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40374发布日期:2021-08-27 13:39阅读:87来源:国知局
出风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出风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在出风口处设置导风部件,通过安装在导风部件端部的驱动机构驱动导风部件转动来调节送风方向。然而,驱动机构的设置会影响导风部件的整体长度,进而影响导风部件的导风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的导风效果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出风装置的空气处理设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出风装置,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形成有安装口;出风部件,所述出风部件设在所述安装口处,所述出风部件上设有出风口;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出风口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在所述出风部件上且位于所述出风部件外,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导风部件相连以驱动所述导风部件转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装置,通过将第一驱动机构设在出风部件上,并使得第一驱动机构位于出风部件外,可以避免第一驱动机构占用出风部件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增大导风部件的长度,从而可以增大导风范围,提高导风效果,使得室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同时,可以方便地调节出风装置的出风方向,使得出风装置可以实现多方向无死角的送风要求,提高了空气调节设备的舒适性。此外,通过将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出风部件外,可以避免第一驱动机构受到出风部件内气流温度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第一驱动机构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部件包括:底板,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底板上,和筒体,所述筒体环绕在所述底板的外周,所述筒体上设有台阶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台阶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导风部件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筒体的内壁之间限定出容置腔,所述驱动齿轮设在所述容置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筒体上设有装配孔,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设在所述装配孔内,且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齿轮相连,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联动齿轮组,所述联动齿轮组包括多个啮合配合的联动齿轮,所述联动齿轮组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驱动齿轮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部件的外壁上裹有保温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部件能够转动地设在所述安装口处,还包括穿线支架,所述穿线支架设在所述出风部件内,所述穿线支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出风部件相连;穿线管,所述穿线管设在所述支撑架的背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穿线管内设有穿线通道,所述穿线通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出风部件的旋转轴线重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线束穿设在所述穿线通道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在所述支撑架的长度方向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筒体与所述底板可拆卸地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筒体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夹设在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底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底板通过紧固件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上设有卡扣,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接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所述导风部件内限定出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的气流通道,过所述导风部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作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垂面,所述气流通道构造成:在气流从所述第一通风口进入所述气流通道、并从所述第二通风口流出所述气流通道时,使所述气流朝向远离所述中垂面的方向发散送出,在气流从所述第二通风口进入所述气流通道、并从所述第一通风口流出所述气流通道时,使所述气流朝向靠近所述中垂面的方向汇聚送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部件内限定出沿所述导风部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的多个所述气流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沿着从所述第一通风口到所述第二通风口的方向,所述气流通道的过流面积逐渐变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沿着从所述第一通风口到所述第二通风口的方向,所述气流通道在所述导风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大,和/或,所述气流通道在所述导风部件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包括:沿所述导风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沿所述导风部件的厚度方向间隔开设置;沿所述导风部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三导风板,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导风板与所述第一导风部件和所述第二导风部件之间限定出所述气流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部件内设有两个导风件,两个所述导风件相对地设置在所述出风部件的内壁上,且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两个所述导风件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出风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通过设置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出风装置,通过将第一驱动机构设在出风部件上,并使得第一驱动机构位于出风部件外,可以避免第一驱动机构占用出风部件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增大导风部件的长度,从而可以增大导风范围,提高导风效果,使得室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同时,可以方便地调节出风装置的出风方向,使得出风装置可以实现多方向无死角的送风要求,提高了空气调节设备的舒适性。此外,通过将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出风部件外,可以避免第一驱动机构受到出风部件内气流温度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第一驱动机构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装置的仰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a是图4中a部圈示的放大图;

图4b是图4中b部圈示的放大图;

图5是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中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出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7a是图7中c部圈示的放大图;

图8是沿图7中d-d线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发明实施例的出风装置的导风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发明实施例的出风装置的导风部件呈现第一导风状态的正投影图;

图11是根据发明实施例的出风装置的导风部件呈现第二导风状态的正投影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装置的导风部件的侧投影图。

附图标记:

100、出风装置;

1、面板;11、安装口;

2、出风部件;21、出风口;22、底板;221、螺钉柱;2211、第一固定孔;222、卡扣;23、筒体;23a、台阶部;231、第一筒体;2311、第一部分;2312、第二部分;232、第二筒体;2321、卡接筋;233、第二固定孔;24、限位板;241、容置腔;25、装配孔;26、保温层;27、导风件;28、穿线支架;281、支撑架;281a、连通通道;282、穿线管;282a、穿线通道;283、第一穿线孔;29、第二穿线孔;

3、导风部件;31、第一通风口;32、第二通风口;33、气流通道;34、第一导风板;35、第二导风板;36、第三导风板;

4、第一驱动机构;41、第一驱动件;411、驱动轴;42、联动齿轮组;421、联动齿轮;

5、联动机构;51、驱动齿轮;52、传动齿轮;53、连接轴;531、配合孔;

6、枢转机构;61、枢转轴;62、枢转孔;

7、线束;

8、电控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装置100。其中,出风装置100可以用于空气调节设备,空气调节设备可以为空调器等,例如,浴室空调器、浴霸、卫浴空调器、厨房空调器等,空气调节设备可以安装在浴室、卫生间、厨房等房间的吊顶面上。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出风装置100,包括:面板1、出风部件2、导风部件3和第一驱动机构4。具体地,面板1可以为设置在吊顶面上,形成为独立于吊顶面的板体。或者,面板1可以为吊顶面的一部分,即吊顶面的一部分可以形成为面板1。

参照图2,面板1上形成有安装口11,出风部件2设在安装口11处,出风部件2上设有出风口2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部件2能够转动地设在安装口11处。例如,出风部件2可以绕安装口11的中心轴线转动。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出风部件2可以整体旋转,从而在空气调节设备工作时,可以通过转动出风部件2调节送风方向,进而实现空气调节设备的出风装置100能任意调节送风方向的目的,进而实现多风向送风。

导风部件3可转动地设在出风口21处,第一驱动机构4与导风部件3相连以驱动导风部件3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部件3可以通过枢转机构6可枢转地设在出风口21处。具体地,枢转机构6包括枢转轴61和枢转孔62。参照图4结合图4a,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枢转轴61,出风部件2的侧壁上设有与枢转轴61配合的枢转孔62。由此,可以方便地实现导风部件3的枢转运动,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在空气调节设备工作时,可以通过调节导风部件3的枢转角度,以调节出风方向。空气调节设备不工作时,可以通过导风部件3关闭出风口21。由此,通过设置导风部件3,一方面能实现送风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空气调节设备停止工作时,可以避免气流通过出风口21进入空气调节设备的风道中,从而提高了空气调节设备风道的清洁度,有利于延长空气调节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工作时,可以通过驱动出风部件2整体转动至一定角度,然后再通过第一驱动机构4驱动导风部件3枢转至一定角度,实现某一方向的送风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气调节设备工作时,也可以使得出风部件2一直处于转动状态,这样可以不断改变送风方向,使得从出风装置100中吹出的气流可以吹到房间的各个角落,从而可以实现使得房间内温度的更加快速地均匀化。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设在出风部件2上且位于出风部件2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方向“外”指的是远离出风部件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相应地,本申请中所述的方向“内”指的是靠近出风部件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

具体地,出风部件2内可以限定出出风通道,第一驱动机构4设在出风通道外。由此,在出风部件2转动时,第一驱动机构4可以随出风部件2转动,便于第一驱动机构4驱动导风部件3转动。并且,由于第一驱动机构4设在出风部件2外侧,可以避免第一驱动机构4占用出风部件2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增大导风部件3的长度,从而可以增大导风范围,提高导风效果,使得室内的温度更加均匀。此外,通过将第一驱动机构4设置在出风部件2外,可以避免第一驱动机构4受到出风部件2内气流温度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第一驱动机构4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出风装置100,通过将第一驱动机构4设在出风部件2上,并使得第一驱动机构4位于出风部件2外,可以避免第一驱动机构4占用出风部件2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增大导风部件3的长度,从而可以增大导风范围,提高导风效果,使得室内的温度更加均匀。此外,通过将第一驱动机构4设置在出风部件2外,可以避免第一驱动机构4受到出风部件2内气流温度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第一驱动机构4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出风部件2包括底板22和筒体23,出风口21形成在底板22上,筒体23环绕在底板22的外周,筒体23上设有台阶部23a,第一驱动机构4安装在台阶部23a上。

参照图2和图4,筒体23与底板22之间可以限定出出风通道。筒体23具有第一部分2311和第二部分2312,第一部分2311可以设在第二部分2312的上方,第一部分2311的外径小于第二部分2312的外径以在第一部分2311和第二部分2312之间形成台阶部23a。由此,可以方便地将第一驱动机构4安装在出风部件2上,降低了出风部件2的装配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出风装置100还包括联动机构5,联动机构5包括彼此啮合的驱动齿轮51和传动齿轮52,驱动齿轮51与第一驱动机构4相连,传动齿轮52与导风部件3相连。

具体地,当第一驱动机构4工作时,第一驱动机构4可以带动驱动齿轮51转动,由于驱动齿轮51与传动齿轮52啮合,驱动齿轮51转动时,可以带动传动齿轮52转动,进而带动导风部件3转动。由此,通过设置联动机构5,可以方便地驱动导风部件3转动,且可以通过调整传动齿轮52的设置位置以及传动齿轮52和驱动齿轮51的尺寸,改变第一驱动机构4的安装位置,降低了第一驱动机构4的安装难度,并使得第一驱动机构4的安装位置更加灵活。

可选地,传动齿轮52可以与导风部件3一体成型。由此,可以简化导风部件3的装配步骤,且可以提高传动齿轮52和导风部件3之间的连接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筒体23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板24,限位板24与筒体23的内壁之间限定出容置腔241,具体地,参照图4和图4b,容置腔241的下端敞开,驱动齿轮51设在容置腔241内。由此,通过在筒体23内限定出容置腔241,并将驱动齿轮51设置在容置腔241内,可以通过容置腔241对驱动齿轮51进行限位,减小驱动齿轮51转动过程中的晃动,从而可以提高导风部件3转动过程的平稳性,降低了导风部件3转动过程的噪音。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b,筒体23上设有装配孔25,联动机构5还包括连接轴53,连接轴53穿设在装配孔25内,且连接轴53的一端与驱动齿轮51相连,连接轴53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机构4相连。

可选地,连接轴53与驱动齿轮51一体成型。由此,可以简化联动机构5的加工工艺和装配步骤,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装配效率,且可以提高连接轴53与驱动齿轮51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4b,装配孔25为贯穿筒体23的贯通孔。驱动齿轮51的中部设有连接孔,连接轴53的一端可以伸入连接孔内与连接孔相连。可选地,连接轴53与连接孔过盈配合。由此,通过设置连接轴53,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一驱动结构和驱动齿轮51之间的连接,且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其中,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驱动件41,第一驱动件41可以直接与连接轴53相连,或者第一驱动件41也可以通过连接在第一驱动件41和连接轴53之间的中间结构相连。

例如,在图7a的示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为第一驱动件41,第一驱动件41具有驱动轴411,连接轴53上可以设置配合孔531,驱动轴411可以伸入配合孔531内与配合孔531相连。可选地,驱动轴411与配合孔531可以过盈配合。由此,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一驱动机构4与连接轴53之间的连接。

又如,在图4b的示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驱动件41和联动齿轮组42,联动齿轮组42包括多个啮合配合的联动齿轮421,联动齿轮组42连接在第一驱动件41和驱动齿轮5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联动齿轮组42可以包括两个、三个、四个等啮合配合的联动齿轮421。

具体地,联动齿轮组42中的其中一个联动齿轮421可以与第一驱动件41相连,联动齿轮组42中的另一个联动齿轮421可以与连接轴53相连。当第一驱动件41工作时,第一驱动件41可以带动与第一驱动件41相连的联动齿轮421转动,该联动齿轮421转动时带动其他联动齿轮421转动,联动齿轮组42可以带动连接轴53相连,连接轴53转动时带动驱动齿轮51转动,驱动齿轮51转动时带动传动齿轮52转动,进而带动导风部件3转动。

由此,通过设置联动齿轮组42,可以方便地驱动导风部件3转动,且可以增大第一驱动件41与驱动齿轮51之间的热传导距离,从而可以减少传递至第一驱动件41的热量,进一步地减小了出风部件2内的温度对第一驱动件41的影响,提高了第一驱动件41的可靠性,延长了第一驱动件41的使用寿命。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联动齿轮组42包括两个联动齿轮421。为方便描述,将两个联动齿轮421中的其中一个联动齿轮421称为“第一联动齿轮”,并将两个联动齿轮421中的另一个联动齿轮421称为“第二联动齿轮”。参照图4和图4b,第一驱动件41可以与第一联动齿轮相连,第二联动齿轮可以与连接轴53相连。这样,第一驱动件41工作时,第一驱动件41带动第一联动齿轮转动,第一联动齿轮转动时带动第二联动齿轮转动,第二联动齿轮转动时,带动连接轴53转动,连接轴53转动可以电动驱动齿轮51转动,驱动齿轮51转动可以带动传动齿轮52转动,进而带动导风部件3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出风部件2的外壁上裹有保温层26。可选地,保温层26可以为保温泡沫或者保温泡棉。具体地,保温层26可以包裹在筒体23的外壁上。其中,可以在筒体23的整个外壁上均包裹保温层26,也可以在筒体23的部分外壁上包裹保温层26。由此,可以减小出风部件2的散热,一方面可以减小热量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减小出风部件2内气流的温度对第一驱动机构4的影响,有效地保护了第一驱动机构4,延长了第一驱动机构4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进一步实施例中,出风部件2内设有导风件27。参照图8,出风部件2内设有两个导风件27,两个导风件27相对地设置在出风部件2的内壁上,且在气流流动的方向上,两个导风件27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由此,可以增大出风口21处气流的流速,从而可以增大送风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导风件27可以首尾相接形成环形的结构。由此,可以保证出风部件2内的气流均能经导风件27流向出风口21,增加了导风件27的导风效果,从而进一步地增加了出风口22处气流的流速,增大了送风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出风装置100还包括穿线支架28,穿线支架28设在出风部件2内。

具体地,参照图1,穿线支架28包括支撑架281和穿线管282。支撑架281与出风部件2相连。其中,支撑架281可以与出风部件2的筒体23的内壁相连,或者支撑架281可以与出风部件2的底板22相连。穿线管282设在支撑架281的背离出风口21的一侧。如图1所示,穿线管282可以设置在支撑架281的上侧。

穿线管282内设有穿线通道282a,穿线通道282a的中心轴线与出风部件2的旋转轴线重合,第一驱动机构4的线束7穿设在穿线通道282a内。

如图1所示,穿线管282可以形成为中空结构。进一步地,出风部件2的外壁上设有第二穿线孔29,第一驱动机构4的线束7可以自第二穿线孔29穿入出风部件2内,再穿入穿线通道282a,进而与空调器的电控盒8相连。由此,通过设置穿线支架28,并使得穿线通道282a的中心轴线与出风部件2的旋转轴线重合,在出风部件2转动时,可以避免第一驱动机构4的线束7缠绕打结,进而可以避免线束7断裂,提高了出风装置100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驱动机构4设在支撑架281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线束7设置于支撑架281并穿设在穿线通道282a内。如图1所示,第一驱动机构4可以设在支撑架281的左侧。由此,可以缩短第一驱动机构4与穿线支架28之间的距离,避免第一驱动机构4的线束7悬空或外露,避免线束7与出风部件2内的其他部件发生缠绕,提高了出风装置100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281内可以形成与穿线通道282a连通的连通通道281a,第一驱动机构4的线束7可以先穿入连通通道281a,再由连通通道281a穿入穿线通道282a。由此,可以缩短第一驱动机构4与穿线支架28之间的距离,且可以将线束7隐藏在穿线支架28内,避免线束7外露,进而避免了线束7与出风部件2内的其他部件发生缠绕,从而提高了出风装置100的可靠性。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连通通道281a可以沿支撑架28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驱动机构4的线束7可以自支撑架28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穿入连通通道281a,再由连通通道281a穿入穿线通道282a。由此,可以缩短第一驱动机构4与穿线支架28之间的距离,且可以将线束7隐藏在穿线支架28内,避免线束7外露,进而避免了线束7与出风部件2内的其他部件发生缠绕,从而提高了出风装置100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281上可以设有与穿线通道282a连通的第一穿线孔283,线束7可以自第一驱动机构4依次穿第一穿线孔283和穿线通道282a。其中,第一穿线孔283可以形成在支撑架281的周向侧壁上,或者第一穿线孔283可以形成在支撑架28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由此,可以将至少部分线束7隐藏在穿线支架28内,避免线束7外露,进而避免了线束7与出风部件2内的其他部件发生缠绕,从而提高了出风装置100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穿线孔283可以形成在穿线管282的靠近支撑架281的一端。此时,第一驱动机构4的线束7可以沿支撑架281的表面延伸至第一穿线孔283,并从第一穿线孔283穿入穿线通道282a。进一步地,支撑架281的表面可以设有固定线束7的卡接件。由此,可以避免第一驱动机构4的线束7悬空,进而避免了线束7与出风部件2内的其他部件发生缠绕,提高了出风部件2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筒体23与底板22可拆卸地相连。例如,筒体23与底板22可以通过卡扣222、紧固件或者螺纹配合实现可拆卸的相连。由此,在加工时,可以分别独立的加工筒体23和底板22,再将筒体23和底板22连接为一体,这样可以降低出风部件2的出模难度,提高加工效率,且便于出风部件2内各部件的装配和后期维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筒体23包括:第一筒体231和第二筒体232,第二筒体232夹设在第一筒体231和底板22之间。参照图3-图7,第一筒体231可以设置在第二筒体232的上方,底板22可以设置在第二筒体232的下方。由此,通过将筒体23设置为第一筒体231和第二筒体232,在加工时,第一筒体231和第二筒体232可以分别独立加工,进一步地降低了出风部件2的出模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筒体231与底板22通过紧固件相连。紧固件连接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的优点,通过紧固件可以实现第一筒体231与底板22的紧密连接,且可以将第二筒体232夹紧在第一筒体231和底板22之间。此外,在保证第一筒体231与底板22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可选地,紧固件为螺钉或者螺栓等。

例如,参照图2,底板22上设有螺钉柱221,螺钉柱221上形成有第一固定孔2211,第一筒体231上形成有与第一固定孔2211对应的第二固定孔233,紧固件可以穿设在第二固定孔233和第一固定孔2211内,以连接第一筒体231和底板22。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底板22上设有卡扣222,第二筒体232的内壁上设有与卡扣222配合的卡接部。在装配时,可以将卡扣222卡接在卡接部上。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卡接部可以为形成在第二筒体232内壁上的卡接筋2321,卡扣222可以卡接在卡接筋2321的上表面上。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也可以为形成在第二筒体232上卡接槽,卡扣222可以卡接在卡接槽内。由此,可以方便地将第二筒体232连接在底板22上,提高了第二筒体232与底板2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导风部件3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通风口31和第二通风口32,导风部件3内限定出连通第一通风口31和第二通风口32的气流通道33,过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作垂直于长度方向的中垂面s1,气流通道33构造成:在气流从第一通风口31进入气流通道33、并从第二通风口32流出气流通道33时,使气流朝向远离中垂面s1的方向发散送出,在气流从第二通风口32进入气流通道33、并从第一通风口31流出气流通道33时,使气流朝向靠近中垂面s1的方向汇聚送出。

如图9所示,导风部件3为长条形结构,且具有长度方向f1、宽度方向f2和厚度方向f3,其中长度方向f1、宽度方向f2和厚度方向f3中的任两个相互垂直。导风部件3的宽度方向f2上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通风口31和第二通风口32,也就是说,导风部件3宽度方向f2上的一侧形成有第一通风口31,导风部件3宽度方向f2上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通风口32。导风部件3内限定出连通第一通风口31和第二通风口32的气流通道3313,也就是说,导风部件3内形成有气流通道33,气流通道33既与第一通风口31连通、又与第二通风口32连通。

如图10和图11所示,过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上的中心位置作垂直于长度方向f1的中垂面s1,也就是说,中垂面s1位于导风部件3的中心位置且与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垂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气流通道33构造成如下特点。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气流从第一通风口31进入气流通道33、并从第二通风口32流出气流通道33时,使气流朝向远离中垂面s1的方向发散送出(简记为第一导风状态)。例如在图10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在中垂面s1的左侧,在气流从第一通风口31进入气流通道33、并从第二通风口32流出气流通道33时,气流倾斜向左送出以远离中垂面s1的方向发散送出,在中垂面s1的右侧,在气流从第一通风口31进入气流通道33、并从第二通风口32流出气流通道33时,气流倾斜向右送出以远离中垂面s1的方向发散送出。由此,在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上,可以呈现朝向两侧发散的送风趋势。

例如,当导风部件3用于空调器的出风口21,且在空调器制冷时,可以利用导风部件3使出风口21处的气流从第一通风口31进入气流通道33、并从第二通风口32远离中垂面s1发散送出,此时,冷空气流经过导风部件3可以沿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向两侧发散送出,避免冷风聚集直吹用户,造成用户不适,提高舒适体验。

如图10所示,在气流从第二通风口32进入气流通道33、并从第一通风口31流出气流通道33时,使气流朝向靠近中垂面s1的方向汇聚送出(简记为第二导风状态)。例如在图10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在中垂面s1的左侧,在气流从第二通风口32进入气流通道33、并从第一通风口31流出气流通道33时,气流倾斜向右送出以靠近中垂面s1的方向汇聚送出,在中垂面s1的右侧,在气流从第二通风口32进入气流通道33、并从第一通风口31流出气流通道33时,气流倾斜向左送出以靠近中垂面s1的方向汇聚送出。由此,在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上,可以呈现朝向中心汇聚的送风趋势。

例如,当导风部件3用于空调器的出风口21,且在空调器制热时,可以利用导风部件3使出风口21处的气流从第二通风口32进入气流通道33、并从第一通风口31向中垂面s1汇聚送出,此时,热空气流经过导风部件3可以沿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向中心汇聚的送出,有利于延长送风距离,使热空气能够直达地面,实现暖足效果,提高舒适体验。

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部件3,在不同的导风状态下,可以呈现不同的导风效果,从而满足不同的实际使用需求。例如对冷空气进行导流时,可以使冷空气沿着从第一通风口31到第二通风口32的方向流经气流通道33,利于冷空气流经过导风部件3可以沿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向两侧发散送出,避免冷风聚集直吹用户,造成用户不适,提高舒适体验。又例如对热空气进行导流时,可以使冷空气沿着从第二通风口32到第一通风口31的方向流经气流通道33,利于热空气流经过导风部件3可以沿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向中心汇聚的送出,有利于延长送风距离,使热空气能够直达地面,实现暖足效果,提高舒适体验。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气流通道33仅在导风部件3的宽度方向f2上的两侧敞开以分别与第一通风口31和第二通风口32连通,而气流通道33在导风部件3的厚度方向f3上两侧分别封闭(例如通过后文所述的第一导风板34和第二导风板35封闭),从而使得气流通道33可以由第一通风口31和第二通风口32中的一个进气、另一个出气,以使得气流通道33可以对气流在立体的三维空间内形成约束,进而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导风方向的限制与约束,以更好地满足不同送风效果的切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导风部件3内限定出沿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间隔开设置的多个气流通道33。可以理解的是,当导风部件3内形成有多个气流通道33时,导风部件3上形成有对应数量的第一通风口31和对应数量的第二通风口32,从而使得每个气流通道33分别对应一个第一通风口31和一个第二通风口32。

由此,可以通过分别设定每个气流通道33的送风方向,使得多个气流通道33整体的送风效果可以更好地满足:从多个第二通风口32送出的气流,在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上,整体呈现朝向两侧发散的送风趋势,并且从多个第一通风口31送出的气流,在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上,整体呈现朝向中心汇聚的送风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气流通道33的具体数量不限,可以为奇数个,也可以为偶数个。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上,距离中垂面s1越远的气流通道33的送风方向与中垂面s1之间的夹角越大。由此,如图10所示,在多个气流通道33都发散送风时,可以降低相邻两个气流通道33的送风干涉,可以实现更好地实现在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上,整体呈现朝向两侧发散的送风效果。并且如图10所示,在多个气流通道33都汇聚送风时,可以降低相邻两个气流通道33的送风干涉,可以实现更好地实现在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上,整体呈现朝向中心汇聚的送风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多个气流通道33关于导风部件3的中垂面s1轴对称设置。由此,在多个气流通道33都远离中垂面s1发散送风时,中垂面s1两侧可以对称朝向两侧发散送风,在多个气流通道33都靠近中垂面s1汇聚送风时,中垂面s1两侧可以对称朝向中心汇聚送风。由此,方便加工,且中垂面s1两侧的气流对称均衡,中垂面s1两侧的送风效果相同,便于根据室内应用场景,通过中垂面s1位置安置导风部件3。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风口31的面积小于第二通风口32的面积。由此,在气流从第一通风口31进入气流通道33、并从第二通风口32流出气流通道33时,使气流可以扩口送出,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速,进一步避免冷风吹人的问题。而在气流从第二通风口32进入气流通道33、并从第一通风口31流出气流通道33时,使气流可以缩口送出,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风速,进一步有利于热空气直达地面,实现暖足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从第一通风口31到第二通风口32的方向,气流通道33的过流面积逐渐变大。由此,在气流从第一通风口31进入气流通道33、并从第二通风口32流出气流通道33时,使气流可以更好地实现扩口送出,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速,进一步避免冷风吹人的问题。而在气流从第二通风口32进入气流通道33、并从第一通风口31流出气流通道33时,使气流可以更好地实现缩口送出,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风速,进一步有利于热空气直达地面,实现暖足效果。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为沿着从第一通风口31到第二通风口32的方向,气流通道33的过流面积先不变、后逐渐变大,或者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等等,这里不作赘述。

为了实现沿着从第一通风口31到第二通风口32的方向,气流通道33的过流面积逐渐变大,可以具有多种方式,例如,可以将气流通道33设置为:沿着从第一通风口31到第二通风口32的方向,气流通道33在导风部件3的厚度方向f3上的尺寸h逐渐增大。例如在图12所示的示例中,气流通道33在靠近第一通风口31处在导风部件3的厚度方向f3上的尺寸h1小于气流通道3313在靠近第二通风口32处在导风部件3的厚度方向f3上的尺寸h2,即h1<h2。由此,方便加工和制造,且有利于实现沿着从第一通风口31到第二通风口32的方向,气流通道33的过流面积逐渐变大。

又例如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还可以将气流通道33设置为:沿着从第一通风口31到第二通风口32的方向,气流通道33在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上的尺寸w逐渐增大。例如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气流通道33在靠近第一通风口31处在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上的尺寸w1小于气流通道33在靠近第二通风口32处在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上的尺寸w2,即w1<w2。由此,方便加工和制造,且有利于实现沿着从第一通风口31到第二通风口32的方向,气流通道33的过流面积逐渐变大。

另外,如图12和图10所示,当气流通道33设置为:沿着从第一通风口31到第二通风口32的方向,气流通道33在导风部件3的厚度方向f3上的尺寸h逐渐增大,且气流通道33在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上的尺寸w逐渐增大时,可以有效地保证沿着从第一通风口31到第二通风口32的方向,气流通道33的过流面积逐渐变大,并且方便加工和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风板34和第二导风板35,第一导风板34与第二导风板35沿导风部件3的厚度方向间隔开设置;沿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三导风板36,相邻两个第三导风板36与第一导风部件3和第二导风部件3之间限定出气流通道33。

如图9所示,导风部件3可以包括:沿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延伸的第一导风板34和第二导风板35,也就是说,第一导风板34沿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延伸,第二导风板35也沿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延伸,第一导风板34与第二导风板35沿导风部件3的厚度方向f3间隔开设置,以使第一导风板34与第二导风板35之间可以形成气流通过空间。

如图9所示,导风部件3还可以包括:沿导风部件3的长度方向f1间隔开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三导风板36,相邻两个第三导风板36与第一导风板34和第二导风板35之间限定出气流通道33。

由此,导风部件3的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可以简单且有效地构造出气流通道33。并且,由于气流通道33仅在导风部件3的宽度方向f2上的两侧敞开以分别与第一通风口31和第二通风口32连通,而气流通道33在导风部件3的厚度方向f3上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导风板34和第二导风板35封闭,从而使得气流通道33可以对气流在立体的三维空间内形成约束,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导风方向的限制与约束,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送风效果的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导风板36的数量可以根据气流通道33的数量确定,例如,可以将第三导风板36的数量设置为比气流通道33的数量多一个,此时,相邻的两个气流通道33共用第三导风板36,从而可以减少第三导风板36的数量,降低成本。例如,当气流通道33为四个时,第三导风板36可以为五个。当气流通道33为一个时,第三导风板36可以为两个。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出风装置100。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通过设置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出风装置100,通过将第一驱动机构4设在出风部件2上,并使得第一驱动机构4位于出风部件2外,可以避免第一驱动机构4占用出风部件2的内部空间,有利于增大导风部件3的长度,从而可以增大导风范围,提高导风效果,使得室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同时,可以方便地调节出风装置100的出风方向,使得出风装置100可以实现多方向无死角的送风要求,提高了空气调节设备的舒适性。此外,通过将第一驱动机构4设置在出风部件2外,可以避免第一驱动机构4受到出风部件2内气流温度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第一驱动机构4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设备可以为空调器。例如,浴室空调器、浴霸、卫浴空调器、厨房空调器等。空调器可以安装在浴室、厨房内等。

空气调节设备可以安装于室内的吊顶面。此时空气调节设备可以位于吊顶限定出的空间内,使得浴室空气调节设备不占用房间内空间,即空气调节设备不会占用用户活动空间,同时便于保证室内的美观整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