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灶及包括在该电灶中的空气引导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28133发布日期:2021-09-14 22:14阅读:77来源:国知局
电灶及包括在该电灶中的空气引导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灶,更详细地,涉及一种能够利用单个送风风扇集中地冷却用于控制加热部的驱动电路部和将视觉信息显示给用户的显示部的电灶。


背景技术:

2.在家中或饭店中,使用各种方式的烹饪设备来加热食物。所述烹饪设备包括使用燃气的燃气灶和使用电力的电灶。
3.电灶主要分为电阻加热方法和感应加热方法。
4.电阻加热方法是,将电流施加到金属电阻丝或非金属发热体(例如碳化硅) 以产生热量,并辐射或传导已产生的热量,从而加热待加热物体(作为一例,锅具、平底锅等的炊具)的方式。
5.感应加热方法是,将高频电力施加到线圈以在线圈周围产生磁场,并使用由产生的磁场形成的涡电流(eddy current)来加热由金属成分制成的待加热物体的方式。
6.描述感应加热方法中的基本加热原理:当向工作线圈(working coil)或加热线圈施加电流时,待加热物体被感应加热(induction heating)并产生热量,并且待加热物体被产生的热量加热。
7.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形状的图。
8.作为参考,图1是在韩国公开专利第10

2018

0026141号中示出的图。
9.参照图1,冷气流诱导构件27支撑加热部22,并执行将由冷却部26吹送的冷气流引导到电气部件和光源单元24侧的功能。换句话说,支撑板部271 设置在加热部22和冷却部26之间,并形成冷气的流路。
10.然而,在现有技术中,仅形成了允许冷气通过加热部22的下部和光源单元24的流路,从而存在无法通过引导冷气来集中地冷却加热部22的下部的电装部件中的高温部件的问题。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通过引导冷气来集中地冷却光源单元23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灶,在该电灶中,用于控制加热部的驱动电路部和用于将视觉信息显示给用户的显示部可以全部由单个送风风扇集中地冷却。
12.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灶,其能够减少驱动期间产生的噪音。
1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灶,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14.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限于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说明来理解未提及的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并且借助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
15.在根据本发明的电灶中,从送风风扇输出的空气之中,大部分空气通过空气引导件被输送到驱动电路部,从送风风扇输出的空气中的一部分空气从空气引导件被吐出并被输送到显示部,由此,驱动电路部和显示部可以全部由单个送风风扇来冷却。
16.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电灶中,通过将与送风风扇相邻的空气引导件的一端的至
少一部分的高度形成为送风风扇的顶部表面的高度的以上,从而使从送风风扇输出的空气之中的一些空气吐出到空气引导件的外部。因此,可以使用吐出的空气来冷却显示部。
17.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电灶中,由于单个送风风扇可以冷却驱动电路部和显示部,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冷却显示部的送风风扇。因此,可以降低电灶的制造成本,并且可以减少噪音。
18.根据本发明,驱动电路部和显示部可以全部由单个送风风扇集中地冷却。
19.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驱动期间产生的噪音。
20.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降低电灶的制造成本。
21.除了上述效果,还将在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事项的同时,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的相关图的图。
23.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感应加热装置的立体图。
24.图3至图6是示出在图2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省略了一部分构成要素的立体图。
25.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引导件的正面立体图。
26.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引导件的背面的立体图。
27.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引导件的侧剖视图。
28.图10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施例中用于说明送风风扇和空气引导件配置在壳体时的概念的图。
29.图11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送风风扇和空气引导件相连接时的立体图。
30.图12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配置了送风风扇和空气引导件时的正剖视图。
31.图13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从送风风扇输出的空气流入空气引导件的概念的图。
32.图14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从空气引导件吐出空气时的图。
33.图15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阻尼构件配置在送风风扇的顶部表面时的图。
34.图16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从空气引导件吐出的空气的方向被阻尼构件改变时的概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前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在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当判断针对与本发明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模糊本发明的主旨时,省略其详细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要素。
36.尽管在本发明中为了说明多个结构元件使用了第一、第二等术语,但是这些结构元件不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为了区别一个结构元件与另一个结构元件而使用,因此,
除非另有记载,否则以下提到的第一结构元件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也可以是第二结构元件。
37.在下文中,任何构成在构成要素的“上部(或下部)”或“上(或下)”的布置是指将任意构成配置为与部件的顶面(或底面)接触,还可以是指可以将其他构成夹设在所述构成要素和配置在该构成要素之上(或之下)的任何构成之间。
38.另外,当记载为某一构成要素“连结”、“结合”或“连接”于其它构成要素时,应该理解为上述构成要素可直接连结或连接上述其它构成要素,并且,也可以在各构成要素之间“夹设”另一构成要素,或者各个构成要素也可以利用其他构成要素“连结”、“结合”或“连接”。
39.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每个构成要素可以是单数或复数。
40.此外,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单数的表达包括多个表示。在本技术中,术语“由
……
构成”或“包括”不应解释为包括说明书中描述的所有各种构成要素或步骤,也可以不包括一些构成要素或步骤,或者应解释为进一步包括其他构成要素或步骤。
41.在整个说明书中,当提到“a和/或b”时,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表示a、 b或者a和b,当提及“c到d”时,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表示为c以上且d 以下。
42.以下,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电灶。
43.并且,在本发明中说明的电灶是包括电阻加热方法的电灶和感应加热方法的电灶(即,感应加热装置)两者的概念。此时,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主要以将工作线圈作为加热部设置的感应加热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44.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感应加热装置100的立体图,图3 至图6是示出在图2的感应加热装置100中省略了一部分构成要素的立体图。
45.作为参考,图2是在图1的感应加热装置100中省略了盖板104的图,图 3是在图1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省略了盖板104和工作线圈106a、106b、106c、 106d、106e的图,图4是在图1的感应加热装置100中省略了盖板104、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106e以及底板108a、108b、108c的图,图5 是在图1的感应加热装置100中省略了盖板104、工作线圈106a、106b、106c、 106d、106e、底板108a、108b、108c以及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图。
46.参照图2至图6,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感应加热装置100包括:壳体 102、盖板104、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106e、底板108a、108b、 108c、驱动电路部110a、110b、110c、散热器112a、112b、112c、电源引入部114、滤波电路部116a、116b、116c、送风风扇118a、118b、118c以及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
47.壳体102可以执行保护感应加热装置100内的各个构成元件的功能。作为一例,壳体102可以由铝材料制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另外,壳体102 可以是隔热的,以防止由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106e产生的热量向外部泄漏。
48.盖板104结合到壳体102的上端以遮蔽壳体102的内部,并且待加热物体 (未图示,被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106e中的至少一个加热的物体)可以配置在该盖板104的上表面。
49.在盖板104的顶部表面配置有诸如炊具的待加热物体,由工作线圈106a、 106b、106c、106d、106e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盖板104的顶部表面传递至待加热物体。
50.盖板104可以包括玻璃材料,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51.可以在盖板104的顶部表面设置有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的输入接口1041。输入接口1041可以设置成埋入盖板104的顶部表面,并可以显示特定图像。输入接口1041接收来自用户的触摸输入,感应加热装置100可以基于接收到的触摸输入来驱动。
52.具体地,输入接口1041是用于输入用户期望的加热强度或加热时间等的模块,可以由物理按钮或触摸面板等来实现。此外,输入接口1041可以显示感应加热装置100的驱动状态。
53.作为一例,输入接口1041可以是tft 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但是不限于此。
54.可以在盖板104的顶部表面形成有光显示区域1042a、1042b、1042c。光源单元1043a、1043b、1043c可以配置在盖板104的下部,并且从光源单元 1043a、1043b、1043c辐射的光可以通过光显示区域1042a、1042b、1042c传递给用户。
55.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106e是加热待加热物体的加热部,并且可以配置在壳体102的内部。
56.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106e可以由以环形缠绕多次的导线形成,并且可以产生交变磁场。此外,云母片和铁氧体磁芯可以依次地布置在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106e的下侧。
57.铁氧体磁芯可以利用密封剂(sealant)固定在云母片,并可以使由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106e产生的交变磁场扩散。云母片可以利用密封剂固定到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106e和铁氧体磁芯,并可以防止由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106e产生的热量传递到铁氧体磁芯。
58.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106e可以具有复数个。复数个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106e可以包括:配置在壳体102的中央部的第一工作线圈106a;配置在第一工作线圈106a的右侧的第二工作线圈106b 和第三工作线圈106c;配置在第一工作线圈106a的第四工作线圈106d和第五工作线圈106e。第二工作线圈106b和第三工作线圈106c可以在第一工作线圈106a的右侧沿上下配置,第四工作线圈106d和第五工作线圈106e可以在第一工作线圈106a的左侧沿上下配置。
59.作为一例,第一工作线圈106a可以是高输出的双加热线圈,第二工作线圈106b、第三工作线圈106c、第四工作线圈106d以及第五工作线圈106e可以是单加热线圈。作为双加热线圈的第一工作线圈106a的重量较重,并且最高输出可以是7000kw。
60.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感应加热装置100还可以基于上述构造和特征具有无线电力传输功能。
61.即,已开发有无线供电技术,并且该技术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应用了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电子设备的电池不需要连接另外的充电连接器,只需要放置在充电板上即可进行充电。应用了无线电力传输的电子设备不需要线缆或充电器,因此改善了便携性,并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小了尺寸和重量。
62.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大致包括利用线圈的电磁感应方法、利用谐振的谐振方法以及将电能转换为微波并传递微波的电波辐射方法等。其中,电磁感应方法是利用在发送无线电力的设备中设置的初级线圈(例如,工作线圈)与在接收无线电力的设备中设置的次级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来传输电力的技术。
63.感应加热装置100的感应加热方法的原理在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待加热物体方面与利用电磁感应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基本相同。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感应加热装置100可以执行感应加热功能以及无线电力传输功能。
64.底板108a、108b、108c可以配置在壳体102的中间段,并且复数个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106e可以配置在所底板108a、108b、108c的上部。底板108a、108b、108c支撑较重的复数个工作线圈106a、106b、106c、 106d、106e,并可以用于安置复数个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106e。在底板108a、108b、108c的上部,可以进一步配置有输入接口1041和光源单元1043a、1043b、1043c。
65.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底板108a、108b、108c可以具有复数个。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将一个底板配置在壳体102的内部。
66.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复数个底板108a、108b、108c可以包括第一底板108a、第二底板108b以及第三底板108c。
67.第一底板108a、第二底板108b以及第三底板108c可以在壳体102的中间段彼此并排布置。
68.第一底板108a可以位于壳体102的中间段的中央部。第一工作线圈106a 可以配置在第一底板108a的上部。
69.输入接口1041和与第一工作线圈106a相对应的第一光源单元1043a可以进一步配置在第一底板108a的上部。另外,第一底板108a中可以形成有用于配置输入接口1041和第一光源单元1043a的贯通孔(a)1081a。
70.第二底板108b可以在壳体102的中间段配置在第一底板108a的右侧。第二工作线圈106b和第三工作线圈106c可以配置在第二底板108b的上部。
71.与第二工作线圈106b和第三工作线圈106c相对应的第二光源单元1043b 可以进一步配置在第二底板108b的上部。在第二底板108b的上部,第二工作线圈106b、第三工作线圈106c以及第二光源单元1043b可以依次地布置。另外,第二底板108b中可以形成有用于配置第二光源单元1043b的贯通孔(b) 1081b。
72.第三底板108c可以在壳体102的中间段配置在第一底板108a的左侧。第四工作线圈106d和第五工作线圈106e可以配置在第三底板108c的上部。
73.与第四工作线圈106d和第五工作线圈106e相对应的第三光源单元1043c 可以进一步配置在第三底板108c的上部。在第三底板108c的上部,第四工作线圈106d、第五工作线圈106e以及第三光源单元1043c可以依次地布置。另外,第三底板108c中可以形成有用于配置第三光源单元1043c的贯通孔(c) 1081c。
74.在壳体102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可以形成有用于安置复数个底板108a、108b、108c的复数个安置部1021。即,复数个底板108a、108b、108c的边缘可以安置到复数个安置部1021的上部,由此,复数个底板108a、108b、108c 可以位于壳体102的中间段。
75.在壳体102的下端的中央部,可以配置有支架1022。支架1022配置在第一底板108a的下侧的中央部,并且可以防止由于第一底板108a的重量引起的底板108a的下部表面的下垂。此时,第一底板108a的重量中可以包括,配置在第一底板108a上部的第一工作线圈106a的重量。
76.可以在支架1022的上部配置有至少一个弹性元件1025。作为一例,弹性元件1025
可以是板簧。至少一个弹性元件1025的上端可以接触第一底板108a 的下部表面,并且可以防止第一底板108a的下部表面的下垂。
77.驱动电路部110a、110b、110c可以控制作为加热部的复数个工作线圈 106a、106b、106c、106d、106e的驱动,还可以控制诸如输入接口1041等的感应加热装置100的部件的驱动。
78.驱动电路部110a、110b、110c中可以设置有与工作线圈106a、106b、106c、 106d、106e的驱动有关的各种部件。各种部件可以包括:提供交流电的电源部;将电源部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的整流部;利用开关动作将由整流部整流的直流电转换为谐振电流并将该谐振电流提供给工作线圈106的逆变器部;控制逆变器部和与该逆变器的驱动有关的部件的微型计算机(即微计算机);接通(turn

on)或关断(turn

off)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106e的继电器或半导体开关等。
79.驱动电路部110a、110b、110c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电路部110a、第二驱动电路部110b以及第三驱动电路部110c。第一驱动电路部110a在壳体102的下端可以相对于支架1022配置在右侧,并且可以控制第一工作线圈106a的驱动。第二驱动电路部110b可以配置在第一驱动电路部110a的右侧,并且可以控制第二工作线圈106b和第三工作线圈106c的驱动。第三驱动电路部110c 在壳体102的下端可以相对于支架1022配置在左侧,并且可以控制第四工作线圈106d和第五工作线圈106e的驱动。
80.散热器112a、112b、112c可以配置在驱动电路部110a、110b、110c的一部分的上部,并且用于防止配置在驱动电路部110a、110b、110c的一部分的部件的温度升高。
81.散热器112a、112b、112c可以包括第一散热器112a、第二散热器112b 以及第三散热器112c。第一散热器112a可以防止设置在第一驱动电路部110a 的一部分的部件的温度升高,第二散热器112b可以防止设置在第二驱动电路部110b的一部分的部件的温度升高,第三散热器112c可以防止设置在第三驱动电路部110c的一部分的部件的温度升高。
82.电源引入部114可以执行将外部电源供应到感应加热装置100的功能。电源引入部114可以由接线端子来实现。
83.电源引入部114可以配置在壳体102的下端的边缘之中的任一边缘处。作为一例,电源引入部114可以配置在壳体102的下端的左侧上端。
84.滤波电路部116a、116b、116c可以配置在壳体102的下端的边缘之中的任一边缘处,并且可以减少由复数个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106e 产生的噪声。
85.滤波电路部116a、116b、116c可以包括第一滤波电路部116a、第二滤波电路部116b以及第三滤波电路部116c。
86.第一滤波电路部116a可以减少由第一工作线圈106a产生的噪声。第二滤波电路部116b可以减少由第二工作线圈106b和第三工作线圈106c产生的噪声。第三滤波电路部116c可以减少由第四工作线圈106d和第五工作线圈106e 产生的噪声。
87.送风风扇118a、118b、118c可以执行冷却壳体102的内部温度的功能。因此,送风风扇118a、118b、118c可以冷却驱动电路部110a、110b、110c中设置的各种部件的温度。
88.送风风扇118a、118b、118c可以配置在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 106e的下侧。
89.送风风扇118a、118b、118c可以包括第一送风风扇118a、第二送风风扇 118b以及
第三送风风扇118c。
90.第一送风风扇118a可以冷却在第一驱动电路部110a中设置的各种部件,并且可以进一步执行冷却第一光源单元1043a和输入接口1041的功能。尤其,第一送风风扇118a可以将用于冷却的空气(风)输送到配置在第一驱动电路部110a的上部的第一散热器112a。
91.第二送风风扇118b可以冷却在第二驱动电路部110b中设置的各种部件,并且可以执行冷却第二光源单元1043b的功能。尤其,第二送风风扇118b可以将用于冷却的空气输送到配置在第二驱动电路部110b的上部的第二散热器 112b。
92.第三送风风扇118c可以冷却在第三驱动电路部110c中设置的各种部件,并且可以执行冷却第三光源单元1043c的功能。尤其,第三送风风扇118c可以将用于冷却的空气输送到配置在第三驱动电路部110c的上部的第三散热器 112c。
93.另外,在送风风扇118a、118b、118c中,可以不形成有用于防止异物接触送风风扇118a、118b、118c的构造。
94.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可以执行引导由送风风扇118a、118b、118c 产生的空气的功能。在工作线圈106a、106b、106c、106d、106e的下侧,可以配置有光源单元1043a、1043b、1043c、输入接口1041以及送风风扇118a、 118b、118c,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可以将从配置在壳体102的下侧的送风风扇118a、118b、118c输出的空气引向壳体102的上侧方向。
95.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可以包括第一空气引导件120a、第二空气引导件120b以及第三空气引导件120c。
96.第一空气引导件120a可以配置成将设置在第一驱动电路部110a的一部分的第一散热器112a包裹住,并且可以将从第一送风风扇118a输出的空气引导(传递)到第一散热器112a。
97.第二空气引导件120b可以配置成将设置在第二驱动电路部110b的一部分的第二散热器112b包裹住,并且可以将从第二送风风扇118b输出的空气引导到第二散热器112b。
98.第三空气引导件120c可以配置成将设置在第三驱动电路部110c的一部分的第三散热器112c包裹住,并且可以将从第三送风风扇118c输出的空气引导到第三散热器112c。
99.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感应加热装置100具有上述构造和特征。在下文中,将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形状以及用于防止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输出的空气向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外部逸出的构造。
100.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正面立体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 的背面立体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引导件120a、120b、 120c的侧剖视图。图10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种用于说明送风风扇118a、 118b、118c和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配置在壳体102时的概念的图。图11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送风风扇118a、118b、118c和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相连接时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配置了送风风扇118a、118b、118c和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 时的正剖视图。图13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从送风风扇118a、 118b、118c输出的空气流入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概念的图。图14 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从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吐出空气时的图。图15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阻尼构件1502配
置在送风风扇118a、118b、118c的顶部表面时的图。图16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从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吐出的空气的方向被阻尼构件1502改变时的概念的图。
101.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图10至图13中仅示出了第三空气引导件120c配置在壳体102中的第三驱动电路部110c的上部的形态。
102.首先,参照图10,第一贯通孔1023a、1023b、1023c以及第二贯通孔1024a、 1024b、1024c可以形成在壳体102的下端部。除了第一贯通孔1023a、1023b、 1023c以及第二贯通孔1024a、1024b、1024c之外,壳体102的下端部可以具有被封闭的形状。
103.第一贯通孔1023a、1023b、1023c可以用作将空气供应到送风风扇118a、 118b、118c的通道。
104.第一贯通孔1023a、1023b、1023c可以形成在壳体102的下部表面以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的下端相邻,由此,可以将空气供应到送风风扇118a、 118b、118c。
105.第一贯通孔1023a、1023b、1023c可以形成在壳体102的下侧的边缘。第一贯通孔1023a、1023b、1023c的数量可以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的数量相同。即,第1

1贯通孔1023a可以提供将空气供应到第一送风风扇118a 的通道,第1

2贯通孔1023b可以提供将空气供应到第二送风风扇118b的通道,第1

3贯通孔1023c可以提供将空气供应到第三送风风扇118c的通道。第1

1贯通孔1023a、第1

2贯通孔1023b以及第1

3贯通孔1023c可以在所述下侧的边缘处并排布置。
106.第一贯通孔1023a、1023b、1023c的形状可以对应于送风风扇118a、118b、 118c的下部表面的形状。即,第一贯通孔1023a、1023b、1023c的形状可以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内部的风扇的形状相同。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107.第二贯通孔1024a、1024b、1024c可以用作将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 输出的空气排出到壳体102的外部的通道。即,第二贯通孔1024a、1024b、 1024c可以将壳体102的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
108.在壳体102的下端,可以配置有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所述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执行引导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产生的空气的功能。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一端可以配置为与送风风扇118a、 118b、118c相邻,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另一端可以接触并连接到壳体102的下部表面。
109.第二贯通孔1024a、1024b、1024c可以形成在壳体102的上侧的边缘。第二贯通孔1024a、1024b、1024c可以与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另一端连接,并且可以通过该第二贯通孔1024a、1024b、1024c将空气排出到壳体 102的外部。
110.第二贯通孔1024a、1024b、1024c的形状可以对应于空气引导件120a、 120b、120c的另一端的形状。即,第二贯通孔1024a、1024b、1024c的形状可以与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另一端的形状相同。
111.第二贯通孔1024a、1024b、1024c的数量可以与空气引导件120a、120b、 120c的数量相同。第2

1贯通孔1024a可以与第一空气引导件120a连接以提供用于排出空气的通道,第2

2贯通孔1024b可以与第二空气引导件120b连接以提供用于排出空气的通道,第2

3贯通孔1024c可以与第三空气引导件 120a连接以提供用于排出空气的通道。第2

1贯通孔1024a、第2

2贯通孔1024b 以及第2

3贯通孔1024c可以在壳体102的上侧的边缘并排布置。
112.另外,参照图4、图7以及图12,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可以包括外壳702、防止
结构件704、第一连接部706、第二连接部708以及第三连接部710。另外,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可以通过单个工序一体地形成。
113.外壳702可以构成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主体。外壳702可以具有内部为空的形状。外壳702可以具有塑料材料,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114.外壳702具有一端、中间段以及另一端。
115.外壳702的一端可以与配置在壳体102的下侧的送风风扇118a、118b、 118c相邻地配置。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输出的空气可以提供到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一端。作为一例,外壳702的一端的一部分可以配置为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的输出端的一部分重叠。
116.参照图9,以侧剖视图为基准,外壳702的一端可以是矩形的。
117.参照图11和图12,外壳702的一端的顶部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的高度可以高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的高度。
118.更详细地,外壳702的一端的顶部表面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102和第二部分1104。外壳702的一端的第一部分1102和第二部分1104可以通过彼此连接而形成。作为一例,外壳702的一端的第一部分1102可以是外壳702的一端的顶部表面中的右侧部分,外壳702的一端的第二部分1104可以是外壳702 的一端的顶部表面中的左侧部分。
119.外壳702的一端的第一部分1102(右侧部分)可以配置成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的顶部表面接触。即,外壳702的一端的第一部分1102可以安置在送风风扇118a、118b、118c的顶部表面。
120.外壳702的一端的第二部分1104(左侧部分)的高度可以高于送风风扇 118a、118b、118c的顶部表面。此时,可以在外壳702的一端的第二部分1104 和送风风扇118a、118b、118c的顶部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gap),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输出的空气中的一些空气1202可以通过该间隙被吐出。
121.即,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输出的大部分空气可以通过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被输送到驱动电路部110a、110b、110c的一部分(即,配置有散热器112a、112b、112c的部分),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输出的空气中的一些空气1202通过间隙向与大多数空气被输送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吐出。
122.从形成在外壳702的一端的第二部分1104的间隙吐出的空气1202集中地输送到光源单元1043a、1043b、1043c和输入接口1041,并且可以基于吐出的空气1202,使得光源单元1043a、1043b、1043c和输入接口1041冷却。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说明。
123.在外壳702的一端,可以形成有防止结构件704。防止结构件704可以执行防止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输出的空气流入到壳体102的下部表面和驱动电路部110a、110b、110c之间的空间的功能。
124.即,由于绝缘等原因,驱动电路部110a、110b、110c可以与壳体102的下部表面隔开预定的第一距离。即,在壳体102的下部表面,可以配置有从壳体102的下部表面向上方凸出的凸出部1102,驱动电路部110a、110b、110c 可以配置在凸出部1102的上部。送风风扇118a、118b、118c可以配置为与壳体102的下部表面接触。此时,在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一端的下端形成的防止结构件704防止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输出的空气流入到壳体102的下部表面和驱动电路部110a、110b、110c之间的空间。
125.外壳702的中间段可以配置成包裹驱动电路部118a、118b、118c的一部分的形式。即,散热器112a、112b、112c可以配置在驱动电路部118a、118b、 118c的一部分的上部,并且散热器112a、112b、112c可以配置在外壳702的中间段的内部。外壳702的中间段的两侧表面可以配置为与驱动电路部118a、 118b、118c的顶部表面接触。散热器112a、112b、112c可以基于在外壳702 的中间段流动的空气而被冷却。尤其,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中间段的两侧表面可以配置为与驱动电路部110a、110b、110c的顶部表面接触,因此,可以防止空气从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中间段和驱动电路部 110a、110b、110c的顶部表面之间向外部逸出。
126.参照图9,以侧剖视图为基准,在外壳702的中间段中的外壳702的一端侧配置的第一部分1102的形状可以是五边形,外壳702的中间段的其余部分的可以是矩形。外壳702的中间段的第一部分1102的一端可以连接至外壳702 的一端,外壳702的中间段的第一部分1102的另一端可以连接至外壳702的中间段的其余部分。
127.外壳702的另一端可以配置为与壳体102的下部表面接触。即,外壳702 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到第二贯通孔1024a、1024b、1024c。从送风风扇118a、118b、 118c输出后经过驱动电路部118a、118b、118c的一部分的空气可以从外壳702 的另一端输出。
128.参照图9,以侧剖视图为基准,外壳702的另一端的形状可以与中心角为 90
°
的扇形的形状相对应。
129.在外壳702的另一端的端部,可以形成有用于与壳体102的下部表面(即与第二贯通孔1024a、1024b、1024c)连接的第一连接部706。此时,第一连接部706可以凸出到第二贯通孔1024a、1024b、1024c的外部,使得第二贯通孔1024a、1024b、1024c与外壳702的另一端连接。
130.在外壳702的一端,可以形成有第二连接部708和第三连接部710。第二连接部708和第三连接部710分别形成在外壳702的一端的两侧表面,并且均可以形成有用于将外壳702结合到壳体102的下部表面的结合孔。作为一例,第二连接部708和第三连接部710可以借助螺纹结合与壳体102的下部表面连接。
131.下面,将参照图12至图14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容。此时,为了便于说明,图12和图13中仅示出了第三空气引导件120c和第三送风风扇118c。
132.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输出的空气之中,大部分的空气可以通过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输送到驱动电路部118a、118b、118c的一部分、即散热器112a、112b、112c。散热器112a、112b、112c可以被所述大部分空气集中地冷却。
133.并且,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一端的第二部分1104的高度高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的顶部表面的高度,因此,第二部分1104形成了间隙。此时,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输出的空气之中,一些空气1202 可能会与散热器112a、112b、112c的一端碰撞,或者由于空气引导件120a、 120b、120c的一端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之间的内部的压力而逸出到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外部。即,一些空气1202穿过第二部分1104 中形成的间隙向与所述大部分空气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吐出。
134.穿过间隙吐出一些空气1202可以被输送到诸如光源单元1043a、1043b、 1043c、输入接口1041之类的显示部,并可以冷却显示部。
135.尤其,在狭窄的通道中输送的空气的速度高于在宽的通道中输送的空气的速度
(伯努利原理)。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100中,通过将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一端形成为第一部分1102和第二部分1104,减小了吐出一些空气1202的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一端的空间面积,从而使一些空气1202的速度增加。
136.即,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一端具有与送风风扇118a、118b、 118c接触的第一部分1102和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隔开配置的第二部分1104彼此连接的形状。此时,空气不会从第一部分1102吐出,而是仅从第二部分1104吐出一些空气1202。因此,被吐出的一些空气1202的速度增加,并且可以集中地输送到显示部。
137.下面,将更详细地说明被吐出的一些空气1202输送到显示部的流向。
138.光源单元1043a、1043b、1043c和输入接口1041可以配置在送风风扇118a、 118b、118c上部或与送风风扇118a、118b、118c的上部相邻的区域。
139.更详细地,第一光源单元1043a和输入接口1041可以配置在第一工作线圈106a的下侧,并且可以配置在第一送风风扇118a的上部。第一光源单元 1043a可以配置在第一空气引导件120a的一端与第一送风风扇118a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一位置处,输入接口1041可以配置在第一位置处的下侧。
140.第二光源单元1043b可以配置在第二工作线圈106b和第三工作线圈106c 的下侧,并且可以配置在第二送风风扇118b的上部。第二光源单元1043b可以配置在第二空气引导件120b的一端与第二送风风扇118b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二位置处的下侧。
141.第三光源单元1043b可以配置在第四工作线圈106d和第五工作线圈106e 的下侧,并且可以配置在与第三送风风扇118c的上部相邻的区域、即第三送风风扇118c的左侧区域的上部。第三光源单元1043c可以配置在第三空气引导件120c的一端与第三送风风扇118c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三位置处的下侧的左侧。
142.因此,从第一空气引导件120a的一端和第一送风风扇118a的顶部表面之间的间隙吐出的空气可以被输送到第一光源单元1043a和输入接口1041以冷却第一光源单元1043a和输入接口1041。并且,从第二空气引导件120b的一端和第二送风风扇118b的顶部表面之间的间隙吐出的空气可以被输送到第二光源单元1043b以冷却第二光源单元1043b。此外,从第三空气引导件120c 的一端和第三送风风扇118c的顶部表面之间的间隙吐出的空气可以被输送到第三光源单元1043c以冷却第三光源单元1043c。
143.另外,从第一空气引导件120a的一端和第一送风风扇118a的顶部表面之间的间隙吐出的大部分空气可以被输送到第一光源单元1043a和输入接口 1041,从第二空气引导件120b的一端和第二送风风扇118b的顶部表面之间的间隙吐出的大部分空气被输送到第二光源单元1043b。然而,由于第三光源单元1043c配置在第三空气引导件120c的一端和第三送风风扇118c的顶部表面之间的间隙的左侧,因此从第三空气引导件120c的一端和第三送风风扇118c 的顶部表面之间的间隙排出的空气中的一部分可以被输送到第三光源单元 1043c。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光源单元1043c可能无法被很好地冷却。
144.因此,参照图15和图16,阻尼构件1502可以附接到第三送风风扇118c 的顶部表。即,阻尼构件1502可以将从第三空气引导件120c的一端和第三送风风扇118c的顶部表面之间的间隙排出的空气集中并引导到第三光源单元 1043c。
145.更详细地,阻尼构件1502的一端配置成与第三空气引导件120c的一端的顶部表面的一端部接触,阻尼构件1502的另一端可以可以朝向第三光源单元 1043c的一端所在的方
向配置。
146.阻尼构件1502的角度可以不同地设置。作为一例,当以如图16所示的方式配置阻尼构件1502(即,在40
°
方向上上配置)时,输送到第三光源单元 1043c的空气的量可能是最大的。
147.因此,从第三空气引导件120c的一端和第三送风风扇118c的顶部表面之间的间隙排出的大部分空气可以借助阻尼构件1502集中并输送到第三光源单元1043c,可以提高第三光源单元1043c的冷却效率。
148.简而言之,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中,可以通过单个工序来制造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因此,可以减少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的制造成本。
149.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空气引导件120a、120b、120c中,利用防止空气的泄漏的防止结构件704可以防止用于冷却散热器112a、112b、 112c的空气逸出到外部。
150.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驱动电路部110a、110b、110c和显示部可以全部由单个送风风扇118a、118b、118c来冷却。即,可以不另外设置冷却显示部的风扇。因此,可以减少在感应加热装置100驱动的期间产生的噪音,并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151.如上所述,参考如上所例示的附图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和附图,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是显而易见的。另外,即使在通过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同时没有明确说明和记载本发明的配置的作用和效果,但应当承认可以由配置预测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