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雾喷式加湿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55342发布日期:2022-04-30 09:1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雾喷式加湿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主要涉及加湿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雾喷式加湿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加湿器是一种增加房间湿度的家用电器。加湿器可以给指定房间加湿,也可以与锅炉或中央空调系统相连给整栋建筑加湿。
3.根据申请号为cn201320587087.8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一种高压喷雾加湿器可知,该加湿器包括箱体、高压水泵及雾化器,高压水泵固设于箱体内部,高压水泵通过进出水管道连接雾化器,雾化器上设有调压阀、压力表及手动排气阀,雾化器进水口设有滤网垫及电磁阀,雾化器喷雾嘴连接喷雾软管,喷雾软管末端设有若干加湿器喷头;箱体内部还设有控制器,并且在箱体上表面设有控制器的控制面板。由于设有以上结构,该高压喷雾加湿器适应能力强,能耗低,喷雾均匀,加湿效率高并且加湿温度稳定。
4.上述加湿器虽然具有适应能力强,能耗低,喷雾均匀,加湿效率高并且加湿温度稳定的优点,但传统的加湿器难以监测环境,且加湿器难以根据环境对喷雾进行控制,从而难以满足不同工作环境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高压雾喷式加湿器控制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高压雾喷式加湿器控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顶端设有感应组件、底端安装有与所述感应组件相连接的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调节组件;
8.所述感应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箱体顶部一端内壁表面的温度计,安装于所述箱体顶部另一端内壁表面的压力计,以及安装于所述箱体顶端外表面的湿度传感器;
9.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箱体内部底端、且与所述高压水泵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控温机构,以及与所述控温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的导流机构,所述导流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喷雾机构;
10.所述控温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壁的雾化加热器,以及设于所述雾化加热器一侧、且安装于所述箱体内表面的半导体降温器。
11.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加热器包括安装于所述箱体底端内壁表面的第一保温壳,穿插于所述第一保温壳壳体上的加热棒,以及穿插于所述加热棒内部的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入水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水端相连接、出水端与所述导流机构的入水端相连接,高压水泵输出的液体经过第一电磁阀进入输液管,在输液管内进行流动时,该水流通过加热棒进行加热。
12.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加热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保温壳上表面、且通过导线与所述加热棒相连接的温控开关,以及设于所述加热棒外表面以及第一保温壳内表面之间的
石棉层,通过温控开关限制与其连接的加热棒的加热温度,防止温度过高。
13.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降温器包括安装于所述箱体底端内壁表面的第二保温壳,安装于所述第二保温壳内部一端的半导体制冷片,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保温壳内部另一端的导流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导流片之间形成输液通道,所述输液通道的入水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水端相连接、出水端与所述导流机构的入水端相连接,高压水泵输出的液体经过第一电磁阀进入输液通道,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
14.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降温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一侧的多个散热鳍片,安装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另一侧表面的多个制冷鳍片,安装于所述导流片靠近半导体制冷片一侧表面的多个导流鳍片,多个所述制冷鳍片与导流鳍片交错设置,导流片和导流鳍片均位于输液通道中,从而对水流进行阻挡,延长水流的冷却时间。
15.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与所述输液管的出水端相连接的第一水管,与所述输液通道的出液端相连接的第二水管,以及与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出液端相连接的三通管,所述第二水管的出液端连接有单向阀,输液管流出的经过加热的气液混合物经过第一水管进入三通管,输液通道流出的液体经过第二水管进入三通管。
16.进一步的,所述喷雾机构包括与所述三通管的出水端相连接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的出水端延伸至外部安装有雾化喷头,三通管内部气液混合物经过雾化器进一步雾化后,借由雾化喷头喷出。
1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箱体内部底端的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入水端通过两个第一软管分别与所述第二电磁阀和第二水管相连接,输液管和第二水管内部温度较高的水雾预冷凝结成水珠,以防止水汽在输液管和第二水管内吸附杂质,造成污染。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通过两个第二软管分别与所述输液管和输液通道的入水端相连接。
19.进一步的,所述感应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高压水泵相连接、且嵌入于所述箱体顶端的控制器。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1.其一,本发明能够及时感应外界环境,从而进行及时控制,具体为:通过控制器接收来自与其导线连接的压力计,以及湿度传感器的电信号,以使控制器及时控制与其连接的加热棒和半导体制冷片进行工作。
22.其二,本发明能够根据控制器的控制,生成不同效果的水雾,以应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具体为:输液管流出的经过加热的气液混合物经过第一水管进入三通管,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从而对半导体制冷片与导流片之间的输液通道内的水流进行冷却,输液通道流出的液体经过第二水管进入三通管,最终,三通管内部气液混合物经过雾化器进一步雾化后,借由雾化喷头喷出。
23.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的轴测图;
27.图4为图3中a区结构放大图;
28.图5为本发明控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30.图7为图6中沿a-a线的剖视图;
31.图8为本发明第一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0、箱体;20、感应组件;21、温度计;22、压力计;23、湿度传感器;24、控制器;30、高压水泵;40、调节组件;41、第一电磁阀;42、控温机构;421、雾化加热器;4211、第一保温壳;4212、加热棒;4213、输液管;4214、温控开关;4215、石棉层;422、半导体降温器;4221、第二保温壳;4222、半导体制冷片;4223、导流片;4224、输液通道;4225、制冷鳍片;4226、导流鳍片;4227、散热鳍片;43、导流机构;44、喷雾机构;441、雾化器;442、雾化喷头;45、第二电磁阀;451、第一软管;452、第二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发明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8,一种高压雾喷式加湿器控制装置,包括箱体10,所述箱体10的内部顶端设有感应组件20、底端安装有与所述感应组件20相连接的高压水泵30,所述高压水泵30的输出端连接有调节组件40;
37.所述感应组件20包括安装于所述箱体10顶部一端内壁表面的温度计21,安装于所述箱体10顶部另一端内壁表面的压力计22,以及安装于所述箱体10顶端外表面的湿度传感器23;
38.所述调节组件40包括安装于所述箱体10内部底端、且与所述高压水泵30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一电磁阀41,与所述第一电磁阀4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控温机构42,以及与所述控温机构4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导流机构43,所述导流机构43的输出端连接有喷雾机构44;
39.所述控温机构42包括安装于所述箱体10内壁的雾化加热器421,以及设于所述雾化加热器421一侧、且安装于所述箱体10内表面的半导体降温器422。
40.具体的,请着重参照附图2和6,所述雾化加热器421包括安装于所述箱体10底端内壁表面的第一保温壳4211,穿插于所述第一保温壳4211壳体上的加热棒4212,以及穿插于所述加热棒4212内部的输液管4213,所述输液管4213的入水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41的出水
端相连接、出水端与所述导流机构43的入水端相连接,所述雾化加热器421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保温壳4211上表面、且通过导线与所述加热棒4212相连接的温控开关4214,以及设于所述加热棒4212外表面以及第一保温壳4211内表面之间的石棉层4215;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高压水泵30输出的液体经过第一电磁阀41进入输液管4213,在输液管4213内进行流动时,该水流通过加热棒4212进行加热;
42.进一步的,加热棒4212通过其外表面与第一保温壳4211内表面之间的石棉层4215进行保温,通过温控开关4214限制与其连接的加热棒4212的加热温度,防止温度过高。
43.具体的,请着重参照附图2和6,所述半导体降温器422包括安装于所述箱体10底端内壁表面的第二保温壳4221,安装于所述第二保温壳4221内部一端的半导体制冷片4222,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保温壳4221内部另一端的导流片4223,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222与导流片4223之间形成输液通道4224,所述输液通道4224的入水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41的出水端相连接、出水端与所述导流机构43的入水端相连接,所述半导体降温器422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222一侧的多个散热鳍片4227,安装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222另一侧表面的多个制冷鳍片4225,安装于所述导流片4223靠近半导体制冷片4222一侧表面的多个导流鳍片4226,多个所述制冷鳍片4225与导流鳍片4226交错设置;
4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高压水泵30输出的液体经过第一电磁阀41进入输液通道4224,通过半导体制冷片4222的制冷,从而对半导体制冷片4222与导流片4223之间的输液通道4224内的水流进行冷却;
45.进一步的,半导体制冷片4222通过散热鳍片4227进行散热,由于导流片4223与导流鳍片4226交错设置,且导流片4223和导流鳍片4226均位于输液通道4224中,从而对水流进行阻挡,延长水流的冷却时间。
46.具体的,请着重参照附图4、5和6,所述导流机构43包括与所述输液管4213的出水端相连接的第一水管431,与所述输液通道4224的出液端相连接的第二水管432,以及与所述第一水管431和第二水管432的出液端相连接的三通管433,所述第二水管432的出液端连接有单向阀434,所述喷雾机构44包括与所述三通管433的出水端相连接的雾化器441,所述雾化器441的出水端延伸至外部安装有雾化喷头442,所述调节组件40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箱体10内部底端的第二电磁阀45,所述第二电磁阀45的入水端通过两个第一软管451分别与所述第二电磁阀45和第二水管432相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45的输入端通过两个第二软管452分别与所述输液管4213和输液通道4224的入水端相连接,所述感应组件20还包括与所述高压水泵30相连接、且嵌入于所述箱体10顶端的控制器24;
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输液管4213流出的经过加热的气液混合物经过第一水管431进入三通管433,输液通道4224流出的液体经过第二水管432进入三通管433;
48.进一步的,三通管433内部气液混合物经过雾化器441进一步雾化后,借由雾化喷头442喷出;
49.进一步的,加湿器停止工作后,通过第二电磁阀45打开第一软管451内部液体和气体进入第二电磁阀45的通道,以使第一软管451内部液体和气体依次流经第二软管452、输液管4213和第二水管432,使得输液管4213和第二水管432内部温度较高的水雾预冷凝结成水珠,并借由雾化喷头442喷出,防止水汽在输液管4213和第二水管432内吸附杂质,造成污染;
50.输液管4213和第二水管432内部进行除湿后,输液管4213内部经过加热的气体经过第一软管451进入第二电磁阀45,第二电磁阀45打开后,该气体经过第二软管452进入输液通道4224,从而对输液通道4224内部进行高温杀菌,气泵通过管体与第二电磁阀45相连接,可加速该过程;
51.进一步的,通过控制器24接收来自与其导线连接的压力计22,以及型号为sht25的湿度传感器23的电信号,以使控制器24及时控制与其连接的加热棒4212和半导体制冷片4222进行工作。
52.本发明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53.在使用加湿器时,通过控制器24接收来自与其导线连接的压力计22,以及型号为sht25的湿度传感器23的电信号,以使控制器24及时控制与其连接的加热棒4212和半导体制冷片4222进行工作;
54.当需要细密的水雾时,高压水泵30输出的液体经过第一电磁阀41进入输液管4213,在输液管4213内进行流动时,该水流通过加热棒4212进行加热,输液管4213流出的经过加热的气液混合物经过第一水管431进入三通管433,三通管433内部气液混合物经过雾化器441进一步雾化后,借由雾化喷头442喷出;
55.需要大颗粒的水雾时,高压水泵30输出的液体经过第一电磁阀41进入输液通道4224,通过半导体制冷片4222的制冷,从而对半导体制冷片4222与导流片4223之间的输液通道4224内的水流进行冷却,输液通道4224流出的液体经过第二水管432进入三通管433,三通管433内部气液混合物经过雾化器441进一步雾化后,借由雾化喷头442喷出;
56.加湿器停止工作后,通过第二电磁阀45打开第一软管451内部液体和气体进入第二电磁阀45的通道,以使第一软管451内部液体和气体依次流经第二软管452、输液管4213和第二水管432,使得输液管4213和第二水管432内部温度较高的水雾预冷凝结成水珠,并借由雾化喷头442喷出,防止水汽在输液管4213和第二水管432内吸附杂质,造成污染;
57.输液管4213和第二水管432内部进行除湿后,输液管4213内部经过加热的气体经过第一软管451进入第二电磁阀45,第二电磁阀45打开后,该气体经过第二软管452进入输液通道4224,从而对输液通道4224内部进行高温杀菌。
58.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