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通风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145832发布日期:2021-08-03 14:31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通风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通风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在现有技术绿色建筑的建筑使用中,楼顶的通风系统多材料铁皮材料的方形管道传输空气到建筑内部,并且均采用大型设备进行通风,节能效果较差,并且楼顶着阳面面积较大,但利用率较低,鉴于以上问题,特提出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通风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通风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系统、排风系统和污气排放系统,所述进风系统包括进风机构、室内进风口、进风控制器和温度调节器,所述排风系统包括排风机构、室内排风口、排风控制器,所述污气排放系统包括与卫生间通风管道和油烟机排风管道相连的排污风帽和排污控制器,所述进风系统和排风系统所用的室内进风口和室内排风口分别装配在所需通风的建筑房间内的相对最远距离位置,且室内排风口位于室内上方,室内进风口位于室内偏下位置,所述进风机构和排风机构之间装配有连接管路,所述进风机构和排风机构的进风端和排风端外缘开口分别与建筑当地主风向方向相反和与建筑当地主风向方向垂直,所述进风机构、排风机构和连接管路的连接处装配有用于组装夹紧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管路的外表面装配有储能装置。

优选的,所述进风机构包括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前端装配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的前端装配有第五连接管,所述第五连接管的前端通过连接机构装配有进风过滤器,所述进风过滤器的前端内部装配有过滤体,所述进风过滤器的最前端内表面位于过滤体的前端装配有第一防尘罩。

优选的,所述排风机构包括第六连接管,所述第六连接管的左端焊接有弯管,所述弯管的顶端装配有第七连接管,所述第七连接管的左端装配有第八连接管,所述第八连接管的左端通过连接机构装配有第九连接管,所述第九连接管的左端装配有第二防尘罩。

优选的,所述排污风帽包括抽风管,所述抽风管的底端装配在卫生间通风管道和油烟机排风管道的顶端,所述抽风管的前端焊接有固定管,所述抽风管的内部顶端装配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表面焊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顶端装配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中心处装配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顶端装配有风帽结构,所述连接轴的底端装配有扇叶,所述扇叶装配在固定管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路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底端装配有进风端连接管,所述进风管的右端通过连接机构装配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前端通过连接机构装配在第三连接管的后端,所述进风管的左端通过连接机构装配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底端装配有排风端连接管,所述排风管的左端通过连接机构装配在第六连接管的右端,所述进风端连接管的底端装配在建筑进风口的管道顶端,所述排风端连接管的底端装配在建筑排风口的管道顶端。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焊接在用于连接管路右端的外表面,所述固定板的侧表面开设有套孔,所述套孔的内表面套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右端螺接有螺管,所述螺管的外表面焊接有夹爪,所述夹爪的右表面焊接有加固片,所述夹爪咬合在用于连接管路的连接处。

优选的,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四角处装配有第一球轴,所述第一球轴的顶端装配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装配有第二球轴,所述底座的中心处上表面焊接有螺接片,所述螺接片的内部螺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装配有第三球轴,所述第三球轴和第二球轴的上表面装配有太阳能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球轴包括套接球,所述套接球的顶端套接有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的底端装配有第二套环,所述第二套环的底端向上贯穿套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开设有螺纹,且连接杆的顶端螺接在第一套环的底端,所述第一套环的上表面焊接有连接环,所述第一球轴和第三球轴的结构尺寸与第二球轴的结构尺寸相同。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通风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①:在使用前根据建筑方向和当地主风向设置进风机构开口朝向主风向的下风口,利于风向带动空气自动从进风机构进入,设置排风机构的开口方向垂直于主风向,利用经过排风机构开口处的空气流动提高排风效率,并将排污风帽装配在排风机构的后端,利用排风机构共同排风,提高排风效率;

步骤②:在使用时,进风控制器首先阻断第二连接管,并且利用安装在进风过滤器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启动温度调节器,如果进风温度低于室内温度则开启暖风加热进入的空气,如果进风温度高于室内温度则开启冷风为进入到空气降温,将进风过滤器进入的空气温度调节到合适范围,并从室内进风口排出,为建筑室内提供新鲜舒适的空气;

步骤③:在进风机构使用时,排风控制器启动,开启排风阀门,利用外部空气流动将内部污浊空气排出,并且带动排污风帽底端的空气排出;

步骤④:在不使用时,进风控制器和排风控制器分别阻断与建筑内部管道的连接阀门,并且连通第二连接管内部的阀门,保证在通风系统关闭后进风机构和排风机构的之间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置了一种带有连接管路、进风机构、排风机构、排污风帽和储能装置的绿色建筑通风系统,进风控制器首先阻断第二连接管,并且利用安装在进风过滤器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启动温度调节器,在进风机构使用时,排风控制器启动,开启排风阀门,利用外部空气流动将内部污浊空气排出,并且带动排污风帽底端的空气排出,在不使用时,进风控制器和排风控制器分别阻断与建筑内部管道的连接阀门,并且连通第二连接管内部的阀门,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绿色建筑通风系统节能效果较差,能效利用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排风管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进风机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排风机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排污风帽剖切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电力回收装置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调节支架装配示意图。

图中:1、连接管路,11、进风管,12、第一连接管,13、第二连接管,14、排风管,15、排风端连接管,16、进风端连接管,2、连接机构,21、固定板,22、套孔,23、螺栓,24、螺管,25、夹爪,26、加固片,3、进风机构,31、第三连接管,32、第四连接管,33、第五连接管,34、进风过滤器,35、过滤体,36、第一防尘罩,4、排风机构,41、第六连接管,42、弯管,43、第七连接管,44、第八连接管,45、第九连接管,46、第二防尘罩,5、排污风帽,51、固定管,52、抽风管,53、固定环,54、第一支架,55、第二支架,56、连接轴,57、风帽结构,58、扇叶,6、储能装置,61、底座,62、第一球轴,63、伸缩杆,64、第二球轴,65、螺接片,66、支撑杆,67、第三球轴,68、套接球,69、第一套环,610、连接环,611、第二套环,612、连接螺栓,613、太阳能板,7、风速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系统、排风系统和污气排放系统,进风系统包括进风机构3、室内进风口、进风控制器和温度调节器,排风系统包括排风机构4、室内排风口、排风控制器,污气排放系统包括与卫生间通风管道和油烟机排风管道相连的排污风帽5和排污控制器,进风系统和排风系统所用的室内进风口和室内排风口分别装配在所需通风的建筑房间内的相对最远距离位置,且室内排风口位于室内上方,室内进风口位于室内偏下位置,进风机构3和排风机构4之间装配有连接管路1,进风机构3和排风机构4的进风端和排风端外缘开口分别与建筑当地主风向方向相反和与建筑当地主风向方向垂直,进风机构3、排风机构4和连接管路1的连接处装配有用于组装夹紧的连接机构2,连接管路1的外表面装配有储能装置6;

本发明设置了一种带有连接管路1、进风机构3、排风机构4、排污风帽5和储能装置6的绿色建筑通风系统,进风控制器首先阻断第二连接管13,并且利用安装在进风过滤器34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启动温度调节器,在进风机构3使用时,排风控制器启动,开启排风阀门,利用外部空气流动将内部污浊空气排出,并且带动排污风帽5底端的空气排出,在不使用时,进风控制器和排风控制器分别阻断与建筑内部管道的连接阀门,并且连通第二连接管13内部的阀门,有效解决了现有的绿色建筑通风系统节能效果较差,能效利用率低的问题。

具体而言,进风机构3包括第三连接管31,第三连接管31的前端装配有第四连接管32,第四连接管32的前端装配有第五连接管33,第五连接管33的前端通过连接机构2装配有进风过滤器34,进风过滤器34的前端内部装配有过滤体35,进风过滤器34的最前端内表面位于过滤体35的前端装配有第一防尘罩36,过滤体35采用的是具有防pm2.5功能的过滤棉结构。

具体而言,排风机构4包括第六连接管41,第六连接管41的左端焊接有弯管42,弯管42的顶端装配有第七连接管43,第七连接管43的左端装配有第八连接管44,第八连接管44的左端通过连接机构2装配有第九连接管45,第九连接管45的左端装配有第二防尘罩46,排风机构4和进风机构3的底端均焊接有与弯管42结构相同的结构,将进风机构3和排风机构4抬起一定高度,进而将进风机构3和排风机构4抬升至超出楼面女儿墙的高度,并且在进风机构3和排风机构4的底端装配有用于加固的支架。

具体而言,排污风帽5包括抽风管52,抽风管52的底端装配在卫生间通风管道和油烟机排风管道的顶端,抽风管52的前端焊接有固定管51,抽风管52的内部顶端装配有固定环53,固定环53的内表面焊接有第一支架54,第一支架54的顶端装配有第二支架55,第一支架54和第二支架55的中心处装配有连接轴56,连接轴56的顶端装配有风帽结构57,连接轴56的底端装配有扇叶58,扇叶58装配在固定管51的正上方,利用排污风帽5底端的风扇结构,利用外部风力带动风帽结构57的转动,进而带动底端空气向上抽出,进而排风机构4同步排放,提高污气的排放效率,并且在连接轴56的侧面装配有电机结构,在无风条件下提供动力,保证持续抽取污气,该电机结构优选采用储能装置6提供能源,保证节能效果,利用风速传感器7感应是否有风。

具体而言,连接管路1包括进风管11,进风管11的底端装配有进风端连接管16,进风管11的右端通过连接机构2装配有第一连接管12,第一连接管12的前端通过连接机构2装配在第三连接管31的后端,进风管11的左端通过连接机构2装配有排风管14,排风管14的底端装配有排风端连接管15,排风管14的左端通过连接机构2装配在第六连接管41的右端,进风端连接管16的底端装配在建筑进风口的管道顶端,排风端连接管15的底端装配在建筑排风口的管道顶端,利用第二连接管13结构内部的阀门,在使用通风系统时关闭阻隔进风机构3和排风机构4避免进风机构3和排风机构4之间直接连通,在不使用时将进风机构3和排风机构4连通,保证在楼顶高度风量较大的情况下避免进风机构3和排风机构4内部压力过大造成设备容易损坏。

具体而言,连接机构2包括固定板21,固定板21焊接在用于连接管路右端的外表面,固定板21的侧表面开设有套孔22,套孔22的内表面套接有螺栓23,螺栓23的右端螺接有螺管24,螺管24的外表面焊接有夹爪25,夹爪25的右表面焊接有加固片26,夹爪25咬合在用于连接管路的连接处,利用螺栓23的转动,带动螺管24和夹爪25的左右移动,进而实现夹爪25与管道连接边缘处的间隙的调节,从而实现快速装配夹紧的目的,并且管道的连接处一段开设凹槽,另一个管道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带有橡胶密封结构的框体结构,在安装后框体结构咬合在凹槽的内部,实现密封效果。

储能装置6包括底座61,底座61的上表面四角处装配有第一球轴62,第一球轴62的顶端装配有伸缩杆63,伸缩杆63的顶端装配有第二球轴64,底座61的中心处上表面焊接有螺接片65,螺接片65的内部螺接有支撑杆66,支撑杆66的顶端装配有第三球轴67,第三球轴67和第二球轴64的上表面装配有太阳能板613,在使用时,通过外围四角处的伸缩杆和两套球轴结构,在使用时能够围绕中心处的支撑杆66达到调节太阳能板613的翻转角度,便于使用面向太阳,储能装置6能够装配储能电池优先为本系统中设备供电,并且在连接管路1的外表面、进风机构3和排风机构4的外表面均可以安装储能装置6,保证最好的储能效果,提供更好的节能效果;

第二球轴64包括套接球68,套接球68的顶端套接有第一套环69,第一套环69的底端装配有第二套环611,第二套环611的底端向上贯穿套接有连接杆612,连接杆612的顶端开设有螺纹,且连接杆612的顶端螺接在第一套环69的底端,第一套环69的上表面焊接有连接环610,第一球轴62和第三球轴67的结构尺寸与第二球轴64的结构尺寸相同。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的节能通风系统的工作方法,以下步骤:步骤①:在使用前根据建筑方向和当地主风向设置进风机构3开口朝向主风向的下风口,利于风向带动空气自动从进风机构3进入,设置排风机构4的开口方向垂直于主风向,利用经过排风机构4开口处的空气流动提高排风效率,并将排污风帽5装配在排风机构4的后端,利用排风机构4共同排风,提高排风效率;

步骤②:在使用时,进风控制器首先阻断第二连接管13,并且利用安装在进风过滤器34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启动温度调节器,如果进风温度低于室内温度则开启暖风加热进入的空气,如果进风温度高于室内温度则开启冷风为进入到空气降温,将进风过滤器34进入的空气温度调节到合适范围,并从室内进风口排出,为建筑室内提供新鲜舒适的空气;

步骤③:在进风机构3使用时,排风控制器启动,开启排风阀门,利用外部空气流动将内部污浊空气排出,并且带动排污风帽5底端的空气排出;

步骤④:在不使用时,进风控制器和排风控制器分别阻断与建筑内部管道的连接阀门,并且连通第二连接管13内部的阀门,保证在通风系统关闭后进风机构3和排风机构4的之间连通。

具体而言,所述进风机构3的上表面装配有风速传感器7,用于配合本发明中系统的控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