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果壳为燃料的油茶籽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6318发布日期:2022-02-09 11:52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以果壳为燃料的油茶籽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茶油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果壳为燃料的油茶籽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大力开发木本油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解决人类食用油严重不足的主要渠道。油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油茶籽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全球油茶籽油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是中国政府提倡推广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经常食用具有降低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降血脂、防止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抗辐射、清除自由基、预防肿瘤等功效,国际粮农组织已经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食用油。
3.茶果在采摘后需要进行剥壳、壳籽分离、烘干和风选等处理,处理后的油茶籽可以直接外售,也可直接用于制备山茶油。常见的烘干装置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多个烘干仓及烘干仓右侧且为每个烘干仓提供热风的多个热风炉、多个烘干仓顶部且沿前后向设置的进料皮带、多个烘干仓左侧下部且沿前后向设置的出料皮带(烘干仓的左侧下部对应地设有出料口)和烘干仓底部的倒v形网板等。热风炉通过燃烧煤(如焦炭等)为烘干仓提供热风。
4.如申请号为cn201820838864.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油茶籽冷藏前的处理装置,包括通过传动带或提升结构依次连接的烘干结构、风选结构和存储结构;所述烘干结构包括至少一台热风炉、沿左右向设置的烘干仓、沿左右向设于烘干仓前侧底部的出料皮带、沿左右向设于烘干仓顶部的进料皮带与导轨、滑动设于导轨上且与进料皮带配合的卸料小车和进料皮带一侧的进料结构;所述烘干仓由左右向并排设置的多个子烘干仓构成;每个子烘干仓的顶部设有与卸料小车配合且可开闭的进料与上排气口,其下部设有中部向上凸起的网板将子烘干仓由上至下分隔成烘干室和下送风室;所述网板的左右两侧与对应侧的子烘干仓内侧壁之间具有用于卸料的条状间隙,所述条状间隙中设有将其封闭与打开的翻板,所述子烘干仓底部的左右两侧且位于出料皮带上方各设有一个出料口,所述条状间隙下方设有由后至前向下倾斜的出料斜面与出料口连接;所述烘干室上部设有上热风进口,所述下送风室上设有下热风进口和可开闭的下排气口,所述上热风进口和下热风进口可选地与热风炉连通。
5.申请人在采用常规烘干装置对油菜籽进行烘干(时间可长达15小时)时,发现其要耗费大量的燃料,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果壳为燃料的油茶籽烘干装置,利用果壳分离的果壳经人工分拣(果壳中含有少量油茶籽)后作为燃料以烘干油茶籽,同时从其他渠道(如有的农户在自家进行剥壳与果壳分离,再直接向加工厂出售油茶籽以
提升售价,果壳为废弃物)得到的果壳也可以从进料地槽中加入。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果壳为燃料的油茶籽烘干装置,该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结构1、剥壳结构、籽壳分离结构与果壳储仓,所述剥壳结构和籽壳分离结构依次连接;所述籽壳分离结构的油茶籽出口与烘干结构1连接,其果壳出口与果壳储仓连接;所述烘干结构1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多个烘干仓2及烘干仓2右侧且为每个烘干仓2提供热风的多个热风炉3;该烘干装置还包括分拣平台4、烘干结构1右侧的燃料供给仓5、燃料供给仓5顶部的燃料输送皮带6、燃料供给仓5前部的进料地槽7和进料地槽7与燃料输送皮带6前端之间的第三斗提结构8,所述进料地槽7埋于地面中,所述分拣平台4的中部设有输送带9且其由果壳储仓的底部至进料地槽7的上方,所述热风炉3为生物质热风炉,所述燃料供给仓5的左侧底部且对应每个热风炉3处设有一个出料口10。
8.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剥壳结构通过第一斗提结构与果壳分离结构连接,所述果壳分离结构的果壳出口通过第二斗提结构与果壳储仓连接。
9.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剥壳结构、籽壳分离结构与果壳储仓均位于燃料供给仓5的前方,所述果壳储仓位于进料地槽7的正前方。
10.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拣平台4为沿前后向设置的矩形台面,所述输送带9位于分拣平台4的中线上且其与分拣平台4平齐,所述分拣平台4的左右两侧与输送带9对应侧之间的距离为30-50cm。
11.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进料地槽7的顶部设有果壳能通过的格栅。
12.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果壳储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果壳储仓左右并排设置;相应地,所述分拣平台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分拣平台4左右并排设置。
13.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燃料供给仓5为沿前后向设置的矩形仓,其顶部敞口,其与烘干结构1之间设有多个能在地面上左右滑动的手推车。
14.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燃料输送皮带6沿前后向设置且其后端至燃料供给仓5的后部,所述燃料供给仓5的顶部中间位置沿前后向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能前后运动且与燃料输送皮带6配合的卸料小车,所述卸料小车的左侧和/或右侧设有出料口。
1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燃料供给仓5的左侧且对应每个热风炉3处设有一个可开闭的清理门11,所述清理门11的前侧边或后侧边通过铰链与燃料供给仓5铰接,所述出料口10设于清理门11的底部且其上部设有能上下调整位置的闸门12。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果壳为燃料的油茶籽烘干装置,利用果壳分离的果壳经人工分拣(果壳中含有少量油茶籽)后作为燃料以烘干油茶籽,同时从其他渠道(如有的农户在自家进行剥壳与果壳分离,再直接向加工厂出售油茶籽以提升售价,果壳为废弃物)得到的果壳也可以从进料地槽中加入。实现了废物果壳的再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果壳处置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以果壳为燃料的油茶籽烘干装置的原理框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以果壳为燃料的油茶籽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料供给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烘干结构、2烘干仓、3热风炉、4分拣平台、5燃料供给仓、6燃料输送皮带、7
进料地槽、8第三斗提结构、9输送带、10出料口、11清理门、12闸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2.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果壳为燃料的油茶籽烘干装置,该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结构1(用于对油茶籽进行烘干)、剥壳结构(用于剥壳)、籽壳分离结构(用于实现壳籽分离)与果壳储仓(用于存储果壳)等,剥壳结构和籽壳分离结构依次连接。籽壳分离结构的油茶籽出口与烘干结构1连接(通过相应的结构,如斗提机与输送皮带),其果壳出口与果壳储仓连接(通过相应的结构,如斗提机)。其中,烘干结构1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多个烘干仓2及烘干仓2右侧且为每个烘干仓2提供热风的多个热风炉3、多个烘干仓顶部且沿前后向设置的进料皮带、多个烘干仓左侧下部且沿前后向设置的出料皮带(烘干仓的左侧下部对应地设有出料口)和烘干仓底部的倒v形网板(其两侧设有翻板)等。前述结构与现有的烘干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23.该烘干装置还包括分拣平台4(用于通过人工将果壳中的少量油茶籽捡出)、烘干结构1右侧的燃料供给仓5(用于存储果壳并向热风炉输出果壳)、燃料供给仓5顶部的燃料输送皮带6(用于向燃料供给仓5中输入果壳)、燃料供给仓5前部的进料地槽7(用于收集分拣平台4输出的果壳和其他来源的果壳)和进料地槽7与燃料输送皮带6前端之间的第三斗提结构8(用于输送果壳)等。其中,进料地槽7(位于燃料供给仓5的前方)埋于地面中,分拣平台4的中部设有输送带9用于向后输送果壳且其由果壳储仓的底部(底部为上大下小的锥形且其上设有出料阀)至进料地槽7的上方,热风炉3为生物质热风炉(具体可以为生物质内热式热风炉)。燃料供给仓5的左侧底部且对应每个热风炉3处设有一个出料口10(具体为竖向设置的矩形口,果壳靠自身重量从出料口10流出并堆积在出料口10处(由于果壳的形状不规则,流动性不好)),出料口10与热风炉3的数量相等,出料口10为相应的一个热风炉3提供燃料(人工转运,如采用推车、铁铲等工具)。
24.其中,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剥壳结构的出料口通过第一斗提结构与果壳分离结构的进料口连接,果壳分离结构的果壳出口通过第二斗提结构与果壳储仓的顶部连接。
25.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剥壳结构、籽壳分离结构与果壳储仓均位于燃料供给仓5的前方,果壳储仓位于进料地槽7的正前方。
26.其中,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拣平台4为沿前后向设置的矩形台面(具体为不锈钢台面),输送带9(沿前后向设置)位于分拣平台4的中线上且其与分拣平台4平齐,分拣平台4的左右两侧与输送带9对应侧之间的距离为30-50cm以便于分拣操作,分拣平台4的左右两侧均站有操作工进行分拣操作。
27.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进料地槽7的顶部设有果壳能通过的格栅(矩形格栅,与地面平齐),要求果壳能通过格栅,而其他更大的杂质(如树叶、包装袋等)不能通过格栅。
28.具体地,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果壳储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果壳储仓左右并排设置;相应地,分拣平台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分拣平台4左右并排设置且其后端均
至进料地槽7的上方。两个分拣平台4之间的距离要保证能站两列操作工进行分拣操作。
29.其中,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燃料供给仓5为沿前后向设置的矩形仓,其顶部敞口,其与烘干结构1之间设有多个能在地面上左右滑动的手推车用于转运果壳至热风炉3中。
30.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燃料输送皮带6沿前后向设置且其后端至燃料供给仓5的后部,燃料供给仓5的顶部中间位置沿前后向设有导轨,导轨上设有能前后运动且与燃料输送皮带6配合的卸料小车以便于将果壳均匀送至燃料供给仓5各处,卸料小车的左侧和/或右侧设有出料口。其结构可以参见申请号为cn201820838864.4的进料皮带的设置方式。
31.进一步地,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燃料供给仓5的左侧且对应每个热风炉3处设有一个可开闭的清理门11以便于清理燃料供给仓5,清理门11的前侧边或后侧边通过铰链与燃料供给仓5铰接。出料口10设于清理门11的底部且其上部设有能上下调整位置的闸门12以用于控制果壳的供应量;具体地,清理门11上且位于出料口10的前后两侧沿竖直方向设有两条滑轨,闸门12的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设于两条滑轨上,闸门12的上侧与清理门11之间设有能驱动闸门上下运动的手轮驱动结构(竖向设置,其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
32.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仅起区分左右,无其他特殊意义。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