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32153发布日期:2022-06-15 17:3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2.空气调节装置那样的空调机通过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的冷凝以及蒸发来调节室内的温度。例如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中冷凝,在室内热交换器中蒸发。
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8893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4.在制冷运转时外部气体温度高的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的效率降低,并且,室内热交换器的显热负荷因辐射热而上升。因此,室内的温度难以降低,空调机的节能性能降低。
5.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的一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节能化的空调机。
6.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具备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第1配管、第2配管、压缩机、四通阀、第1膨胀阀、蓄热材、第2膨胀阀以及第1传热部。上述第1配管将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与上述室外热交换器连接,供制冷剂流动。上述第2配管将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连接,供制冷剂流动。上述压缩机设置于上述第1配管,具有吸入上述制冷剂的吸入口以及排出上述制冷剂的排出口。上述四通阀设置于上述第1配管,能够变更上述制冷剂流动的方向。上述第1膨胀阀设置于上述第2配管。上述蓄热材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与上述四通阀之间和上述四通阀与上述压缩机的上述吸入口之间中的至少一方与上述第1配管热连接。上述第2膨胀阀在上述四通阀与上述压缩机的上述吸入口之间且为上述蓄热材与上述压缩机的上述吸入口之间设置于上述第1配管。上述第1传热部在上述第2膨胀阀与上述压缩机的上述吸入口之间与上述第1配管热连接,并且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与上述第1膨胀阀之间与上述第2配管热连接。
7.在上述空调机中,上述蓄热材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与上述四通阀之间与上述第1配管热连接,并且在上述四通阀与上述压缩机的上述吸入口之间与上述第1配管热连接。
8.上述空调机还具备第3配管、切换阀以及第2传热部。上述第3配管的一端部在上述第2膨胀阀与上述第1传热部之间与上述第1配管连接,另一端部在上述第1传热部与上述压缩机的上述吸入口之间与上述第1配管连接。上述切换阀设置于上述第3配管的上述一端部与上述第1配管的连接部分,能够变更上述制冷剂流动的方向。上述第2传热部与上述第3配管热连接,并且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与上述第1膨胀阀之间与上述第2配管热连接。
9.上述空调机还具备室内送风风扇以及控制装置。上述室内送风风扇生成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热交换的气流。上述控制装置对上述四通阀、上述第1膨胀阀、上述第2膨胀阀以及上述室内送风风扇进行控制。上述控制装置能够执行:制冷运转,对上述四通阀进行控制以使上述制冷剂从上述压缩机的上述排出口朝上述室外热交换器流动;以及蓄冷运转,对上述四通阀进行控制以使上述制冷剂从上述压缩机的上述排出口朝上述室外热交换器流
动,对上述第1膨胀阀以及上述室内送风风扇进行控制以使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出来的上述制冷剂相比包含气体而包含更多液体,对上述第2膨胀阀进行控制以使传热到上述第1传热部的上述制冷剂气化。
10.上述空调机还具备室内机温度传感器以及蓄热材温度传感器。上述室内机温度传感器检测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中流动的上述制冷剂的温度。上述蓄热材温度传感器检测上述蓄热材的温度。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蓄冷运转中,基于上述室内机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与上述蓄热材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之差,对上述第1膨胀阀的开度进行控制。
11.上述空调机还具备控制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对上述四通阀、上述第1膨胀阀以及上述第2膨胀阀进行控制。上述控制装置能够执行供暖运转,在上述供暖运转中,对上述四通阀进行控制以使上述制冷剂从上述压缩机的上述排出口朝上述室内热交换器流动,对上述第1膨胀阀进行控制以使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出来的上述制冷剂相比包含液体而包含更多气体。
12.根据以上的空调机,例如能够实现空调机的节能化。
附图说明
13.图1是概要地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制冷运转时的空调机的制冷剂系统图。
14.图2是概要地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供暖运转时的空调机的制冷剂系统图。
15.图3是功能性地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构成的框图。
16.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制冷运转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17.图5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蓄冷运转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18.图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供暖运转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19.图7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硬件构成的一例的框图。
20.符号说明
21.10:空调机;14:控制装置;21:室外热交换器;23:压缩机;23a:吸入口;23b:排出口;25:四通阀;31:第1膨胀阀;32:第2膨胀阀;33:切换阀;41:室内热交换器;42:室内送风风扇;51:第1配管;52:第2配管;53:第3配管;61:第1蓄热材;62:第2蓄热材;63:第3蓄热材。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以及该要素的说明有时以多种表现记载。构成要素及其说明是一例,不受本说明书的表现限定。构成要素可以通过与本说明书中的名称不同的名称来确定。此外,构成要素也可以通过与本说明书的表现不同的表现进行说明。
23.图1是概要地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制冷运转时的空调机10的制冷剂系统图。空调机10例如是家庭用的空气调节装置。另外,空调机10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是商业用的空气调节装置那样的其他空调机。
24.如图1所示,空调机10具有室外机11、室内机12、制冷剂配管13以及控制装置14。室外机11例如配置在屋外。室内机12例如配置在屋内。
25.空调机10具备室外机11与室内机12通过制冷剂配管13连接的制冷循环。制冷剂通过制冷剂配管13在室外机11与室内机12之间流动。此外,室外机11与室内机12例如通过电
气布线相互电连接。
26.室外机11具有室外热交换器21、室外送风风扇22、压缩机23、储液器24、四通阀25、第1膨胀阀31、第2膨胀阀32、切换阀33、第1止回阀34及第2止回阀35。室内机12具有室内热交换器41以及室内送风风扇42。
27.制冷剂配管13例如是由铜或者铝那样的金属制作的管。制冷剂配管13具有第1配管51、第2配管52及第3配管53。第1配管51将室内热交换器41与室外热交换器21连接。压缩机23、储液器24、四通阀25、第2膨胀阀32、切换阀33及第1止回阀34设置于第1配管51。第2配管52将室外热交换器21与室内热交换器41连接。第1膨胀阀31设置于第2配管52。第3配管53与第1配管51连接。第2止回阀35设置于第3配管53。
28.在制冷运转中,制冷剂通过第1配管51从室内热交换器41朝室外热交换器21流动,通过第2配管52从室外热交换器21朝室内热交换器41流动。图1的箭头表示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
29.图2是概要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供暖运转时的空调机10的制冷剂系统图。如图2所示,在供暖运转中,制冷剂通过第1配管51从室外热交换器21朝室内热交换器41流动,通过第2配管52从室内热交换器41朝室外热交换器21流动。图2的箭头表示供暖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
30.室外机11的室外热交换器21根据制冷剂流动的方向,作为蒸发器进行制冷剂的吸热,或者作为冷凝器进行制冷剂的散热。室外送风风扇22朝向室外热交换器21送风,促进室外热交换器21中的制冷剂与空气的热交换。换言之,室外送风风扇22生成与室外热交换器21进行热交换的气流。
31.压缩机23具有吸入口23a以及排出口23b。压缩机23从吸入口23a吸入制冷剂,将压缩后的制冷剂从排出口23b排出。由此,压缩机23在制冷循环中压缩制冷剂,并且产生制冷剂的循环。
32.储液器24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连接。储液器24将气体状的制冷剂与液体状的制冷剂分离。由此,压缩机23能够从吸入口23a吸入通过储液器24后的气体状的制冷剂。储液器24与压缩机23一体地构成,由此能够成为压缩机23的吸入口。
33.四通阀25与室外热交换器21、室内热交换器41、压缩机23的排出口23b以及储液器24(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连接。四通阀25在供暖运转时和制冷运转时,切换与室外热交换器21、室内热交换器41、压缩机23的排出口23b以及储液器24分别连接的流路,变更制冷剂流动的方向。
34.如图1所示,在制冷运转时,四通阀25将室外热交换器21与压缩机23的排出口23b连接。进而,在制冷运转时,四通阀25将室内热交换器41与储液器24连接。由此,由压缩机23压缩后的制冷剂朝室外热交换器21流动,由室内热交换器41蒸发后的制冷剂朝储液器24流动。
35.如图2所示,在供暖运转时,四通阀25将室外热交换器21与储液器24连接。进而,在供暖运转时,四通阀25将室内热交换器41与压缩机23的排出口23b连接。由此,由压缩机23压缩后的制冷剂朝室内热交换器41流动,由室外热交换器21蒸发后的制冷剂朝储液器24流动。
36.第1膨胀阀31及第2膨胀阀32例如是电磁膨胀阀。另外,第1膨胀阀31及第2膨胀阀
32也可以是其他的膨胀阀。第1膨胀阀31及第2膨胀阀32通过控制开度来调节所通过的制冷剂的量。
37.室内机12的室内热交换器41根据制冷剂流动的方向,作为蒸发器进行吸热,或者作为冷凝器进行散热。室内送风风扇42朝向室内热交换器41送风,促进室内热交换器41与空气的热交换。换言之,室内送风风扇42生成与室内热交换器41热交换的气流。
38.在如以上那样配置各要素的空调机10中,第1配管51具有第1区域51a、第2区域51b、第3区域51c及第4区域51d。第1区域51a是室内热交换器41与四通阀25之间的第1配管51的一部分。第2区域51b是四通阀25与储液器24之间的第1配管51的一部分。第3区域51c是压缩机23的排出口23b与四通阀25之间的第1配管51的一部分。第4区域51d是四通阀25与室外热交换器21之间的第1配管51的一部分。
39.第2配管52具有第5区域52a及第6区域52b。第5区域52a是室外热交换器21与第1膨胀阀31之间的第2配管52的一部分。第6区域52b是第1膨胀阀31与室内热交换器41之间的第2配管52的一部分。
40.第2膨胀阀32设置于第1配管51的第2区域51b。换言之,第2膨胀阀32在四通阀25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之间设置于第1配管51。
41.切换阀33例如是三通阀。另外,切换阀33也可以是四通阀那样的、能够变更制冷剂流动的方向的其他的切换阀。切换阀33在第2膨胀阀32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之间设置于第1配管51的第2区域51b。
42.第3配管53与第1配管51的第2区域51b连接。第3配管53的第1端部53a与切换阀33连接。即,切换阀33设置于第3配管53的第1端部53a与第1配管51的连接部分。第3配管53的第2端部53b在切换阀33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之间与第1配管51连接。第1端部53a是第3配管的一端部的一例。第2端部53b是第3配管的另一端部的一例。
43.切换阀33切换与四通阀25、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及第3配管53分别连接的流路,变更制冷剂流动的方向。即,切换阀33能够使从四通阀25朝向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流动的制冷剂经由第3配管53朝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流动。
44.第1止回阀34在切换阀33与第3配管53的第2端部53b之间设置于第1配管51。第1止回阀34使向从切换阀33朝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的方向流动的制冷剂通过。另一方面,第1止回阀34切断向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朝切换阀33的方向流动的制冷剂。
45.第2止回阀35在切换阀33与第3配管53的第2端部53b之间设置于第3配管53。第2止回阀35使向从切换阀33朝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的方向流动的制冷剂通过。另一方面,第2止回阀35切断向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朝切换阀33的方向流动的制冷剂。
46.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1还具有第1蓄热材61、第2蓄热材62、第3蓄热材63、第1温度传感器71、第2温度传感器72、第3温度传感器73、第4温度传感器74、第5温度传感器75、第6温度传感器76及第7温度传感器77。第1蓄热材61是蓄热材的一例。第2蓄热材62是第1传热部的一例。第3蓄热材63是第2传热部的一例。第2温度传感器72是室内机温度传感器的一例。第3温度传感器73是蓄热材温度传感器的一例。
47.第1蓄热材61、第2蓄热材62及第3蓄热材63例如具有填充于块状的容器的潜热蓄热材。潜热蓄热材例如是氯化钙。第1蓄热材61、第2蓄热材62及第3蓄热材63也可以具有其他的潜热蓄热材。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蓄热材61、第2蓄热材62及第3蓄热材63例如是在能够
在约10℃至约100℃的温度带下使用的蓄热材。
48.第1蓄热材61、第2蓄热材62及第3蓄热材63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例如可以是显热蓄热材那样的其他的蓄热材,也可以是能够在其他的温度带下使用的蓄热材。此外,第1蓄热材61、第2蓄热材62及第3蓄热材63也可以是互不相同的蓄热材。
49.第1蓄热材61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与四通阀25之间与第1配管51的第1区域51a热连接。进而,第1蓄热材61在四通阀25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之间与第1配管51的第2区域51b热连接。另外,第1蓄热材61也可以仅与第1区域51a与第2区域51b中的一方热连接。
50.例如,第1配管51的第1区域51a及第2区域51b相互分离,并且贯通第1蓄热材61。因此,第1区域51a与第2区域51b经由第1蓄热材61相互热连接。
5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蓄热材61在四通阀25与第2膨胀阀32之间与第1配管51的第2区域51b热连接。因此,第2膨胀阀32在第1蓄热材61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之间设置于第1配管51。
52.第1蓄热材61的可蓄积的热量(蓄热容量)大于第1区域51a及第2区域51b各自的可蓄积的热量。此外,第1区域51a及第2区域51b由金属制作,与第1蓄热材61的潜热蓄热材紧贴。因此,容易在第1区域51a及第2区域51b与第1蓄热材61的潜热蓄热材之间产生热传导。
53.第2蓄热材62在第2膨胀阀32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之间与第1配管51的第2区域51b热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蓄热材62在切换阀33与第1止回阀34之间与第1配管51热连接。因此,第3配管53的第1端部53a在第2膨胀阀32与第2蓄热材62之间与第1配管51连接。进而,第3配管53的第2端部53b在第2蓄热材62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之间与第1配管51连接。
54.进而,第2蓄热材62在室外热交换器21与第1膨胀阀31之间与第2配管52的第5区域52a热连接。例如,第1配管51及第2配管52相互分离,并且贯通第2蓄热材62。因此,第2蓄热材62使第1配管51与第2配管52相互热连接。
55.第2蓄热材62的蓄热容量大于第2区域51b及第5区域52a各自的蓄热容量。此外,第2区域51b及第5区域52a由金属制作,与第2蓄热材62的潜热蓄热材紧贴。因此,容易在第2区域51b及第5区域52a与第2蓄热材62的潜热蓄热材之间产生热传导。
56.第3蓄热材63与第3配管53热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蓄热材63在切换阀33与第2止回阀35之间与第3配管53热连接。
57.进而,第3蓄热材63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与第1膨胀阀31之间与第2配管52的第6区域52b热连接。例如,第6区域52b及第3配管53相互分离,并且贯通第3蓄热材63。因此,第3蓄热材63使第6区域52b与第3配管53相互热连接。
58.第3蓄热材63的蓄热容量大于第3配管53及第6区域52b各自的蓄热容量。此外,第3配管53及第6区域52b由金属制作,与第3蓄热材63的潜热蓄热材紧贴。因此,容易在第3配管53及第6区域52b与第3蓄热材63的潜热蓄热材之间产生热传导。
59.第1蓄热材61与第2蓄热材62及第3蓄热材63分别相比,潜热蓄热材的体积大且蓄热容量大。第2蓄热材62与第3蓄热材63的潜热蓄热材的体积以及蓄热容量大致相同。另外,第2蓄热材62与第3蓄热材63的潜热蓄热材的体积以及蓄热容量也可以互不相同。
60.第1温度传感器71例如配置在室外机11的框体中。第1温度传感器71检测配置有室外机11的屋外的环境的外部气体温度。第2温度传感器72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41。第2温度
传感器72检测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例如,第2温度传感器72配置于能够获取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饱和温度的位置。
61.第3温度传感器73设置于第1蓄热材61。第3温度传感器73检测第1蓄热材61的温度。第4温度传感器74在储液器24的附近设置于第1配管51的第2区域51b。第4温度传感器74在储液器24的附近检测在第2区域51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
62.第5温度传感器75在第3配管53的第2端部53b与储液器24之间且为第2端部53b的附近,设置于第1配管51的第2区域51b。第5温度传感器75在第2端部53b的附近,检测在第2区域51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
63.第6温度传感器76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与第3蓄热材63之间且为第3蓄热材63的附近,设置于第2配管52的第6区域52b。第6温度传感器76在第3蓄热材63的附近,检测在第6区域52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
64.控制装置14例如具有室外控制装置14a以及室内控制装置14b。室外控制装置14a与室内控制装置14b相互通过电气布线电连接。室外控制装置14a以及室内控制装置14b中的至少一方例如是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者微控制器那样的控制装置、以及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闪存器那样的存储装置的电脑。另外,控制装置14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例如,控制装置14也可以仅具有室外控制装置14a和室内控制装置14b中的一方。
65.室外控制装置14a对室外机11的室外送风风扇22、压缩机23、四通阀25、第1膨胀阀31、第2膨胀阀32以及切换阀33进行控制。室内控制装置14b对室内机12的室内送风风扇42进行控制。
66.控制装置14对室外机11以及室内机12进行控制,由此,空调机10进行制冷运转、供暖运转、除湿运转、除霜运转、蓄冷运转以及其他的运转。室内控制装置14b例如可以从遥控器输入信号,也可以通过通信装置从智能手机那样的信息终端输入信号。
67.图3是功能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构成的框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还具有室外风扇驱动电路81、室内风扇驱动电路82、变频电路83、四通阀驱动电路84、第1膨胀阀驱动电路85、第2膨胀阀驱动电路86以及切换阀驱动电路87。
68.室外风扇驱动电路81是室外送风风扇22的驱动电路。室内风扇驱动电路82是室内送风风扇42的驱动电路。变频电路83对压缩机23进行变频控制,变更压缩机23的运转频率。变频电路83例如是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方式的变频电路。另外,变频电路83并不限定于该例子。
69.四通阀驱动电路84是四通阀25的驱动电路。第1膨胀阀驱动电路85是第1膨胀阀31的驱动电路。第2膨胀阀驱动电路86是第2膨胀阀32的驱动电路。切换阀驱动电路87是切换阀33的驱动电路。
70.控制装置14与第1至第7温度传感器71~77、室外风扇驱动电路81、室内风扇驱动电路82、变频电路83、四通阀驱动电路84、第1膨胀阀驱动电路85、第2膨胀阀驱动电路86以及切换阀驱动电路87连接。控制装置14具备温度取得部91、运转切换部92、室外风扇控制部93、室内风扇控制部94、压缩机控制部95以及阀控制部96。
71.温度取得部91使用第1至第7温度传感器71~77,取得外部气体温度、制冷剂的温度及第1蓄热材61的温度。例如,温度取得部91根据第1至第7温度传感器71~77的输出信
号,计算外部气体温度、制冷剂的温度及第1蓄热材61的温度。
72.运转切换部92切换空调机10中的制冷运转、供暖运转、除湿运转、除霜运转以及蓄冷运转。另外,运转切换部92也可以将空调机10的运转切换成其他的运转方式。
73.室外风扇控制部93对室外送风风扇22进行控制。例如,室外风扇控制部93对室外风扇驱动电路81进行控制,由此对室外送风风扇22的马达的转速进行控制。
74.室内风扇控制部94对室内送风风扇42进行控制。例如,室内风扇控制部94对室内风扇驱动电路82进行控制,由此对室内送风风扇42的马达的转速进行控制。
75.压缩机控制部95对压缩机23进行控制。例如,压缩机控制部95对变频电路83进行控制,由此通过变频控制对压缩机23的运转频率进行控制。
76.阀控制部96对四通阀25、第1膨胀阀31、第2膨胀阀32以及切换阀33进行控制。阀控制部96对四通阀驱动电路84进行控制,由此驱动四通阀25的致动器,使四通阀25变更制冷剂流动的方向。阀控制部96对第1膨胀阀驱动电路85及第2膨胀阀驱动电路86进行控制,由此使第1膨胀阀31及第2膨胀阀32的开度变更。进而,阀控制部96通过对切换阀驱动电路87进行控制,使切换阀33变更制冷剂流动的方向。
77.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制冷运转、蓄冷运转以及供暖运转进行说明。另外,如上所述,空调机10并不限定于制冷运转、蓄冷运转以及供暖运转、也能够进行除湿运转以及除霜运转那样的其他的运转。此外,空调机10的制冷运转、蓄冷运转以及供暖运转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例子。
78.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制冷运转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例如,在空调机10的启动与制冷运转的开始同时的情况下,室外送风风扇22、压缩机23以及室内送风风扇42停止。在该情况下,室外风扇控制部93、室内风扇控制部94以及压缩机控制部95在开始制冷运转时,启动室外送风风扇22、压缩机23以及室内送风风扇42。
79.在制冷运转中,室外风扇控制部93调整室外送风风扇22的转速。室内风扇控制部94调整室内送风风扇42的转速。压缩机控制部95调整压缩机23的运转频率。例如,室内风扇控制部94根据设置有室内机12的室内的气温或者从遥控器输入的信号,在弱风(低速)运转至强风(高速)运转之间控制室内送风风扇42。
80.如图4所示,当开始制冷运转时,阀控制部96对四通阀驱动电路84以及切换阀驱动电路87进行控制,使四通阀25以及切换阀33变更制冷剂流动的方向(s101)。由此,室外热交换器21与压缩机23的排出口23b连接,并且,室内热交换器41与储液器24(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连接。即,控制装置14执行对四通阀25进行控制以使制冷剂从压缩机23的排出口23b朝室外热交换器21流动的制冷运转。进而,第2膨胀阀32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经由第2蓄热材62连接。
81.接着,运转切换部92判定是否结束制冷运转(s102)。例如,在从遥控器向空调机10输入了停止信号或者向其他运转切换的切换信号的情况下,运转切换部92判定为制冷运转结束(s102:是),结束制冷运转。
82.在制冷运转未结束的情况下(s102:否),阀控制部96判定温度ta与温度tc之差(过热度)是否为约0℃(s103)。例如,温度取得部91从第2温度传感器72取得室内热交换器41的温度tc。进而,温度取得部91从第3温度传感器73取得第1蓄热材61的温度ta。
83.阀控制部96判定过热度(ta-tc)是否为约0℃。例如,阀控制部96判定在规定的时
间内过热度(ta-tc)是否在0
±
0.5℃的范围内。另外,s103中的判定并不限定于该例子。
84.在过热度(ta-tc)不为约0℃的情况下(s103:否),阀控制部96对第1膨胀阀驱动电路85进行控制,调整第1膨胀阀31的开度(s104)。阀控制部96调整第1膨胀阀31的开度,以使过热度(ta-tc)成为约0℃。在s103中过热度(ta-tc)为约0℃的情况下(s103:是),省略s104。
85.接着,阀控制部96判定温度su与温度tk之差(过热度)是否为1~2℃(s105)。例如,温度取得部91从第4温度传感器74取得储液器24的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su。换言之,温度取得部91从第4温度传感器74取得进入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的制冷剂的温度su。进而,温度取得部91从第5温度传感器75取得第3配管53的第2端部53b的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tk。换言之,温度取得部91从第5温度传感器75取得从第2蓄热材62出来的制冷剂的温度tk。
86.阀控制部96判定过热度(su-tk)是否为1~2℃。例如,阀控制部96判定在规定的时间内过热度(su-tk)是否在1~2℃的范围内。另外,s105中的判定并不限定于该例子。
87.在温度差(su-tk)不为1~2℃的情况下(s105:否),阀控制部96对第2膨胀阀驱动电路86进行控制,调整第2膨胀阀32的开度(s106)。阀控制部96调整第2膨胀阀32的开度,以使过热度(su-tk)成为1~2℃。在s105中过热度(su-tk)为1~2℃的情况下(s105:是),省略s106。
88.在阀控制部96调整第2膨胀阀32或者过热度(su-tk)为1~2℃,则返回到s102,运转切换部92再次判定是否结束制冷运转。反复进行s102~s106直到制冷运转结束为止。
89.如图1所示,在制冷运转中,从压缩机23的排出口23b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状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5在室外热交换器21散热。由室外热交换器21冷凝后的中温中压的液态的制冷剂由第1膨胀阀31减压。
90.由第1膨胀阀31减压后的低温低压的液态的制冷剂由室内热交换器41吸热。由室内热交换器41蒸发后的气体状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5由第2膨胀阀32减压。进而,制冷剂通过切换阀33以及储液器24返回到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
91.在配置有室外机11的屋外的环境的外部气体温度高的情况下,在室外热交换器21中制冷剂难以冷凝。因此,在第5区域52a中流动的制冷剂中,干燥度变高,气体的比例增大。如果在第5区域52a中气体状的制冷剂的比例多,则能够通过第1膨胀阀31的制冷剂的量减少,则室外热交换器21的能力有可能降低。
92.例如,外部气体温度为48℃的情况下的空调机10的冷却能力(瓦特)有可能降低到外部气体温度为35℃的情况下的空调机10的冷却能力(瓦特)的一半的程度。空调机10抑制外部气体温度的上升致使室内热交换器41的能力降低,因此进行以下的蓄冷运转。
93.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蓄冷运转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4例如在空调机10停止的夜晚,执行蓄冷运转。另外,执行蓄冷运转的时期并不限定于该例子。
94.首先,运转切换部92判定是否达成蓄冷运转的开始条件(s201)。例如,运转切换部92当判定为在空调机10处于停止中、且时刻在上午1点~3点(夜晚)时,判定为达成蓄冷运转的开始条件。
95.蓄冷运转的开始条件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例如,运转切换部92也可以基于外部气体温度判定蓄冷运转的开始条件。在该情况下,温度取得部91从第1温度传感器71取得
外部气体温度。运转切换部92在空调机处于停止中、外部气体温度在规定的时间内低于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达成蓄冷运转的开始条件。
96.此外,运转切换部92也可以基于室内的人的存在判定开始条件。在该情况下,运转切换部92基于设置于室内机12的人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定室内是否无人。运转切换部92在判定为在室内在规定的时间内无人的情况下,判定达成蓄冷运转的开始条件。
97.进而,运转切换部92也可以基于空调机10的要求能力判定蓄冷运转的开始条件。在该情况下,运转切换部92基于室温与用户设定的目标温度之差等,计算空调机10的要求能力(为了使室温成为目标温度而对空调机10要求的冷却能力)。运转切换部92在空调机10的要求能力为规定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定为达成蓄冷运转的开始条件。
98.运转切换部92在未达成蓄冷运转的开始条件的情况下(s201:否),不开始蓄冷运转而待机。在达成蓄冷运转的开始条件时(s201:是),室外风扇控制部93、室内风扇控制部94以及压缩机控制部95启动以及调整室外送风风扇22、压缩机23以及室内送风风扇42(s202)。
99.阀控制部96与制冷运转相同地使制冷剂在四通阀25以及切换阀33中流动的方向变更。由此,室外热交换器21与压缩机23的排出口23b连接,并且室内热交换器41与储液器24(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连接。即,控制装置14执行对四通阀25进行控制以使制冷剂从压缩机23的排出口23b朝室外热交换器21流动的蓄冷运转。进而,第2膨胀阀32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经由第2蓄热材62连接。
100.室外风扇控制部93以及压缩机控制部95与制冷运转相同地对室外送风风扇22以及压缩机23进行控制。另外,蓄冷运转中的室外风扇控制部93以及压缩机控制部95的控制也可以与制冷运转中的控制不同。
101.另一方面,室内风扇控制部94将室内送风风扇42控制为弱风(低速)运转。即,室内风扇控制部94使室内送风风扇42以制冷运转中的最低速度旋转。另外,室内风扇控制部94的控制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例如,室内风扇控制部94也可以使室内送风风扇42停止。
102.接着,运转切换部92判定是否结束蓄冷运转(s203)。例如,在从遥控器向空调机10输入了停止信号或者向其他运转切换的切换信号的情况下,运转切换部92判定为蓄冷运转结束(s203:是),结束蓄冷运转。
103.在蓄冷运转未结束的情况下(s203:否),运转切换部92判定从蓄冷运转的开始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s204)。例如,运转切换部92在从蓄冷运转的开始经过1小时时(s204:是),结束蓄冷运转。
104.在从遥控器向空调机10输入了停止信号的情况下以及从蓄冷运转的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室外风扇控制部93、室内风扇控制部94以及压缩机控制部95使室外送风风扇22、压缩机23以及室内送风风扇42停止。
105.在从蓄冷运转的开始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s204:否),阀控制部96判定温度tc与温度ta之差(过热度)是否为约-2℃(s205)。例如,温度取得部91从第2温度传感器72取得室内热交换器41的温度tc。进而,温度取得部91从第3温度传感器73取得第1蓄热材61的温度ta。
106.阀控制部96判定过热度(tc-ta)是否为约-2℃。例如,阀控制部96判定在规定的时间内过热度(tc-ta)是否在-2
±
0.5℃的范围内。另外,s205中判定并不限定于该例子。
107.在过热度(tc-ta)不为约-2℃的情况下(s205:否),阀控制部96对第1膨胀阀驱动电路85进行控制,调整第1膨胀阀31的开度(s206)。阀控制部96调整第1膨胀阀31的开度,以使过热度(tc-ta)成为约-2℃。例如,阀控制部96将第1膨胀阀31的开度设定得比较大。在s205中过热度(tc-ta)为约-2℃的情况下(s205:是),省略s206。
108.接着,阀控制部96判定温度su与温度tk之差(过热度)是否为1~2℃(s207)。例如,温度取得部91从第4温度传感器74取得储液器24的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su。进而,温度取得部91从第5温度传感器75取得第3配管53的第2端部53b的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tk。
109.阀控制部96判定过热度(su-tk)是否为1~2℃。例如,阀控制部96判定在规定的时间内过热度(su-tk)是否在1~2℃的范围内。另外,s207的判定并不限定于该例子。
110.在过热度(su-tk)不为1~2℃的情况下(s207:否),阀控制部96对第2膨胀阀驱动电路86进行控制,调整第2膨胀阀32的开度(s208)。阀控制部96调整第2膨胀阀32的开度,以使过热度(su-tk)成为1~2℃。在s207中过热度(su-tk)为1~2℃的情况下(s207:是),省略s208。
111.如果阀控制部96调整第2膨胀阀32或者过热度(su-tk)为1~2℃,则返回到s203,运转切换部92再次判定是否结束蓄冷运转。反复进行s203~s208直到蓄冷运转结束为止。
112.如图1所示,在蓄冷运转中,从压缩机23的排出口23b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状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5由室外热交换器21散热。由室外热交换器21冷凝后的中温中压的液态的制冷剂与第2蓄热材62热交换,由第1膨胀阀31减压。由第1膨胀阀31减压后的低温低压的液态的制冷剂从第1膨胀阀31朝室内热交换器41流动。
113.在蓄冷运转中,阀控制部96对第1膨胀阀31进行控制,以使从室内热交换器41出来的制冷剂相比包含气体而包含更多液体。进而,在蓄冷运转中,室内风扇控制部94对室内送风风扇42进行控制,以使从室内热交换器41出来的制冷剂相比包含气体而包含更多液体。
114.例如,如上所述,第1膨胀阀31调整开度以使过热度(tc-ta)成为约-2℃。由此,制冷剂在保持液态的状态下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1。进而,如上所述,室内送风风扇42进行弱风运转。因此,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制冷剂难以进行热交换,制冷剂在保持液态的状态下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1。另外,室内送风风扇42进行弱风运转,由此抑制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产生结露。
115.从室内热交换器41出来的低温低压的液态的制冷剂与第1蓄热材61进行热交换,冷却第1蓄热材61。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在通过第1配管51的第1区域51a时和通过第2区域51b时两次冷却第1蓄热材61。
116.从第1蓄热材61出来的液态的制冷剂由第2膨胀阀32减压。由第2膨胀阀32减压后的液态的制冷剂与第2蓄热材62进行热交换。换言之,在第1配管51的第2区域51b中流动的低温低压的液态的制冷剂与在第2配管52的第5区域52a中流动的中温中压的液态的制冷剂经由第2蓄热材62进行热交换。
117.在第2区域51b中流动的液态的制冷剂被在第5区域52a中流动的中温中压的制冷剂通过第2蓄热材62加热而气化。被第2蓄热材62气化的制冷剂通过储液器24返回到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制冷剂被第2蓄热材62气化,因此,能够在保持液态的状态下抑制进入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
118.在蓄冷运转中,阀控制部96对第2膨胀阀32进行控制,以使传热到第2蓄热材62的
第2区域51b的制冷剂气化。例如,如上所述,第2膨胀阀32调整开度以使过热度(su-tk)成为1~2℃。由此,制冷剂通过与第2蓄热材62的传热而气化。换句话说,第2膨胀阀32通过调整朝第2蓄热材62供给的制冷剂的量,调整向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返回的制冷剂的过热度。
119.另一方面,在第5区域52a中流动的制冷剂被在第2区域51b中流动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冷却。有时在第5区域52a中流动在室外热交换器21中未蒸发的气体状的制冷剂。在该情况下,气体状的制冷剂被第2蓄热材62冷却而液化。
120.如果在第5区域52a中气体状的制冷剂的比例多,则有时能够通过第1膨胀阀31的制冷剂的量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蓄热材62通过使制冷剂液化,使通过第1膨胀阀31的制冷剂中的液体的比例增大。由此,第2蓄热材62抑制向室内热交换器41供给的制冷剂的量减少。
121.如上所述,进行1小时的蓄冷运转。例如即使在夏天,夜晚的外部气体温度也比白天的外部气体温度低。因此,在进行蓄冷运转的夜晚,第1蓄热材61被充分冷却。
122.在蓄冷运转后的制冷运转中,第1蓄热材61冷却从室内热交换器41出来的制冷剂。被第1蓄热材61冷却的制冷剂由第2膨胀阀32减压,与第2蓄热材62进行热交换。换言之,在第1配管51的第2区域51b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在第2配管52的第5区域52a中流动的中温中压的液态的制冷剂经由第2蓄热材62进行热交换。
123.在第2区域51b中流动的制冷剂被在第5区域52a中流动的中温中压的制冷剂加热而气化。被第2蓄热材62气化的制冷剂通过储液器24返回到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制冷剂被第2蓄热材62气化,因此,能够抑制在保持液态的状态下进入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
124.另一方面,在第5区域52a中流动的制冷剂被在第2区域51b中流动的制冷剂冷却。在外部气体温度高的情况下,在室外热交换器21中制冷剂难以冷凝。因此,在第5区域52a中流动的制冷剂中,干燥度变高,气体的比例增大。但是,气体状的制冷剂被第2蓄热材62冷却而液化。制冷剂被第2蓄热材62冷却,由此,制冷剂的过冷却度例如为5℃以上。由此,第2蓄热材62使液态的制冷剂通过第1膨胀阀31,抑制向室内热交换器41供给的制冷剂的量减少。
125.如上所述,第2蓄热材62使向室内热交换器41供给的制冷剂成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并且向室内热交换器41供给足够量的制冷剂。由此,空调机10即使外部气体温度高,也能够抑制室内热交换器41的能力降低。此外,第1蓄热材61在第2区域51b冷却制冷剂,由此第2蓄热材62能够冷却第5区域52a的制冷剂。
126.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的供暖运转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例如,在空调机10的启动与供暖运转的开始同时的情况下,室外送风风扇22、压缩机23以及室内送风风扇42停止。在该情况下,室外风扇控制部93、室内风扇控制部94以及压缩机控制部95在开始供暖运转时,启动室外送风风扇22、压缩机23以及室内送风风扇42。
127.如图6所示,当开始供暖运转时,阀控制部96对四通阀驱动电路84以及切换阀驱动电路87进行控制,使四通阀25以及切换阀33变更制冷剂流动的方向(s301)。由此,室内热交换器41与压缩机23的排出口23b连接,并且室外热交换器21与储液器24(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连接。即,控制装置14执行对四通阀25进行控制以使制冷剂从压缩机23的排出口23b朝室内热交换器41流动的制冷运转。进而,第2膨胀阀32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经由第3配管53及第3蓄热材63连接。
128.接着,运转切换部92判定是否结束供暖运转(s302)。例如,在从遥控器向空调机10
输入了停止信号或者向其他运转切换的切换信号的情况下,运转切换部92判定为供暖运转结束(s302:是),结束供暖运转。
129.在供暖运转未结束的情况下(s302:否),阀控制部96判定温度tc1与温度tc之差(过冷却度)是否为约3℃(s303)。例如,温度取得部91从第2温度传感器72取得室内热交换器41的温度tc。进而,温度取得部91从第6温度传感器76取得第3蓄热材63的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tc1。
130.阀控制部96判定过冷却度(tc1-tc)是否为约3℃。例如,阀控制部96判定在规定的时间内过冷却度(tc1-tc)是否在3
±
0.5℃的范围内。另外,s303的判定并不限定于该例子。
131.在过冷却度(tc1-tc)不为约3℃的情况下(s303:否),阀控制部96对第1膨胀阀驱动电路85进行控制,调整第1膨胀阀31的开度(s304)。例如,阀控制部96将第1膨胀阀31的开度设定得比较大。阀控制部96调整第1膨胀阀31的开度,以使过冷却度(tc1-tc)成为约3℃。在过冷却度(tc1-tc)为约3℃的情况下(s303:是),省略s304。
132.接着,阀控制部96判定温度su与温度tk之差(过冷却度)是否为约5℃(s305)。例如,温度取得部91从第4温度传感器74取得储液器24的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su。进而,温度取得部91从第5温度传感器75取得第3配管53的第2端部53b的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tk。换言之,温度取得部91从第5温度传感器75取得从第3蓄热材63出来的制冷剂的温度tk。
133.阀控制部96判定过冷却度(su-tk)是否为约5℃。例如,阀控制部96判定在规定的时间内过冷却度(su-tk)是否在5
±
0.5℃的范围内。另外,s305的判定并不限定于该例子。
134.在过冷却度(su-tk)不为约5℃的情况下(s305:否),阀控制部96对第2膨胀阀驱动电路86进行控制,调整第2膨胀阀32的开度(s306)。阀控制部96调整第2膨胀阀32的开度,以使过冷却度(su-tk)成为约5℃。在s305中过冷却度(su-tk)为约5℃的情况下(s305:是),省略s306。
135.接着,阀控制部96判定温度te与外部气体温度to之差是否为约2℃(s307)。例如,温度取得部91从第1温度传感器71取得外部气体温度to。进而,温度取得部91从第7温度传感器77取得室外热交换器21的温度te。
136.阀控制部96判定温度差(te-to)是否为约2℃。例如,阀控制部96判定在规定的时间内温度差(te-to)是否在2
±
0.5℃的范围内。另外,s307的判定并不限定于该例子。
137.在温度差(te-to)不为约2℃的情况下(s307:否),阀控制部96对第1膨胀阀驱动电路85进行控制,调整第1膨胀阀31的开度(s308)。阀控制部96调整第1膨胀阀31的开度,以使温度差(te-to)成为约2℃。在s307中温度差(te-to)为约2℃的情况下(s307:是),省略s308。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使温度差(te-to)小到约2℃,由此能够抑制在室外热交换器21的表面结霜。
138.接着,阀控制部96判定温度te与温度su之差(过热度)是否为0℃以下(s309)。例如,温度取得部91从第4温度传感器74取得储液器24的附近的制冷剂的温度su。进而,温度取得部91从第7温度传感器77取得室外热交换器21的温度te。
139.阀控制部96判定过热度(te-su)是否为0℃以下。例如,阀控制部96判定在规定的时间内过热度(te-su)是否为0℃以下。另外,s308的判定并不限定于该例子。
140.在过热度(te-su)为0℃以下的情况下(s309:是),阀控制部96对第2膨胀阀驱动电路86进行控制,调整第2膨胀阀32的开度(s310)。阀控制部96调整第2膨胀阀32的开度,以使
过热度(te-su)比0℃高。在s309中过热度(te-su)比0℃高的情况下(s309:否),省略s310。
141.如果阀控制部96调整第2膨胀阀32或者过热度(te-su)比0℃高,则返回到s302,运转切换部92再次判定是否结束供暖运转。反复进行s302~s310直到供暖运转结束为止。
142.如图2所示,在供暖运转中,由室外热交换器21蒸发后的气体状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5与第1蓄热材61进行热交换。换言之,在第1配管51的第2区域51b中流动的制冷剂与从压缩机23的排出口23b出来并在第1配管51的第1区域51a中流动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由第1蓄热材61进行热交换。由此,在第2区域51b中流动的制冷剂被在第1区域51a中流动的制冷剂加热。
143.被第1蓄热材61加热的制冷剂由第2膨胀阀32减压。由第2膨胀阀32减压后的制冷剂通过切换阀33与第3蓄热材63进行热交换。进而,制冷剂通过储液器24返回到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
144.从压缩机23的排出口23b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状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5与第1蓄热材61进行热交换。从第1蓄热材61出来的制冷剂由室内热交换器41散热。在本实施方式的供暖运转中,阀控制部96对第1膨胀阀31进行控制,以使从室内热交换器41出来的制冷剂相比包含液体而包含更多气体。例如,如上所述,第1膨胀阀31调整开度以使过冷却度(tc1-tc)成为约3℃。由此,制冷剂在保持气体状的状态下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1。
145.气体状的制冷剂与液态的制冷剂相比,室内热交换器41的热交换的效率高。因此,第1膨胀阀31将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1的制冷剂保持为气体状,由此使室内热交换器41的热交换的效率提高。
146.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1后的中温中压的气体状的制冷剂与第3蓄热材63进行热交换。换言之,在第2配管52的第6区域52b中流动的中温中压的气体状的制冷剂与在第3配管53中流动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经由第3蓄热材63进行热交换。
147.在第6区域52b中流动的气体状的制冷剂被在第3配管53中流动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冷却而液化。即,第3蓄热材63补充在第6区域52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被第3蓄热材63液化的制冷剂由第1膨胀阀31减压。制冷剂被第3蓄热材63液化,因此,能够抑制在保持气体状的状态下进入第1膨胀阀31。
148.由第1膨胀阀31减压后的低温低压的液态的制冷剂由室外热交换器21吸热。如上所述,由室外热交换器21蒸发而得的气体状的制冷剂朝向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流动。
149.在第1配管51的第2区域51b中流动的制冷剂经由第1蓄热材被在第1区域51a中流动的制冷剂加热,并且经由第3蓄热材被在第6区域52b中流动的制冷剂加热。即,第1蓄热材61及第3蓄热材63补充在第2区域51b中流动的制冷剂的过热度。
150.如上所述,第1膨胀阀31将室内热交换器41的制冷剂保持为热交换的效率高的气体状。进而,第3蓄热材63使从室内热交换器41出来的气体状的制冷剂液化,并朝第1膨胀阀31供给。由此,空调机10能够提高室内热交换器41的能力。
151.在配置有室外机11的屋外的环境的外部气体温度低的情况下,空调机10的消耗电力有时会增大。例如,外部气体温度为2℃的情况下的空调机10的消耗电力(瓦特)有时增大到外部气体温度为7℃的情况下的空调机10的消耗电力(瓦特)的3倍以上。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能够提高室内热交换器41的热交换的效率。进而,第3蓄热材63使向压缩机23返回的制冷剂的温度以及压力上升,由此能够抑制压缩机23的做功量增大。由此,本实施方
式的空调机10能够抑制外部气体温度的降低致使空调机10的消耗电力增大,进而能够实现节能化。
152.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4的硬件构成的一例的框图。控制装置14例如由图7所示的硬件构成的计算机100实现。
153.计算机100例如具有cpu101、rom102、ram103、存储装置104以及接口(i/f)106。cpu101、rom102、ram103、存储装置104以及i/f106通过总线连接。
154.cpu101能够将存储于存储装置104的程序在ram103中展开并执行,控制各部进行输入输出,或者进行数据的加工。在rom102中存储有从存储装置104向ram103读出操作系统的启动用程序的启动程序。
155.存储装置104例如是闪存器。存储装置104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以及数据。这些程序以能够安装的形式或者能够执行的形式的文件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而进行分发。此外,程序也可以通过从服务器下载来进行分发。
156.i/f106例如是用于与第1至第7温度传感器71~77、室外风扇驱动电路81、室内风扇驱动电路82、变频电路83、四通阀驱动电路84、第1膨胀阀驱动电路85、第2膨胀阀驱动电路86以及切换阀驱动电路87连接的接口装置。
157.由本实施方式的计算机100执行的程序可以以能够安装的形式或者能够执行的形式的文件存储于cd-rom、软盘(fd)、cd-r、dvd等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来提供。
158.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将由本实施方式的计算机100执行的程序保存在与因特网等的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上,通过经由网络下载来提供。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将由本实施方式的计算机100执行的程序经由因特网等的网络提供或者分发。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将本实施方式的程序预先编入rom102等来提供。
159.用于使这样的计算机100作为控制装置14发挥功能的程序成为包括温度取得模块、运转切换模块、室外风扇控制模块、室内风扇控制模块、压缩机控制模块以及阀控制模块的模块结构。计算机100通过作为实际的硬件的处理器(cpu101)从存储介质(存储装置104等)读出程序并执行,将各模块加载到主存储装置(ram103)上。由此,处理器(cpu101)作为图3的温度取得部91、运转切换部92、室外风扇控制部93、室内风扇控制部94、压缩机控制部95以及阀控制部96发挥功能。另外,计算机100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温度取得部91、运转切换部92、室外风扇控制部93、室内风扇控制部94、压缩机控制部95以及阀控制部96的构成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160.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中,第1蓄热材61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与四通阀25之间和四通阀25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之间中的至少一方与第1配管51热连接。第2膨胀阀32在四通阀25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之间且为第1蓄热材61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之间设置于第1配管51。第2蓄热材62在第2膨胀阀32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之间与第1配管51热连接,并且在室外热交换器21与第1膨胀阀31之间与第2配管52热连接。由此,例如,在外部气体温度低于规定的温度时,通过制冷运转、或者使制冷剂朝与制冷运转相同的方向循环的蓄冷运转,从室内热交换器41出来的低温的制冷剂冷却第1蓄热材61。通过冷却第1蓄热材61,空调机10例如在外部气体温度高于规定的温度时,也能够将进入室内热交换器41的制冷剂的温度保持为所希望的低温。例如,从室内热交换器41出来的制冷剂被第1蓄热材61冷却,通过第2膨胀阀32到达第2蓄热材62。第2蓄热材62在第1配管51的低温的制冷剂
与从位于高温的室外的室外热交换器21出来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从室外热交换器21出来的制冷剂被第2蓄热材62冷却而液化,由第1膨胀阀31减压。第2蓄热材62使制冷剂液化,因此能够使足够量的制冷剂通过第1膨胀阀31。由此,足够量的低温低压的液态的制冷剂进入室内热交换器41(蒸发器),因此,空调机10能够抑制外部气体温度的上升致使室内热交换器41的能力降低,能够实现节能化。进而,第1配管51的制冷剂被第2蓄热材62加热而气化,进入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由此,空调机10能够抑制液态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
161.第1蓄热材61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与四通阀25之间与第1配管51热连接,并且在四通阀25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之间与第1配管51热连接。由此,例如,在外部气体温度低于规定的温度时,通过制冷运转或者蓄冷运转,从室内热交换器41出来的低温的制冷剂能够进一步冷却第1蓄热材61。
162.第3配管53的第1端部53a在第2膨胀阀32与第2蓄热材62之间与第1配管51连接。第3配管53的第2端部53b在第2蓄热材62与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之间与第1配管51连接。切换阀33设置于第3配管53的第1端部53a与第1配管51的连接部分,能够变更制冷剂流动的方向。第3蓄热材63与第3配管53热连接,并且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与第1膨胀阀31之间与第2配管52热连接。例如,切换阀33在制冷运转时使制冷剂朝向第2蓄热材62流动,在供暖运转时使制冷剂朝向第3蓄热材63流动。在供暖运转时,从室外热交换器21出来的制冷剂通过第1蓄热材61及第2膨胀阀32到达第3蓄热材63。第3蓄热材63在第3配管53的低温的制冷剂与从室内热交换器41出来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从室内热交换器41出来的制冷剂被第3蓄热材63冷却而液化,由第1膨胀阀31减压。第3蓄热材63使制冷剂液化,因此,能够使足够量的制冷剂通过第1膨胀阀31。由此,足够量的液态的制冷剂进入室外热交换器21(蒸发器),因此,空调机10能够抑制室外热交换器21的能力降低,能够实现节能化。此外,第3蓄热材63使制冷剂液化,因此,空调机10能够使制冷剂不冷凝地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进行热交换。气体状的制冷剂的热交换的效率高。因而,空调机10能够提高室内热交换器41的能力,能够实现节能化。进而,室内热交换器41的热交换的效率提高,因此,空调机10能够降低压缩机23的做功,能够实现节能化。此外,第1蓄热材61使从压缩机23的排出口23b出来的高温的制冷剂与从室外热交换器21出来的低温的制冷剂相互热交换。由此,从室外热交换器21出来的制冷剂被第1蓄热材61及第3蓄热材63加热而充分气化。因而,空调机10能够抑制液态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
163.在蓄冷运转中,控制装置14对第1膨胀阀31以及室内送风风扇42进行控制,以使从室内热交换器41出来的制冷剂相比包含气体而包含更多液体。进而,控制装置14对第2膨胀阀32进行控制以使传热到第2蓄热材62的制冷剂气化。由此,空调机10在蓄冷运转中,作为液体的低温的制冷剂能够进一步冷却第1蓄热材61。进而,通过第2蓄热材62使制冷剂气化,因此,空调机10能够抑制液态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23的吸入口23a。
164.控制装置14在蓄冷运转中,基于第2温度传感器72检测到的温度tc与第3温度传感器73检测到的温度ta之差对第1膨胀阀31的开度进行控制。由此,空调机10能够使从室内热交换器41出来的制冷剂中的液体比气体多。
165.在供暖运转中,控制装置14对第1膨胀阀31进行控制,以使从室内热交换器41出来的制冷剂相比包含液体而包含更多气体。气体状的制冷剂与液态的制冷剂相比,室内热交
换器41的热交换的效率高。由此,室内热交换器41的能力提高,因此,能够实现空调机10的节能化。
166.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第1配管51的第2区域51b与第2配管52的第5区域52a经由第2蓄热材62进行热交换。进而,第3配管53与第2配管52的第6区域52b经由第3蓄热材63进行热交换。但是,也可以代替第2蓄热材62及第3蓄热材63而设置例如铜那样的可传热的构件(传热部)。但是,第2蓄热材62及第3蓄热材63与铜那样的构件相比,能够使传热稳定。
167.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空调机10能够通过四通阀25变更制冷剂流动的方向,进行制冷运转、蓄冷运转以及供暖运转。但是,空调机10也可以不具有四通阀25,而仅进行制冷运转以及蓄冷运转。在该情况下,空调机10也可以省略切换阀33、第3配管53以及第3蓄热材63。
168.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不意图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加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