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85723发布日期:2021-08-06 18:3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冷机余热回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一种进行余热回收控制的支撑设备,环冷机作为球团工艺和烧结工艺的主要设备,是一种用途极为常见的冷却设备,广泛运用于烧结矿和球团矿的冷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制造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对环冷机的控制较为麻烦,余热回收的效率较差,不利于人们的使用,还有,对烟气的排放容易出现污染环境的情况,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将烧结环冷机对空排放的热烟气进行热能回收,通过热交换器加热生活水,由控制系统进行整体控制,降低了对空排放的烟气温度,同时也降低了管网蒸汽的使用量,达到了节能减排、优化环境的目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主体与自动化控制模块,所述自动化控制系统主体内部设置有一号水箱、一号液位感应模块、一号温度感应模块、二号液位感应模块、二号温度感应模块、二号水箱、换热温度感应模块、一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二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烟气管道、一号循环泵、二号循环泵、三号液位感应模块、电动阀模块、三号水箱、一号补水泵、二号补水泵、三号补水泵、四号补水泵、阀开泵与连接管道,所述一号液位感应模块、一号温度感应模块位于一号水箱的外侧,所述二号液位感应模块、二号温度感应模块位于二号水箱的外侧,所述三号液位感应模块、电动阀模块连接三号水箱,所述一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与二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位于烟气管道的外侧,所述烟气管道连接有控制开关模块,所述控制开关模块包括一号关到位控制模块与二号关到位控制模块,所述一号水箱、二号水箱、烟气管道、三号水箱之间连接有连接管道。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号水箱、二号水箱与烟气管道之间连接的连接管道外侧设置一号循环泵与二号循环泵,所述烟气管道与三号水箱之间连接的连接管道外侧设置阀开泵、一号补水泵、二号补水泵、三号补水泵、四号补水泵。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自动化控制模块内部设置有冷水泵控制模块、调节阀调节模块、通讯复位模块、翻板阀控制模块、一号翻板阀开模块、二号翻板阀开模块、主翻板阀关模块、系统启停模块。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号水箱、二号水箱、烟气管道与三号水箱之间通过连接管道定位连接,所述三号水箱与三号液位感应模块、电动阀模块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进行连接,所述烟气管道与控制开关模块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进行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号水箱与一号液位感应模块、一号温度感应模块之间设置有安装块,所述一号水箱的外侧通过安装块与一号液位感应模块、一号温度感应模块的外侧定位连接,所述二号水箱与二号液位感应模块、二号温度感应模块之间设置有定位块,所述二号水箱的外侧通过定位块与二号液位感应模块、二号温度感应模块的外侧定位安装。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烟气管道与一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二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之间设置有安装座,所述烟气管道的外侧通过安装座与一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二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的外侧定位安装。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道与一号循环泵、二号循环泵、阀开泵、一号补水泵、二号补水泵、三号补水泵、四号补水泵之间设置有阀座,所述连接管道的外侧通过阀座与一号循环泵、二号循环泵、阀开泵、一号补水泵、二号补水泵、三号补水泵、四号补水泵的底部定位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自动化控制系统主体与自动化控制模块之间双向电性连接,所述自动化控制模块与冷水泵控制模块、调节阀调节模块、通讯复位模块、翻板阀控制模块、一号翻板阀开模块、二号翻板阀开模块、主翻板阀关模块、系统启停模块之间双向电性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将烧结环冷机对空排放的热烟气进行热能回收,通过热交换器加热生活水,由控制系统进行整体控制,降低了对空排放的烟气温度,同时也降低了管网蒸汽的使用量,达到了节能减排、优化环境的目的,一号液位感应模块、一号温度感应模块位于一号水箱的外侧,二号液位感应模块、二号温度感应模块位于二号水箱的外侧,方便观察一号水箱与二号水箱的液位与温度,一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与二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位于烟气管道的外侧,便于观察烟气管道内部的烟气排放情况,一号水箱、二号水箱、烟气管道与三号水箱之间通过连接管道定位连接,三号水箱与三号液位感应模块、电动阀模块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进行连接,烟气管道与控制开关模块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进行连接,由连接管道进行整体连接,并通过一号循环泵、二号循环泵、一号补水泵、阀开泵、二号补水泵、三号补水泵、四号补水泵进行流通开关控制,自动化性能更为优异,自动化控制模块、冷水泵控制模块、调节阀调节模块、通讯复位模块、翻板阀控制模块、一号翻板阀开模块、二号翻板阀开模块、主翻板阀关模块、系统启停模块增加自动化控制的效果,可以多方面的进行控制,整个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自动化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烟气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三号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自动化控制系统主体;2、一号水箱;3、一号液位感应模块;4、一号温度感应模块;5、二号液位感应模块;6、二号温度感应模块;7、二号水箱;8、换热温度感应模块;9、一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10、二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11、烟气管道;12、一号循环泵;13、二号循环泵;14、三号液位感应模块;15、电动阀模块;16、三号水箱;17、一号补水泵;18、二号补水泵;19、三号补水泵;20、四号补水泵;21、阀开泵;22、控制开关模块;23、一号关到位控制模块;24、二号关到位控制模块;25、自动化控制模块;26、冷水泵控制模块;27、调节阀调节模块;28、通讯复位模块;29、翻板阀控制模块;30、一号翻板阀开模块;31、二号翻板阀开模块;32、主翻板阀关模块;33、系统启停模块;34、连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一种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点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主体1与自动化控制模块25,自动化控制系统主体1内部设置有一号水箱2、一号液位感应模块3、一号温度感应模块4、二号液位感应模块5、二号温度感应模块6、二号水箱7、换热温度感应模块8、一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9、二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10、烟气管道11、一号循环泵12、二号循环泵13、三号液位感应模块14、电动阀模块15、三号水箱16、一号补水泵17、二号补水泵18、三号补水泵19、四号补水泵20、阀开泵21与连接管道34,一号液位感应模块3、一号温度感应模块4位于一号水箱2的外侧,二号液位感应模块5、二号温度感应模块6位于二号水箱7的外侧,三号液位感应模块14、电动阀模块15连接三号水箱16,一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9与二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10位于烟气管道11的外侧,烟气管道11连接有控制开关模块22,控制开关模块22包括一号关到位控制模块23与二号关到位控制模块24,一号水箱2、二号水箱7、烟气管道11、三号水箱16之间连接有连接管道34。

进一步的,一号水箱2、二号水箱7与烟气管道11之间连接的连接管道34外侧设置一号循环泵12与二号循环泵13,烟气管道11与三号水箱16之间连接的连接管道34外侧设置阀开泵21、一号补水泵17、二号补水泵18、三号补水泵19、四号补水泵20,方便观察内部液位与温度情况。

进一步的,自动化控制模块25内部设置有冷水泵控制模块26、调节阀调节模块27、通讯复位模块28、翻板阀控制模块29、一号翻板阀开模块30、二号翻板阀开模块31、主翻板阀关模块32、系统启停模块33,便于更好的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一号水箱2、二号水箱7、烟气管道11与三号水箱16之间通过连接管道34定位连接,三号水箱16与三号液位感应模块14、电动阀模块15之间通过连接管道34进行连接,烟气管道11与控制开关模块22之间通过连接管道34进行连接,方便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一号水箱2与一号液位感应模块3、一号温度感应模块4之间设置有安装块,一号水箱2的外侧通过安装块与一号液位感应模块3、一号温度感应模块4的外侧定位连接,二号水箱7与二号液位感应模块5、二号温度感应模块6之间设置有定位块,二号水箱7的外侧通过定位块与二号液位感应模块5、二号温度感应模块6的外侧定位安装,便于水箱之间进行贯通。

进一步的,烟气管道11与一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9、二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10之间设置有安装座,烟气管道11的外侧通过安装座与一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9、二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10的外侧定位安装,方便对烟气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连接管道34与一号循环泵12、二号循环泵13、阀开泵21、一号补水泵17、二号补水泵18、三号补水泵19、四号补水泵20之间设置有阀座,连接管道34的外侧通过阀座与一号循环泵12、二号循环泵13、阀开泵21、一号补水泵17、二号补水泵18、三号补水泵19、四号补水泵20的底部定位连接,便于对管道流通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主体1与自动化控制模块25之间双向电性连接,自动化控制模块25与冷水泵控制模块26、调节阀调节模块27、通讯复位模块28、翻板阀控制模块29、一号翻板阀开模块30、二号翻板阀开模块31、主翻板阀关模块32、系统启停模块33之间双向电性连接,自动化控制性能更为优异。

工作原理:本发明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主体1、一号水箱2、一号液位感应模块3、一号温度感应模块4、二号液位感应模块5、二号温度感应模块6、二号水箱7、换热温度感应模块8、一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9、二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10、烟气管道11、一号循环泵12、二号循环泵13、三号液位感应模块14、电动阀模块15、三号水箱16、一号补水泵17、二号补水泵18、三号补水泵19、四号补水泵20、阀开泵21、控制开关模块22、一号关到位控制模块23、二号关到位控制模块24、自动化控制模块25、冷水泵控制模块26、调节阀调节模块27、通讯复位模块28、翻板阀控制模块29、一号翻板阀开模块30、二号翻板阀开模块31、主翻板阀关模块32、系统启停模块33、连接管道34,一号液位感应模块3、一号温度感应模块4位于一号水箱2的外侧,二号液位感应模块5、二号温度感应模块6位于二号水箱7的外侧,方便观察一号水箱2与二号水箱7的液位与温度,一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9与二号烟道温度感应模块10位于烟气管道11的外侧,便于观察烟气管道11内部的烟气排放情况,一号水箱2、二号水箱7、烟气管道11与三号水箱16之间通过连接管道34定位连接,三号水箱16与三号液位感应模块14、电动阀模块15之间通过连接管道34进行连接,烟气管道11与控制开关模块22之间通过连接管道34进行连接,由连接管道34进行整体连接,并通过一号循环泵12、二号循环泵13、一号补水泵17、阀开泵21、二号补水泵18、三号补水泵19、四号补水泵20进行流通开关控制,自动化性能更为优异,自动化控制模块25、冷水泵控制模块26、调节阀调节模块27、通讯复位模块28、翻板阀控制模块29、一号翻板阀开模块30、二号翻板阀开模块31、主翻板阀关模块32、系统启停模块33增加自动化控制的效果,可以多方面的进行控制,一键启停,更加安全,将烧结环冷机对空排放的热烟气进行热能回收,通过热交换器加热生活水,由控制系统进行整体控制,降低了对空排放的烟气温度,同时也降低了管网蒸汽的使用量,达到了节能减排、优化环境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一号、二号)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