和切换装置,新风装置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包括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风道包括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三连通口、第四连通口和切换机构,第一接口与第一进风口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三接口与第二进风口连通,第四接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与室内侧连通,第三连通口和第四连通口与室外侧连通,接口与连通口一一对应,切换机构用于调节切换装置的接口与连通口的连通状态。
5.优选地,切换装置还包括风机接口板和风管接口盒,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设置在风机接口板上,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三连通口和第四连通口设置在风管接口盒上,切换机构连接在风机接口板和风管接口盒之间,并能够相对于风机接口板和风管接口盒运动,以实现接口和连通口的连通状态的调节。
6.优选地,切换机构包括内筒、外筒和连接在内筒和外筒之间的连接管,连接管包括至少两组,每组连接管对应于不同的接口与连通口连通组合。
7.优选地,同一组的连接管位于同一轴向位置,并沿周向方向间隔排布,同一组的连接管的第一端位置与接口一一对应时,第二端位置与连通口一一对应。
8.优选地,不同组的连接管沿切换机构的轴向间隔排布。
9.优选地,不同组的连接管沿周向方向错位排布。
10.优选地,连接管为三组,其中第一组连接管为直管,并沿切换机构的径向延伸,第二组连接管为弯管,并沿顺时针方向弯折,第三组连接管为弯管,并沿逆时针方向弯折,第二组连接管的第一端位于第一组连接管的第一侧,第二端位于第一组连接管的第二侧,第三组连接管的第一端位于第一组连接管的第二侧,第二端位于第一连接管的第一侧。
11.优选地,新风切换装置包括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为新风污风一进一出模式,第二种模式为新风两进模式,第三种模式为污风两出模式,
12.当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新风污风一进一出模式时,第一进风口与第四连通口连通,
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连通口连通,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连通口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三连通口连通;
13.当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新风两进模式时,第一进风口与第三连通口连通,第一出风口与第一连通口连通,第二进风口与第四连通口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二连通口连通;
14.当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污风两出模式时,第一进风口与第一连通口连通,第一出风口与第三连通口连通,第二进风口与第二连通口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四连通口连通。
15.优选地,风机接口板的一端设置有分配轴,风管接口盒上设置有分配腔,切换机构的外筒安装在分配腔内,分配轴安装在切换机构的内筒内,切换机构能够同时相对于风机接口板和风管接口盒转动。
16.优选地,分配轴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连通槽,分配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连通槽,接口与第一连通槽一一对应连通,第二连通槽与连通口一一对应连通,切换机构的连接管能够选择地与第一连通槽和第二连通槽连通。
17.优选地,第一连通槽和第二连通槽均为条形槽。
18.优选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第一风机,第二风道内设置有第二风机,第一风机位于第一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之间,第二风机位于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之间。
19.优选地,新风切换装置还包括壳体和盖板,壳体包括上腔和下腔,新风装置安装在下腔内,切换装置安装在上腔内,盖板盖设在壳体的开口处。
20.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新风切换装置,该新风切换装置为上述的新风切换装置。
21.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新风切换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22.获取新风切换装置的工作模式;
23.根据新风切换装置的工作模式对切换机构进行调节,通过调节切换装置的接口与连通口的连通状态来调节新风切换装置的工作模式。
24.优选地,根据新风切换装置的工作模式对切换机构进行调节的步骤包括:
25.当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新风污风一进一出模式时,控制第一进风口与第四连通口连通,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连通口连通,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连通口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三连通口连通;
26.当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新风两进模式时,控制第一进风口与第三连通口连通,第一出风口与第一连通口连通,第二进风口与第四连通口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二连通口连通;
27.当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污风两出模式时,控制第一进风口与第一连通口连通,第一出风口与第三连通口连通,第二进风口与第二连通口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四连通口连通。
28.本申请提供的新风切换装置,包括新风装置和切换装置,新风装置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包括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风道包括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三连通口、第四连通口和切换机构,第一接口与第一进风口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第三接口与第二进风口连通,第四接口与第二出风口连通,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与室内侧连通,第三连通口和第四连通口与室外侧连通,接口与连通口一一对应,切换机构用于调节切换装置的接口与连通口的连通状态。本申请的新风切换装置,将新风装置和切换装置配合连接,利用新风装置实现室内室外空气的抽取,利用切换装置实现新
风装置的连通状态的调节,从而能够根据空气浑浊程度的不同,对应调整不同的通风模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切换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30.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切换装置的分解结构图;
31.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切换装置的新风装置的分解结构图;
32.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切换装置的切换装置的第一分解结构图;
33.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切换装置的切换装置的第二分解结构图;
34.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切换装置的新风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35.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切换装置的新风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36.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新风污风一进一出模式时的切换装置结构图;
37.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新风两进模式时的切换装置结构图;
38.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污风两出模式时的切换装置结构图;
39.图1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切换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40.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新风切换装置的控制流程图。
41.附图标记表示为:
42.1、第一接口;2、第二接口;3、第三接口;4、第四接口;5、第一连通口;6、第二连通口;7、第三连通口;8、第四连通口;9、风机接口板;10、风管接口盒;11、内筒;12、外筒;13、连接管;14、分配轴;15、分配腔;16、第一连通槽;17、第二连通槽;18、第一风机;19、第二风机;20、壳体;21、盖板;22、新风装置;23、切换装置;24、风道盖板;25、第一风道;26、隔板;27、第二风道;28、滤网盖板;29、过滤网;30、转接头;a1、第一进风口;a2、第一出风口;b1、第二进风口;b2、第二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43.结合参见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新风切换装置包括新风装置22和切换装置23,新风装置22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风道25和第二风道27,第一风道25包括第一进风口a1、第一出风口a2,第二风道27包括第二进风口b1、第二出风口b2,切换装置23包括第一接口1、第二接口2、第三接口3、第四接口4、第一连通口5、第二连通口6、第三连通口7、第四连通口8和切换机构,第一接口1与第一进风口a1连通,第二接口2与第一出风口a2连通,第三接口3与第二进风口b1连通,第四接口4与第二出风口b2连通,第一连通口5和第二连通口6与室内侧连通,第三连通口7和第四连通口8与室外侧连通,接口与连通口一一对应,切换机构用于调节切换装置23的接口与连通口的连通状态。
44.本申请的新风切换装置,将新风装置22和切换装置23配合连接,使得两者能够组合使用,利用新风装置22实现室内室外空气的抽取,利用切换装置23实现新风装置22的连通状态的调节,从而能够根据空气浑浊程度的不同,对应调整不同的通风模式,提高用户的
使用体验。
45.新风装置22包括风道盖板24、第一风道25、隔板26、第一风机18、第二风机19、第二风道27、滤网盖板28和过滤网29,第一风道25和第二风道27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在新风装置2的顶部,使得新风装置的顶部形成多个连接风口,连接风口处通过转接头30与切换装置23进行连接。
46.本实施例的新风装置22中,第一风机18和第二风机19分别位于隔板26的两侧,第一风道25和第二风道27相互隔离,第一风道25位于新风装置22的第一侧,第二风道27位于新风装置22的第二侧。
47.新风装置22通过转接头30与切换装置23之间实现连接,为了便于进行新风装置22与切换装置23之间的连接,转接头30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为所需的状态,例如一字排开状态,或者是一端一字排开,另一端并排设置,转接头30的一端需要与新风装置22的各个风口的位置相适配,另一端需要与切换装置23的连接接口的位置相适配。在进行转接头30的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转接头30的形态。
48.在第一风道25内,空气从第一进风口a1向下走,到最底下后向后走,经过过滤网过滤一部分杂质,然后进入到第一风道25内,最后从第一出风口a2送出。
49.在第二风道27内,空气从第二进风口b1向下走,到最底下后向前走,进入到第二风道27,最后从第二出风口b2送出。
50.切换装置23还包括风机接口板9和风管接口盒10,第一接口1、第二接口2、第三接口3和第四接口4设置在风机接口板9上,第一连通口5、第二连通口6、第三连通口7和第四连通口8设置在风管接口盒10上,切换机构连接在风机接口板9和风管接口盒10之间,并能够相对于风机接口板9和风管接口盒10运动,以实现接口和连通口的连通状态的调节。
51.在本实施例中,风机接口板9和风管接口盒10之间是相对固定的,且风机接口板9上的四个接口与新风装置22上的进出风口是固定连接的,风机接口板9上的四个接口与风管接口盒10上的四个连通口是通过切换机构实现连通的,因此通过调节切换机构的位置,能够使得四个接口与四个连通口实现不同的连通状态,进而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的切换。
52.切换机构包括内筒11、外筒12和连接在内筒11和外筒12之间的连接管13,连接管13包括至少两组,每组连接管13对应于不同的接口与连通口连通组合。切换机构的内筒11和外筒12同心设置,两者之间通过连接管13进行连接,连接管13包括至少两组,每组连接管13在内筒11和外筒12上的连接位置不同,其中一组连接管13在内筒11和外筒12上的连接位置与其他组连接管13在内筒11和外筒12上的连接位置之间形成预设夹角,从而能够使得其中一组连接管13能够将每个接口与对应的一个连通口连通,另一组连接管13能够将该接口与另外一个连通口连通,由于不同连接管所连通的接口和连通口不同,因此使得新风装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与室内外的连通状态也不同,从而实现了多种不同的工作模式的调节。
53.本实施例中采用内筒11和外筒12配合所形成的筒状结构来进行连通状态的切换调节,可以通过切换机构的转动进行调节,因此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易于实现。
54.在本实施例中,内筒11和外筒12的一端开口,另一端通过连接板进行连接,能够利用连接板提供内筒11和外筒12之间的连接作用,使得连接管13仅需要提供管路连通作用,无需提供连接作用力,能够提高切换机构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5.同一组的连接管13位于同一轴向位置,并沿周向方向间隔排布,同一组的连接管
13的第一端位置与接口一一对应时,第二端位置与连通口一一对应,可以保证在切换过程中,不管是哪一组连接管13转动至连接位置,均能够保证连接管13与接口和连通口之间的对应关系。
56.在一个实施例中,不同组的连接管13沿切换机构的轴向间隔排布,从而能够避免连接管13集中在一起,方便进行连接管13的布局和设置,能够避免连接管13之间的干涉问题,降低连接管13的设置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57.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内筒11的管径足够大,且能够在周向方向上分布开时,也可以将所有的连接管13设置在同一轴向位置上。
58.不同组的连接管13沿周向方向错位排布,更加方便进行连接管13的布置。
59.连接管13为三组,其中第一组连接管13为直管,并沿切换机构的径向延伸,第二组连接管13为弯管,并沿顺时针方向弯折,第三组连接管13为弯管,并沿逆时针方向弯折,第二组连接管13的第一端位于第一组连接管13的第一侧,第二端位于第一组连接管13的第二侧,第三组连接管13的第一端位于第一组连接管13的第二侧,第二端位于第一连接管13的第一侧。
60.通过对其它两组连接管13进行折弯设计,可以使得第二组连接管13相对于第一组连接管13向顺时针方向弯折,使得第二组连接管13和第一组连接管13在连接同一个接口时,第二组连接管13所连接的连通口相对于第一组连接管13所连接的连通口沿着顺时针方向错位一个位置,从而使得第一组连接管13和第二组连接管13的接口连接至不同的连通口,实现对切换装置23的接口和连通口的连通状态的切换。第三组连接管13与第二组连接管13的原理与此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三组连接管13是相对于第一组连接管13向逆时针弯折的,因此可以相对于第一组连接管13实现另一种连通状态。
61.新风切换装置包括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为新风污风一进一出模式,第二种模式为新风两进模式,第三种模式为污风两出模式,
62.当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新风污风一进一出模式时,第一进风口a1与第四连通口8连通,第一出风口a2与第二连通口6连通,第二进风口b1与第一连通口5连通,第二出风口b2与第三连通口7连通;
63.当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新风两进模式时,第一进风口a1与第三连通口7连通,第一出风口a2与第一连通口5连通,第二进风口b1与第四连通口8连通,第二出风口b2与第二连通口6连通;
64.当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污风两出模式时,第一进风口a1与第一连通口5连通,第一出风口a2与第三连通口7连通,第二进风口b1与第二连通口6连通,第二出风口b2与第四连通口8连通。
65.风机接口板9的一端设置有分配轴14,风管接口盒10上设置有分配腔15,切换机构的外筒12安装在分配腔15内,分配轴14安装在切换机构的内筒11内,切换机构能够同时相对于风机接口板9和风管接口盒10转动。
66.分配轴14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连通槽16,分配腔15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连通槽17,接口与第一连通槽16一一对应连通,第二连通槽17与连通口一一对应连通,切换机构的连接管13能够选择地与第一连通槽16和第二连通槽17连通。
67.第一连通槽16和第二连通槽17均为条形槽。
68.第一连通槽16和第二连通槽17沿内筒11的轴向方向的延伸长度应该覆盖各组连接管13在内筒11的轴向方向的总布置长度,使得各个连接管在达到连通位置时,均能够顺利实现与第一连通槽16和第二连通槽17的连通。
69.第一风道25内设置有第一风机18,第二风道27内设置有第二风机19,第一风机18位于第一进风口a1与第一出风口a2之间,第二风机19位于第二进风口b1与第二出风口b2之间。
70.新风切换装置还包括壳体20和盖板21,壳体20包括上腔和下腔,新风装置22安装在下腔内,切换装置23安装在上腔内,盖板盖设在壳体20的开口处。
71.本申请通过增加壳体20和盖板21,能够对位于壳体20内的新风装置22和切换装置23进行保护。壳体20内设置有支撑板,该支撑板将壳体20的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并能够实现对切换装置23的安装固定,从而方便实现新风装置22与切换装置23的连接。
72.切换装置23的切换机构的转动调节可以通过步进电机实现,步进电机可以安装固定在风管接口盒10上。
73.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空调器包括新风切换装置,该新风切换装置为上述的新风切换装置。
74.结合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述的新风切换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新风切换装置的工作模式;根据新风切换装置的工作模式对切换机构进行调节,通过调节切换装置23的接口与连通口的连通状态来调节新风切换装置的工作模式。
75.根据新风切换装置的工作模式对切换机构进行调节的步骤包括:当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新风污风一进一出模式时,控制第一进风口a1与第四连通口8连通,第一出风口a2与第二连通口6连通,第二进风口b1与第一连通口5连通,第二出风口b2与第三连通口7连通;当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新风两进模式时,控制第一进风口a1与第三连通口7连通,第一出风口a2与第一连通口5连通,第二进风口b1与第四连通口8连通,第二出风口b2与第二连通口6连通;当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污风两出模式时,控制第一进风口a1与第一连通口5连通,第一出风口a2与第三连通口7连通,第二进风口b1与第二连通口6连通,第二出风口b2与第四连通口8连通。
76.当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新风污风一进一出模式时,第一进风口a1通过第四连通口8与室外侧连通,第一出风口a2通过第二连通口6与室内侧连通,第二进风口b1通过第一连通口5与室内侧连通,第二出风口b2通过第三连通口7与室外侧连通,此时室外新风能够通过第四连通口8经连接管13进入到第一进风口a1,然后经第一风机18后从第一出风口a2流出,经连接管13从第二连通口6进入室内,向室内送入新鲜空气,室内污风能够从室内侧经第一连通口5和连接管13进入到第二进风口b1,然后经第二风机19后从第二出风口b2进入到连接管13,然后从第三连通口7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室外。
77.当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新风两进模式时,第一进风口a1通过第三连通口7与室外侧连通,第一出风口a2通过第一连通口5与室内侧连通,第二进风口b1通过第四连通口8与室外侧连通,第二出风口b2通过第二连通口6与室内侧连通,此时室外新风能够通过第三连通口7经连接管13进入到第一进风口a1,然后经第一风机18后从第一出风口a2流出,经连接管13从第一连通口5进入室内,向室内送入新鲜空气,同时还可以从室外侧经第四连通口8和连接管13进入到第二进风口b1,然后经第二风机19后从第二出风口b2进入到连接管13,然
后从第二连通口6向室内送入新鲜空气。
78.当新风切换装置处于污风两出模式时,第一进风口a1通过第一连通口5与室内侧连通,第一出风口a2通过第三连通口7与室外侧连通,第二进风口b1通过第二连通口6与室内侧连通,第二出风口b2通过第四连通口8与室外侧连通,此时室内污风能够通过第一连通口5经连接管13进入到第一进风口a1,然后经第一风机18后从第一出风口a2流出,经连接管13从第三连通口7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室外,还能够从室内侧通过第二连通口6和连接管13进入到第二进风口b1,然后经第二风机19后从第二出风口b2进入到连接管13,然后从第四连通口8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室外。
79.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80.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