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压力微波硫化设备烧烟烧毛燃气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65008发布日期:2021-11-06 00:0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正压力微波硫化设备烧烟烧毛燃气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燃气加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正压力微波硫化设备烧烟烧毛燃气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2.燃气加热设备是指加热介质进入加热器后,在有电加热管的环形空间内流动一定时间后流出的装置。介质在加热器内部流动过程中吸收电加热管放出的热量而使温度升高,从而达到介质加热升温的目的。天然气加热器适用于化工、军工、石油、天然气、海上石油平台、船舶、矿区等需防爆场所。然而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燃气加热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3.1、市场上的燃气加热设备的燃烧原理都是燃烧室负压燃烧,负压燃烧系统的风机基本位于高温区,会加速风机中马达、轴承和线路板的老化,使用寿命短;
4.2、燃气加热设备长时间使用后,元器件表面会堆积灰尘,缝隙减少,负压燃烧系统在正常转速下会吸气不畅,吸入空气质量减少,造成燃烧不充分、不稳定;
5.3、负压燃烧整个进风通道处于开放状态,能减少燃烧室漏烟现象,然而燃烧室温度不能达到黑色烟雾的燃烧温度,排放的气体中仍含有黑烟颗粒,不利于环保,且不能二次利用,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压力微波硫化设备烧烟烧毛燃气加热设备,通过空气质量探测仪检测内部的空气质量,电动通风蝶阀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排放多余洁净的气体,可用于二次利用,更加环保,燃烧室设置为正压燃烧室,可增加燃烧室的温度,燃烧掉污染环境的绒毛和黑烟颗粒,微波循环风机位于低温区,有效的延长了使用寿命,燃烧更充分,且负压燃烧整个进风通道处于开放状态,而正压燃烧处于封闭状态,燃烧更易控制,温度调控范围更广,使用灵活性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正压力微波硫化设备烧烟烧毛燃气加热设备,包括燃气机箱,燃气机箱表面分别安装有锁扣和控制面板,燃气机箱两侧分别开设有散热口,燃气机箱两侧下端分别开设有硫化设备出口;
9.燃气机箱内分别安装有硫化设备、燃烧室、鼓风机和微波循环风机,硫化设备两端分别与硫化设备出口嵌套连接,硫化设备两端分别安装有控制阀。
10.进一步的,硫化设备安装在燃气机箱内壁下表面,硫化设备上表面中心设置有硫化气体出口,硫化气体出口与第一输出管道一端固定连接,硫化设备上表面两端分别与第一输入管道固定连接,第一输出管道一侧安装有手动微调进气口,第一输出管道另一端与第二输出管道下端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第二输出管道一端上表面安装有微波循环风机,第二输出管道一侧安
装有止回阀,第二输出管道上端通过螺栓与燃烧室下表面一侧固定连接,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
12.进一步的,燃烧室一侧通过进气管与鼓风机固定连接,进气管一端与微波燃烧器固定连接,微波燃烧器外侧通过管道与天然气管道固定连接,燃烧室下表面另一侧与第二输入管道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的,第二输入管道上安装有三通连接管,第二输入管道一端与出气管一端固定连接,出气管另一端安装有电动通风蝶阀,第二输入管道下端与第一输入管道一侧上表面固定连接。
14.进一步的,燃烧室设置为正压燃烧室,微波循环风机放置在燃烧室下端,鼓风机下表面高于燃烧室上表面高度。
15.进一步的,出气管内壁靠近电动通风蝶阀一侧安装有空气质量探测仪,空气质量探测仪与电动通风蝶阀通过信号传输连接,电动通风蝶阀由驱动电机和阀体构成。
16.进一步的,阀体内安装有碟板和阀门轴,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轴与阀体下表面中心的阀门轴固定连接,阀体两端分别通过法兰盘与出气管固定连接。
17.进一步的,硫化设备内安装有蜂窝硫化床,蜂窝硫化床表面分别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蜂窝状通孔。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正压力微波硫化设备烧烟烧毛燃气加热设备,通过燃气机箱的设置,避免长时间使用后,设备元器件表面堆积灰尘,缝隙减少,有效的提高了本设备的工作稳定性。
20.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正压力微波硫化设备烧烟烧毛燃气加热设备,通过手动微调进气口调节内部压力,避免外部压力大于风机压力,造成废弃倒灌,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21.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正压力微波硫化设备烧烟烧毛燃气加热设备,通过空气质量探测仪检测内部的空气质量,电动通风蝶阀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排放多余洁净的气体,可用于二次利用,更加环保。
22.4.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正压力微波硫化设备烧烟烧毛燃气加热设备,燃烧室设置为正压燃烧室,可增加燃烧室的温度,燃烧掉污染环境的绒毛和黑烟颗粒,微波循环风机位于低温区,有效的延长了使用寿命,燃烧更充分,且负压燃烧整个进风通道处于开放状态,而正压燃烧处于封闭状态,燃烧更易控制,温度调控范围更广,使用灵活性高。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燃烧原理图;
25.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26.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局部结构立体图;
27.图5为本发明的市场常规设备燃烧原理图。
28.图中:1、燃气机箱;11、锁扣;12、控制面板;13、散热口;14、硫化设备出口;2、硫化设备;21、控制阀;22、第一输出管道;23、第一输入管道;24、手动微调进气口;3、燃烧室;31、
第二输入管道;32、出气管;33、电动通风蝶阀;331、驱动电机;332、阀体;4、鼓风机;5、微波循环风机;6、第二输出管道;7、进气管;8、微波燃烧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

5,一种正压力微波硫化设备烧烟烧毛燃气加热设备,包括燃气机箱1,燃气机箱1表面分别安装有锁扣11和控制面板12,燃气机箱1两侧分别开设有散热口13,燃气机箱1两侧下端分别开设有硫化设备出口14,相较于传统的燃气加热设备,本设备通过燃气机箱1的设置,避免长时间使用后,设备元器件表面堆积灰尘,缝隙减少,负压燃烧系统在正常转速下会吸气不畅,吸入空气质量减少,造成燃烧不充分、不稳定,有效的提高了本设备的工作稳定性,燃气机箱1内分别安装有硫化设备2、燃烧室3、鼓风机4和微波循环风机5,硫化设备2内安装有蜂窝硫化床,蜂窝硫化床表面分别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蜂窝状通孔,硫化设备2两端分别与硫化设备出口14嵌套连接,硫化设备2两端分别安装有控制阀21,硫化设备2安装在燃气机箱1内壁下表面,硫化设备2上表面中心设置有硫化气体出口,硫化气体出口与第一输出管道22一端固定连接,硫化设备2上表面两端分别与第一输入管道23固定连接,第一输出管道22一侧安装有手动微调进气口24,第一输出管道22另一端与第二输出管道6下端固定连接,通过手动微调进气口24调节内部压力,避免外部压力大于风机压力,造成废弃倒灌,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31.第二输出管道6一端上表面安装有微波循环风机5,第二输出管道6一侧安装有止回阀,第二输出管道6上端通过螺栓与燃烧室3下表面一侧固定连接,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燃烧室3一侧通过进气管7与鼓风机4固定连接,进气管7一端与微波燃烧器8固定连接,微波燃烧器8外侧通过管道与天然气管道固定连接,燃烧室3下表面另一侧与第二输入管道31固定连接,第二输入管道31上安装有三通连接管,第二输入管道31一端与出气管32一端固定连接,出气管32另一端安装有电动通风蝶阀33,电动通风蝶阀33由驱动电机331和阀体332构成,阀体332内安装有碟板和阀门轴,驱动电机331通过电机轴与阀体332下表面中心的阀门轴固定连接,阀体332两端分别通过法兰盘与出气管32固定连接,第二输入管道31下端与第一输入管道23一侧上表面固定连接,出气管32内壁靠近电动通风蝶阀33一侧安装有空气质量探测仪,空气质量探测仪与电动通风蝶阀33通过信号传输连接,通过空气质量探测仪检测内部的空气质量,电动通风蝶阀33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排放多余洁净的气体,可用于二次利用,更加环保;
32.燃烧室3设置为正压燃烧室,微波循环风机5放置在燃烧室3下端,鼓风机4下表面高于燃烧室3上表面高度,可增加燃烧室3的温度,燃烧掉污染环境的绒毛和黑烟颗粒,微波循环风机5位于低温区,有效的延长了使用寿命,且正压相对于用风吹火苗,增加与氧气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传统的燃气加热设备微波循环风机5安装在负压燃烧室上表面,位于高温区,会加速风机中马达、轴承和线路板的老化,且负压燃烧整个进风通道处于开放状态,而正压燃烧处于封闭状态,燃烧更易控制,温度调控范围更广,使用灵活性高。
33.综上所述,本正压力微波硫化设备烧烟烧毛燃气加热设备,通过燃气机箱1的设置,避免长时间使用后,设备元器件表面堆积灰尘,缝隙减少,负压燃烧系统在正常转速下会吸气不畅,吸入空气质量减少,造成燃烧不充分、不稳定,有效的提高了本设备的工作稳定性,通过手动微调进气口24调节内部压力,避免外部压力大于风机压力,造成废弃倒灌,有效的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安全性,通过空气质量探测仪检测内部的空气质量,电动通风蝶阀33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排放多余洁净的气体,可用于二次利用,更加环保,燃烧室3设置为正压燃烧室,可增加燃烧室3的温度,燃烧掉污染环境的绒毛和黑烟颗粒,微波循环风机5位于低温区,有效的延长了使用寿命,燃烧更充分,且负压燃烧整个进风通道处于开放状态,而正压燃烧处于封闭状态,燃烧更易控制,温度调控范围更广,使用灵活性高。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