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及方法、室内机与流程

文档序号:29257574发布日期:2022-03-16 11:2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及方法、室内机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及方法、室内机。


背景技术:

2.天井机一般安装在房间顶部靠近中央的位置,并且采用多面出风,可以对多个区域进行温度调节。目前,不管房间内各个区域是否有人,都采用全区域送风降温,这种做法可能会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不符合节能要求。
3.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及方法、室内机,有效解决相关技术中出风控制不节能的问题。
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包括:
6.壳体,设有多个出风口,每个出风口对应一个调节区域;
7.判断装置,用于判断出风口对应的调节区域内是否有调节需求;和
8.调节装置,与判断装置信号连接,并被配置为根据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调节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9.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装置包括导风板,导风板可动地设置于出风口处。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设有回风口,调节装置被配置为:在判断装置判断调节区域内有调节需求时,将与该调节区域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流向调节区域的风量大于流向回风口的风量的位置;并在判断装置判断调节区域内无调节需求时,将与该调节区域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流向回风口的风量大于流向调节区域的风量的位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回风口和多个出风口均设置于壳体的同一侧面,且多个出风口沿回风口的周向布置。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对应第一调节区域,调节装置被配置为在判断装置判断第一调节区域内无调节需求时,将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与第一方向之间的第一夹角不小于55
°
或者不小于65
°
,第一方向为自回风口向第一出风口的方向。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对应第一调节区域,第二出风口对应第二调节区域,在判断装置判断第一调节区域无调节需求,且第二调节区域有调节需求时,调节装置被配置为将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调节至第一夹角,并将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调节至第二夹角,且第一夹角比第二夹角至少大5
°
,第一夹角为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第二夹角为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二
方向的夹角,第一方向为自回风口向第一出风口的方向,第二方向为自回风口向第二出风口的方向。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面板,判断装置与控制面板信号连接,判断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控制面板接收的输入信号判断调节区域是否有调节需求。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还包括传感器,判断装置与传感器信号连接,判断装置被配置为根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调节区域是否有人,并在调节区域有人时输出有调节需求的信号,而在调节区域无人时输出无调节需求的信号。
16.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室内机,包括上述的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
17.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的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的室内机出风控制方法,包括:
18.将室内机所调节的空间划分为多个调节区域,使室内机的每个出风口对应一个调节区域;
19.判断调节区域内是否有调节需求;
20.根据判断结果调节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判断结果调节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操作包括:
22.在判断调节区域内有调节需求时,将与该调节区域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流向调节区域的风量大于流向回风口的风量的位置;并在判断调节区域内无调节需求时,将与该调节区域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流向室内机的回风口的风量大于流向调节区域的风量的位置。
23.在一些实施例中,回风口和多个出风口均设置于壳体的同一侧面,且多个出风口沿回风口的周向布置,多个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对应第一调节区域,在判断第一调节区域无调节需求时,将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与第一方向之间的第一夹角不小于55
°
或者不小于65
°
,第一方向为自回风口向第一出风口的方向。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对应第一调节区域,第二出风口对应第二调节区域,在判断第一调节区域无调节需求,且第二调节区域有调节需求时,将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调节至第一夹角,并将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调节至第二夹角,且第一夹角比第二夹角至少大5
°
,第一夹角为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第二夹角为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第一方向为自回风口向第一出风口的方向,第二方向为自回风口向第二出风口的方向。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调节区域内是否有调节需求的操作包括:
26.根据操作人员的输入信息,判断调节区域内是否有调节需求。
27.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调节区域内是否有调节需求的操作包括:
28.通过传感器检测调节区域内是否有人,并在调节区域有人时得出有调节需求的结果,而在调节区域无人时得出无调节需求的结果。
29.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出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30.在判断调节区域内有调节需求、有人且室内机处于制冷或除湿模式时,将与该调节区域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的下沿位于人体的头部之上,或者出风气流的上沿位于人体的脚部外周;
31.在判断调节区域内有调节需求、有人且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将与该调节区域对
应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吹向人体的下半身;以及
32.在判断调节区域内有调节需求、有人且室内机处于送风模式时将与该调节区域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吹向人体的上半身。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出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34.在判断调节区域内有调节需求、有人且室内机处于制冷或除湿模式时,判断与该调节区域对应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是否能够满足使出风气流的下沿位于人体的头部之上;
35.若是,则将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的下沿位于人体的头部之上;
36.若否,则将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的上沿位于人体的脚部外周。
3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包括壳体、判断装置和调节装置,判断装置可以判断调节区域内是否有调节需求,调节装置可以根据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调节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以在有调节需求时和无调节需求时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不同,达到按需调节的目的,减少能源浪费,满足节能需求。
附图说明
3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9.图1为本发明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本发明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在安装后的仰视图。
41.图3为本发明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在安装后的立体图。
42.图4为本发明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的仰视图。
43.图5为本发明室内机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4.图6a和图6b为本发明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在第一夹角分别为55
°
和65
°
时的气流仿真图。
45.图中:
46.10、壳体;20、出风口;21、第一出风口;22、第二出风口;23、第三出风口;24、第四出风口;30、导风板;31、第一导风板;32、第二导风板;40、回风口;50、调节区域;51、第一调节区域;52、第二调节区域;53、第三调节区域;54、第四调节区域;60、传感器;70、换热器;8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49.参考图1至图5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0、判断装置和调节装置,壳体10设有多个出风口20,每个出风口20对应一个调节区域50,判断装置用于判断出风口20对应的调节区域50内是否有调节需求,调节装置与判断装置信号连接,并且调节装置被配置为根据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调节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
50.在上述实施例中,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0、判断装置和调节装置,壳体10设有多个出风口20,并且每个出风口20对应一个调节区域50,即根据出风口20的数量对调节区域50进行了区域划分,从而实现了分区域地温度控制,为分区域地采取不同的控温措施提供了基础。
51.在上述实施例中,判断装置可以判断调节区域50内是否有调节需求,调节装置可以根据判断装置的判断结果调节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以在有调节需求时和无调节需求时使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不同。比如,在有调节需求时,调节出风方向时以满足调节需求为首要目标,而不需要以节能为首要目标;而在无调节需求时,调节出风方向时则以节能为首要目标,比如可以将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调节至比较节能的位置,从而减少能源浪费,满足节能需求。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调节区域50对应一个出风口2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调节区域50可以对应两个或更多个出风口20。
53.在划分调节区域50时,可以根据与出风口20之间的距离进行判定,比如,某调节区域50与第一出风口21的距离最近,则将其划分为与第一出风口21对应的第一调节区域51,调节装置根据判断装置对第一调节区域51的判断结果调节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
54.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装置包括导风板30,导风板30可动地设置于出风口20处。通过设置导风板30,可以对气流进行引导,通过调节导风板30相对于壳体10的位置,可以调节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
55.如图5所示,导风板30为平板式结构,导风板30设置于出风口20处,导风板30可以对气流的流出方向进行引导。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30可转动地安装于出风口20处。在需要调节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时,可以通过驱动导风板30相对于壳体10转动来实现。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设有回风口40,调节装置被配置为:在判断装置判断调节区域50内有调节需求时,将与该调节区域50对应的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流向调节区域50的风量大于流向回风口40的风量的位置;并在判断装置判断调节区域50内无调节需求时,将与该调节区域50对应的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流向回风口40的风量大于流向调节区域50的风量的位置。
58.从出风口20流出的气流,无论是否参与对调节区域50的温度调节,最终基本都会通过回风口40流回室内机实现循环。
59.在判断装置判断调节区域50内有调节需求时,将与该调节区域50对应的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流向调节区域50的风量大于流向回风口40的风量的位置。这样可以使从出风口20流出的气流更多地流向调节区域50,从而达到对调节区域50控温的目的。
60.在判断装置判断调节区域50内无调节需求时,将与该调节区域50对应的出风口20
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流向回风口40的风量大于流向调节区域50的风量的位置。这样可以使从出风口20流出的气流更多地流向回风口,减少进入调节区域50进行换热的出风气流的流量,从而使通过回风口40流回的气流能够保留更多的能量,并最终降低能量的消耗,达到节能目的。
61.如图1至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回风口40和多个出风口20均设置于壳体10的同一侧面,且多个出风口20沿回风口40的周向布置。
62.多个出风口20均设置于壳体10的同一侧面,可以使多个出风口20分别朝向位于壳体10一侧的空间,实现对该空间内多个调节区域50的温度控制。回风口40与多个出风口20设置于壳体10的同一侧面,可以在将壳体10安装于该空间内之后,使回风口40能够具有更大的流通面积,提高气流流通速度,进而提高温度调节效率。
63.在其他实施例中,回风口40和多个出风口20也可以分别设置于壳体10的不同侧面。出风口20相对于回风口40的设置位置也可以有其他选择。
64.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出风口20包括第一出风口21,第一出风口21对应第一调节区域51,调节装置被配置为在判断装置判断第一调节区域51内无调节需求时,将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与第一方向之间的第一夹角β1不小于55
°
或者不小于65
°
,第一方向为自回风口40向第一出风口21的方向。
65.如图6a和图6b所示,分别为第一夹角β1为55
°
和65
°
时的气流速度仿真图。从这两个图对比可以看出,在第一夹角β1大于或等于55
°
时,从第一出风口21流出的气流会更多地流向回风口40,此时更多的气流不会经历在调节区域50内与调节区域50内的气体进行换热的过程,因此可以增大流回回风口40的气流能量,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出风口20包括第一出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22,第一出风口21对应第一调节区域51,第二出风口22对应第二调节区域52,在判断装置判断第一调节区域51无调节需求,且第二调节区域52有调节需求时,调节装置被配置为将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调节至第一夹角β1,并将第二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调节至第二夹角β2,且第一夹角β1比第二夹角β2至少大5
°
,第一夹角β1为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第二夹角β2为第二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第一方向为自回风口40向第一出风口21的方向,第二方向为自回风口40向第二出风口22的方向。
67.由于每个出风口20相对于回风口40的位置不同,因此对于每个出风口20来说,其对应的自回风口40至该出风口20的方向也不是不同的。如图5所示,第一方向为图中虚线a表示的方向,该方向自回风口40指向第一出风口21;第二方向为图中虚线b表示的方向,该方向自回风口40指向第二出风口22。
68.从图5可以看出,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在工作时,在各个调节区域50的调节需求不同时,对应的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也会有所不同,这样可以实现按需调节,进而在无调节需求时降低能量消耗,节约能源。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面板,判断装置与控制面板信号连接,判断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控制面板接收的输入信号判断调节区域50是否有调节需求。
70.在该实施例中,判断装置根据操作人员在控制面板上的输入信息来判断调节区域50是否有调节需求。比如,操作人员可以直接在控制面板上输入调节区域50内是否有调节
需求,也可以输入其他中间信息,判断装置再根据该中间信息进一步判断是否有调节需求。
71.根据控制面板的输入信息来判断是否有调节需求的好处是,可以适应在有人时仍选择无调节需求或无人时仍选择有调节需求的情况。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还包括传感器60,判断装置与传感器60信号连接,判断装置被配置为根据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判断调节区域50是否有人,并在调节区域50有人时输出有调节需求的信号,而在调节区域50无人时输出无调节需求的信号。
73.如图4所示,传感器60设置于壳体10上,通过传感器60可以检测调节区域50内是否有人。
74.传感器60可以采用红外传感器,通过检测调节区域50内是否存在温度大于环境温度的部分来判断是否有人。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满足6℃≤环境温度≤30℃,且疑似区域的温度比环境温度高2℃,则判断该疑似区域为人体。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也可以包括摄像装置,判断装置与摄像装置信号连接,并通过读取摄像装置所拍摄的图像中的信息来判断调节区域50内是否有人。
76.下面对本发明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77.如图1所示,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设有出风口20和回风口40,出风口20处设有导风板30。
78.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10设有第一出风口21、第二出风口22、第三出风口23和第四出风口24,室内机所处的空间被划分为与第一出风口21对应的第一调节区域51、与第二出风口22对应的第二调节区域52、与第三出风口23对应的第三调节区域53和与第四出风口24对应的第四调节区域54。壳体10安装于房间的顶部。
79.如图4所示,壳体10呈四方体形状。壳体10的底面朝下。第一出风口21、第二出风口22、第三出风口23、第四出风口24和回风口40均设置于壳体10的底面,回风口40位于中心位置,第一出风口21、第二出风口22、第三出风口23和第四出风口24分别位于回风口40的四周。
80.如图5所示,室内机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0内的换热器70和风机80。两个换热器70分别位于壳体10内的两侧,风机80设置于两个换热器70之间。
81.壳体10设有与出风口20连通的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相对于回风口40向远离回风口40的方向弯曲。
82.第一出风口21处设有可以相对于壳体10转动的第一导风板31,第二出风口22处设有可以相对于壳体10转动的第二导风板32。
83.在如图5所示的状态下,第一导风板31所处的位置使得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气流的切线(该切线与第一导风板31的延伸方向平行)与第一方向a(水平向左)之间的第一夹角为β1;第二导风板32所处的位置使得第二出风口22的出风气流(该气流方向与第二导风板32的延伸方向平行)与第二方向b(水平向右)之间的第二夹角为β2,β2《β1。
84.在一个实施例中,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的控制流程为:
85.首先,将室内空间分为与出风口20数量相等的多个调节区域50;
86.根据手动输入信息判断各个调节区域50内是否有人,或者根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各个调节区域50内是否有人;
87.若判定某调节区域50内无人,则默认该调节区域50内无调节需求,将该调节区域
50对应的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调节至大于55
°

88.若判定某调节区域50内有人,则进一步获取室内机的工作模式;
89.若室内机处于制冷/除湿模式,则将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冷风气流的下沿高过人体头部的位置,或者制冷气流的上沿吹到人体脚部附近,但不吹到人体脚部;
90.若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则将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气流吹到人体下半身区域;
91.若室内机处于送风模式,则将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气流中心区域送到人体上身区域。这样可以提升人体的舒适度。
92.该控制过程中对于人体位置的定位,由于人在室内大部分时间是坐着不动的,因此可以以连续监测人在同一个位置一分钟不动的位置作为气流方向的调节基准。具体可以采用传感器或者智慧眼来确定人体的位置。
93.通过以上控制,可以实现有人区域控温,无人区域基本无气流吹到的目的,从而减小室内控温区域的大小,实现节能的目的。
9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上述的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
9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出风控制方法,包括:
96.将室内机所调节的空间划分为多个调节区域50,使室内机的每个出风口20对应一个调节区域50;
97.判断调节区域50内是否有调节需求;
98.根据判断结果调节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
99.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判断结果调节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的操作包括:
100.在判断调节区域50内有调节需求时,将与该调节区域50对应的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流向调节区域50的风量大于流向回风口40的风量的位置;并在判断调节区域50内无调节需求时,将与该调节区域50对应的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流向室内机的回风口40的风量大于流向调节区域50的风量的位置。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回风口40和多个出风口20均设置于壳体10的同一侧面,且多个出风口20沿回风口40的周向布置,多个出风口20包括第一出风口21,第一出风口21对应第一调节区域51,在判断第一调节区域51无调节需求时,将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与第一方向之间的第一夹角不小于55
°
或者不小于65
°
,第一方向为自回风口40向第一出风口21的方向。
10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出风口20包括第一出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22,第一出风口21对应第一调节区域51,第二出风口22对应第二调节区域52,在判断第一调节区域51无调节需求,且第二调节区域52有调节需求时,将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调节至第一夹角,并将第二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调节至第二夹角,且第一夹角比第二夹角至少大5
°
,第一夹角为第一出风口21的出风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第二夹角为第二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第一方向为自回风口40向第一出风口21的方向,第二方向为自回风口40向第二出风口22的方向。
103.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调节区域50内是否有调节需求的操作包括:
104.根据操作人员的输入信息,判断调节区域50内是否有调节需求。
105.在一些实施例中,判断调节区域50内是否有调节需求的操作包括:
106.通过传感器60检测调节区域50内是否有人,并在调节区域50有人时得出有调节需求的结果,而在调节区域50无人时得出无调节需求的结果。
107.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出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108.在判断调节区域50内有调节需求、有人且室内机处于制冷或除湿模式时,将与该调节区域50对应的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的下沿位于人体的头部之上,或者出风气流的上沿位于人体的脚部外周;
109.在判断调节区域50内有调节需求、有人且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将与该调节区域50对应的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吹向人体的下半身;以及
110.在判断调节区域50内有调节需求、有人且室内机处于送风模式时将与该调节区域50对应的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吹向人体的上半身。
111.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出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112.在判断调节区域50内有调节需求、有人且室内机处于制冷或除湿模式时,判断与该调节区域50对应的出风口20的出风方向是否能够满足使出风气流的下沿位于人体的头部之上;
113.若是,则将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的下沿位于人体的头部之上;
114.若否,则将出风方向调节至使出风气流的上沿位于人体的脚部外周。
115.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室内机出风控制装置所具有的积极技术效果同样适用于室内机出风控制方法和室内机,这里不再赘述。
116.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和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